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共27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共27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18 09:2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26课时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956—1976)
课标要求:
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第2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1966-1976)
时间轴整理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5 1966 1971 1972 1973 1975 197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
成功探索
失误
中共八大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年经济困难
八字方针
经济稳步增长
“文革”
开始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周恩来
主持工作
中美中日关系
邓小平
主持工作
“文革”
结束
第01章
走自己的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第02章
第03章
路途中的坎坷—文化大革命
“中国路”的成就—伟大的建设成就
目 录
思考:1956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中共八大召开,基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制定国家建设任务
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中,打下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
双百方针的提出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一)成功探索
1.1 1956.4《论十大关系》——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指导
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论十大关系》毛泽东1956年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讲话共十个部分:
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七、党和非党的关系;
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九、是非关系;
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一)成功探索
1.2 1956.4 双百方针
①时间:1956年
②内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艺术问题 ;学术问题
③意义:
是我国促进文艺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1)内容
主要矛盾:
变为
(2)意义:
(一)成功探索
1.3 1956.9 掌握中共八大内容,理解其意义
主要任务: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决定
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方向(未能坚持)
1.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1957
结合教材p174第一段,掌握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指出这种探索的意义。
两类矛盾
敌我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
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
用民主的、教育的的方法去解决
提取群众评议
开展整风运动
整顿党内官僚主义作风
②整风运动过程中
反右运动扩大化
(2)影响:
①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 定了理论基础
到1958年7月运动结时,全国共划右派分子55万多人,与最初估计的4000相比,扩大了130多倍。还有众多未戴帽子的“中右”分子,一些人虽未划为“右派”或“中右”也被处理了,伤及的人数远超于此。在这55万右派中,党外是主体,党内也不少。除了那些被广为关注的高层民主人和著名文化人外,还有一个数量庞大的“小人物”右派群体。
——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阅读教材p174第一、二段及下方史料,概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探索中的失误有哪些?
结果:反右派斗争及扩大化(夸大阶级斗争),动摇八大路线
(二)探索中失误
(二)探索中失误
“大跃进”
建设时期
总路线
1958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人民公社化
(1)结合教材p174第二段所学回答“大跃进”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分别犯了什么错误?造成什么问题?
“三面红旗”
错误根源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运动
路线失误
行动失误
“左”倾冒进的错误思想在经济上的具体表现。忽视经济发展规律,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高速度的“左”的错误。
追求生产力的快速提高,严重忽视经济规律
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
(二)探索中失误
导致1959至1961 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结果:
3、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 1964
结果:
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接近并超过建国以来最高水平。但左倾错误思想并没有得到根本纠正
1、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60 国民经济)
2、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的总结了经验(大跃进的经验教训),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1962
(三)政策调整(1960-1965)
核心是:调整 即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搞好综合平衡。
调整农、轻、重比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调整不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如缩小社队规模、开放农村集市贸易
调整城乡关系:减少城镇人口、精简职工
面对困难,党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结果如何?
1.原因
(1)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2)毛泽东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3)党内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严重。(根本原因)
材料:毛泽东认为:“资产阶级”就在党内,就是党内“走资派”,“文革”就是要解决党内领导权的间题,因此不可能依靠党组织领导下的工作组来进行这场斗争,惟一的办法就是“放手发动群众,让群众自己解放自己”,使“天下大乱”,在乱中“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夺回来”。
——1966年《刘少奇在讨论<北京市中学文化革命的初步规划>》时的指示
2.导火线
二、路途中的坎坷—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
A.《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文汇报》发表
B.“五一六通知”的通过
C.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
D.《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发表
A
读史料了解文革发生原因
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
(67、68年)
(1973年)
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1975年)
邓小平全面整顿
实质: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
(复苏)
(回升)
2、能够根据经济发展曲线图解读文革概况
《宪法》第89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无政府
状态
法 制
遭到践踏
傅雷,著名翻译家 1966.9.3 与妻子朱梅馥上吊自杀。
基本人权
遭到践踏
通过了解文革对社会主义建设破坏的表现,思考我国应该从中汲取怎样的历史教训?
4.性质
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5.启示
(1)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必须把工作重点到转移经济建设。
(2)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3)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材料:大跃进期间,损失约1200亿,文革十年,损失约5000亿,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近30年间,我国全部基建总投资为6500亿,由此可见,这两次大折腾所损失的6200亿几乎相当于我国前三十年的全部基建投资。
十年文革中,整了1亿人,非正常死亡773万人。无数优秀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知识分子、民主人士和各级干部遭到批斗。
领域 成就
工业
②三线建设增强国防力量,改善工业布局。
国防 科技 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
农业 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教育 医疗 育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外交 形成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涌现
①建成门类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
②三线建设增强国防力量,改善工业布局
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发射中远程导弹、人造卫星
兴修水利、农田建设、培育良种、科学种田
较大幅度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长足进步、蓬勃发展,劳动者整体素质较大提高
第三次建交高潮;重返联合国(1971);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2);中日建交(1972)。
阅读教材第三目,概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在工业、农业、国防、外交等领域取得的成就?
三、“中国路”的成就—伟大的建设成就
知识拓展:三线建设:P165“历史纵横”
第一线:位于沿边沿海的前线地区。
第三线:西南、西北内陆地区为主。
第二线:一三线之间的地区。
“三线”,一般是指当时经济相对发达且处于国防前线的沿边沿海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的三道线
防苏
防台
防美
防印
1.背景: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和美苏日益严峻的战争威胁
2.内容:将建设重点放在西南、西北,“备战、备荒、为人民”
3.作用: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问题3: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上这些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哪些?
1.面对出现的问题和失误,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进行了总结反思。
2.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许多干部坚持工作,一定程度上抵制错误。
3.广大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模范英雄人物。
“铁人”王进喜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两弹元勋”邓稼先
思考探究:他们身上体现的社会主义建设年代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4.阅读课文p177学思之窗及王进喜的事迹,总结回答:这一时期形成的时代精神内涵是什么?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时代精神:
(1)内涵: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
三、“中国路”的成就—伟大的时代精神
“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1970年10月1日,王进喜抱病参加国庆观礼,以中共中央委员身份检阅游行队伍。国庆节刚过,铁人的病情急剧恶化。临终前,他用颤抖的手取出一个小纸包,交给守候在床前的一位领导同志。打开纸包,里面是他住院以来组织给他的补助款和一张记账单,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楚楚,一分也没有动。王进喜说:“这笔钱,请把它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不困难。”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临终前,弟弟王进邦守候在病榻边,王进喜手拿300元钱交给他,强忍剧痛,断断续续地说:“看情况,我可能看不到咱妈了,妈这一辈子很苦,你就多替我尽孝道吧”。
1970年11月15日23时42分,王进喜同志因医治无效不幸病逝,享年47岁。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开创外交新局面
领域 成就
外交成就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两只拳头出击”,“争取两个中间地带”
外交打开新局面
时空背景
国际:多极化趋势出现
国内:综合国力增强
外交诉求
提高国际地位
外交政策
“一条线”:同一纬度的中、日、美、欧团结起来
“一大片”:团结一条线周边国家,联合抗苏
外交成就
①建交的又一次高潮;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
②197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 年,中美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④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 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
内政
外交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1966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1976
背景
成功探索
失误与调整
(左倾错误)
过程
两个拳头打人+两个中间地带
60年代外交:
70年代外交:
开创外交新局面
50-70年代的伟大成就
(奠基性、开创性)
1956《论十大关系》、双百方针
中共八大
195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
1958三面红旗
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
国民经济调整(1960-1965)
1971重返联合国
1972-1979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中日建交
建交高潮
有利国际环境
课堂小结:探索时期(1956-1976)
1.中共八大指出,必须加强党内和党外的民主监督,必须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必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这说明中共八大(  )A.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B.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完成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D.开创了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先例
A
2.粮、油和蔬菜、副食品等的极度缺乏,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这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斗争的严重后果,其沉痛的教训应该认真总结和记取。”为克服这一困难局面,党和国家(  )A.实施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B.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C.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D.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
3.1975年8月30日,主持中国科学院工作的胡乔木在恢复科学院哲学和社会科学部(即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报告中提出,必须要为哲学和社会科学注入新的活力,政治伦理不能代替科学,应重视自然科学的发展。据此可知,恢复中国社会科学院主要是因为(  )A.改革开放急需新兴科技人才B.部分领导对“文化大革命”错误有所认识C.“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再次被打倒D.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
4.1964年,周恩来在访问非洲期间提出了中国援外的八项原则,其中包括:严格遵守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和特权;以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方式提供经济援助……这些原则的提出有利于( )
A.揭开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序幕
B.中国落实全方位外交
C.加速中国重返国际社会的进程
D.促进不结盟运动兴起
练习
C
5.1972年7月,日本新任首相田中角荣在首次内阁会议上说:“在外交方面,要加紧实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推动他做出这一决定的关键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美关系解冻C.中日矛盾消弭 D.中苏关系正常化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