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期末素养综合测试(二)
满分100分,限时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3湖南永州中考)我们每天都需从外界摄取各种营养物质。下列有关营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摄取的食物中长期缺乏维生素A,会患坏血病
B.作为青少年的你,应食物多样,以鱼、蛋、瘦肉为主
C.小麦、水稻、玉米中是否含淀粉,可用稀碘液来检验
D.碘是合成胰岛素的重要原料,食用含碘丰富的食物可预防糖尿病
2.【中华传统文化·地方特色】(2023河南通许期末)老式锅包肉是东北地区一道深受人们喜爱的家常菜。下列有关人体食用锅包肉后消化吸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锅包肉在口腔内经牙齿咀嚼的过程属于物理性消化
B.锅包肉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
C.胃壁内的胃腺可分泌胃液,对锅包肉中的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D.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经肛门排到体外
3.(2023湖南长沙中考)食品安全问题关乎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下列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
A.发芽的土豆
B.未知的野生蘑菇
C.“三无”辣条
D.检疫合格的肉类
4.(2023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 )
A.B型血 B.A型血
C.AB型血 D.O型血
5.(2022海南中考)下图是心脏工作示意图,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中,心房收缩,心室舒张,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
B.乙图中,心室收缩,心房舒张,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
C.丙图中,心房心室均收缩,血液充满四个心腔
D.心脏正常工作过程中,心脏内的瓣膜总是交替开闭的
6.【学科素养·生命观念】(2023四川眉山中考)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其数量多、分布广泛,遍布全身各种组织中。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毛细血管壁仅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交换的进行
B.毛细血管内血流速度最慢,有利于血液与细胞间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C.血液流经肾脏内的毛细血管后,尿素等废物的含量明显减少
D.饭后血液流经小肠的毛细血管后,营养成分含量维持相对稳定
7.【识图分析题·曲线图】(2023湖南益阳中考)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系统及其生理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空气经呼吸道处理后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B.膈肌收缩时肺内气压变化如CE段所示
C.气管和支气管中有软骨做支架有利于气流顺畅通过
D.溺水造成呼吸暂停是因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受阻
8.(2023广东斗门期末)肺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会有大量黏液出现,肺泡内表面像刷了一层浆糊,导致呼吸困难。其原因是阻碍了( )
A.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B.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C.肺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D.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9.(2022安徽宣城期末)如图为甲、乙两人肾单位内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②③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②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
B.③为肾小球,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
C.④内液体是尿液,甲的肾小管可能有病变
D.甲有可能患有糖尿病
10.【跨学科·数学】(2023广东惠来期末)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人体在安静和运动两种状态下通过不同途径所散失的水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运动时汗液分泌增多有利于散失热量
B.休息时多余的水主要通过尿液排出
C.运动时呼吸频率加快,通过呼气散失的水分增多
D.两种状态下散失的水分总量相同
11.(2022四川邛崃期末)对如下概念图的解读,错误的是( )
A.⑤是突触
B.③的表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C.④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①是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12.【学科素养·科学思维】(2023安徽凤台期末)如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图表示“口若悬河”的反射弧,则c是大脑皮层
B.若图表示“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则c是脊髓
C.若图表示“谈虎色变”的反射弧,则a是耳蜗
D.若图表示“吮吸”的反射弧,则c是大脑皮层
13.【新独家原创】中国人有饮茶的习惯,沏一壶好茶,茶香四溢、香气扑鼻、沁人心脾,感知茶香的部位和形成茶香感觉的部位分别在( )
A.舌 大脑皮层
B.鼻黏膜 大脑皮层
C.鼻黏膜 脑干
D.脊髓 大脑皮层
14.【学科素养·生命观念】(2023安徽砀山铁路中学期末)婴幼儿时期若缺少某种激素,会引起侏儒症。下列有关该激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成年时期缺少该激素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B.幼年时期该激素缺乏时,通过注射方式可以预防侏儒症
C.激素在人体内含量很少但作用很大
D.该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
15.(2022广东中考)健康的皮肤能抵御环境中的多种病原体侵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皮肤防御不针对特定病原体
B.皮肤受损后容易造成感染
C.皮肤防御功能是后天形成的
D.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16.【主题教育·健康生活】(2023四川巴中中考)2022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为“癌症防治,早早行动”。据世卫组织表示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主动筛查,能实现“早发现、早诊治”。以下关于健康生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健康的生活应该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
B.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和肺结核属于“现代文明病”
C.青少年应该坚持体育锻炼,喜欢吃什么就尽情吃
D.只要身体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那就是健康
17.(2023广东揭东期末)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抗体是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由吞噬细胞产生的
B.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C.抗原是“非己”物质,抗体是人体合成的蛋白质
D.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即一种抗体只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18.(2023陕西中考B卷)下列人体患病后采取的治疗措施,合理的是( )
A.神经炎患者口服维生素B1片
B.蛔虫病患者口服抗病毒颗粒
C.佝偻病患者口服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D.糖尿病患者口服生长激素
19.【识图分析题·示意图】(2023福建中考)如图①、③表示人体血管,②表示某器官,箭头代表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②为皮肤,③中葡萄糖比①中多
B.若②为脑,③中含氧量比①中多
C.若②为胃,③中二氧化碳比①中多
D.若②为肾脏,③中尿素比①中多
20.【学科素养·态度责任】(2023河南驻马店确山期末)“保护人类环境”“保护地球”是全人类的共同心声。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合理利用土地 B.分类回收垃圾
C.多使用一次性筷子 D.雨污分流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含评分细则]【识图分析题·结构图】(2023四川泸州中考)(12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指出平衡膳食模式是保障人体营养需要和健康的基础。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需经消化吸收才能转化成自身物质,以满足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图甲是人体消化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器官;图乙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结构。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提倡“食物多样,谷类为主”。谷类食物富含淀粉,淀粉无甜味,但可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有甜味的 。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提倡“每天摄入适量的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奶类、大豆中富含蛋白质,蛋白质在消化管的起始消化部位是 (填图中数字)。蛋白质在消化管内多种酶的作用下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氨基酸经 (填名称)吸收后,随着血液运往全身各处,流经图乙心脏各腔的顺序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2.[含评分细则]【学科素养·生命观念】(2022河南滑县期末)(10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结构的进化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其功能。如图列出了人体不同系统中的4个结构示意图,它们通过不同的结构更好地实现了相应的功能。请据图分析回答。
(1)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需要不断地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为了利于物质交换,人体内有些结构变得很薄。图中所示单位多与物质交换有关,其中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结构有 、 (至少答两个)。
(2)小肠长5~6米,其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 ,这样的结构特征与小肠的 功能相适应。
(3)成年人有3亿多个肺泡,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 和弹性纤维,肺泡的这些结构特点都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4)每个肾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血液流经肾单位时,血液中的 等代谢废物会依次经过 (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最终随尿液排到体外。
(5)人体在不同状态下流经组织、器官的血量是变化的,如体育锻炼时每分钟流经骨骼肌的血量是安静状态下的十倍以上。通过血液循环为骨骼肌供应更多的 ,用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运动提供足够多的能量。饭后肠胃蠕动需要的血量会增加,据此分析,饭后
(填“适合”或“不适合”)立即进行剧烈体育运动。
23.[含评分细则]【识图分析题·结构图】(2023湖北孝感中考)(8分)“五脏相通,移皆有次”(出自《黄帝内经》)。中医提出“笑能清肺”,笑能使肺吸入大量的“清气”,呼出废气,加快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心肺气血调和,保持人的情绪稳定。图甲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数字表示血管),图乙为中枢神经系统控制排尿活动的示意图(a和b表示大脑和脊髓之间的神经通路)。
(1)心情舒畅,食欲会增加。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是 ,它经过消化后主要通过消化管中的 吸收。
(2)“笑能清肺”。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时,胸廓容积扩大,使得肺内气压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3)吸入“清气”中的氧气可与红细胞中的 结合,并由图甲中的血管 (填图中的数字)进入心脏,再通过 (填“体循环”或“肺循环”)运送至组织细胞被利用。
(4)排尿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同时也受大脑控制。某成年人因故损伤了a和b,而脊髓未受损伤,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填字母)。
A.能形成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
B.能形成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C.不能形成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
D.不能形成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24.[含评分细则]【新中考·科普阅读题】(2023山东滨州中考改编)(12分)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肺结核是多年来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慢性传染病,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还会伴有痰中带血、低烧、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结核病背后的元凶是结核杆菌,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大量飞沫核,被健康人吸入后,结核杆菌大部分会被人体免疫系统杀死,但有一部分能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在体内存活。
健康人群要主动做好防护:①在结核病传播的高风险环境中,如去医院就诊、接触疑似结核病患者时,主动佩戴口罩;②了解结核病防治关键知识点,学会进行结核病的自我筛查;③劳逸结合;④适量运动;⑤保证营养;⑥不随地吐痰;⑦室内经常开窗换气。
材料二 2023年5月18日,对小艾(化名)来说无疑是重生的一天,她紧紧握着医护人员的手激动地说:“感谢全体医护团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接下来,她将继续做好结核病的门诊随访。
据悉,小艾曾被确诊为危重孕产妇,一度生命垂危,经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呼吸与重症医学科、结核科、妇产科、结核病研究中心等多学科近3个月的精心救治终于康复,期间经历了43天ECMO(体外膜肺氧合)上机。ECMO的核心部分是膜肺(人工肺和血泵),如图是ECMO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1)传染病的特点是 。按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结核病属于 传染病。
(2)文中画横线部分,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有 (用文中序号表示)。
(3)由于ECMO各种管路直接与血液循环系统相连,细菌可能通过管路进入血液引发感染,导致患者血液中 数量明显增加,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
(4)我国新生儿注射的第一针疫苗是卡介苗,可以让新生儿获得针对结核杆菌的免疫能力,从免疫学角度看,卡介苗属于 。
25.[含评分细则]【新中考·开放性试题】(2023天津滨海新区期末)(18分)请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问题。
2023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旨在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加强生活垃圾管理,改善人居环境,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天津市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并通过了《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并于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
(1)人类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有些影响是负面的,例如:乱砍滥伐森林,请你再举一例: ;有些影响是正面的,例如:植树造林,请你再举一例: 。
(2)生活垃圾通常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果皮、剩菜剩饭等应投放到 垃圾桶,过期药品、废旧电池应投放到 垃圾桶。
(3)垃圾分类处理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应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请你设计一条倡导垃圾分类的宣传语: 。
(4)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中学生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
1.C 若摄取的食物中长期缺乏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A错误;青少年应食物多样,以谷类为主,同时要适当多摄入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鱼、蛋、瘦肉等,B错误;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D错误。
2.B 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需要经过消化就能被吸收。
3.D 检疫合格的肉类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发芽的土豆有毒,野生蘑菇可能有毒,“三无”辣条无质量保证。
4.D O型血的人是万能输血者,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任何血型的人。
5.C 丙图中,心房心室均舒张,血液流回心脏。
6.D 饭后血液流经小肠的毛细血管后,营养成分进入血液,血液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升高。
7.B 膈肌收缩时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CE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
8.D 肺泡内表面出现黏液,影响了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9.B 由图中乙可知,葡萄糖含量在③内变为0,说明③是肾小管。
10.D 计算两种状态下散失水分的总量,运动状态比休息状态散失的水分总量多。
跨学科解读 本题结合数学中的柱形图,考查排泄的相关知识,帮助理解在运动状态下和休息状态下,排泄的主要途径是有差别的。
11.A ④神经元包括胞体和⑤突起两部分。
12.D 若题图表示“吮吸”的反射弧,则c是脑干。
13.B 鼻黏膜内有嗅细胞,能接受气味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并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产生嗅觉。
14.A 侏儒症是由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成年时期缺少该激素不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15.C 皮肤防御功能是生来就有的。
16.A 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有利于身体健康。
17.A 抗体是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18.A 人体缺乏维生素B1会患神经炎,患者可以口服维生素B1片治疗。抗病毒颗粒不会杀死蛔虫,佝偻病是由缺乏钙和维生素D引起的,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19.C 若②为胃,血液流经胃时,氧气会扩散到胃细胞,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因此③中二氧化碳比①中多。
20.C 多使用一次性筷子,会增加树木的砍伐量,不利于保护环境。
二、非选择题
21. (1)麦芽糖 (2)③ 小肠 c→d→a→b
【评分细则】 每空3分。(2)第一空填“3”不得分。第三个空必须用字母和箭头表示,文字加箭头不得分。
解析 (1)淀粉在口腔内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有甜味的麦芽糖。(2)蛋白质在③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氨基酸。氨基酸经小肠吸收后,随着血液运往全身各处,由下腔静脉→c右心房→d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a左心房→b左心室。
22. (1)毛细血管壁 小肠绒毛壁 (2)小肠绒毛 消化和吸收 (3)毛细血管 (4)尿素 ①→②→③ (5)氧气 不适合
【评分细则】 只有(3)2分,其余每空1分。(1)本小题只要答出“毛细血管壁、小肠绒毛壁、肺泡壁、肾小囊内壁”的其中两项,均可得分。(2)第二空填“吸收”也可得分。(4)第一个空写“尿酸”也可得分,合理即可。
解析 (1)在人体中肺泡壁、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等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这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3)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4)血液流经肾单位时,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依次经过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最终随尿液排到体外。(5)运动时需要血液为骨骼肌供应大量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饭后立即剧烈运动会使血液较多地流向骨骼肌,影响食物消化,故饭后不适合立即进行剧烈体育运动。
23. (1)蛋白质 小肠 (2)低于 (3)血红蛋白 ② 体循环 (4)反射弧 C
【评分细则】 每空1分。(2)填“小于”“少于”不得分。
解析 (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蛋白质在胃内被初步消化,然后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成氨基酸后被吸收。(2)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时,胸廓容积扩大,肺扩张,使得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3)外界气体进入肺,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由肺静脉流入左心房,再通过体循环运送至组织细胞被利用。(4)排尿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和b是大脑和脊髓之间的联系通路,排尿是由脊髓控制的,但也受大脑意识支配,某成年人因故损伤了a和b,而脊髓未受损伤,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不能形成尿意,但能完成排尿反射,故选C。
24. (1)传染性和流行性 细菌性 (2)①⑥⑦ (3)白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 (4)抗原
【评分细则】 每空2分。(1)第一个空“传染性、流行性”顺序颠倒可得分。(2)①⑥⑦,无顺序,但必须3项完整才能得分。
解析 (1)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属于细菌性传染病。(2)题干中的①⑥⑦是针对传播途径采取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3)血液中的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和防御疾病的作用,细菌可能通过管路进入血液引发感染,导致患者血液中的白细胞显著增加。人体的这种免疫不针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4)接种卡介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抵抗结核杆菌的抗体,卡介苗属于抗原。
25. (1)围湖造田 建立自然保护区 (2)厨余 有害 (3)垃圾分类我能行,绿色环保我先行 (4)自觉将垃圾进行分类,并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
【评分细则】 每空3分,其中(1)(3)(4)回答合理即可得分。
解析 (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①负面影响:对森林乱砍滥伐、对野生动物乱捕滥杀、围湖造田、有毒气体的排放造成空气污染、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造成水污染等。②正面影响:植树造林、对受伤的野鸟进行救治和喂养,康复后放归大自然、建立自然保护区等。(2)生活垃圾通常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大类,果皮、剩菜剩饭等应投放到厨余垃圾桶,过期药品、废旧电池应投放到有害垃圾桶。(3)垃圾分类的宣传语:垃圾分类我能行,绿色环保我先行;垃圾可变宝,分类更环保;垃圾分类,举手之劳等。(4)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不随地乱丢垃圾;自觉将垃圾进行分类,并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积极进行垃圾分类宣传,见到不文明现象及时制止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