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北京鸭在肥育期要添饲过量的糖类饲料,减少运动,从而使鸭在短期内变成肥鸭,这说明( )
A.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 B.糖类可以转化为糖原
C.糖类可以转化为蛋白质 D.糖类可以转化为能量
2.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视野如图所示。下列对血管类
型的判断, 正确的是( ) 。
A. ①是静脉 B. ②是毛细血管
C. ③是动脉 D.全是毛细血管
3.如图是人体心脏与血管结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血液由 a 向 c 流动,则该血管是肺动脉
B.若血液由 c 向 a 流动,则该血管内流的是静脉血
C.若 b 处为抽血时针刺入部位, 那么应该在 c 点扎上胶皮管
第 1 页(共 21 页)
D.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 c 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 b 处止血
4.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有两种办法: ①取咽拭子的方式进行测试核酸是否阳性。②通过血液标本也 就是抽血化验来测量是否为阳性。抽血时医生利用真空采血管,将导管一端针头插入被检者的静
脉,另一端针头插入真空采血管内, 血液便会自动流入采血管,此时血液是( )
A.靠自身重力流入采血管
B.完全靠真空试管吸入采血管
C.由血压压入采血管
D.通过吸气被压入采血管
5.合理均衡的膳食有利于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日常生活中,应科学安排一日三餐,图中能代表
一日三餐中各种食物合理配置比例的是( )
第 2 页(共 21 页)
A.
C.
B.
D.
6.如图是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示意图,此消化过程可能发生的部位是( )
A.口腔、胃 B.口腔、小肠
C.胃、小肠 D.口腔、胃、小肠
7.糖类等物质的燃烧, 与他们在体内氧化相比, 不同点是( )
A.前者有氧气参与反应,后者不需要
B.前者是氧化反应,后者不是氧化反应
C.前者释放能量多,后者释放能量少
D.前者是剧烈的氧化反应,后者是缓慢的氧化反应
8.下列有关心脏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可以防止血液回流到心房
B.右心室壁比左心室壁更厚,能使血液输送的距离更远
C.较长的舒张期使心脏充分休息,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脏
D.心肌内的毛细血管壁极薄,有利于气体等物质的交换
9.血液中含水量最多并且与体内的物质运输有关的成分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10.如图模拟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剪刀 1”、“剪刀 2”分别代表两种消化酶。其中“剪刀 1”最
开始出现在消化道的哪个部位(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11.小徐的笔记本中重点记录了一些内容,其中有误的是( )
A.花生仁、大米、牛肉干燃烧实验要注意挡风,以减小热量的散失
B.给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施加一个力,使这个力的作用点通过支点,杠杆仍然平衡
C.用高倍显微镜来观察鱼尾毛细血管内血液流动的情况
D.钢是碳和铁等元素形成的合金
12.葱包烩儿是杭州的特色传统小吃,做法是将油条和小葱裹在面皮里,压烤或油炸至臆黄,配 上甜面酱和辣酱,香脆可口, 广受欢迎。关于葱包烩儿各营养成分被人体吸收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 )
第 3 页(共 21 页)
A.甜面酱中的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都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
B.胆汁中的消化酶促进油条中脂肪分解
C.小葱中含有的粗纤维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D.面皮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吸收, 最终在细胞内氧化分解为葡萄糖
13.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细胞①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炎症
B.细胞②能加速血液凝固
C.细胞③因富含血红蛋白而呈红色
D.成熟的细胞①和③都没有细胞核
14.小乐完成“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和“制作和观察血涂片”等实验后,做出的下列判
断中, 正确的是( )
A.甲中, 血管 a 中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小
B.甲中, 血管 b 的管壁最薄、管径最大
C.乙中, 细胞①在毛细血管中一般排成单行通过
D.乙中, 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三种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第 4 页(共 21 页)
二 、填空题(3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菠萝酸甜多汁, 可口开胃,但一次食用过多容易“扎嘴 ”,即会造成口腔黏膜破损。这是什 么原因呢? 小科查阅资料发现,是因为新鲜菠萝汁中含有一种蛋白酶,根据该信息,你推测菠萝
扎嘴的原因: 。但将菠萝烧熟做成菜后,就会
变得酸甜可口, 不再“扎嘴 ”,请你推测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
16.生活离不开科学,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早餐是人体饮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为了营养更均衡,青少年在吃油条和豆浆的同时, 最
好选择搭配 。
A.一杯牛奶 B.一个鸡蛋 C.一个苹果 D.一片面包
(2)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如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
等,其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强的有毒气体是 。
(3)葡萄糖(C6H12O6 )的氧化分解为人体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提供所需能量,其反应可表示为:
。
(4)如图所示的“火立熄 ”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 ”接触到火焰 3~5 秒后炸开,
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 “火立熄 ”的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第 5 页(共 21 页)
(5)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问题,科学家研究建立如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
根据如图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发生变化 ②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
③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④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7.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 ”的实验中,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视野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
列问题:
(1)显微镜下可看到 (选填字母) 血管中的血液流速最慢;
(2)若要观察血管 a,应将放有小鱼的培养皿往 (选填“左 ”或“右 ”)移动。
18.如图所示为肝、肠处血液循环, 正常人当血糖浓度偏高时,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能将多余的葡 萄糖转化为肝糖原贮存在肝脏内,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能将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补充到血液中,
从而维持血糖的平衡。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下面小肠结构特点中跟食物消化无关的是 。
第 6 页(共 21 页)
A.小肠很长 B.有多种消化液
C.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D.内有小肠皱襞和绒毛
(2)蛋白质在小肠内的最终消化产物是 。
(3)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导致糖尿病, 治疗糖尿病一般采用注射胰岛素, 而不是口服的原因
是 。
(4)当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中 A.B 两处血液中血糖浓度较高的是 处。
19.下图为人体部分血液循环示意图,数字表示人体内的某些器官或结构。请分析回答:
(1)水往低处流,但血管[3]内的血液却能按箭头方向向上流动,原因很多,其中该血管内的
(填结构名称) 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2)血液从血管[4]流到[5]后,血液中大分子物质浓度明显 (选填“升高 ”或“下 降 ”);血液从血管[6]流到[7]后,血液成分含量明显减少的物质有 、 。
(至少说出 2 种物质)
(3)你现在在考试,大脑思考问题需要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其分解产物
为 。
三 、实验题(16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E 为一种人体消化道中的酶。小科用鸡蛋清傲材料来研究酶 E 的催化作用。在 5 支试管内分 别放入含等量酶 E 的不同 pH 值缓冲液,进行如图实验装置操作。鸡蛋清经酶 B 的作用被消化,
细 玻 璃 管 两 端 变 得 透 明 。
第 7 页(共 21 页)
(1)小科做该实验的目的是 。
(2)该实验在设计上的不足之处是 。
(3)小科改进实验不足后,进行正确操作,每 2 分钟记录细玻璃管透明鸡蛋清的长度.所得结
果如图 2:本实验通过 体现酶 E 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强弱。
(4)本实验的结论是 。
21.小明为了探究酶的相关性质,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分别在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应物质(如表所示),振荡摇匀置于 37 ℃的温水中, 一段时
间后, 发现试管 2 的鸡蛋白明显变少。
试管 鸡蛋白碎末/g 淀粉酶溶液/mL 蛋白酶溶液/mL
1 1 4 0
2 1 0 4
(1)根据实验一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
是 。
(2)实验二: 小明猜想是 。
(3)于是他选取了 5 支试管,加入的物质和实验一的试管 2 中的物质完全相同,调节溶液的 pH
进行实验, 一段时间后测得食物剩余量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二中通过 ,判断消化速度的快慢。
(4)根据图示结果,是否能得出 pH=2 时消化速度最快, 请进行判断, 并说明理
第 8 页(共 21 页)
由 。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心脏是血液循环动力器官, 它的壁主要由 组织构成。
(2)血液由④出发,回到①的循环途径叫 。
(3)观察心脏结构时发现,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防止血液倒流的 。
(4)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血管⑤内的 血流经肺后变成⑥内的 血。
(5)图中⑦和⑧相比, ⑦的管壁 ,血流速度 。
(6)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中的 送达到组织细胞, 在线粒体中被利用。
23.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图甲表示心脏局部结构与主动脉弹性作用示意
图,图乙表示各类血管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 9 页(共 21 页)
(1)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心脏有四个腔,除图甲中所示的两个腔外, 还包括 (2)由图甲可知,左心室收缩时,① (填结构名称)关闭,②动脉瓣打开,血液的流
动途径是左心室→ →各级动脉→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3)由图甲可知, 左心室舒张时,②动脉瓣关闭, 但血液还在连续流动,是因为血管 A 中暂时 储存着部分血液,此时血管 A 弹性回缩,使暂存的血液继续流向组织细胞。由血管 A 的功能可推
断它的结构,图乙中表示血管 A 的是 (选填序号)。
(4)图甲和图乙表明, 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请你说出与人体小肠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 特点 。
(写出两种即可)
第 10 页(共 21 页)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测试卷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A
【解析】根据营养物质成分及其作用解题即可。
解: 因为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物质一旦过剩,很快在生物体内进行转化,转化为 脂肪储存起来;所以要想让鸭在短时间内变成肥鸭,主要方法是使其增加糖类物质的摄入,减少
运动;
故答案为: A.
2.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识别动脉、静脉、毛细
血管等知识。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 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 细, 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
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图中①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的动脉, ②是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毛细血管, ③是由分支汇
集而成的静脉血管。只有②是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毛细血管。所以正确的只有 B。
故答案为: B
3.D
【解析】动脉管内血流速度快,弹性大,管壁较厚,一般分布较深。毛细血管分布最广,数量最
多,遍布全身。
第 11 页(共 21 页)
A.若血液由 a 向 c 流动,则该血管是动脉,可能是主动脉,也可能是肺动脉,A 不符合题意。
B.若血液由 c 向 a 流动,则该血管静脉, 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 B 不符合题意。
C.抽血或者输血时,要用橡皮管捆扎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这主要是因为让静脉积血膨
胀,便于寻找, 若 b 处为抽血时针刺入部位, 那么应该在 a 点扎上胶皮管, C 不符合题意。
D.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 c 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 b 处止血, 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
解: 真空采血管在组装后应保持一定的负压,即真空试管内气体的压强低于大气压,针头插入检
查者的静脉时, 在检查者血压的压力下, 血液流入真空采血管。
故选: C。
5.D
【解析】本题主要通过宝塔图片的形式展现了日常生活中应当合理膳食。
“平衡膳食宝塔 ”底层的食物也就是谷类需要量多,但是可以发现宝塔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 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①层为谷物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能提供能量;第二层是瓜果蔬菜 类, 它们主要提供维生素、无机盐;第三层是肉类等动物性食品;第四层是奶制品、豆制品, 第
五层是油脂类。
故答案为: D
6.B
【解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淀粉是在口腔内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
最终消化; 蛋白质是在胃中被初步消化, 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
淀粉在口腔中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中分解为葡萄糖。
故选 B。
7.D
【解析】根据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等知识解题。
解:糖类等物质的燃烧,与他们在体内氧化相比,两者过程不同,其中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
体内分解属于缓慢的氧化反应;但两者的反应类型相同,都是氧化反应;两者释放的能量也相同;
第 12 页(共 21 页)
故答案为: D。
8.B
【解析】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输送血
液的距离就长。
A.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 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
能从心房流向心室, 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正确。
B.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
液的距离长,与此功能相适应, 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 错误。
C.如以成年人平均心率每分钟 75 次计,每一心动周期平均为 0.8 秒,其中心房收缩期平均为 0.11 秒,舒张期平均为 0.69 秒。心室收缩期平均为 0.27 秒,舒张期平均为 0.53 秒。舒张期长于收
缩期的意义是利于血液流回心脏同时使心肌有充分的休息时间,正确。
D.心肌内的毛细血管壁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等物质的交换, 正确。
故选 B。
9.
解: 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中 90%的成分是水,所 以血液中的物质大都是溶于水被运输的,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 运输人体所需的物质和
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故选: D。
10.
第 13 页(共 21 页)
解: 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 胃中的蛋白酶能够将蛋白质初步消化成多肽,当蛋白质和多肽进入 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蛋白质类在小肠内被彻 底消化为氨基酸。图示表示蛋白质在胃内剪刀 1 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的过程以及在小肠
内在胰液和肠液中剪刀 2 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氨基酸的过程。可见 B 符合题意。
故选: B。
11.C
【解析】本题考查食物与营养,杠杆平衡, 显微镜,血液, 合金等相关知识,分析相应的知识特
点,合理使用, 进行解答。
A.花生仁、大米、牛肉干燃烧实验要注意挡风,以减小热量的散失,正确。
B.给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施加一个力,使这个力的作用点通过支点,杠杆仍然平衡,正确。
C.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用低倍的显微镜,
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故 C 错误。
D.钢是碳和铁等元素形成的合金,正确。
故选 C。
12.A
【解析】动物或人的消化器官把食物变成可以被机体吸收养料的过程; 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
脂肪等大分子物质, 在消化酶作用下转变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叫做消化。
A.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都是可以直接进入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 故
A 正确;
B、胆汁能够乳化脂肪, 从而促进脂肪的消化, 但是胆汁中没有消化酶; 故 B 错误;
C、粗纤维不能被人体吸收,无法为人体提供能量; 故 C 错误;
D、淀粉在小肠处被分解成葡萄糖,再进入血液运输到细胞,细胞氧化分解后产生能量; 故 D 错
误;
故答案为: A.
13.D
【解析】根据图片可得: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③是血小板。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
第 14 页(共 21 页)
面凹的圆饼状;白细胞是一类无色、球形、有核的血细胞;血小板为细胞碎片、体积很小、形状
不规则、常成群分布在红细胞之间。
A:②白细胞个体最大, 有细胞核,可以吞噬病菌。 ②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身体可能发生严
重。错误;
B:③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修补破损的血管。 错误;
C:①红细胞因富含血红蛋白而呈红色。错误;
D:成熟的①红细胞和③血小板都没有细胞核。正确;
故选: D
14.
解: A.甲中, 血管 a 中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 属于动脉, 错误。
B、b 管壁最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管径最小,是毛细血管, 错误。
C、乙中, 细胞①红细胞在毛细血管中一般排成单行通过, 正确。
D、图乙中②白细胞数量比较少, 不易观察到, 血小板形状不规则, 不易观察到,错误。
故选: C。
二 、填空题(30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菠萝汁中的蛋白酶会分解口腔粘膜的蛋白质; 高温下蛋白酶失去活性
【解析】(1) 口腔黏膜 是一层上皮细胞,细胞的主要构成成分是蛋白质。
(2)生物体内的大多数化学反应都要依赖酶的作用,酶被称为生物催化剂。酶的催化作用易受
到温度、酸碱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而且不同的酶所需的最适外界条件往往有所不同。
新鲜菠萝汁中含有一种蛋白酶 ,这种酶在入口的过程中,会分解口腔粘膜的蛋白,所以会有 “扎嘴”的情况发生;酶的催化作用易受到温度的影响,高温时酶会失去活性, 此时就不会催化
分解口腔粘膜的蛋白,所以“扎嘴 ”的情况就没有了。
故答案为: 萝汁中的蛋白酶会分解口腔粘膜的蛋白质 ; 高温下蛋白酶失去活性
16.C 一氧化碳 C6H12O6+6O2 酶6CO2+6H2O B ②③④
【详解】
(1)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 油条中富含油脂与 第 15 页(共 21 页)
糖类, 豆浆中富含水、蛋白质与无机盐, 所以还应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A.牛奶富含蛋白质,不合题意;
B、鸡蛋富含蛋白质,不合题意;
C、苹果富含维生素,符合题意;
D、面包富含糖类, 不合题意。
故选 C。
(2)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如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 其中与血红
蛋白结合能力强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
(3)葡萄糖(C6H12O6)与氧气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6O2
第 16 页(共 21 页)
酶
6CO2+6H2O。
(4)“火立熄 ”接触到火焰 3~5 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
使火焰熄灭。“火立熄 ”的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5)从图示中可以看出,二氧化碳的转化过程是化学变化所以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元素的种类 不变;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转化为二氧化碳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同时将有机物转 化为无机物,水的电解又体现了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二氧化碳在很多工业和农业中有
大量的应用,所以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故②③④正确
17.(1)b
(2)左
【解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 从主干流向分支 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 毛细血管, 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由图可知, c 是小动脉, b 是毛细血管, a 是小静脉。 (1)由图可知, c 是小动脉,b 是毛细血管, a 是小静脉。显微镜下可看到 b 血管中的血液流速最
慢;
(2)如果就是从视野中看到的标本在左边,那么因为标本要经过两次放大,根据顺口溜 上下颠倒,
左右相反 可以判断标本实际是在右边,需要向左移动。故若要观察血管 a,应将放有小鱼的培
养皿往左移动。
18.(1)C
(2)氨基酸
(3)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口服后会被胃蛋白酶分解失去药效
(4)A
【解析】蛋白质初步消化在胃,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为氨基酸;糖类初步消化在口腔,最终在小 肠中被消化为葡萄糖;脂肪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当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时,胰 岛素分泌增加,葡萄糖在肝脏合成肝糖原和葡萄糖在细胞中被氧化分解; 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
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肝脏中的肝糖原会分解产生葡萄藕糖, 进入血液;
(1)ABD 都与食物的消化有关,C 与食物的吸收有关,所以下面小肠结构特点中跟食物消化无关
的是 C.
(2)蛋白质在小肠内的最终消化产物是氨基酸;
(3)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 口服后会被胃蛋白酶分解失去药效 ,所以不能口服胰岛素,只能
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
(4) 当人处于饥饿状态时,肝糖原会分解产生葡萄藕糖, 所以 A 中血液中血糖浓度比 B 中高; 故答案为:(1)C(2)氨基酸(3) 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口服后会被胃蛋白酶分解失去药效
(4)A
19.(1)静脉瓣
(2)升高;氧气; 无机盐
(3)CO2 和 H2O
【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 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 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 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 形成原尿。比较原尿和 血浆的化学成分, 可以证明原尿中除了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其他成分几乎都与血 浆相同。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 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
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第 17 页(共 21 页)
(1) 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因为静脉血管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静脉瓣,
所以血管 3 内的血液能按箭头方向向上流动。
(2)血管 4 是入球小动脉,5 是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中的血浆与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浆相比,
蛋白质和血细胞的浓度明显增大,是因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
糖和尿素等物质,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血管 6 是肾动脉,7 是肾静脉,血液流经肾脏后,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会明显减少,同时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也被肾脏的组织细胞利用了,
因此, 流出肾脏的血液氧气的含量减少, 无机盐、尿素含量减少。
(3)现在在考试,大脑思考问题需要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其分解产物为 CO2
和 H2O。
故答案为: (1)静脉瓣 (2)升高;氧气; 无机盐 (3)CO2 和 H2O
三 、实验题(16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
解:(1)由图表数据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pH 对酶 E 催化作用的影响;变量是 E 酶的 pH 值。可以通过加入等量的 E 酶的不同 pH 值缓冲液,来比较相同温度、相同时间内鸡蛋清的消化
情况, 判断酶 E 的催化活性。
(2)温度影响酶 E 的活性,人体内的温度是 37℃左右, 酶 E 的活性增强,所以该实验在设计上
不足之处是:水浴温度由 20℃改为 37℃。
(3)小科改进实验不足后,进行正确操作,每 2 分钟记录细玻璃管透明鸡蛋清的长度.所得结
果如图 2:本实验通过相同温度下, 透明鸡蛋清的长度体现酶 E 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强弱。
(4)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不同 pH 值,鸡蛋清被消化的百分比不同,原因是酶 E 催化作 用受 pH 的影响, 相同时间内, pH=2 时,鸡蛋清被消化的百分率最高,说明酶 E 是一种蛋白酶,
其最适宜的 pH 在 2 左右。
故答案为:
(1)探究不同 pH 值的条件下, 酶 E 对蛋白质的催化作用。
(2)20℃的温度太低, 不适合酶的催化, 改为 37℃。
(3)相同温度下, 透明鸡蛋清的长度。
第 18 页(共 21 页)
(4)pH 值越低的条件下,酶 E 对鸡蛋清的催化效果越好。
21.(1)蛋白酶溶液能分解消化蛋白质,但淀粉酶溶液不能分解消化蛋白质(合理即可)
(2)溶液的 pH 越大,该食物的消化速度就越快
(3)相同时间内, 食物的剩余量
(4)不能,因为缺少 pH 值为 1 至 2 和 pH 值为 2 至 3 之间的测量数据
【解析】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催化效果受温度、pH 等因素的影响; 鸡蛋白末是蛋白质,
蛋白酶可以催化分解它, 但是淀粉酶对其不起作用;
(1)根据实验一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蛋白酶溶液能分解消化蛋白质, 但淀粉酶溶液不能分解
消化蛋白质;
(2)、实验二: 小明猜想是溶液的 pH 越大,该食物的消化速度就越快;
(3)、实验二中通过相同时间内, 食物的剩余量 ,判断消化速度的快慢。
(4)、不能,因为缺少 pH 值为 1 至 2 和 pH 值为 2 至 3 之间的测量数据;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1)肌肉
(2)体循环
(3)瓣膜
(4)静脉;动脉
(5)厚; 快
(6)血浆
【解析】根据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的结构及毛细血管周围物质交换相关知识解题。据图可 知: ①是右心房、②是右心室、③是左心房、④是左心室、⑤是肺动脉、⑥是肺静脉、⑦是主动
脉、 ⑧是上、下腔静脉。
解: (1)心脏是血液循环动力器官,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2)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 肺循环的起点是右
心室, 终点是左心房;
第 19 页(共 21 页)
(3)观察心脏结构时发现,在心房与心室之间, 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4)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血管⑤肺动脉内的静脉血流经肺后变成⑥肺静脉内的动脉血;
(5)图中⑦主动脉和⑧上、下腔静脉相比, ⑦主动脉的管壁厚, 官腔小, 血流速度快;
(6)血浆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功能, 故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中的血浆送
达到组织细胞, 在线粒体中被利用;
故答案为:(1)肌肉;(2)体循环;(3)瓣膜;(4)静脉、动脉;(5)厚、快; (6)血浆。
23.(1)右心房、左心房
(2)房室辫; 主动脉
(3)③
(4)小肠很长,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 皱襞上有许多小肠毛绒、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解析】1.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 4 个空腔,按照位置关系,这 4 个腔分别叫作左心房、左
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2.体循环的路线为: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
下腔静脉→右心房。
3.血液的变化: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把氧气输送给细胞,把细胞产
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1)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心脏有四个腔, 除图甲中所示的两个腔外,还包括右心房、左心
房。
(2)由图甲可知,左心室收缩时, ①房室辫关闭,②动脉瓣打开,血液的流动途径是左心室→主
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3)动脉是由心室发出的血管,在行程中断分支,形成大、中、小动脉。动脉由于承受较大的压
力,管壁较厚, 管腔断面呈圆形。
静脉是引导血液回心的血管, 小静脉起于毛细血管网, 行程中逐渐汇成中静脉、大静脉,最后开 口于心房。静脉因所承受压力小,故管壁薄、平滑肌和弹力纤维均较少,弹性和收缩性均较弱, 管腔在断面上呈扁椭圆形。故图乙中③表示的是动脉。图甲中血管 A 表示主动脉。图乙中表示血
管 A 的是③。
第 20 页(共 21 页)
(4)人体小肠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小肠很长,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
肠毛绒、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第 21 页(共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