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6.1《老子》四章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6.1《老子》四章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6 09:2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老子》四章教学设计
单元导语
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那先秦诸子就是这株大树的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铸就了中华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段辉煌。
本单元选择了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论说,包括儒家的《论语》十二章、《大学》一章、《孟子》一章,道家的《老子》四章、《庄子》一章,以及墨家的《墨子·兼爱》篇。可结合以前读过的孔子、孟子、庄子等人的语录或作品,感受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
本单元集中学习先秦诸子散文,以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要注意领会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思考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感受先秦诸子或雍容或犀利或雄奇或朴拙的论说风格,理解各家论说的方法,领悟其妙处。
学习提示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老子则开创了道家学派。老子之后,道家代表人物又有庄子等人。《老子》《庄子》中的思想常有突破俗见之处,可以说是见人所不见,知人所不知,想人所不能想,言人所不能言。学习本课,首先就要留意《老子》《庄子》的这些篇章有哪些突破常规的认识。
学者柳诒征指出:“老子之书,专说对待之理。”(《中国文化史》)本课所选《老子》四章中的“有”和“无”,“知人”和“自知”,“胜人”和“自胜”,就是“对待”关系。通常情况下,人们偏执于这种对待关系的一面,比如“有”“知人”“胜人”等。可《老子》却总是提醒世人重视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其论说有很强的思辨性,对现实人生有一定的启示。阅读时,可以把课文中类似的关系提取出来,看看《老子》重视的是什么,有没有道理。
从表达技巧上来说 《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庄子》则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以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学习本课要注意在比较中品味二者不同的论述风格和语言韵味。
背诵《《老子〉四章》。
研习任务
(1)梳理本单元各篇课文所讲的立身处世的道理,并思考它们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2)反复诵读本单元课文,总结概括其各自的风格特点。你更喜欢谁的文章风格?结合课文,联系你的语文学习经验,同学间相互交流。
(3)小组分工合作,找出上面列举的虚词在本单元课文中的用例,以卡片或表格的形式,整理、归纳各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从下列语句中任选其一,也可以从本单元课文中另选一句,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题目自拟。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自读课文及注释,积累:毂、埏埴、牖、物、泮六个实词,学习《老子》的相关文化常识。
2通过朗读,默读,圈点勾画,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等方式,翻译这四章并归纳探究《老子》四章的思想观点。
3品读老子的思辨之美:分析“对待”关系,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
4传承经典,领悟《老子》的人生哲理和论说风格,结合现实,阐释你的理解。
教学重点:
品读老子《四章》的思辨之美,分析“对待”关系,学习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老子》的人生哲理和论说风格,结合现实,阐释你对老子语句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时期,呈现出许多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新情况,对于各种问题,要防患于未然,化解于无形。即便形势很好,我们仍要保持清醒头脑,能敏锐发现问题的苗头。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2014年4月1日)《老子》(第六十三章节选)
(处理困难要从容易处入手,实现远大(目标)要从细微处入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定从细微的做起。所以圣人始终不自以为伟大,因此才能成就大的事情。)
老子的思想不仅是治国的良策,还可以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老子》四章,品读老子的思辨之美。
学习活动探究一: 初读《老子》四章
——学习经典
老子其人其书
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老子学识渊博,曾担任周王室主管图书典籍的官职。
《史记》:“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我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zēng)。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一书共81章,分为《道经》和《德经》上下两篇,又叫《道德经》,它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被誉为“万经之王”。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形成了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主张万物的本源为“道”。“天道”驾驭“人道”,用“无为”实现“有为”。
重点字词解析
①毂
古代车轮:轮、辐、毂、轴
“轮”最外面部分。
“轴”最里面部分,即轴心。
“毂”套在车轴上的部分。
“辐”链接轮毂的木条。
②牖,会意字。从片,其形像木片,表示窗户用木制成;从户,其形像单扇的门,表示窗开在房屋高处;从甫,甫是男子的美称,有高俊意,表示窗户开在高处,通风明亮。本义是窗户。古时将通光透气的洞口开在墙上的称为牖,开在屋顶的称为窗。
③埏埴:揉和黏土。
④物:常人。
⑤泮:通“判”。
学生整体朗读四章初步感知教师正字音
教师指导学习第十一章
学习任务:朗读《老子》四章中第十一章,读准字音。
①有无相生 对立统一(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shān 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翻译: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车毂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来安装车轴),才有了车的作用。揉合黏土做成器具,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了器具的作用。开凿门窗四壁的空间,才有了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以便利,“无”让它们发挥了作用。
引导学生找出高频词“有”、“无”、“之”、“其”、“用”,在其中选择能够表达对待关系的词语。
学习活动探究二: 再读《老子》四章
——传承思想
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反复诵读,默读,圈点勾画,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三章,第六十四章,梳理文章内容,提取老子的“对待”之理,总结所采用的论证方式。(并在板书上呈现内容)
画老子四章思维导图
学习活动探究三: 悟读《老子》四章
——思考社会
《老子》的魅力就在于,它充满了卓绝的智慧,关注和思考现实社会和人生中的种种问题,并对于这种问题,提出了深刻地认识,并为解决问题开出了自己的方子,学习的目的是古为今用,学习传统文化,更在于理解与运用。我们开一个读书分享会,从这四章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话,结合实际生活,阐述你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言,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做总结。
例如: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我们的人生总是在做加法,随着年龄的增长,薪水的增加,职位的提高,我们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每天不停的在刷手机,浏览各种网页,足不出户便知道天下事,我们的头脑中闪过各种画面,我们常常会觉得累,累到心力交瘁的极限。我们要适当的做减法,定期清理自己的衣柜,衣服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合身就好。定期清理自己的身边的朋友,朋友是有选择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定期清理自己的思想,设立符合现实的目标,多陪伴父母和孩子。人生进退自如,加减合适,减法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让自己轻装上阵,关注身边最重要的人和事。
四 小结(呈现思维导图)
《老子》四章中蕴含的老子思辨之美:
1自然 2无为 3不争 4辩证:事物对立统一;事物发展变化
结语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遨游在历史的长河中,诵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感受《老子》中所蕴含的中国力量,我们要坚定“强国复兴有我”的信念,更要埋头苦干学好本领,在祖国复兴的强国蓝图上绘制出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课后拓展作业: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写一篇新闻小短评。(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