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5-11 17: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www.
深圳市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测试
高一地理(学业水平)
命题人:吴恩康 审题人:肖万斌
本试卷共12页,7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2·1·c·n·j·y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卷)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www-2-1-cnjy-com
图1为某地区不同时期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1
1.1991年与1951年相比,该地区(  )
A.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 B.40~60岁人口比重保持不变
C.20~40岁人口比重下降 D.0~5岁人口比重上升
2.2031年该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特征是(  )
A.少儿人口比重大 B.老龄人口比重大
C.人口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形 D.男女人口数相等
图2为甲、乙、丙、丁四地区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2
3.人口出生率最高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目前影响我国人口生育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A.计划生育政策 B.经济发展水平 C.受教育程度 D.传统观念
6.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密度的区域差异 B.国家政策的影响
C.自然资源的区域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7.影响当今世界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政治因素 B.文化因素 C.经济因素 D.宗教因素
8.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目的是追求(  )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优的自然环境
C.更多的休闲时间 D.更高的经济待遇
9.每逢我国传统佳节,许多旅外华人喜欢聚集在一起。这主要受(  )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民族文化的影响
C.交通条件的影响 D.地形气候的影响
10.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描述错误的是(  )
A.环境承载力反映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环境承载力在区域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是恒定不变的
C.环境承载力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逐渐提高
D.一定条件下环境承载力随着空间的扩大而增大
11.一定区域内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与该区域(  )
A.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B.资源数量呈负相关
C.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自然环境条件无关
12.决定一定区域内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是(  )
A.资源状况 B.民族构成 C.人口密度 D.城市化水平
图3是某城市某方向上地租水平与距城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14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3
13.丁地距离城市中心较远,而地租水平较高,其原因最可能是该地(  )
A.地形崎岖 B.降水丰富 C.交通便捷 D.传统工业集聚
14.甲地最有可能形成的功能区是(  )
A.低级住宅区 B.中心商务区 C.工业区 D.文教区
图4为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完成15~17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4
15.①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
A. 深居内陆,距海远 B. 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C. 河、湖的水量较少 D. 植被以荒漠草原为主
16.图中②区域的主要植被类型为(  )
A.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 C.温带荒漠 D.亚寒带针叶林
17.图中①→②→③方向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C. 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D. 非地带性现象
图5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完成18~19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5
18.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B. 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
C.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D. 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
19.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 自然增长率下降 B. 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C. 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D. 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6,完成20 21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6
20.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
A.人口数量增大 B.气候变化 C.森林破坏 D.围湖造田
21.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综合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读“北半球某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图7),完成第22~23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7
22.图中(  )
A.甲位于河流峡谷内 B.乙处为山前冲积扇
C.丙处侵蚀比对岸强 D.丁处位于背斜谷内
23. 甲成为岛内规模最大聚落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内陆,气候湿润  B.人口数量大
C. 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D.沿海,水源充足
读“某地地理环境要素及其关系示意图”(图8),完成第24~25题。
24.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
A.整体性特征
B. 差异性特征
C.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5.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A.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C.夏季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
读“我国某市2013年常住人口统计资料”(图9),完成第26~28题。
26.该市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27.与该市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国家是(  )
A.英国 B.阿根廷 C.印度 D.肯尼亚
28.若在该市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将有助于该市(  )
A.逐步降低人口合理容量 B.解决人口过于集中的问题
C.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D.大幅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图10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完成29 30题。
29.甲市可能是(  )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 广州
30.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
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
A.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图11,回答31~33题。
31.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3.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人类社会
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34.图12中①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  )
A.搬运 B.堆积 C.侵蚀 D.风化
35.如果在图示的①、②、③、④四处修建深水港口,比较合适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图13a图为“巴黎圣母院景观图”,图13b为“北京故宫景观图”。读图完成36~37题。
图13a 图13b
36.巴黎圣母院位于巴黎市中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自然资源 B. 气候特征 C. 地域文化 D. 地形特点
37.北京故宫附近没有形成北京中心商务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历史因素 C.行政因素 D.环境因素
38.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若在图14中
分别布局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城郊农业区、港口码头
四个功能区,则①、②、③、④对应的功能区是(图中
阴影部分代表城区) (  )
A.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住宅区
B.住宅区、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
C.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住宅区、中心商务区
D.中心商务区、住宅区、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
图15表示的是不同的经济活动的土地付租能力与
市中心距离的关系,据图完成39题。
39.表示商业用地付租能力线的是(  )
A.a B.b C.c D.d
一位游客由辽宁大连出发向西去新疆旅游,沿途依次看到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据此回答40~42题。21cnjy.com
40.该游客沿途依次看到的景观可能有(  )
A.“塞外江南”→“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层层梯田层层绿”
B.“碧海蓝天”→“风吹草低见牛羊” →“黄沙滚滚”
C.“林海雪原”→“滚滚麦浪”→“椰风海韵”
D.“三江并流”→“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 →“东方不夜城”
41.该游客看到的景观自东向西变化,体现了(  )
A.自然带的周期性更替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垂直分异规律 D.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42.该游客看到的自然景观依次变化,主要是(  )
A.人工改造自然的结果 B.水分差异形成的结果
C.自然灾害影响的结果 D.热量差异造成的结果
43.图16为城市某功能区工作日内不同时段的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由此判断该功能区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16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44.广东盛产荔枝,山东盛产苹果。出现这种差异主要受以下哪种因素影响(  )
A.水分 B.热量 C.光照 D.土壤
45.20 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世界人口迁移日益频繁。影响大量人口迁入美国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 B.经济 C.政策 D.宗教
46.根据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深圳所处的自然带属于(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47.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是(  )
A.北美大陆中纬地区 B.南美大陆中纬地区
C.亚欧大陆中纬地区 D.非洲大陆中纬地区
48.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科技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关系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2007年日本全国1800多个地方教育委员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中有238个已经制定了削减中小学数量的计划,在今后3~5年内,将减少848所公立小学和269所公立中学,约占全国公立中小学总数的三十分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9~50题。21·cn·jy·com
49.日本计划关闭或合并部分公立中小学的最直接原因是(  )
A.因校舍不符合现行抗震标准而关闭 B.因经济危机而合并
C.为节约土地资源而关闭 D.因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学人口减少而合并
50.下列国家中,与日本人口增长模式相似的是(  )
A.印度 B.巴西 C.英国 D.埃及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www.21-cn-jy.com
51.据有关资料报道,与2000年相比,2010年中国20岁至29岁年轻劳动力已缩减了近15%,这主要是因为(  )21·世纪*教育网
A.人口老龄化 B.人口外迁 C.出生率下降 D.死亡率提高
2013年11月开始,我国各省陆续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即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回答第52题。2-1-c-n-j-y
52.此项政策将使我国在今后几十年中(  )
A.入学与就业压力减轻 B.劳动力人口减速放缓
C. 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少 D.性别比例失调缓解
图17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据图完成第53~54题。
图17
53.有关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判断正确的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变率最大的是甲 B.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乙
C.丙国正处于人口高增长阶段 D.丁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54.目前,甲国应处于人口增长模式的(  )
A.原始低增长阶段 B.加速增长阶段
C.增长减缓阶段 D.低速增长阶段
读“我国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图18),回答第55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18
55.房价介于4000-5000元/平方米的是(  )
A.M B.N C.E D.F
56.图19是广州市“天河智慧城”园区规划图,甲区域最适宜配套布局的是(  )
A.人才居住区 B.食品加工厂 C.长途汽车站 D.农产品批发市场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19
57.经国务院批准、广东省政府同意,广东某 ( http: / / www.21cnjy.com )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市区规模将从原来的181平方公里增加到1031平方公里。该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可(  )  21*cnjy*com
A.增大人口合理容量 B.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C.控制环境问题,治理各种“城市病” D.提高城市化水平
58.图20是某城市的风向玫瑰图。现该城市计划在城郊兴建一座火电厂,从风向考虑,应布局在(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20
A.东郊 B.南郊 C.西郊 D.北郊
图21曲线为某国2000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59 60题。【来源: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21
59.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
A.2019年,2066年 B.2066年,2019年
C.2001年,2019年 D.2001年,2066年
60.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
A.数量 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
三、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人口金字塔的类型不仅能显示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与人口发展阶段,同时也能反映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读人口金字塔图(图22),回答第61题。
甲 乙 丙 丁
图22
61.上述四种类型的人口金字塔图,若按人口发展阶段的前后排列,其正确的顺序是(  )
A.乙丙甲 B.甲丁乙
C.丙甲丁 D.丁丙乙
图23是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读图,回答完成62 63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23
62.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原因是(  )
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地壳运动  D.地形变化
63.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联系性  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
表示意山东省与青海省人口与面积数据统计,读表,完成第64~65题。
省份 人口(万人) 面积(万k㎡)
山东省 1990(年) 8439 15
2012(年) 9685
青海省 1990(年) 446 72
2012(年) 573
64.1990-2012年两省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东省年人口增长速度小于青海省
B.青海省人口密度变化大于山东省
C.青海省年人口增长量大于山东省
D.山东省人口密度小于青海省
65.青海省人口承载力远低于山东省,其最主要原因是该省(  )
A.交通不便 B.人口消费水平低
C.气候高寒 D.生态环境脆弱
66.现代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是(  )
A.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地价高的市中心地区
B.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C.中心商务区昼夜人流量变化大
D.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之间界限分明
67.下列关于城市商业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商业区多分布在交通便利的道路两旁及十字路口
B.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区
C.商业区是城市内所有商业集中分布的地区
D.在交通干线上都会形成中心商务区
图24甲是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风向频率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图24乙是该城市地价分布概念图(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e依次递减)。读图回答第68~70题。21教育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68.乙图中地价等值线及弯曲程度主要受(  )
A.交通通达度高低的影响
B.与市中心距离大小的影响
C.与商品产地距离大小的影响
D.环境质量优劣的影响
69.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钢铁厂,厂址的位置优先选择(  )
A.① B.② C.③ D.④【出处:21教育名师】
70.⑤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的是(  )
A.科学研究院 B.行政办公区 C.旅游休憩区 D.大学城
深圳市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测试
高一地理答案(学业水平)
一、单项选择题Ⅰ
1.A  2.B  3.D  4.C  5.A  6.D  7.C  8.D  9.B  10.B 
11.C  12.A  13.C ( http: / / www.21cnjy.com )  14.B 15.A 16.B 17.B 18.A 19.D 20.C 
21.C  22. D 23.C 24.A 25.C 26.B 27.A 28.C 29.C 30.A
31.A 32.C ( http: / / www.21cnjy.com ) 33.B 34.C 35.C 36.C 37.B 38.A 39.A 40.B
41.D 42.B ( http: / / www.21cnjy.com ) 43.B 44.B 45.B 46.A 47.C 48.D 49.D 50.C
二、单项选择题Ⅱ
51.C 52.B 53.D ( http: / / www.21cnjy.com ) 54.B 55.A 56.A 57.D 58.C 59.A 60.B
三、双选题
61.BD 62.CD  63.BC ( http: / / www.21cnjy.com )  64.AB 65.CD 66.BC 67.AB 68.AB 69.AC 70.AD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4
图15
0
5
10
15
20
25




1970
1990
2010
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