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短文两篇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11 18:2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导入新课请欣赏蝉和贝壳的图片。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收敛、宽恕、聒聒、
卑 微、一丝不苟”等词。 2、摘录、体会文中富含哲理的句子。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生命
的价值。 4、培养把握主题词,准确理解文意
的精细阅读习惯。 作者简介 小思(1939— ),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香港散文家、学者。祖籍广东番禺。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丰子恺漫画选绎资料链接 小思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1981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小思还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一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 蝉的简介 蝉俗称“知了”,一种昆虫。最大的蝉体长4~4.8厘米,翅膀基部黑褐色。夏天在树上叫声响亮,用针刺口器吸取树汁幼虫栖息土中,吸取树根液汁,对树木有害。蝉蜕下的壳可以做药材。
蝉的蜕变过程读准字音聒聒( ) 宽恕( )
短暂( ) 颤动( )
卑微( ) 把玩( )  
固执( ) 收敛( )
一丝不苟( )
guōzànbēizhìgǒushùchànbǎliǎn词语解释收敛:
聒聒:
宽恕:
一丝不苟:
卑微:
上苍:
把玩:本课指收拢。
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
宽容饶恕。
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小的
地方也不马虎。
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上天。
拿在手中玩赏。自主学习 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
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 2.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并谈谈对它的理解。 主旨句:“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的活过.”
不管生命长短,都要好好地活。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颜色”给你怎样的感受? 一般人是用听觉来形容秋风的。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本是收获的季节,但对在地下埋了17年,苦苦等待了17年的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生命虽然短暂,蝉却执著地等待,我对它的敬意油然而生 。合作探究贝壳短文两篇蝉贝壳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请欣赏贝壳的图片。作者简介 席慕蓉(1943— ),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席慕容和她的内蒙古》用优美的文字和亲手拍摄的照片,记录了席慕容自1989年与“原乡”邂逅后,17年来追寻游牧文化的历程。 席慕蓉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短暂、卑 微、把玩、一丝不苟”等词。 2、摘录、体会文中富含哲理的句子。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生命
的价值。 贝壳紫贝壳朗读课文1、贝壳的特点是什么??精致、可爱、珍贵?2、看到这样精美的贝壳作者想到了什么?请默读第3段,认真勾画出关键词句。 整体感知 自学展示 1、《贝壳》中说,“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激动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重点研讨 合作交流 2、《贝壳》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作者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固执”和“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样感动着世界。 3、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都细致入微,笔触清柔而自然。
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蝉的生命意义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留下令人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拓展延伸 生命是盛开的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生命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生活的旋律;生命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宇;生命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气势冲垮陈旧的桎梏。
生命是如此美丽,又是如此的宝贵,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打算怎样做,才让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更有意义?课堂小结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让我们感悟深刻的人生道理: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课后作业1. 课外搜集一些关于热爱生命、对生命执著追求的名人事例,并讲给你身边的人听听。
2.写作:生命是辽阔的大海,蕴蓄着不尽的情思;生命是深邃的湖泊,孕育着无限的希望;生命是广袤的星空,绽放着智慧的花朵。请以“感受生命”为话题写—篇文章。要求:题目自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200字 写作特色1、 托物言志的写法。
2、 夹叙夹议的运用。 蚌与珠城市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