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检测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位于( )
A、东半球、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
2、我国的内海是( )
A、渤海、黄海 B、东海、南海
C、黄海、东海 D、渤海、琼州海峡
3、我国领土最北端的省区是( )
A、山东 B、黑龙江 C、新疆 D、内蒙古
4、下列四个省区地图中,广东省是( )
A B C D
5、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A、广东 B、海南 C、新疆 D、内蒙古
6、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布很不均匀。读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
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处于半干旱地区
B.乙地是我国主要的温带草原区
C.丙地降水丰沛,河流汛期长
D.丁地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河流结冰期长
7.读我国满族、彝族、壮族和朝鲜族四个少数民族分布图,下列选项中,图序与民族分布对应相符的是( )
A.①彝族 ②壮族 ③满族 ④朝鲜族 B.①彝族 ②壮族 ③朝鲜族 ④满族
C.①壮族 ②彝族 ③满族 ④朝鲜族 D.①彝族 ②满族 ③朝鲜族 ④壮族
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8~9题。
8.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 )
A.山区人口稠密,平原人口稀疏 B.内陆人口稠密,沿海人口稀疏
C.农村人口稠密,城市人口稀疏 D.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
9.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密度小于10人/千米2的省级行政区有( )
A.福建、台湾 B.北京、上海
C.湖北、湖南 D.西藏、青海
10.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关于下列山脉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山脉两侧有我国最大的高原和最大的平原
B.②山脉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C.③山脉是四川省和湖北省的分界线
D.④山脉南侧为半干旱区,北侧为半湿润区
图4是世界某地不同季节拍摄的照片。据此,回答11~13题。
图4
11. 图中景观季节差异最明显的是
A. 河水 B. 生物 C. 地形 D. 房屋
12. 据图中信息,该地气候特点是
A. 终年低温,年温差小 B. 降水量季节变化小
C. 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D. 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13. 该地发展农业时,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 修建大棚改善热量条件 B. 完善农田抗旱排涝设施
C. 填平低地扩大农田面积 D. 推广大型农业机械设备
图5是“世界人口增长折线图”。读图,回答14~15题。
图5
14. 世界的人口增长速度( )
A. 一直很快 B. 18世纪以后开始缓慢
C. 一直缓慢 D. 1930年后迅速加快
15. 人口增长过快可能会带来的问题有( )
A. 粮食供给压力加大 B. 城市居住条件改善
C. 劳动力能全部就业 D. 消费水平迅速提高
唐诗有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6、上述诗句中描述的景象出现在( )。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华北平原 C、云贵高原 D、东北平原
读我国某城市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17—18题:
17、关于该城市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长夏短,气候严寒
B、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半年
C、终年炎热干燥
D、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18、该城市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19、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自然资源都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C、土地、阳光属于可再生资源 D、应注意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20、读“四川某乡村土地利用景观图”,回答:
该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水田 B、旱地
C、林地 D、草地
21、下列地区缺水最严重的是(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22、世界上绝大部分淡水资源是( )
A、江河水 B、淡水湖泊水 C、深层地下水 D、冰川和永久积雪
23、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
A、资源总量大,但人均不足 B、资源总量小,人均不足
C、资源总量大,人均丰富 D、资源总量小,但人均丰富
24、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全国商品粮基地是( )
A、三江平原 B、成都平原 C、太湖平原 D、珠江三角洲
25、货运量仅次于长江,居我国内河运输第二位的是( )
A、黑龙江 B、黄河 C、珠江 D、京杭运河
26.从上海到兰州走便捷的线路,依次经过的铁路枢纽有( )
A.徐州、郑州、宝鸡 B.南京、济南、郑州
C.西安、南京、徐州 D.南京、武汉、洛阳
27.高新技术产业分布区一般具有哪几个条件?( )
①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交通便利 ②工业基础雄厚
③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 ④一般依附一大批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8.2021年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中国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
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与此主题不相符的是( )
A.2020年,我国“两会”所有用纸是用石头做的再生纸,笔是废物综合利用制成
B.节日时,给朋友们寄了好多张纸质贺卡
C.推广节能空调、高效照明灯具
D.加强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二、综合题(44分)
29、判断题(在下面的答题框中,请你在认为对的表述填写(D),错的表述填写(C);每小题2分;)(10分)
(1). 非洲大陆四面临海,濒临三大洋。
(2).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不均,两极地区最多。
(3).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
(4). 白色人种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其它大洲较少。
(5). 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上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
30、读右图,回答问题。(5分)
(1)右图为__________标志。
(2)该标志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地球三部分组成,圆形代表___________。该标志图中空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和S变形而成,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同时,手又像一条蜿蜓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3)第47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 )为“世界水日”。
A、3月22日 B、4月22日 C、6月5日 D、7月11日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北纬30°·中国行》从浙江舟山群岛出发,自东向西一直拍摄到西藏的阿里地区,沿途穿越9个省、市、自治区,拍摄总行程超过2万千米,节目展现了北纬30°沿线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社会发展在内的全景式图画。
材料二 见下图。
(1)①省的省会城市是 ;②省的简称是 ;2013年4月20日, 省(填序号)发生了里氏7.0级地震;④省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是 族。
(2)下图为沿北纬30°纬线经过的大的地形区,主要有长江中下游平原、甲处的
盆地、横断山区和乙处的 高原,整个地势特点是 。
(3)北纬30°纬线穿过我国长江以南的地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普遍种植水稻,而同纬度的阿拉伯半岛却降水很少,沙漠广布,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32. 读图11“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问题。(15分)
图11
(1)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衡,其中人口密度 >10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主要位于 洲和 洲。
(2)图中A地区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是处于 (低、中、高)纬度,提供了适宜的
条件;处于 (沿海、内陆)的位置,提供了较好的 条件; 以 地形为主,便于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图中B地区人口稠密的社会经济原因是该地经济 (发达、不发达)。
(3)位于尼泊尔境内的蓝毗尼是释迦牟尼的诞生地,属于 教的圣地之一。该宗教传入我国的路线是先向 (方向)到达中亚,再向 (方向)经丝绸之路最终到达 。
据你推测,该宗教未能直接北上传入中国最可能是受 (自然因素)影响。
某校初二年级学生在学习完“三大宗教”相关内容后,想了解西城区内三大宗教的基本情况,准备设计相关的实践调查活动。
(4)你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展调查?(至少两条)
答案
1-5CDBAD 6-10BCDDB 11-15ACBDA 16-20ABCBA 21-25ADABD 26-28ADB
(1)---(5)CCDCD
30、(1)节水
(2)一支手 一滴水 地球
(3)A(世界水日3月22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世界人口日7月11日)
31.(1)合肥 湘 ③ 藏 (2)四川 青藏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我国江南地区的“鱼米之乡”气候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的种植;同纬度的阿拉伯半岛是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沙漠广布。
32.(1)(2分)亚 欧
(2)(6分)中 热量 沿海 水分 平原 发达
(3)(5分)佛 西北 东(东南) 西安 地形
(4)(2分)例如:宗教场所、宗教活动、信教人员访谈等方面。(合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