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生物学必修2分层训练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1课时 减数分裂
选题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 题号
1.减数分裂相关概念 1,8
2.减数分裂过程及相关数量变化 2,3,5,6
3.精卵形成的异同点 7,11
4.细胞分裂的图像判断 4,9,10,12,13,14,15
1.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同源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一定能够配对
B.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形状一定都相同
C.一个四分体一定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D.一对同源染色体一定是一个四分体
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形状一般都相同,但也有例外,如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大小、形状不同;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形成的,所以一个四分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只有在减数分裂Ⅰ前期两两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才能构成一个四分体。
2.某种动物的体细胞内有24条染色体,这种动物的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有着丝粒( C )
A.6个 B.12个
C.24个 D.48个
解析:若某种动物的体细胞内有24条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Ⅰ后染色体数目减半成为12条;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由于着丝粒的分裂染色体成为24条,所以有着丝粒24个。
3.如图表示某高等动物细胞(2n)在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染色体(a)、染色单体(b)、核DNA(c)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正常情况下,此时细胞内不可能发生( B )
A.染色体在纺锤体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B.存在于细胞中某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2n
C.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互换
D.无同源染色体联会,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解析:图示表明此时细胞内的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对于染色体数目为2n的高等动物细胞而言,如果存在于细胞中某一极的染色体数为2n,则此时染色体的着丝粒已经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已经分开形成染色体,不可能存在图示的数量关系。
4.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的某生物细胞分裂图像如图,下列相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C )
A.图示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两个四分体
B.图示细胞分裂后期有四条染色体、八条染色单体
C.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①、③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D.在分裂后期,该细胞中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解析:图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有四条染色体、两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四分体;图示细胞分裂后期有八条染色体,无染色单体;在分裂后期,该细胞中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中,既有同源染色体又有非同源染色体。
5.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Ⅰ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C )
A.同源染色体联会
B.同源染色体分离
C.着丝粒分裂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
解析: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
6.在某植物根尖每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都有40条染色体。下表中,能正确表示该植物减数分裂Ⅱ中期和后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的是( B )
项目 减数分裂Ⅱ中期 减数分裂Ⅱ后期
染色 体/条 染色单 体/条 染色 体/条 染色单 体/条
甲 10 20 20 10
乙 10 20 20 0
丙 20 40 20 10
丁 20 40 40 0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可知生物体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20条。减数分裂Ⅰ结束,染色体数目减半,在减数分裂Ⅱ中期,染色单体不分开,这时染色体数目为10条,染色单体数目为20条,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0条,无染色单体。
7.卵巢中的5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 C )
A.20个卵细胞
B.10个卵细胞和10个极体
C.5个卵细胞和15个极体
D.5个卵细胞和5个极体
解析:1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能产生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所以5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能产生5个卵细胞和15个极体。
8.某同学总结了有关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C )
A.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是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
两倍
B.次级精母细胞后期的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
一半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相同
D.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单体数目和次级精母细胞后期染色体数目
相同
解析: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次级精母细胞后期的染色体的数目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相同;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单体数目是次级精母细胞后期染色体数目的两倍。
9.如图是雌性动物的一个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细胞的名称是 ,处在 (填具体时期)。
(2)图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它们是 。
(3)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有 种组合的可能性。而一个这样的细胞,最后只能产生 种配子。
(4)发生互换时,a可能与 交换片段,以增加配子种类的多样性。
解析:(1)由题图可知,A与B联会,C与D联会,说明细胞正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由题意可知,细胞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2)图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分别是A和B、C和D。(3)该细胞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可以有A与C、B与D或A与D、B与C四种组合。如果只有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种卵细胞,即上述四种组合中的一种。(4)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可增加配子种类的多样性。
答案:(1)初级卵母细胞 减数分裂Ⅰ前期
(2)2 A和B、C和D (3)4 1 (4)b或b′
10.根据下列某雄性动物生殖器官中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回答下列
问题。
(1)图A表示的细胞分裂方式是 ,处于 期。该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2)图B所示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 ,每个子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3)图A、B所示的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图 所示的细胞,图A、B所示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之比为 。
解析:图A所示的细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图B所示的细胞中着丝粒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图B所示的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图B所示的细胞经减数分裂Ⅰ产生,已经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答案:(1)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Ⅰ后 6 12
(2)精细胞 3 (3)A 2∶1
11.下列关于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精子形成过程需要变形,而卵细胞形成过程不需要变形
B.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都是不均等分裂
C.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精细胞
D.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都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解析:精子形成过程需要变形,而卵细胞形成过程不需要变形;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第一极体分裂形成第二极体时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精细胞;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都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12.如图是某生物的精细胞,根据图中的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判断至少需要几个精原细胞( A )
A.2 B.3 C.4 D.5
解析: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类似有丝分裂,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中染色体是相同的。图中②和④中染色体的组成是相同的,都是白色,说明是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而①中两条染色体都是黑色,所以与②和④可能是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③中大染色体为白色,小染色体为黑色;而⑤中大染色体为黑色,小染色体为白色,说明它们可能是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但不可能与①、②和④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因此,根据图中的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判断其至少来自2个精原细胞。
13.某研究小组从某动物的组织中提取了一些细胞,测定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无变异发生),将这些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统计如图甲,图乙是取自该组织中的一个细胞。下列对图中所示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C )
A.该组织可能来自卵巢,乙细胞属于b组
B.a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核DNA分子数目=1∶1
C.b组细胞中可能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
D.c组中有一部分细胞可能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解析: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因此该组织可能来自睾丸;乙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属于b组;若a组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前期和中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核DNA分子数目=1∶2;b组细胞所处时期包括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后期、末期,因此b组细胞中可能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c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只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的细胞,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14.下列有关某生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图①处于减数分裂Ⅰ中期,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
B.图②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内有4条姐妹染色单体
C.图③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
D.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动物体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图①处于减数分裂Ⅰ中期,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8条姐妹染色单体;图②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没有姐妹染色单体;图③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图④为生殖细胞,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动物体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
15.根据每个细胞核中DNA 相对含量的不同,将某高等哺乳动物精巢中连续增殖的精原细胞分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一所示;将精巢中参与配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分为D、E、F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二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 含量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三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的 B 组细胞位于图三中的 段,C组细胞 ( 填“位于”“不位于”或“不都位于”) 图三中的乙~丙段,理由是 。
(2)图二中,属于精细胞的是 组表示的细胞,E组细胞的名称是 。F组细胞位于图三中的 段。
(3)图三中,丙→丁变化的时期是 。
解析:(1)图一中的B组细胞处于S期,对应于图三中的甲~乙段,此时细胞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组细胞所含DNA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应包括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其中后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只含一个DNA分子,因此C组细胞并不都位于图三的乙~丙段。
(2)图二中,D组细胞所含DNA含量为体细胞的一半,为精细胞;E组包括精原细胞和处于减数分裂Ⅱ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称为精原细胞或次级精母细胞;F组包括处于减数分裂Ⅰ的细胞,该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因此位于图三中的乙~丙段。
(3)图三中,丙→丁变化为着丝粒分裂,对应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
答案:(1)甲~乙 不都位于 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
(2)D 精原细胞、次级精母细胞 乙~丙
(3)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