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上册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必修上册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6 11:1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声声慢》说课稿
《声声慢》说课稿
学生学情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材
《声声慢》是部编版高中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第九课中的第三首词。第九课选取的是三位著名词人的作品。通过对比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三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从课文特点来看:《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声声慢》说课稿
教材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学生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部分宋词,对宋词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习还不够深入。
其次,高一的学生心理上摆脱了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可塑性极强。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帮助每一位学生习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声声慢》说课稿
教材
学生学情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词,把握整首词的感情基调。
(2)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词中叠词的作用。
《声声慢》说课稿
教材
学生学情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1.教法
①诵读法
②问答法
③讨论法
2.学法:
以读为主
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
《声声慢》说课稿
教材
学生学情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2-3分钟)
2.讲授新课:(15分钟)
3.课堂小结:(2-3分钟)
5.板书设计:
4.布置作业:
叠 词之妙
1、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2、感情逐层深入
3、起强调作用
4、具有音韵美
情感
命运交响曲
向日葵
声声慢
——李清照
词风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思夫、思乡、思国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自庾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而词中句句皆现愁 。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寻觅什么?
往昔快乐生活
结果如何?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为何要寻觅?
处境非常糟糕
可以调换?
可以单字?
不可以
不可以
冷冷:外也,非内也。外界冰冷的空气。
清清:内也,非复外矣。身体所感受到的冰凉。
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
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
戚戚:戚戚也,则肠痛心碎,扶枕而泣矣。
奠定全词 的感情基调
愁苦悲戚

①:黑色加粗解释选自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春游、饮酒。
二、感情逐层深入
动作 —— 身体 —— 心理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
三、起强调作用,使情感更加浓郁。
庭院深深深几许
幽深、空旷
让庭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
四、具有音韵美
音韵美:指语言的音乐性美质。
音韵有七种:即音顿律、平仄律、声韵律、长短律、快慢律、重轻律和扬抑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
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词;
2、用叠词写一段话,要求体现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