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临高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
道德与法治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该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中。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3年9月23日,我国迎来了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习近平主席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他强调,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 )
基、治国之要。国家“重农固本”是因为
A.党和政府坚持以农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B.重视发展农业有利于我国实现同步富裕
C.有利于引领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D.解决三农问题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利用废旧轮胎养花,用饮料瓶制作手工艺品,用包装纸、雪糕棍儿制作台灯……这不仅有助于环保,而且充满创新乐趣。由此可见( )
A.创新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B.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
C.创新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创新 D.创新是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3.2023年8月25日,华为举行新品发布会,宣布发售超高端定位的手机、智能眼镜等多款全场景新品。多家外媒分析认为,华为的突破对美国政界和科技界造成冲击。这启示中国企业要( )
A.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 B.重视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C.坚持科技创新的基本国策 D.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国家社会发展
4.2023年5月5日,第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B.教育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C.教育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D.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族福祉
5.2023年8月25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加强财税支持政策落实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指出,各地财政部门要抓紧向纳入支持范围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拨付资金,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促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等。国家此举的考量是基于( )
①企业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②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
③企业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④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高质量发展”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要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②要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③要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发展资源消耗型经济
④要加强高新技术的研发,增强发展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 )
A.依法治国 B.依宪治国 C.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D.规范政府的执法权
8.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下列情境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是( )
A.某市政府党支部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
B.某区召开用水价格调整听证会,辖区居民全程参与
C.某家庭为确定假期旅游目的地征求家庭成员的意见
D.某大学生利用暑假积极参加杭州亚运会志愿者培训
9.2023年10月23日至11月12日,武汉市政府面向社会征集2024年政府民生实事,主要包括就业、养老、托幼、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民生事项。开展这一活动( )
A.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参与权、表达权和决策权
B.有利于激发公民的民主意识,扩大民主权利
C.有利于公民建言献策,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D.说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
10.从“小院议事厅”到“板凳民主”,从线下“圆桌会”到线上“议事群”,中国人民在火热的基层生活中,摸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民主形式。这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 )
A.选举民主 B.协商民主 C.民主决策 D.民主管理
11.“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关于法治,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②法治与我们未成年人的关系不太密切
③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④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23年8月24日,日本核废水排海引起人们恐慌,部分不法商人借此哄抬盐价。省市场监管局依法加强对食用盐价格的监管巡查,严厉打击囤积居奇、操纵物价等违法行为。由此可见( )
A.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用权须谨慎,要防范行政权的滥用
C.行政机关必须严格执政,依法办事 D.依法行政的核心是坚持对人民负责
13.202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节能低碳,你我同行”。下列能体现践行低碳行动的是( )
①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上学②为了方便开启不拔掉电器电源
③在家点外卖要求配送相应餐具④节约用水用电,稿纸正反面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中之重是打赢蓝天保卫战,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下列启示,不正确的是( )
A.发展生产力就是改善生态环境 B.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
C.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 D.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建设美丽中国
15.“时间银行”是一项居家养老服务的创新举措,由社区内的年轻人、低龄老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为有需要的高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所积累的公益时间存入“银行”,未来可以兑换相同时长的养老服务。该种模式旨在( )
①为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提供法治保障 ②提升人口素质,促进经济社发展
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满足老年人需求 ④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烈士公祭办法》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学生以适当方式参加烈士公祭,发挥公祭活动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其作用在于( )
①要参与网上祭奠英烈活动 ②赓续红色血脉,根植红色基因
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牢记烈士功绩,传承民族精神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简答题(共10分)
17.为了让同学们充分了解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状况,某校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老师组织同学们开展了一次实践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组同学来到社区,看到社区挂出以下两幅宣传海报:
(1)以上两幅海报分别体现了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哪种形式
(2)请你谈谈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三、辨析题(12分)
18.有同学认为,坚持改革开放激活创新引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就能实现强国富民。
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结论进行辨别与分析。
四、材料分析题(共15分)
19.材料一 杭州亚运会打造了史上参与人数最多的亚运会开幕式点火仪式。由上亿网民进行线上“数字火炬”接力形成的“数字人”,和场内的火炬手一起“数实融合”,共同点燃了杭州亚运会主火炬。这一刻,亚洲人民心手相连,穿越网络虚拟空间,跨过地理限制,将共同的心愿聚焦在亚运圣火之上。
材料二 从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大英角山采集的亚运会火种,通过“薪火”火炬手传递:吉祥物“江南忆”由“琮琮” “宸宸” “莲莲”3个机器人组成,分别代表良渚古城遗址、京杭大运河和西湖。会徽“潮涌”取自钱塘潮,奖牌“湖山”带有西湖意向,杭州亚运村里设置了“文化小屋”,从体验宋绣技艺、青瓷烧制,到品茶会友、欣赏篆刻,开启“文化之旅”。
(1)科技塑造亚运,亚运展现未来。运用创新相关知识,谈谈运用数字技术,打造智能亚运的必要性。
(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杭州亚运会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有何重要意义。
五、实践探究题(共15分)
20.某中学九年级(4)班举行了一次以“法治教育”为内容的主题班会,请你一起参与进来。
【我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安天下,德润人心。领导干部既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也是道德建设的积极倡导者,示范者,坚定不移厉行法治,锲而不舍常修政德,必将凝聚起全社会尊法守法,崇德向善的磅礴力量,弘扬清风正气,共筑新时代的朗朗乾坤。
(1)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包含了哪两种治国理政方略
【我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原因。
【我践行】
法治既是崇高的社会理想,也是作大的社会实践和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连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运,让我们为实现法治理想而努力奋斗!
(3)为建设法治中国作为公民的我们应如何做
试卷第2页,共5页
1.C
【详解】本题考查共享发展。
C:依据教材知识分析,国家“重农固本”是因为有利于引领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C说法正确;
A: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A错误;
B: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B错误;
D: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D错误;
故本题选C。
2.C
【详解】本题考查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C:题干中,利用废旧轮胎养花,用饮料瓶制作手工艺品,用包装纸、雪糕棍儿制作台灯……这不仅有助于环保,而且充满创新乐趣。由此可见创新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创新,故C正确;
AD:与题干主旨不符,故AD排除;
B:“唯一力量”说法太绝对,故B错误;
故本题选C。
3.B
【详解】本题考查企业创新的相关知识。
B: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题干中,华为的突破对美国政界和科技界造成冲击。这启示中国企业要重视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故B符合题意;
A:题干未涉及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故A不符合题意;
C:科技创新不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故C说法错误;
D:选项不是企业的角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4.A
【详解】本题考查教育的重要性。
A:依据题文描述,我国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性,表明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故A说法正确;
B: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故B说法错误;
C: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故C说法错误;
D: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族福祉,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5.C
【详解】本题考查对企业创新的正确认识。
①:题文中旨在强调企业创新,与税收没有直接关系,①说法与题不符;
②④:各地财政部门要抓紧拨付资金,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促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因为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②④说法正确;
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6.D
【详解】本题考查高质量发展。
②④:依据教材知识,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要加强高新技术的研发,增强发展动力,故②④符合题意;
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故①说法错误;
③:要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7.C
【详解】本题考查建设法治政府。
C:依据教材知识,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故C符合题意;
A: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故A不符合题意;
B: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故B不符合题意;
D: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8.B
【详解】本题考查公民参与民主生活。
B:召开听证会,辖区居民全程参与,体现了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一种类型:民主决策,故B符合题目要求;
ACD:三项均未能体现公民参与民主生活,故ACD均不符合题目要求;
故本题选B。
9.C
【详解】本题考查参与民主生活。
C:根据所学,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据此,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公民建言献策,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所以C符合题意;
A:公民没有决策权,A错误;
B:保障民主权利,不是扩大,B错误;
D: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D错误;
故本题选C。
10.B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ABCD:题干中,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协商民主,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1.C
【详解】本题考查对法治认识。
①③④:依据教材知识,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故①③④正确;
②:法治与我们未成年人的关系息息相关,故②错误;
故本题选C。
12.A
【详解】本题考查建设法治政府。
A:省市场监管局依法加强对食用盐价格的监管巡查,严厉打击囤积居奇、操纵物价等违法行为,说明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故A符合题意;
B: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
C: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故C说法错误;
D: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3.B
【详解】本题考查践行低碳生活。
①④:依据教材知识,分析选项,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上学、节约用水用电,稿纸正反面用,都体现了践行低碳理念,故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为了方便开启不拔掉电器电源是浪费资源的表现;我们要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在家点外卖要求配送相应餐具是不有利于践行低碳理念的行为,故②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4.A
【详解】本题考查绿色发展。
A: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A说法错误;
BCD:“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中之重是打赢蓝天保卫战,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启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自然规律为准则;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建设美丽中国,BCD说法正确;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A。
15.D
【详解】本题考查人口特点、传统美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④:国家高度重视人口发展问题。题干中,“时间银行”是一项居家养老服务的创新举措,这有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满足老年人需求;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③④符合题意;
①:题干未涉及法治保障,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题干中的模式不能提升人口素质,促进经济社发展,故②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6.C
【详解】本题考查继承革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是参加公祭活动的形式和途径,不是公祭活动的作用,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④:题文中《烈士公祭办法》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烈士公祭活动,有利于学生牢记烈士功绩,继承革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③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C。
17.(1)图一:民主选举;图二:民主决策。
(2)①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②公民要不断的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评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③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分析】考点考查: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增强民主意识的途径
能力考查:分析材料能力、运用教材知识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责任意识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选举大会→可链接民主选举。
关键词②:听证会→可链接民主决策。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本题考查增强民主意识的途径,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18.观点片面。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②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正走在通往国强民富的创新路上。③实现强国富民,还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需要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等。
【分析】考点考查: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详解】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坚持改革开放激活创新引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就能实现强国富民。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
正误判断:观点片面。
论据①: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论据②: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论据③:实现强国富民,还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需要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9.(1)①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可以创新,也都需要创新。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魄,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有利于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 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分析】考点考查:创新的重要性、文化自信
能力考查: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详解】(1)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创新的重要性的有关知识,从认知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运用数字技术,打造智能亚运→创新对国家的重要性;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文化自信的有关知识,从意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杭州亚运会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有利于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0.(1)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2)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③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④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3)①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②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分析】考点考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治的重要性、厉行法治的要求。
能力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观念。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 需要运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可链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 需要运用法治的重要性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链接法治的重要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本题考查厉行法治的要求,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答案第6页,共7页
答案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