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
一、选择题
1.蔗糖在隔绝空气加热时,生成碳和水,则可推断蔗糖的组成元素是( )
A.只有碳 B.只有碳、氢 C.只有氢、氧 D.碳、氢、氧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生成物碳和水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则说明反应物中也含有三种元素,蔗糖在隔绝空气加热时,生成碳和水,说明蔗糖中含碳、氢、氧元素;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2.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能量变化 D.自然界中所有变化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遵循的普遍规律。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遵循的普遍规律分析。
3.下列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解释,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
B.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气的质量
D.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是因为生成物都没有逸散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为物理变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若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则不要忽略了气体的质量。
4.(2018九上·台儿庄期末)已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3 B.46 C.92 D.96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D的质量为:2.3g+4.8g-4.4g=2.7g,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 = ,解得x=46,
故答案为:B。
【分析】解答此题需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所以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和,以此为突破口,找出D的质量,再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以及A和D的质量关系,可以求得A的相对分子质量;
5.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2O2 2CO+CO2+3H2O,则X的化学式(分子式及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等都可称为化学式)为()
A.C3H6 B.CH3OH C.HCHO D.HCOOH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改变来解题。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X+2O2 2CO+CO2+3H2O,反应物中氧原子个数为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3、7、6,所以可以知道3X中含有3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和6个氢原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H2O.
故选C.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推断物质的化学式.此类题是经常考到的。
6.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现象是( )
A.铜丝加热后质量增加
B.铁丝燃烧,其固体质量增加
C.水受热蒸发
D.木炭燃烧成为灰烬,质量会减小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铜丝加热后产生氧化铜,氧化铜比铜多了氧元素,故氧化铜的质量比铜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不符合题意;
B、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四氧化三铁比铁多了氧元素,其固体质量增加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不符合题意;
C、水受热蒸发是物理变化,水由液态变为气态,不符合量守恒定律,故符合题意;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留下的灰烬为不燃烧的杂质,质量会减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只是重新组合;物理变化是遵循能量守恒。
A、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是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水受热蒸发是物理变化,原子没有重新组合,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7.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各时刻质量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 23 x 2
反应5分钟时的质量/g 10 19 y 7
反应后的质量/g 28 z 2 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值一定等于30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后甲、乙的质量比为2∶1
【答案】A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表中所给数据可知,甲和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0-4):(23-19)=3:2,则(28-10):(19-z)=3:2,z=7,由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不变可知,x=28+7+2+22-4-23-2=30,符合题意;
B、y=28+7+2+22-10-19-7=23,由反应后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可知,该反应为乙+丙甲+丁,不是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丙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不符合题意;
D、反应后甲、乙的质量比为28:7=4:1,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先由反应过程中物质质量变化确定物质的质量关系,结合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计算出x、y、z的值,由反应后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一变多”的反应为分解反应解答。
8.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乙分子和3个丙分子,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乙物质属于单质 D.1个丙分子中含有3个A原子
【答案】D
【知识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乙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D、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 1个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B、根据“一变多”的反应为分解反应分析;
C、根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为单质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9.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成灰,虽然固体质量减少,但这并不违背质量守恒定律。
B.煤块燃烧后,变成质量小得多的煤灰,说明煤燃烧的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一定大于反应的镁条质量。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不存在原子的得失,因此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因此虽然固体质量减少,但这并不违背质量守恒定律,故A正确;
B、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B错误;
C、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故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一定大于反应的镁条质量,故C正确;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不存在原子的得失,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质量守恒,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10.(2022九上·建邺期中)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A、该实验中镁条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参与反了反应,同时生成的氧化镁升华,无法计算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故该实验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该实验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前后的质量可以测量,故该选项可以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该实验中酒精与水混合,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故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该实验中稀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实验是非封闭环境,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无法测量反应后的质量,故该实验不能用于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但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需在密闭中进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
反应前天平平衡,取下此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其倾斜,使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接触,待充分反应后,气球膨胀,再将装置放回天平左盘,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这一现象 (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答案】遵守;生成了氧气,气球膨胀受到了向上的浮力;过氧化氢 水+氧气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实验中天平指针偏转是因为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气体使气球膨胀,受到了向上的浮力,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水和氧气;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气体体积增大受到空气的浮力增大分析。
12.已知5g A与2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gC和若干克D.若制取8gD,则需 gA.
【答案】10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第一次生成D物质质量=(5g+2g)-3g=4g,则在该反应中物质A、D的质量比=5g:4g=5:4;则制取8g D时,参加反应的A质量=8g×5/4=10g.
故答案为:10.
【分析】本题由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确定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13.一种可做绿色能源的物质X,其燃烧的化学反应为X+2O2CO2+2H2O,推断X的化学式是 ,依据是 .
【答案】CH4;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物质的质量和不变,反应前:氧原子的数目=2×2═4个;反应后:碳原子的数目是1个,氢原子的数目=2×2═4个,氧原子的数目=2+2=4个.反应前后相差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碳原子的数目是1个,氢原子的数目是4个,所以一个X分子有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组成,即X的化学式为:CH4,故答案为:CH4,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物质的质量和不变,然后分别计算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数目,最后推断X的化学式.
14.下图表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示意图:
试回答:
在反应中氢气分子变成 ,氯气分子变成 ,它们互相结合形成新的分子是 。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因此在这个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
【答案】氢原子;氯原子;氯化氢分子;氢分子;氯原子;氢分子和氯分子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在氢气与氯气的反应中,氢气分子分解为氢原子,氯气分子分解为氯原子,氢原子和氯原子组合成氯化氢分子;(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氯原子;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所以没变的是氢原子和氯原子,变化的是氢分子和氯分子。
【分析】该题考查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性质,以及用微观知识来解释化学变化。
15.为了能及时以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燃烧 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xCO2+2Y+6H2O,已知Y由两种元素组成,则x= ,Y的化学式为 .
【答案】4;SO2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xCO2+2Y+6H2O,已知Y由两种元素组成,则Y中一定含有S元素,且S原子总数为2;
根据C原子守恒,反应前共4个C原子,则二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为4,即x=4;
根据O原子守恒,反应前共18个O原子,反应后现有O原子为4×2+6=14;
则Y中有O元素,含O原子为18-14=4,又Y的化学计量数为2,则Y的化学式为SO2.
故答案为:4;SO2.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来确定化学计量数和物质的化学式,学生应能利用原子守恒的方法来确定化学计量数,利用元素守恒和原子守恒确定某物质的化学式.
三、简答题
16.蜡烛燃烧后生产二氧化碳和水。由此你可以推测出蜡烛中肯定含有哪些元素
【答案】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元素种类在化学变化前后是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化学变化后的元素有氢元素、氧元素、碳元素,所以化学变化前也应该有氢元素、氧元素、碳元素,又因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我们得出蜡烛里一定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分析】该题考查了元素在化学变化的前后不变。
17.讨论分析一下问题: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要大.
(2)敞口放置的汽油,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了.
(3)(1)和(2)中的现象是否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怎样解释?
【答案】(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在参加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反应镁条的质量+参与反应的氧气质量.故生成的白色粉末氧化镁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因为还有氧气参加反应
(2)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汽油有挥发性,敞口放置的汽油,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了,因为汽油有挥发性,汽油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所以质量在不断减少.
(3)(1)为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为物理变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在参加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反应镁条的质量+参与反应的氧气质量.故生成的白色粉末氧化镁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因为还有氧气参加反应。(2)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汽油有挥发性,敞口放置的汽油,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了,因为汽油有挥发性,汽油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所以质量在不断减少.(3)(1)为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为物理变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从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来解答.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适合所有的化学反应,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要细心分析.
四、综合题
18.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各项中,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数字序号).①元素的种类②物质的种类③原子的种类④分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分子的数目
(2)实验室常用右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四位同学设计了如 下A、B、C、D四个实验,并按右图实验操作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观察到B、C实验前后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某同学认为B、C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他的说法 (填“是”或“否”)正确;而A、D实验天平不平衡,其中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
【答案】(1)①③⑤
(2)否;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故选:①③⑤.(2)对于有气体参加或者生成的反应,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要在一个密闭的体系中进行;所有的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因为B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A、D实验天平不平衡,A生成白烟,逸入空气;其中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
故答为:(1)①③⑤;(2)否; 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
【分析】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也是守恒的思想处理问题;了解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实验探究题
19.小方同学和小飞同学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
(1)[提出假设]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
(2)[确定研究方法]分析推理、查阅资料、实验探究。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方设计的实验装置(已略去天平装置)如图中A所示。
小飞设计的实验装置(已略去天平装置)如图中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实验现象]
小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锥形瓶中有 产生;
②天平 (填“平衡”或“不平衡”)。
(3)小飞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锥形瓶中有 产生;
②天平 (填“平衡”或“不平衡”)。
(4)[实验结论]
小方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不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小飞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相等。
你认为 (填“小方”或“小飞”)的结论正确,请谈谈导致另一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
【答案】(1)相等
(2)气泡;不平衡
(3)蓝色沉淀;平衡
(4)小飞;小方的实验中有气体产生,生成的气体散逸到空气中去了,使得天平不平衡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1)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提出假设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锥形瓶中观察到有气体产生;因气体逸出,使得反应后物质质量减少,所以天平不平衡; (3)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因反应中没有涉及到气体,所以天平平衡;(4)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小飞的观察正确,小方的实验中有气体产生,生成的气体散逸到空气中去了,使得天平不平衡。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但验证时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否则无法验证。
20.小明学了质量守恒定律之后,利用稀盐酸和石灰石粉末进行了如下实验。请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装置 中的天平会保持平衡。
(2)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用化学表达式表示) 。
(3)在该化学反应中不发生改变的是: 。
A.稀盐酸质量;B.石灰石质量;C.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D.生成物总质量;E.反应物总质量;F.构成物质的分子;G.构成物质的元素;H.构成物质的原子数量;K每一个原子的质量
【答案】(1)B
(2)CaCO3+HCl=CaCl2+H2O+CO2
(3)CGHK
【知识点】文字表达式;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利用稀盐酸和石灰石粉末进行实验,由于有气体生成,故需要在密闭系统内实验,A是在敞口烧杯中实验,故天平不会平衡,B是在密闭系统中实验,天平会保持平衡,
(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CaCO3+HCl=CaCl2+H2O+CO2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元素种类、原子数目和原子质量不变,故选择:CGHK
【分析】(1)有气体参加和气体生成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否则易造成质量不守恒的假象;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1 / 1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
一、选择题
1.蔗糖在隔绝空气加热时,生成碳和水,则可推断蔗糖的组成元素是( )
A.只有碳 B.只有碳、氢 C.只有氢、氧 D.碳、氢、氧
2.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能量变化 D.自然界中所有变化
3.下列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解释,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
B.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气的质量
D.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是因为生成物都没有逸散
4.(2018九上·台儿庄期末)已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3 B.46 C.92 D.96
5.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2O2 2CO+CO2+3H2O,则X的化学式(分子式及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等都可称为化学式)为()
A.C3H6 B.CH3OH C.HCHO D.HCOOH
6.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现象是( )
A.铜丝加热后质量增加
B.铁丝燃烧,其固体质量增加
C.水受热蒸发
D.木炭燃烧成为灰烬,质量会减小
7.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各时刻质量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 23 x 2
反应5分钟时的质量/g 10 19 y 7
反应后的质量/g 28 z 2 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值一定等于30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后甲、乙的质量比为2∶1
8.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乙分子和3个丙分子,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乙物质属于单质 D.1个丙分子中含有3个A原子
9.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成灰,虽然固体质量减少,但这并不违背质量守恒定律。
B.煤块燃烧后,变成质量小得多的煤灰,说明煤燃烧的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一定大于反应的镁条质量。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不存在原子的得失,因此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10.(2022九上·建邺期中)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
反应前天平平衡,取下此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其倾斜,使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接触,待充分反应后,气球膨胀,再将装置放回天平左盘,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这一现象 (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12.已知5g A与2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gC和若干克D.若制取8gD,则需 gA.
13.一种可做绿色能源的物质X,其燃烧的化学反应为X+2O2CO2+2H2O,推断X的化学式是 ,依据是 .
14.下图表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示意图:
试回答:
在反应中氢气分子变成 ,氯气分子变成 ,它们互相结合形成新的分子是 。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因此在这个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
15.为了能及时以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燃烧 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xCO2+2Y+6H2O,已知Y由两种元素组成,则x= ,Y的化学式为 .
三、简答题
16.蜡烛燃烧后生产二氧化碳和水。由此你可以推测出蜡烛中肯定含有哪些元素
17.讨论分析一下问题: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要大.
(2)敞口放置的汽油,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了.
(3)(1)和(2)中的现象是否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怎样解释?
四、综合题
18.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各项中,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数字序号).①元素的种类②物质的种类③原子的种类④分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分子的数目
(2)实验室常用右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四位同学设计了如 下A、B、C、D四个实验,并按右图实验操作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观察到B、C实验前后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某同学认为B、C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他的说法 (填“是”或“否”)正确;而A、D实验天平不平衡,其中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
五、实验探究题
19.小方同学和小飞同学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
(1)[提出假设]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
(2)[确定研究方法]分析推理、查阅资料、实验探究。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方设计的实验装置(已略去天平装置)如图中A所示。
小飞设计的实验装置(已略去天平装置)如图中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实验现象]
小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锥形瓶中有 产生;
②天平 (填“平衡”或“不平衡”)。
(3)小飞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锥形瓶中有 产生;
②天平 (填“平衡”或“不平衡”)。
(4)[实验结论]
小方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不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小飞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相等。
你认为 (填“小方”或“小飞”)的结论正确,请谈谈导致另一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
20.小明学了质量守恒定律之后,利用稀盐酸和石灰石粉末进行了如下实验。请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装置 中的天平会保持平衡。
(2)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用化学表达式表示) 。
(3)在该化学反应中不发生改变的是: 。
A.稀盐酸质量;B.石灰石质量;C.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D.生成物总质量;E.反应物总质量;F.构成物质的分子;G.构成物质的元素;H.构成物质的原子数量;K每一个原子的质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生成物碳和水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则说明反应物中也含有三种元素,蔗糖在隔绝空气加热时,生成碳和水,说明蔗糖中含碳、氢、氧元素;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2.【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遵循的普遍规律。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遵循的普遍规律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为物理变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若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则不要忽略了气体的质量。
4.【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D的质量为:2.3g+4.8g-4.4g=2.7g,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 = ,解得x=46,
故答案为:B。
【分析】解答此题需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所以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和,以此为突破口,找出D的质量,再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以及A和D的质量关系,可以求得A的相对分子质量;
5.【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改变来解题。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X+2O2 2CO+CO2+3H2O,反应物中氧原子个数为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3、7、6,所以可以知道3X中含有3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和6个氢原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H2O.
故选C.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推断物质的化学式.此类题是经常考到的。
6.【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铜丝加热后产生氧化铜,氧化铜比铜多了氧元素,故氧化铜的质量比铜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不符合题意;
B、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四氧化三铁比铁多了氧元素,其固体质量增加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不符合题意;
C、水受热蒸发是物理变化,水由液态变为气态,不符合量守恒定律,故符合题意;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留下的灰烬为不燃烧的杂质,质量会减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只是重新组合;物理变化是遵循能量守恒。
A、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是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水受热蒸发是物理变化,原子没有重新组合,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7.【答案】A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表中所给数据可知,甲和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0-4):(23-19)=3:2,则(28-10):(19-z)=3:2,z=7,由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不变可知,x=28+7+2+22-4-23-2=30,符合题意;
B、y=28+7+2+22-10-19-7=23,由反应后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可知,该反应为乙+丙甲+丁,不是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丙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不符合题意;
D、反应后甲、乙的质量比为28:7=4:1,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先由反应过程中物质质量变化确定物质的质量关系,结合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计算出x、y、z的值,由反应后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一变多”的反应为分解反应解答。
8.【答案】D
【知识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乙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D、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 1个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B、根据“一变多”的反应为分解反应分析;
C、根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为单质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9.【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因此虽然固体质量减少,但这并不违背质量守恒定律,故A正确;
B、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B错误;
C、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故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一定大于反应的镁条质量,故C正确;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不存在原子的得失,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质量守恒,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10.【答案】B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A、该实验中镁条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参与反了反应,同时生成的氧化镁升华,无法计算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故该实验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该实验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前后的质量可以测量,故该选项可以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该实验中酒精与水混合,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故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该实验中稀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实验是非封闭环境,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无法测量反应后的质量,故该实验不能用于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但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需在密闭中进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11.【答案】遵守;生成了氧气,气球膨胀受到了向上的浮力;过氧化氢 水+氧气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实验中天平指针偏转是因为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气体使气球膨胀,受到了向上的浮力,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水和氧气;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气体体积增大受到空气的浮力增大分析。
12.【答案】10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第一次生成D物质质量=(5g+2g)-3g=4g,则在该反应中物质A、D的质量比=5g:4g=5:4;则制取8g D时,参加反应的A质量=8g×5/4=10g.
故答案为:10.
【分析】本题由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确定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13.【答案】CH4;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物质的质量和不变,反应前:氧原子的数目=2×2═4个;反应后:碳原子的数目是1个,氢原子的数目=2×2═4个,氧原子的数目=2+2=4个.反应前后相差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碳原子的数目是1个,氢原子的数目是4个,所以一个X分子有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组成,即X的化学式为:CH4,故答案为:CH4,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物质的质量和不变,然后分别计算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数目,最后推断X的化学式.
14.【答案】氢原子;氯原子;氯化氢分子;氢分子;氯原子;氢分子和氯分子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在氢气与氯气的反应中,氢气分子分解为氢原子,氯气分子分解为氯原子,氢原子和氯原子组合成氯化氢分子;(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氯原子;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所以没变的是氢原子和氯原子,变化的是氢分子和氯分子。
【分析】该题考查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性质,以及用微观知识来解释化学变化。
15.【答案】4;SO2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xCO2+2Y+6H2O,已知Y由两种元素组成,则Y中一定含有S元素,且S原子总数为2;
根据C原子守恒,反应前共4个C原子,则二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为4,即x=4;
根据O原子守恒,反应前共18个O原子,反应后现有O原子为4×2+6=14;
则Y中有O元素,含O原子为18-14=4,又Y的化学计量数为2,则Y的化学式为SO2.
故答案为:4;SO2.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来确定化学计量数和物质的化学式,学生应能利用原子守恒的方法来确定化学计量数,利用元素守恒和原子守恒确定某物质的化学式.
16.【答案】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元素种类在化学变化前后是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化学变化后的元素有氢元素、氧元素、碳元素,所以化学变化前也应该有氢元素、氧元素、碳元素,又因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我们得出蜡烛里一定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分析】该题考查了元素在化学变化的前后不变。
17.【答案】(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在参加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反应镁条的质量+参与反应的氧气质量.故生成的白色粉末氧化镁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因为还有氧气参加反应
(2)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汽油有挥发性,敞口放置的汽油,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了,因为汽油有挥发性,汽油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所以质量在不断减少.
(3)(1)为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为物理变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在参加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反应镁条的质量+参与反应的氧气质量.故生成的白色粉末氧化镁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因为还有氧气参加反应。(2)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汽油有挥发性,敞口放置的汽油,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了,因为汽油有挥发性,汽油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所以质量在不断减少.(3)(1)为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为物理变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从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来解答.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适合所有的化学反应,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要细心分析.
18.【答案】(1)①③⑤
(2)否;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故选:①③⑤.(2)对于有气体参加或者生成的反应,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要在一个密闭的体系中进行;所有的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因为B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A、D实验天平不平衡,A生成白烟,逸入空气;其中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
故答为:(1)①③⑤;(2)否; 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
【分析】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也是守恒的思想处理问题;了解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方法和注意事项.
19.【答案】(1)相等
(2)气泡;不平衡
(3)蓝色沉淀;平衡
(4)小飞;小方的实验中有气体产生,生成的气体散逸到空气中去了,使得天平不平衡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1)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提出假设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锥形瓶中观察到有气体产生;因气体逸出,使得反应后物质质量减少,所以天平不平衡; (3)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因反应中没有涉及到气体,所以天平平衡;(4)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小飞的观察正确,小方的实验中有气体产生,生成的气体散逸到空气中去了,使得天平不平衡。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但验证时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否则无法验证。
20.【答案】(1)B
(2)CaCO3+HCl=CaCl2+H2O+CO2
(3)CGHK
【知识点】文字表达式;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利用稀盐酸和石灰石粉末进行实验,由于有气体生成,故需要在密闭系统内实验,A是在敞口烧杯中实验,故天平不会平衡,B是在密闭系统中实验,天平会保持平衡,
(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CaCO3+HCl=CaCl2+H2O+CO2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元素种类、原子数目和原子质量不变,故选择:CGHK
【分析】(1)有气体参加和气体生成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否则易造成质量不守恒的假象;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