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二)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16 09:23:44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二)
一、选择题
1.铜在空气中锈蚀会生成铜绿[Cu2(OH)2CO3],铜绿加热分解后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
A.CuO B.H2O C.CO2 D.NO2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镁带和生成的白色粉末质量相等
B.蜡烛燃烧,固体质量减少,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电解水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总和
D.12 g碳在40 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52 g二氧化碳
3.硝酸铵是一种烈性炸药,当温度达到400 ℃以上时,硝酸铵即可发生爆炸,化学方程式是4NH4NO33N2↑+2X↑+8H2O,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NO2 B.O2 C.N2O D.N2O4
4.除了元素种类、原子种类不变外,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还有 (  )
A.原子数目 B.分子数目 C.物质种类 D.分子种类
5.(2021九上·安居期末)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4 21 3 8
反应后质量/g 7 4 3 x
A.c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结束后d的质量为14g
C.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D.a、b变化的质量比为3:17
6.10 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8 g C和4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  )
A.1∶1 B.2∶1 C.4∶1 D.5∶1
7.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蒸气,该物质一定含有(  )
A.氮元素和氧元素 B.氢元素和氧元素
C.氮元素和碳元素 D.氮元素和氢元素
8.如图是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②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
③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④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变
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9.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原子质量 ④元素种类 ⑤物质总质量 ⑥分子种类 ⑦分子总数 ⑧物质种类
A.①②③④⑤ B.⑥⑦⑧ C.①③⑤⑦ D.②④⑥⑧
10.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共有四种分子 B.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可分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二、填空题
11.在化学反应里参加反应的   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总和。
12.锂是一种金属单质,化学式为Li,锂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易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则锂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化学反应A→B+C,D在反应中作催化剂,12gA与3gD混合后使反应完全生成了8gB,问同时生成   gC.(3)工业酒精中常含有少量甲醇.甲醇有毒,易挥发.请你根据甲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推断甲醇肯定含有   、   元素,还可能含有   元素.
13.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   (填“改变”、“不改变”,下同),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
14.为了能及时以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燃烧 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xCO2+2Y+6H2O,已知Y由两种元素组成,则x=   ,Y的化学式为   .
15.下图表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示意图:
试回答:
在反应中氢气分子变成   ,氯气分子变成    ,它们互相结合形成新的分子是   。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因此在这个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
三、简答题
16.某同学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知,4g氢气和16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20g水.”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四、综合题
17.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所用仪器和药品如图所示:反应前,在天平上称量整套装置,总质量为mg.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将胶头滴管中的盐酸逐渐滴入盛有大理石的试管中,立即有气泡在试管中产生,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片刻后在锥形瓶中看到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待反应停止,再将整套装置放到天平上称量(包括残留物)质量仍为mg.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   .
(2)该实验若改在烧杯中进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什么?反应生成的气体逸出,生成物的质量就会减少.
18.下面两幅示意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氛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甲可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主要是由原子的   (填序号)决定的.
A.最外层电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质子数
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转变成的   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2)图乙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实质是   结合生成水.
五、实验探究题
19.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否会发生变化 甲、乙、丙三位同学对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   。
(2)【查阅资料】
①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②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HCl)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探究】
图A、图B分别是甲、乙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的药品,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表达与交流】
反应结束后,甲同学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   (填“左边”“右边”或“中间”),   (填“能”或“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乙同学实验后,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右边,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丙同学进行了图C所示的实验,用细铜丝吊着一根长玻璃棒,在其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观察到a端的铜丝变黑、   。
(5)【优化装置】三位同学将图C装置进行改进后再次探究,最终验证了假设正确。
如图,将铜丝绕在电烙铁上,电烙铁用支架固定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中,玻璃管置于灵敏电子台秤上。接通电路,电烙铁开始工作,观察到   。
20.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填字母)。
A.蔗糖和水
B.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C.铁和氯化铜溶液
(2)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g。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铜绿[Cu2(OH)2CO3]中含有铜、碳、氧、氢四种元素的原子,则生成物中也该有铜、碳、氧、氢四种元素的原子,故铜绿加热分解后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NO2。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故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 CuO 、 H2O 和CO2,不可能生成 NO2 来解答。
2.【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质量总和和生成的白色粉末质量相等,镁带质量小于生成白色粉末质量,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固体质量减少,是由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C、电解水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符合题意;
D、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氧、二氧化碳质量比为12:32:44, 12 g碳在40 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质量总和和生成的白色粉末质量相等分析;
B、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分析;
C、根据电解水质量等于生成氢气和氧气质量分析;
D、根据碳、氧、二氧化碳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比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所给方程式中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为:氮8、氢16、氧12,反应后为:氮6、氢16、氧8,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2X中含有2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则X化学式为 NO2;
故选:A。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4.【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一定不变,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可能改变,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一定改变,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元素种类不变,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前后,c的质量不变,c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反应结束后,d的质量为22g,不符合题意;
C、a、d是生成物,b是反应物,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a、b变化的质量比为:(7-4):(21-4)=3:17,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根据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不断减少、生成物质量不断增加判断出反应物、生成物,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判断反应类型,并根据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计算出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
6.【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0 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完全反应后生成8 g C和4 g D,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出参加反应的的B的质量是8g+4g-10g=2g,故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10:2=5:1
故答案为:D
【分析】由题意可知反应物是A和B,生成物是C和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到B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比
7.【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生成的氮气和水蒸气中含有氮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说明反应前也有这三种元素,因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氮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8.【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①该反应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正确;②生成物为两种元素组成,若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则为氧化物,正确;③该反应为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正确;④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错误;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氧化物定义分析。
9.【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化学反应前后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原子质量 ④元素种类 ⑤物质总质量 一定不变,⑥分子种类 ⑧物质种类一定发生改变, ⑦分子总数可能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微观解释进行分析。
10.【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图示中反应物有两种分子,生成物有两种分子,共四种分子,故此说法正确;B、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故B说法错误;C、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而置换反应的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和一种化合物,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C说法错误;D、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此说法错误.
故选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图中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图示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1.【答案】各物质质量;各物质质量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在化学反应里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回答。
12.【答案】Li2O;4;C;H;O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Li的化合价为+1价,氧的为-2价,可以推知氧化锂的化学式为 Li2O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生成C的质量=12g-8g=4g.(3)甲醇+O2 CO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改变,该反应生成物中有C、H、O三种元素,故反应物甲醇中一定有C、H元素,可能有O元素.
故答案为:(1)Li2O (2)4(3)C、H、O.
【分析】该题要求学生能掌握好质量守恒定律,并能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会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13.【答案】不改变;不改变;不改变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改变,原子的数目不改变,原子的质量不改变。
【分析】根据物质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回答。
14.【答案】4;SO2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xCO2+2Y+6H2O,已知Y由两种元素组成,则Y中一定含有S元素,且S原子总数为2;
根据C原子守恒,反应前共4个C原子,则二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为4,即x=4;
根据O原子守恒,反应前共18个O原子,反应后现有O原子为4×2+6=14;
则Y中有O元素,含O原子为18-14=4,又Y的化学计量数为2,则Y的化学式为SO2.
故答案为:4;SO2.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来确定化学计量数和物质的化学式,学生应能利用原子守恒的方法来确定化学计量数,利用元素守恒和原子守恒确定某物质的化学式.
15.【答案】氢原子;氯原子;氯化氢分子;氢分子;氯原子;氢分子和氯分子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在氢气与氯气的反应中,氢气分子分解为氢原子,氯气分子分解为氯原子,氢原子和氯原子组合成氯化氢分子;(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氯原子;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所以没变的是氢原子和氯原子,变化的是氢分子和氯分子。
【分析】该题考查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性质,以及用微观知识来解释化学变化。
16.【答案】不正确,因为由化学方程式可知,4g氢气完全燃烧需要32g氧气,题中只给定16g氧气,只能和2g氢气反应生成18g水.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化学方程式2H2+O2点燃2H2O计算可知,4g氢气完全燃烧需要32g氧气,同时生产36g的水,题中16g氧气只能和2g氢气反应生成18g水,还有2g的氢气没有参加反应;所以这种说法不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推断的能力.
17.【答案】(1)2HCl+CaCO3=CaCl2+H2O+CO2↑;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反应生成的气体逸出,生成物的质量就会减少.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1)①大理石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②石灰水与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③反应前后整套装置质量未变,说明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总质量守恒即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因为2HCl+CaCO3=CaCl2+H2O+CO2↑,该反应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若改在烧杯中进行,气体会逸出,生成物的质量就会减小.造成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不相等。
【分析】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要有实验操作的经历和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和推断.
18.【答案】(1)A;离子
(2)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依据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变化过程中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由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可知,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转变成的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2)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分析】(1)依据反应中原子的核外电子变化情况、构成物质的微粒分析解答;(2)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反应的实质.
19.【答案】(1)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中间;能
(3)CaCO3+2HCl= CaCl2+H2O+CO2↑
(4)a端下降,b端上升
(5)铜丝变黑,灵敏电子台秤示数不变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2)甲同学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结束后,甲同学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中间,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乙同学实验后,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右边,是由于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H2O+CO2↑。
(4) 图C中a端铜丝加热,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质量增加, 观察到a端的铜丝变黑, a端下降,b端上升。
(5)将铜丝绕在电烙铁上,电烙铁用支架固定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中,玻璃管置于灵敏电子台秤上。接通电路,电烙铁开始工作放热,铜与氧气受热反应生成氧化铜,观察到铜丝变黑,灵敏电子台秤示数不变。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2)根据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该反应没有气体参与分析;
(3)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4)根据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分析;
(5)根据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分析。
20.【答案】(1)C
(2)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4P+5O2 2P2O5;8.0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1)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遵循的普遍规律,蔗糖和水、氯化钠和硝酸钾都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故选C;(2)红磷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反应要在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发生;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方程式为4P+5O22P2O5;反应后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所以氧气质量为14.2g-6.2g=8.0g;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遵循的规律,内容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1 / 1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二)
一、选择题
1.铜在空气中锈蚀会生成铜绿[Cu2(OH)2CO3],铜绿加热分解后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
A.CuO B.H2O C.CO2 D.NO2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铜绿[Cu2(OH)2CO3]中含有铜、碳、氧、氢四种元素的原子,则生成物中也该有铜、碳、氧、氢四种元素的原子,故铜绿加热分解后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NO2。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故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 CuO 、 H2O 和CO2,不可能生成 NO2 来解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镁带和生成的白色粉末质量相等
B.蜡烛燃烧,固体质量减少,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电解水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总和
D.12 g碳在40 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52 g二氧化碳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质量总和和生成的白色粉末质量相等,镁带质量小于生成白色粉末质量,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固体质量减少,是由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C、电解水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符合题意;
D、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氧、二氧化碳质量比为12:32:44, 12 g碳在40 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质量总和和生成的白色粉末质量相等分析;
B、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分析;
C、根据电解水质量等于生成氢气和氧气质量分析;
D、根据碳、氧、二氧化碳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比分析。
3.硝酸铵是一种烈性炸药,当温度达到400 ℃以上时,硝酸铵即可发生爆炸,化学方程式是4NH4NO33N2↑+2X↑+8H2O,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NO2 B.O2 C.N2O D.N2O4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所给方程式中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为:氮8、氢16、氧12,反应后为:氮6、氢16、氧8,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2X中含有2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则X化学式为 NO2;
故选:A。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4.除了元素种类、原子种类不变外,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还有 (  )
A.原子数目 B.分子数目 C.物质种类 D.分子种类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一定不变,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可能改变,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一定改变,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元素种类不变,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分析。
5.(2021九上·安居期末)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4 21 3 8
反应后质量/g 7 4 3 x
A.c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结束后d的质量为14g
C.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D.a、b变化的质量比为3:17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前后,c的质量不变,c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反应结束后,d的质量为22g,不符合题意;
C、a、d是生成物,b是反应物,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a、b变化的质量比为:(7-4):(21-4)=3:17,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根据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不断减少、生成物质量不断增加判断出反应物、生成物,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判断反应类型,并根据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计算出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
6.10 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8 g C和4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  )
A.1∶1 B.2∶1 C.4∶1 D.5∶1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0 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完全反应后生成8 g C和4 g D,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出参加反应的的B的质量是8g+4g-10g=2g,故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10:2=5:1
故答案为:D
【分析】由题意可知反应物是A和B,生成物是C和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到B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比
7.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蒸气,该物质一定含有(  )
A.氮元素和氧元素 B.氢元素和氧元素
C.氮元素和碳元素 D.氮元素和氢元素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生成的氮气和水蒸气中含有氮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说明反应前也有这三种元素,因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氮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8.如图是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②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
③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④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变
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①该反应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正确;②生成物为两种元素组成,若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则为氧化物,正确;③该反应为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正确;④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错误;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氧化物定义分析。
9.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原子质量 ④元素种类 ⑤物质总质量 ⑥分子种类 ⑦分子总数 ⑧物质种类
A.①②③④⑤ B.⑥⑦⑧ C.①③⑤⑦ D.②④⑥⑧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化学反应前后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原子质量 ④元素种类 ⑤物质总质量 一定不变,⑥分子种类 ⑧物质种类一定发生改变, ⑦分子总数可能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微观解释进行分析。
10.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共有四种分子 B.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可分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图示中反应物有两种分子,生成物有两种分子,共四种分子,故此说法正确;B、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故B说法错误;C、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而置换反应的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和一种化合物,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C说法错误;D、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此说法错误.
故选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图中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图示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二、填空题
11.在化学反应里参加反应的   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总和。
【答案】各物质质量;各物质质量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在化学反应里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回答。
12.锂是一种金属单质,化学式为Li,锂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易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则锂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化学反应A→B+C,D在反应中作催化剂,12gA与3gD混合后使反应完全生成了8gB,问同时生成   gC.(3)工业酒精中常含有少量甲醇.甲醇有毒,易挥发.请你根据甲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推断甲醇肯定含有   、   元素,还可能含有   元素.
【答案】Li2O;4;C;H;O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Li的化合价为+1价,氧的为-2价,可以推知氧化锂的化学式为 Li2O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生成C的质量=12g-8g=4g.(3)甲醇+O2 CO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改变,该反应生成物中有C、H、O三种元素,故反应物甲醇中一定有C、H元素,可能有O元素.
故答案为:(1)Li2O (2)4(3)C、H、O.
【分析】该题要求学生能掌握好质量守恒定律,并能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会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13.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   (填“改变”、“不改变”,下同),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
【答案】不改变;不改变;不改变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改变,原子的数目不改变,原子的质量不改变。
【分析】根据物质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回答。
14.为了能及时以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燃烧 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xCO2+2Y+6H2O,已知Y由两种元素组成,则x=   ,Y的化学式为   .
【答案】4;SO2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xCO2+2Y+6H2O,已知Y由两种元素组成,则Y中一定含有S元素,且S原子总数为2;
根据C原子守恒,反应前共4个C原子,则二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为4,即x=4;
根据O原子守恒,反应前共18个O原子,反应后现有O原子为4×2+6=14;
则Y中有O元素,含O原子为18-14=4,又Y的化学计量数为2,则Y的化学式为SO2.
故答案为:4;SO2.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来确定化学计量数和物质的化学式,学生应能利用原子守恒的方法来确定化学计量数,利用元素守恒和原子守恒确定某物质的化学式.
15.下图表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示意图:
试回答:
在反应中氢气分子变成   ,氯气分子变成    ,它们互相结合形成新的分子是   。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因此在这个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
【答案】氢原子;氯原子;氯化氢分子;氢分子;氯原子;氢分子和氯分子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在氢气与氯气的反应中,氢气分子分解为氢原子,氯气分子分解为氯原子,氢原子和氯原子组合成氯化氢分子;(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氯原子;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所以没变的是氢原子和氯原子,变化的是氢分子和氯分子。
【分析】该题考查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性质,以及用微观知识来解释化学变化。
三、简答题
16.某同学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知,4g氢气和16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20g水.”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不正确,因为由化学方程式可知,4g氢气完全燃烧需要32g氧气,题中只给定16g氧气,只能和2g氢气反应生成18g水.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化学方程式2H2+O2点燃2H2O计算可知,4g氢气完全燃烧需要32g氧气,同时生产36g的水,题中16g氧气只能和2g氢气反应生成18g水,还有2g的氢气没有参加反应;所以这种说法不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推断的能力.
四、综合题
17.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所用仪器和药品如图所示:反应前,在天平上称量整套装置,总质量为mg.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将胶头滴管中的盐酸逐渐滴入盛有大理石的试管中,立即有气泡在试管中产生,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片刻后在锥形瓶中看到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待反应停止,再将整套装置放到天平上称量(包括残留物)质量仍为mg.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   .
(2)该实验若改在烧杯中进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什么?反应生成的气体逸出,生成物的质量就会减少.
【答案】(1)2HCl+CaCO3=CaCl2+H2O+CO2↑;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反应生成的气体逸出,生成物的质量就会减少.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1)①大理石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②石灰水与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③反应前后整套装置质量未变,说明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总质量守恒即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因为2HCl+CaCO3=CaCl2+H2O+CO2↑,该反应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若改在烧杯中进行,气体会逸出,生成物的质量就会减小.造成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不相等。
【分析】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要有实验操作的经历和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和推断.
18.下面两幅示意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氛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甲可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主要是由原子的   (填序号)决定的.
A.最外层电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质子数
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转变成的   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2)图乙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实质是   结合生成水.
【答案】(1)A;离子
(2)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依据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变化过程中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由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可知,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转变成的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2)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分析】(1)依据反应中原子的核外电子变化情况、构成物质的微粒分析解答;(2)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反应的实质.
五、实验探究题
19.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否会发生变化 甲、乙、丙三位同学对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   。
(2)【查阅资料】
①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②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HCl)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探究】
图A、图B分别是甲、乙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的药品,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表达与交流】
反应结束后,甲同学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   (填“左边”“右边”或“中间”),   (填“能”或“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乙同学实验后,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右边,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丙同学进行了图C所示的实验,用细铜丝吊着一根长玻璃棒,在其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观察到a端的铜丝变黑、   。
(5)【优化装置】三位同学将图C装置进行改进后再次探究,最终验证了假设正确。
如图,将铜丝绕在电烙铁上,电烙铁用支架固定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中,玻璃管置于灵敏电子台秤上。接通电路,电烙铁开始工作,观察到   。
【答案】(1)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中间;能
(3)CaCO3+2HCl= CaCl2+H2O+CO2↑
(4)a端下降,b端上升
(5)铜丝变黑,灵敏电子台秤示数不变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2)甲同学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结束后,甲同学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中间,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乙同学实验后,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右边,是由于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H2O+CO2↑。
(4) 图C中a端铜丝加热,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质量增加, 观察到a端的铜丝变黑, a端下降,b端上升。
(5)将铜丝绕在电烙铁上,电烙铁用支架固定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中,玻璃管置于灵敏电子台秤上。接通电路,电烙铁开始工作放热,铜与氧气受热反应生成氧化铜,观察到铜丝变黑,灵敏电子台秤示数不变。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2)根据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该反应没有气体参与分析;
(3)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4)根据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分析;
(5)根据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分析。
20.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填字母)。
A.蔗糖和水
B.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C.铁和氯化铜溶液
(2)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g。
【答案】(1)C
(2)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4P+5O2 2P2O5;8.0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1)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遵循的普遍规律,蔗糖和水、氯化钠和硝酸钾都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故选C;(2)红磷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反应要在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发生;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方程式为4P+5O22P2O5;反应后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所以氧气质量为14.2g-6.2g=8.0g;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遵循的规律,内容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