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有机化合物》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丙烷跟甲烷一样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B.1mol乙酸与1mol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可生成1 mol乙酸乙酯
C.CH2Cl2只有一种空间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平面正方形结构
D.溴水既可鉴别乙烷与乙烯,又可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2.相同的反应物若使用不同的催化剂,可得到不同的产物。如:
又知2mol在活性铜催化下,可生成1mol,及其他产物,则其他产物可能为( )
A. B. C. D.和
3.按如图装置,持续通入气态物质X,可以看到a处有红色物质生成,b处变蓝,c处得到无色液体,则X可能是( )
A.H2 B.CH3CH2OH(g) C.NH3 D.CO和H2
4.“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中的蓝是指靛蓝,它是历史上最早使用的还原性染料,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它的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的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4种
B.它的化学式是C14H10N2O2
C.它可以与溴水因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D.它不属于烃类
5.新型弹性材料“丁苯吡橡胶”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其单体可能是下列6种中的几种,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②③⑥ B.②③⑤ C.①②⑥ D.②④⑥
6.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煤的干馏 B.石油的分馏 C.氨气液化 D.干冰的气化
7.下列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烃 B.,氯代烃
C.,不饱和烃 D.,醇
8.关于乙醇结构方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醇结构中有,所以乙醇溶解于水,可以电离出而显碱性
B.乙醇与钠反应非常平缓,所以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
C.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所以乙醇显碱性
D.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所以乙醇显酸性
9.在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役中化学品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
B.生产医用防护口罩的原料聚丙烯纤维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C.84消毒液、二氧化氯泡腾片可作为环境消毒剂
D.硝酸铵制成的医用速冷冰袋利用了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的性质
10.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甲烷的球棍模型: B.NH3的电子式:
C.氮气的电子式: D.乙醇含有的官能团是-OH,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11.乙烯能使溴水褪色的本质原因是( )
A.乙烯是一种气态烃 B.乙烯具有氧化性
C.乙烯分子中氢原子被取代 D.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12.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B.HCHO溶液或(NH4)2SO4溶液均能使蛋白质变性
C.某些蛋白质跟浓硝酸作用会变黄
D.可以采用多次盐析或多次渗析的方法分离、提纯蛋白质
13.某气态烃0.5 mol能与1 mol HCl完全加成,加成后产物分子上的氢原子又可与4 mol Cl2发生取代反应,则此气态烃可能是
A.CH2=CH-CH2-CH=CH2 B.CH2=CH2 C.CH2=C(CH3)2 D.CH2=CH-CH=CH2
14.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以及所得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甲基使得苯环活化
B 在溴乙烷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再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有不溶于水的沉淀析出 溴乙烷在碱性条件下能水解
C 向乙醇与水中分别加入金属钠,都能产生具有可燃性的气体 乙醇分子与水分子存在活性一样的氢原子
D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A.A B.B C.C D.D
1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C.CF4的球棍模型:
D.CCl4分子的电子式:
二、填空题
16.为了达到下列表格中的实验要求,请从供选择的化学试剂及实验方法中选出合适的,将其标号填入对应的空格中。
实验要求 试剂及方法
除去Na2CO3 中少量的 NaHCO3
除去甲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
鉴别Na2SO4 和K2SO4两瓶无色溶液
鉴别铁粉和铝粉
A、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
B、加热
C、滴加浓的氢氧化钠溶液
D、焰色反应
17.回答下列问题:
(1)以Fe、CuO、H2SO4三种物质为原料,用两种方法制取铜(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方法一: 。
方法二: 。
(2)请写出NH4NO3的电离方程式: 。
(3)请写出与O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的化学式:
(4)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不会出现丁达尔现象的分散系有 (填字母)。
A.氢氧化铁胶体 B.水 C.蔗糖溶液 D.氯化铁溶液 E.云、雾
18.新型冠状病毒蔓延期间,为做好自我保护,我们要减少外出,避免与表现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人密切接触,外出最重要的防护措施是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在生活中常见的口罩一般有棉布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活性炭口罩和N95口罩。也可以在实验室进行制备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NaClO)。
(1)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气溶胶属于分散系中的 (“溶液”、“胶体”、“悬浊液”)。
(2)佩戴口罩预防疾病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 操作。(“蒸发”、“过滤”“萃取”)
(3)生成N95口罩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它属于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4)如图是模拟84消毒液的装置,实验室先制备氯气,再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5)84消毒液和洁厕灵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化学反应2HCl+NaClO=NaCl+H2O+X↑,使消毒液失效,杀菌消毒能力减弱,易发生生命危险,X为 。
三、实验题
19.有两位同学同时进行蔗糖的性质实验,并检验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操作如下:取少量蔗糖加适量水配成溶液;在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硫酸;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实验结果是没有银镜产生,其原因是 (填字母)。
A.蔗糖尚未水解
B.加热时间不够
C.煮沸后的溶液中没有加碱中和作催化剂的酸
D.蔗糖水解的产物中没有葡萄糖
(2)乙的操作:将蔗糖溶液与稀共沸后,向溶液中加入新制悬浊液,加热至沸腾,一直未见砖红色沉淀产生,其原因是 。
(3)检验蔗糖无还原性但水解产物有还原性,应选用的物质是 (填字母)。
A.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稀硫酸 B.银氨溶液、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C.银氨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D.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氢氧化钠溶液
(4)两个同学都没有将实验做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你认为甲同学应该如何操作才能获得成功?
20.乙醇可由乙烯气相直接水合法或间接水合法生产,一些转化如图:
熔点/℃ 沸点/℃ 水溶性
乙醇 -114.1 78.3 易溶
乙醛 -121 20.8 易溶
乙酸乙酯 -83 77.0 难溶
回答以下问题:
(1)间接水合法中的转化③:乙烯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氢乙酯(CH3CH2OSO3H)的有机反应类型是 ,转化④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蘸有B的玻璃棒遇到氮的最简单氢化物气体会冒白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转化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将一质量为w的铜丝灼烧变黑后,迅速插入乙醇中,变黑的铜丝恢复红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已知:CH3CHO+NaHSO3→↓(α﹣羟基乙磺酸钠),所得乙醛可用如图方式提纯:
①乙醛晶体类型为 。
②分离操作A的名称是 ;
③某同学设计分离操作B的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已略去)如图所示。冷凝管中的液体应从 口进。(填“D”或“E”),下列有关操作与装置的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多选反扣)。
A.烧杯中应装冰水
B.冷凝管应通温水
C.如图示装置可用于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醇
21.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部分夹持和加热装置略去)
(1)实验前,向试管Ⅰ中加入3mL ,然后边振试管边慢慢加入2mL 和2mL乙酸。
(2)试管Ⅰ中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3)与教材实验装置不同,甲装置中采用了球形干燥管,作用是冷凝乙酸乙酯和 。
(4)若反应前向试管Ⅱ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呈红色。实验完毕后,将试管Ⅱ中的溶液充分振荡、静置,现象为 。
(5)将试管Ⅱ中的溶液转移到乙装置中,进行 (填操作名称),分离出的上层液体为 (填物质名称)。
(6)下层液体利用丙装置进一步分离。实验时应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目的是 ;实验过程中,冷却水应从 (填“a”或“b”)口进入。
(7)该实验用30g乙酸与46g乙醇反应,如果实际得到的乙酸乙酯的质量是26.4g,则该实验中乙酸乙酯的产率是 。(产率指某种生成物的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的比值)
试卷第4页,共8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烷烃分子结构相似,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即丙烷跟甲烷一样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故A正确;
B.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1mol乙酸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不能生成1mol乙酸乙酯,故B错误;
C.二氯甲烷是甲烷中的两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而生成的,二氯甲烷是纯净物说明甲烷是四面体结构而不是正方形结构,故C正确;
D.乙烷较稳定,和溴水不反应,乙烯较活泼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溴水既可鉴别乙烷与乙烯,又可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B。
2.A
【详解】在活性铜催化下,可生成,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还剩余氢原子,即,故选A。
3.B
【详解】A.H2和CuO反应生成Cu和H2O,a处变红,b处变蓝,c处无现象,A不可能;
B.CH3CH2OH和CuO反应生成Cu、乙醛和水,a处变红,b处变蓝,乙醛在c处被冷凝,c处接收到无色液体,B可能;
C. NH3和CuO反应生成Cu、氮气和水,a处变红,b处变蓝,氮气沸点-195.8℃,在c处不可能得到无色液体,C不可能;
D. CO和CuO反应生成Cu和CO2,H2和CuO反应生成Cu和水,a处变红,b处变蓝,c处无现象,D不可能;
答案选B。
4.B
【详解】A.靛蓝的苯环上有4种H原子(如图),则其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4种,A正确;
B.根据有机物成键特点,靛蓝的分子式为C16H10N2O2,B错误;
C.靛蓝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因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C正确;
D.靛蓝中除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外,还含有N和O两种元素,因此不属于烃,D正确;
答案选B。
5.B
【详解】将以聚合物主链的碳碳双键为中心的四个C原子断开,单键变双键,双键变单键;
其他无碳碳双键的,则每两个C原子断开,两个C原子之间的单键变双键即可。
得到的单体是、、。
因此正确组合是②③⑤,故答案选:B。
【点睛】由加聚反应的特点可知,单体中含有一个双键时对主链的贡献仅有两个碳原子,而单体中含有两个双键()时对主链的贡献是四个碳原子,故由加聚产物判断单体时,采用的方法可以简记为“遇双键四个碳,无双键两个碳”。
6.A
【详解】A.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故A正确;
B.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氨气液化是物理变化,故C错误;
D.干冰的气化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7.B
【详解】A.该有机化合物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属于烃类,故A正确;
B.该有机化合物出C、H、Cl元素之外还有N元素,所以不属于氯代烃,故B错误;
C.该有机化合物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且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属于不饱和烃,故C正确;
D.该有机化合物只含C、H、O三种元素,且含有普通羟基,属于醇类,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8.B
【详解】A.乙醇是非电解质,不能发生电离,故A错误;
B.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所以乙醇与钠反应非常平缓,故B正确;
C.乙醇是非电解质,乙醇不显碱性,故C错误;
D.乙醇是非电解质,乙醇不显酸性,故D错误;
选A。
9.B
【详解】A.75%的酒精渗透性更好,杀毒效果好,浓度太大易在细胞壁上形成一层膜阻止酒精渗入,浓度太小杀菌效果差,故A正确;
B.聚丙烯是由丙烯加聚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故B错误;
C.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均有强氧化性,能杀灭细菌,所以84消毒液、二氧化氯泡腾片可作为环境消毒剂,故C正确;
D.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使水温迅速降低,可用于制成医用速冷冰袋,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0.A
【详解】A.甲烷是正四面体型,碳原子半径大于氢原子半径,甲烷的球棍模型: ,A正确;
B.NH3的电子式: ,B错误;
C.氮气的电子式: ,C错误;
D.乙醇含有的官能团是-OH,羟基呈电中性,D错误;
故答案选A。
11.D
【详解】乙烯能使溴水褪色是因为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溶液中Br2的浓度降低,溶液颜色变浅直至无色,故合理选项是D。
12.B
【详解】A.蛋白质由氨基酸构成,蛋白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决定了生物的活性,A正确;
B.(NH4)2SO4溶液不能使蛋白质溶液变轻,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B错误;
C.某些含有苯环的蛋白质跟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使蛋白质变黄,C正确;
D.经过多次盐析、渗析的蛋白质溶液,其杂质较少,可以用于蛋白质的提纯,D正确;
答案选B。
13.D
【详解】根据题中的“0.5 mol烃与1 mol HCl加成”,知道该物质可以和HCl进行1︰2加成,那么该分子中含有两个C=C,或者一个碳碳三键,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A、D符合;
分子上的氢原子又可被4molCl2取代,则加成后的产物中含有4mol氢原子,这其中有1mol氢原子是加成反应产生的,所以原有机物中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3mol,所以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是6个,符合条件的只有选项D。
答案选D。
14.D
【详解】A.苯环影响甲基,使甲基活化、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则结论不合理,故A错误;
B.水解后应在酸性条件下检验溴离子,题中没有加硝酸至酸性,不能检验溴乙烷是否发生水解,故B错误;
C.钠与水反应比与钠与乙醇反应剧烈,则乙醇分子中的羟基氢的活性不如水分子中的氢,故C错误;
D.乙烯含碳碳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说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5.C
【详解】A.乙烯分子中含有1个碳碳双键,写结构简式时不能省,正确的是CH2=CH2,故A错误;
B.聚丙烯的单体为丙烯,其结构简式为CH2=CH-CH3,则聚丙烯的正确结构简式为,故B错误;
C.CF4分子为正四面体型,碳原子比氟原子大,则CF4的球棍模型为,故C正确;
D.CCl4分子的电子式为故D错误;
本题答案C。
16. B A D C
【详解】除去Na2CO3中少量的 NaHCO3,碳酸氢钠加热会分解,碳酸钠加热不分解,故选B。
除去甲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甲烷不与溴水反应,故选A。
鉴别Na2SO4和K2SO4两瓶无色溶液可以用焰色反应,钾元素通过蓝色钴玻璃为紫色,钠元素为黄色,故选D。
鉴别铁粉和铝粉滴加浓的氢氧化钠溶液,铝粉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而铁粉不会反应,故选C。
17.(1) Fe+H2SO4=FeSO4+H2↑ CuO+H2Cu+H2O CuO+H2SO4=CuSO4+H2O,Fe+CuSO4=FeSO4+Cu
(2)NH4NO3=+
(3)O3
(4)B、C、D
【解析】(1)
以Fe、CuO、H2SO4三种物质为原料制取Cu单质,一种方法是:使Fe与H2SO4先发生置换反应产生H2,然后使CuO与H2在加热时发生反应产生Cu和水,反应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CuO+H2Cu+H2O;另一种方法是CuO与H2SO4先发生反应产生CuSO4,然后在溶液中发生Fe与CuSO4的置换反应产生Cu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Fe+CuSO4=FeSO4+Cu;
(2)
NH4NO3是可溶性盐,电离产生、,所以其电离方程式为:NH4NO3=+;
(3)
O2是O元素的单质,其同素异形体为O3;
(4)
胶体会产生丁达尔效应,其它分散系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A.当光束通过氢氧化铁胶体时会产生丁达尔效应,A不符合题意;
B.当光束通过水时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B符合题意;
C.蔗糖溶液属于溶液,不是胶体,因此当光束通过时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C符合题意; D.氯化铁溶液属于溶液,不是胶体,因此当光束通过时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D符合题意; E.云、雾属于胶体,当光束通过时会产生丁达尔效应,E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CD。
18. 胶体 过滤 合成材料 MnO2+4HCl(浓)MnCl2+Cl2↑+2H2O、Cl2+2NaOH=NaCl+NaClO+H2O Cl2
【详解】(1)气溶胶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直径介于10-9~10-7m之间,属于分散系中的胶体。答案为:胶体;
(2)佩戴口罩预防疾病,目的是允许空气透过,但不允许灰尘等透过,其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操作。答案为:过滤;
(3)生成N95口罩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它是有机物丙烯通过加聚反应生成,属于合成材料。答案为:合成材料;
(4)实验室利用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得氯气和MnCl2等,再通入氢氧化钠溶液,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NaClO等,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Cl2+2NaOH=NaCl+NaClO+H2O。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Cl2+2NaOH=NaCl+NaClO+H2O;
(5)84消毒液和洁厕灵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化学反应2HCl+NaClO=NaCl+H2O+X↑,依据质量守恒定律,X为Cl2。答案为:Cl2。
19. C 未加溶液中和酸,酸溶解了悬浊液 B 待煮沸后的溶液冷却后加入适量的溶液至溶液呈弱碱性,再加入新配制的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就可观察到银镜的生成
【详解】(1)蔗糖在稀硫酸中加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中含有醛基可发生银镜反应,但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选C;
(2)水解反应中稀硫酸是催化剂,加入的悬浊液被溶解生成,无法发生与醛基的反应,应该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硫酸,碱性环境下氢氧化铜具有弱氧化性,可以氧化醛基;
(3)检验蔗糖及其水解产物(葡萄糖和果糖)有无还原性,既可选用银氨溶液,又可选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由于上述检验糖类还原性的两种试剂均为碱性试剂,易被酸破坏,故水解产物中加入上述碱性试剂前,应先中和掉促使蔗糖水解的稀硫酸,故选B;
(4)甲同学的实验操作中,没有中和稀硫酸,因此要想达到实验目的,需要将待煮沸后的溶液冷却后加入适量的溶液至溶液呈弱碱性,再加入新配制的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就可观察到银镜的生成。
20. 加成反应 C2H5OSO3H+H2O→C2H5OH+H2SO4 CH3COOH+NH3═CH3COONH4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CH3CH2OH+CuOCH3CHO+Cu+H2O 分子晶体 过滤 E A
【分析】(1)乙烯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氢乙酯(C2H5OSO3H),效仿乙酸乙酯水解,将水分成氢原子和羟基生成乙醇和硫酸;
(2)乙醇与B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则B是乙酸,蘸有B的玻璃棒遇到氮的最简单氢化物气体氨气反应生成醋酸铵会冒白烟;
(3)①铜灼烧转化为氧化铜,氧化铜被乙醇还原为铜;
②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若要证明铜丝起催化作用;
(4)①乙醛属于共价化合物;
②从悬浊液中得到α-羟基乙磺酸钠固体需要过滤;
③蒸馏时冷却水应该是逆向冷却,则冷凝管中的液体应从E口进。
【详解】(1)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与硫酸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硫酸氢乙酯(CH3CH2—OSO3H);根据原子守恒可知硫酸氢乙酯水解生成乙醇和硫酸,则转化④的化学方程式是C2H5OSO3H+H2O=C2H5OH+H2SO4;
(2)乙醇与B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则B是乙酸,蘸有B的玻璃棒遇到氮的最简单氢化物气体氨气反应生成醋酸铵会冒白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H3=CH3COONH4,转化⑤是酯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3)①铜灼烧转化为氧化铜,氧化铜被乙醇还原为铜,则使铜丝恢复红色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CuOCH3CHO+Cu+H2O;
②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若要证明铜丝起催化作用,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将铜丝干燥、称重;
(4)①乙醛属于共价化合物,其晶体类型为分子晶体;
②从悬浊液中得到α-羟基乙磺酸钠固体需要过滤,则分离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
③蒸馏时冷却水应该是逆向冷却,则冷凝管中的液体应从E口进;
A.乙醛的沸点较低,为防止乙醛挥发,烧杯中应装冰水,选项A正确;
B.冷凝管应通冷水,选项B错误;
C.乙酸乙酯受热易水解,不能用图示装置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醇,选项C错误。
答案选A。
21. 乙醇 浓硫酸 防倒吸 溶液分层,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下层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 分液 乙酸乙酯 防止液体暴沸 b 60%
【详解】(1)浓硫酸密度比水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酸液飞溅,加入药品时应先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边加边振荡试管将浓硫酸慢慢加入试管,最后再加入乙酸,故答案为:乙醇;浓硫酸;
(2)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球形干燥管体积较大,可起到冷凝乙酸乙酯、防倒吸的作用,故答案为:防倒吸;
(4)生成物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可与碳酸钠反应,溶液碱性减弱,则可观察到溶液分层,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下层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故答案为:溶液分层,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下层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
(5)乙酸乙酯密度比水小,溶液分层,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则上层液体为乙酸乙酯,故答案为:分液;乙酸乙酯;
(6)纯液体加热时易暴沸,可加入碎瓷片,冷凝时,应使冷却水充满冷凝管,则应从b进水,故答案为:防止液体暴沸;b;
(7)30g乙酸的物质的量为:,46g乙醇的物质的量为:,根据方程式,应该按乙酸完全反应来计算理论产生乙酸乙酯的物质的量为:0.5mol,质量为:,实际得到的乙酸乙酯的质量是26.4g,实际产率为:,故答案为: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