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题材,别样情怀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比较意象,品味不同意境。
2.分析手法,体会历史兴衰。
3.倾情诵读,感受诗人情怀。
【教学重难点】
比较意象,品味不同意境;倾情诵读,感受诗人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古典词大多表现乡土生活,描写城市的为数不多。到了宋朝,文学重心下移,市井文化勃兴,描写城市的诗词开始涌现,柳永的《望海潮》和姜夔的《扬州慢》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它们都以城市为写作对象,题材相同,但风格和感情却截然相反。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比较阅读,感受一下这两首词的不同之处。
二.初读,把握基调
这两首词分别写了什么?读起来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明确:《望海潮》:写了杭州的繁华热闹,读起来感觉愉悦喜庆。
《扬州慢》:写了扬州的萧条冷落,读起来感觉伤感沉重。
三.再读,确定词眼
1.两首词中哪一句最能直接体现各自的情感主旨?(包括小序)明确:《望海潮》:钱塘自古繁华 《扬州慢》:黍离之悲
2. 这两首词的字眼分别是什么
明确:《望海潮》:繁华
《扬州慢》:空城
四.品读,深入探究
1.这两首词分别选用了哪些意象,运用什么手法来描写“繁华 ”和“空城 ”?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就这两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具体要求是:
①紧扣文本,抓住两首词中选用的意象进行比较,体会意境的不同;补充完善学案上的表格。
②组长主持讨论,组员积极发言,每组选派一名发言代表人进行展示。
③时间: 6 分钟。表格展示具体如下:
2.小结:两首词在意象选取上不同,组合方式不同,所呈现的意境也截然不同:
意象上,《望海潮》专门选取美丽富庶的景物,《扬州慢》则把眼前实有意象和古人诗词中的意象叠加,既描写了眼前的萧条败落,也提到了昔日的繁华兴盛;
意境上,《望海潮》描绘了杭州的富足昌盛,营造出了国泰民安的盛世气象,《扬州慢》则描绘了扬州的残破荒凉,营造出哀婉伤感的意境。
五.把握题材,探寻写作缘由:
请结合创作背景思考:这两首词各自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明确:《望海潮》: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干谒词——他日你将杭州美景画出来,回朝后向人们夸耀。表达了对杭州的赞美,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迹,推销自己,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扬州慢》:感慨今昔 咏史怀古词——表示怀旧之情、国家残破、山河破碎之痛。可见这首词的主题 ---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小结:正是因为写作目不同,虽然两首词都以城市为表现对象,但一首歌颂升平,一首感伤离乱;一首铺张华丽,一首曲折深婉;意境和情感都有显著差别。
六.诵读,感受情怀:
举行 “朗诵大比拼 ”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1.每个小组选出朗诵最优者进行班内比拼。
2.参赛者两首词都要朗诵,朗诵出它们的不同风格。
3.各组组长依据下发的 “诗词朗诵评价量表 ”给选手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平均分为最终得分,得分最高者当选 “ 2 班超级朗诵家 ”,给予适当奖励。
七.课堂总结: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当宋词遇到江南,真可谓诗情词意满江南!宋词中有烈火烹油的繁华兴盛,也有如泣如诉的亡国悲音。城市的繁华没落,折射的是时代的兴亡更替。无论是诗人的高歌赞美还是怀古伤今,都是他们家国情怀的体现,都值得我们学习!
八.当堂检测:
下列对《望海潮》和《扬州慢》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词都以城市为表现对象,但是一个写承平盛世,展现了杭州的繁华富庶;一个写劫后孤城,描述了扬州的萧条败落;内容不同,旨趣相异。
B.《望海潮》有意选取了多个表现繁华富庶的意象相互连缀,共同营造盛世气象;《扬州慢》则实写昔日扬州的繁华富庶,虚写战争带来的创痛,营造了凄怆意境。
C.《望海潮》主要使用了铺叙手法,渲染烘托,形成一种畅达流利的气势;《扬州慢》则通篇运用对比手法,诗人抚今追昔,将万千悲叹发为吟咏。
D.《望海潮》和《扬州慢》的词牌都是作者首创,极富声韵之美,虽然一个铺张华丽,一个曲折深婉,风格迥异,但都能展现出诗人浓厚的家国情怀。
九.迁移提升
(课下作业)从下列情景中,任选一处,展开想象和联想,写一段文字。
1.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2.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3.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