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认识“桨、榕、纠”等 8 个生字,会写“桨、榕、纠”等 11 个生字,理解“不可计数、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3.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
重难点:
1. 重点: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2. 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教学过程:
一、精彩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儿吗?你们见过鸟儿的天堂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巴金先生笔下的《鸟的天堂》。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不同景象,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那么,“鸟的天堂”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生字学习,我会读:
1. 桨(jiǎng):船桨、螺旋桨
造句:船夫划动着船桨,小船缓缓驶向对岸。
2. 桩(zhuāng):树桩、打桩
造句:这个树桩看起来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3. 暇(xiá):闲暇、应接不暇
造句:在闲暇时间,我喜欢阅读各种书籍。
三、详细书写指导:
1. 桨:“桨”字是上下结构,上窄下宽。“木”字要写得稍宽,中间的“日”要写得扁一些,下面的“丈”要写得宽一些,撇和捺要写得舒展。
2. 榕:“榕”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的“木”要写得窄一些,右边的“容”要写得宽一些。“容”的上面是“宀”,要写得稍宽,下面的“谷”要写得稍窄。
3. 纠:“纠”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的“纟”要写得窄一些,右边的“L”要写得宽一些。“L”的上面是“丨”,要写得长一些,下面的“一”要写得短一些。
4. 耀:“耀”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的“光”要写得窄一些,右边的“翟”要写得宽一些。“翟”的上面是“羽”,要写得稍宽,下面的“隹”要写得稍窄。
5. 桩:“桩”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的“木”要写得窄一些,右边的“庄”要写得宽一些。“庄”的上面是“广”,要写得稍宽,下面的“土”要写得稍窄。
6. 涨:“涨”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的“氵”要写得窄一些,右边的“张”要写得宽一些。“张”的上面是“弓”,要写得稍宽,下面的“长”要写得稍窄。
7. 塔:“塔”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的“土”要写得窄一些,右边的“E”要写得宽一些。“E”的上面是“艹”,要写得稍宽,下面的“合”要写得稍窄。
8. 梢:“梢”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的“木”要写得窄一些,右边的“肖”要写得宽一些。“肖”的上面是“”,要写得稍宽,下面的“月”要写得稍窄。
9. 暇:“暇”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的“日”要写得窄一些,右边的“”要写得宽一些。“”的上面是“亠”,要写得稍宽,下面的“口”和“月”要写得稍窄。
10. 眉:“眉”字是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面的“尸”要写得稍宽,下面的“目”要写得稍窄。“目”的里面是两横,不要写成三横。
11. 抛:“抛”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的“扌”要写得窄一些,右边的“抛”要写得宽一些。“抛”的上面是“九”,要写得稍宽,下面的“力”要写得稍窄。
四、作者简介
巴金(1904 年 11 月 25 日―2005 年 10 月 17 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附中,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巴金 1904 年 11 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 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五、深入课文,详细讲解
【第1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描述了晚饭后的场景,包括热气的消退和太阳的落下。以下是对每个部分的详细讲解:
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表示作者和家人已经吃完晚饭,饭菜的热气也逐渐散去。
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太阳已经落山,天空中只剩下一段美丽的红霞,这是日落时常见的自然景观。
这段话展示了晚饭后的宁静氛围,热气的消退和太阳的落下暗示着一天的结束。红霞的出现为天空增添了一抹美丽的色彩,给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感觉。
【第2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和家人前往河边的过程,以及在那里发现几只小船的情景。以下是对每个部分的详细讲解:
我们走过一段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边:作者和家人经过一段铺有石子的小路,迅速到达了河边。
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在河边的大树下,他们发现了几只小船,可能是供人们划船或渡河使用的。
这段话展示了作者和家人到达河边的过程,通过走过石子路,他们到达了目的地,并在大树下发现了几只小船。这个描述给人一种宁静和自然的感觉,暗示着他们即将开始一段水上活动或享受河边的风景。
【第3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和朋友们跳上一只船,并开始划船的情景。以下是对每个部分的详细讲解:
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作者和朋友们一个接一个地跳上了一只船,准备开始划船。
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其中一个朋友解开了系在船上的绳子,拿起一根竹竿,轻轻拨动水面,船缓缓地开始移动,向着河中心驶去。
这段话展示了作者和朋友们开始划船的过程,他们解开绳子,用竹竿推动船,使其向河中心移动。这个描述给人一种轻松和愉悦的感觉,暗示着他们将在船上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
【第4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描述了船在宽阔的河面上平静地移动的情景,以及划船的声音像一支乐曲。以下是对每个部分的详细讲解: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描述了河面的宽敞和平静,水面上没有任何波浪,呈现出白茫茫的一片。
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船在平静的水面上缓缓移动,没有明显的颠簸或晃动。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划船的三支桨在水中有规律地划动,发出的声音像一支优美的乐曲。
这段话展示了宽阔而平静的河面,船在水面上平稳地移动,桨划水的声音像一支和谐的乐曲。这个描述给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感觉,强调了自然环境的和谐与划船的愉悦体验。
【第5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描述了河面变窄的地方,有许多株茂盛的榕树,树叶伸到水面上,呈现出一片翠绿的景象。以下是对每个部分的详细讲解: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在某个地方,河面的宽度变窄了,可能是因为河道的形状或其他地理因素。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在变窄的河面附近,有一簇簇的树叶伸展到水面上,可能是榕树的枝叶。
树叶真绿得可爱:作者强调了树叶的颜色非常鲜艳,呈现出一种可爱的绿色。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这些树叶来自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由于榕树的枝叶非常茂密,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这段话展示了在河面变窄的地方,有许多株茂盛的榕树,它们的枝叶伸到水面上,形成了一片翠绿的景象。作者通过对树叶颜色的描述和对榕树茂密程度的强调,表达了对这个地方自然美景的喜爱。
【第6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在提到许多株榕树时,朋友们纠正了他的错误,指出那里实际上只有一株或两株榕树,并且作者表示这样大的榕树是他第一次见到。以下是对每个部分的详细讲解: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作者提到许多株榕树,但他的朋友们立即纠正了他的错误,指出实际上那里的榕树数量并不是许多。
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朋友们对榕树的数量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个朋友认为只有一株,而另一个朋友认为是两株。
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作者表示他见过不少榕树,但这样大规模的榕树还是第一次见到。
这段话展示了作者和朋友们对榕树数量的讨论,以及作者对这株榕树规模的惊叹。这个描述强调了这株榕树的独特性和巨大的尺寸,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7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描述了船渐渐靠近榕树,作者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发现它是一株枝干数目不可计数的大树,并且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以下是对每个部分的详细讲解: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表示船逐渐靠近榕树,为作者观察榕树提供了更好的机会。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作者终于能够看清榕树的真面目,强调了它的规模非常大,枝干的数目多得无法计算。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描述了榕树的独特生长方式,它的枝上又生出了根,并且这些根直接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整个榕树就像一株大树横卧在水面上。
这段话展示了榕树的巨大规模和独特的生长方式。通过对榕树细节的描述,作者强调了它的壮观和奇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8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描述了榕树在茂盛时期的景象,展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和美丽的外观。以下是对每个部分的详细讲解: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表示榕树正处于生长旺盛的阶段,似乎要将其全部的生命力展现出来。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形容榕树上的绿叶非常茂密,一簇簇地堆在一起,彼此之间没有留下任何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翠绿的颜色非常鲜艳,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形容每一片绿叶上似乎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强调了榕树的生命力和活力。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对榕树的美丽进行了赞美,将其称为“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强调了它在南国地区的独特魅力。
这段话展示了榕树在茂盛时期的生机勃勃和美丽壮观。作者通过对绿叶的密集和颜色的鲜艳描述,以及对生命力的拟人化表达,强调了榕树的独特魅力和生命力。
【第9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在“鸟的天堂”的经历。以下是对每个部分的详细讲解: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船在树下停泊了一会儿,但由于岸上很湿,作者和他的朋友们没有上去。
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朋友告诉作者这里被称为“鸟的天堂”,有很多鸟在树上筑巢,而农民不允许人们去捉这些鸟。
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作者似乎听到了几只鸟拍翅膀的声音,但当他注意去看时,却没有看到一只鸟的影子。
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地上只有无数的树根直立着,看起来像许多根木桩。
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土地是湿的,可能是因为涨潮时河水会冲上岸边。
“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作者想到“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感到有些失望。
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心:于是船离开了,一个朋友划着桨,船缓缓地向河中心移动。
【第10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划船去一个朋友的家乡的情景。以下是对每个部分的详细讲解: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表示时间是第二天,作者和他的朋友们划船去一个朋友的家乡。
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朋友的家乡是一个有山和塔的地方,可能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从学校出发后,他们再次经过了“鸟的天堂”,这里的“鸟的天堂”指的是之前他们去过的那个有很多鸟的地方。
这段话展示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们的旅行目的地,以及他们在途中经过的“鸟的天堂”。整个描述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旅行氛围。
【第11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们在早晨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以下是对每个部分的详细讲解:
这一次是在早晨:表示这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早晨,与之前的经历可能有所不同。
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早晨的阳光照在水面和树梢上,使得一切都显得更加明亮。
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他们再次把船停泊在树下,停留了一会儿。
这段话展示了早晨的阳光如何照亮了“鸟的天堂”的景象,给人一种明亮、清新的感觉。作者和他的朋友们再次停留在树下,可能是为了欣赏美景或休息一下。整个描述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
【第12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们在“鸟的天堂”看到鸟的情景。以下是对每个部分的详细讲解: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表示一开始周围很安静,没有任何声音。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突然间,他们听到了一声鸟叫,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当他们听到鸟叫并拍手时,一只大鸟飞了起来。这表明鸟对声音很敏感,受到了惊吓。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紧接着,他们看到了第二只、第三只鸟飞了起来。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他们继续拍掌,树上变得更加热闹,到处都能听到鸟叫声,看到鸟的影子。这表明鸟的数量很多,而且它们因为受到惊吓而变得活跃起来。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描述了不同大小、颜色和行为的鸟。有的鸟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还有的在扑翅膀。
这段话展示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们通过拍手引起了鸟的注意,并看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鸟。整个场景变得热闹起来,充满了鸟的声音和活动。这给人一种生机勃勃、自然和谐的感觉。
【第13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在观察鸟时的情景。以下是对每个部分的详细讲解: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表示作者非常专注地观察着鸟,眼睛忙不过来,因为鸟的数量很多,动作很快,让人难以跟上它们的动态。
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描述了作者在观察鸟时的困难,因为鸟的动作非常迅速,他很难同时看清所有的鸟。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这只画眉鸟被作者和他的朋友们的掌声惊吓到了,它飞进了叶丛中,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这里用“兴奋”来形容画眉鸟的叫声,表明它的歌声非常动听。
这段话展示了作者在观察鸟时的专注和兴奋。他试图跟上鸟的动态,但由于鸟的动作太快,他很难看清所有的鸟。然而,他特别注意到了一只画眉鸟,并对它的歌声给予了高度评价。整个描述给人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感觉。
【第14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在离开“鸟的天堂”时的情感和思考。以下是对每个部分的详细讲解: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表示作者乘坐的小船正在离开“鸟的天堂”,向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他回头看向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可能是对那个地方的一种留恋和不舍。
我感到一点儿留恋:作者表达了他对“鸟的天堂”的留恋之情。他可能对那里的自然美景、鸟儿的活泼和生机勃勃的氛围感到难忘。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作者反思了之前对“鸟的天堂”的看法,认为昨天他的眼睛欺骗了他。他意识到,那个地方确实是鸟儿的天堂,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
这段话展示了作者在离开“鸟的天堂”时的情感变化。他对那个地方产生了留恋之情,并意识到那里确实是鸟儿的天堂。整个描述给人一种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命活力的感悟。
六、总结:
《鸟的天堂》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中国现代作家巴金的作品。这篇散文通过讲述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不同景象,揭示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这篇文章语言简洁明快,主题深刻,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同时,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也可以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