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综合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学习了本单元,某小学六年级(1)班组织了“走近鲁迅”主题活动。阅读下面搜集到的有关鲁迅的资料,完成练习。(9分)
鲁迅先生去世了,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他是不朽的民族英雄,面对国民政府狂风zhòu yǔ( )般的迫害,面对种种shù fù( ),面对头脑 hūn chén( )、麻木愚昧的国民,他没有tuì suō( ),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他用shòu xuē( )的手执笔写下一篇篇不朽的文章,对丑恶、陋习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成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5分)
2.我敬仰鲁迅,是因为鲁迅的骨头是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我敬仰鲁迅,是因为 ;我敬仰鲁迅,是因为 。(根据本单元的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2分)
3.在查阅鲁迅的资料时,第一小组的同学发现资料很多,篇幅很长,为了提高阅读效率,他们采用了一些阅读方法。下列方法中不能提高阅读效率的一项是(2分)( )
A.通过看文章的题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B.面对一篇较长的文章时,可以通过找关键句了解其主要内容。
C.要了解鲁迅对现代小说的影响,可以重点阅读他的小说及相关评论。
D.鲁迅的文章中有些词语比较难懂,遇到难懂的词语一定要查词典弄清楚它的意思。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14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参差 参加 B.撒种 撒娇 C.供品 提供 D.怒号 哀号
2.下列词语中的“素”与“素不知道”中的“素”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艰苦朴素 B.荤素搭配 C.银装素裹 D.素有好感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我的脸上,我恍然大悟,睁开了眼睛。
B.把李白的诗说成是杜甫的,这不是张冠李戴吗?
C.读书要善于思考,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D.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
4.下列每组题目中,拟题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伯牙鼓琴 板桥画竹 B.京剧趣谈 越剧杂谈
C.少年闰土 中年烦恼 D.月光曲 秋风吟
5.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B.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人村女中……。
C.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D.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 、 、 ,才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①为了与他们论是非、争黑白,鲁迅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动用所有的知识储备
②鲁迅是伟大的,他的伟大,至少一半要拜对手所赐
③所以才有了那一篇篇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杂文
④看看他那些对手吧,胡适、林语堂还有郭沫若,个个都是国家级文人学者
A.①③②④ B.④①③② C.②④①③ D.②③④①
7.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少年国土》一文按照“想象一相识一相处一离别”的顺序娓娓道来。
B.《好的故事》一文运用象征的手法,在极致美好的幻象中,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热烈追求的深情。
C.《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在救助黄包车车夫后,伯父的脸上“变得那么严肃”的原因是他为车夫不注意交通安全感到非常忧虑。
D.《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诗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的。诗中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方法,把两种迥然不同的人的形象和结局进行对比,更好地阐明了深刻的道理。
三、读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6分)
①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②无数英雄先烈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我们不断开垦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所在。③在光阴之河的冲刷中,英烈们散发的光芒依旧灿烂夺目,在时代的变迁中,英烈们障显的英雄主义精神必将成为我们前进的力量源泉。④他们英勇无畏的壮举,视死如归的精神,值得我们世代传颂。
1.句②有一处词语使用错误,修改意见为: 。(2分)
2.句③共有两处错误,一处是标点符号使用错误,一处是错别字,修改意见为:
。(2分)
3.将句④换一种说法,使情感表达更强烈。(2分)
。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4分)
1.鲁迅在《少年闰土》中刻画了一个 、 的农村少年形象;在《好的故事》中描写了 ,表达了对 的向往。周晔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通过回忆,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 , ”的人。臧克家在《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中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
的可贵精神。
2.读到《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诗中的“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几句诗,我不禁想到诗人白居易的诗句:“ , ”。
3.空有希望与理想是不够的,我们还要通过实践和努力才能把它们变成现实。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 , 。”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向人们发出“呐喊”,唤醒民众的意识:“惟有 ,惟有 ,中国才有真进步。”
五、语文与生活。(5分)
六年级(2)班组织同学们去参观绍兴鲁迅故里,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练习。
1.同学们游园时看到下面的对联,它们分别对应哪个景点?请你选一选,将序号填在示意图中相应景点的括号里。(2分)
A.仰视桑葚熟 俯听蟋蟀鸣
B.至乐无声唯孝悌 太羹有味是诗书
2.同学们在游园时,看到一个小朋友正准备在民族脊梁碑上刻字。假如你也在场,你会怎么劝阻他呢?试着写一写。(3分)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2分)
(一)祝福(节选)(9分)
鲁迅
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但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
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既说是邻居,那大概也就姓卫了。她不很爱说话,别人问了才回答,答的也不多。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连续 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 严肃)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日子很快的过去了,她的做工却丝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竞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意 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词语,打“√”。(3分)
2.用“ ”画出第1自然段中对祥林嫂的外貌描写。(1分)
3.四叔为什么皱眉?(1分)
。
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2分)
(1)祥林嫂是一个寡妇,她姓卫。 ( )
(2)祥林嫂的丈夫本来打柴为生,比祥林嫂大十岁。 ( )
(3)祥林嫂非常能干。 ( )
(4)在鲁四老爷家做工,虽然很忙,但是祥林嫂觉得很快乐。 ( )
5.结合本文及下面的材料,说一说祥林嫂是个什么样的人。(2分)
【材料】祥林嫂是鲁迅短篇小说《祝福》中虚构的人物,是旧社会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早寡的祥林嫂听说婆婆要把她卖掉,连夜跑到鲁镇,来到鲁四老爷家帮佣,因不惜力气得到太太欢心。不料她又被婆婆抢走与贺老六成了亲。贺老六忠厚善良,为凑钱还债累病而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祥林嫂又回到鲁四老爷家。她怕死后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当她在祝福晚上兴冲冲端出供品时,鲁家的不平待遇又给予她重创,于是从此精神萎靡,做事心不在焉,被赶出去当了乞丐。在一个祝福之夜,她死在了漫天风雪中。
(二)风筝(节选)(13分)
鲁 迅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①,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②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③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④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有删改)
【注释】①他:现在写作“它”。②发见:现在写作“发现”。③胡蝶:现在写作“蝴蝶”。④偶而:现在写作“偶尔”。
1.下列与“苦心孤诣”意思相近的词语是(2分)( )
A.失声痛哭 B.费尽心机 C.苦口婆心 D.孤苦伶仃
2.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3分)
3.“我”的心“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的原因是(2分)( )
A.“我”为自己当年毁掉小兄弟的风筝而自责。
B.看到小兄弟惊慌失措的样子,“我”认为自己做错了。
C.小兄弟爱玩风筝没出息,“我”为小兄弟的前途担心。
D.“我”喜欢以大欺小。
4.“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赞同这种说法吗?写出你的理由。(3分)
5.阅读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短文中的鲁迅和《好的故事》中的鲁迅有什么不同。(3分)
【阅读链接】《好的故事》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昏暗,军阀混战,帝国主义也在迫害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得很艰苦。他(鲁迅)从不向读者隐藏内心的矛盾、痛苦、迷惘、不足与失误。他敢于面对自身的局限,更无情地批判自己。
——钱理群
七、习作。(30分)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感谢的人和事,如体贴入微的父母,循循善诱的老师,朝夕相处的同学,幸福愉快的生活,艰难曲折的学习经历……有时,即使是一次失败、一点挫折、一声批评,也能给予我们向上的动力,让我们心存感激。学会感谢,懂得感恩,你的内心会感到无比温馨。
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感谢 ”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习作(诗歌除外)。
提示: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入“父母”“那次比赛”“老师鼓励的目光”“那次失败的经历”等,然后选择具体的事例来写。
参考答案
一、1.骤雨 束缚 昏沉 退缩 瘦削 2.示例:鲁迅的爱是广博的,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鲁迅的心是炽热的,他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D
二、1. D 2. D 3. A 4. C 5. B 6. C 7. C
三、1.把“开垦”改为“开拓” 2.把第二个“,”改为“;”;把“障”改为“彰” 3.他们英勇无畏的壮举,视死如归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世代传颂吗?
四、1.示例:见多识广 聪明能干 美好的梦境 美好生活 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无私奉献 2.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3.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民魂是值得宝贵的 他发扬起来
五、1.百草园(A) 三味书屋(B) 2.示例:小朋友,你好!我们不可以在文物上乱刻乱画,乱刻乱画是不文明行为哟。民族脊梁碑是彰显鲁迅先生民族气节的重要物件,出于对鲁迅先生的尊重,我们更不应该在上面乱刻乱画。
六、(一)1.陆续 严厉 满足 2.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3.因为他讨厌祥林嫂是一个寡妇。4.(1)× (2)× (3)√ (4)√ 5.祥林嫂是个安分耐劳、非常勤快但命运悲惨的人。
(二)1.B 2.嫌恶放风筝,认为那没出息 毁坏了小兄弟制作的风筝 明白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为小时候的事而愧疚 3.A 4.示例:赞同。因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玩具也是儿童最喜爱的。如果不让儿童游戏,就等于扼杀了儿童的天性,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5.《好的故事》中的鲁迅批判现实的黑暗,渴望美好的生活。而短文中的鲁迅则勇敢地直面并批判自己的错误,没有隐藏内心的矛盾,更能突显出鲁迅先生正直、勇敢的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