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 酸和碱 2023年单元测试卷(三)(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 酸和碱 2023年单元测试卷(三)(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16 20:5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册《第10章 酸和碱》2023年单元测试卷(三)
一、选择题
1.(3分)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
A.盐酸 B.氧气 C.氢氧化钠 D.氧化镁
2.(3分)下列几种金属中,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的是(  )
A.镁 B.铂 C.铁 D.铝
3.(3分)为检验某溶液是否为酸性时,不可选用的试剂或试纸是(  )
A.石蕊试液 B.酚酞试液 C.pH试纸 D.锌粒
4.(3分)下列常见物质的pH大于7的是(  )
A.食醋 B.食盐水 C.氨水 D.酸雨
5.(3分)下列物质久置于敞口容器中,其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食盐 D.氢氧化钠固体
6.(3分)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和化学式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
A.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
B.氢氯酸、盐酸、HNO3
C.碳酸钠、烧碱、Na2CO3
D.氧化钙、熟石灰、CaO
7.(3分)物质X可发生“X+酸→盐+H2O”的反应,则X可能是(  )
A.Fe B.CO2 C.CuSO4 D.NaOH
8.(3分)下列关于H2SO4性质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
A.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C.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
D.与Mg反应放出氢气
9.(3分)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将pH试纸浸入溶液中,测定溶液的pH
B.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慢慢注入盛水的量筒中
C.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实验使用时,最好戴上防护眼镜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10.(3分)我们已经熟知的下列物质中,溶于水时不会放出大量热量的是(  )
A.生石灰 B.熟石灰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固体
11.(3分)如图是X、Y、Z三种液体的对应近似p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X显酸性
B.Y一定是水
C.Z可能是草木灰水
D.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12.(3分)下列气体中混有少量水蒸气,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  )
A.CO2 B.HCl C.SO2 D.H2
13.(3分)下列有关熟石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熟石灰又称为消石灰
B.熟石灰由生石灰与水反应而制得
C.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熟石灰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14.(3分)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中,利用中和反应的是(  )
A.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废水中含有的硫酸
B.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C.用熟石灰与硫酸铜溶液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D.用小苏打和柠檬酸等原料自制汽水
15.(3分)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
A.向盐酸中加水 B.浓H2SO4加入水中
C.煅烧CaCO3 D.O2在水中的溶解性
二、填空题
16.(8分)如图所示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将   滴入   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3)B点表示的含义是   。
三、实验题
17.(11分)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在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性,还可能    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用试管取溶液1~2mL,再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无色酚酞溶液变    溶液呈碱性
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溶液呈   性
【分析与思考】
(1)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滴入紫色石蕊溶液,若观察到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    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表面打磨过的铁片,若观察到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四、计算题
18.(10分)某同学取40g氧化铁与21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得到黄色溶液。
(1)该同学所得溶液中使溶液显黄色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
(2)溶液中硫酸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五、推断题
19.(10分)已知A、B、C、D是四种固体物质。A是一种建筑上常用的白色氧化物块状固体,甲是一种液态氧化物,乙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1)用化学式填空:A    ,B    ,C    ,丙    。
(2)写出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A→B:   ;
B→D:   ;
B→C:   。
六、解答题
20.(7分)某学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 计(测pH 的仪器),其数据如表所示:
测定时刻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1)酸雨的pH<,在测定的时间内雨水的酸性   (填“增强”或“减弱”).
(2)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个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硫的氧化物).为减少污染,可用碱液(如:石灰水)来吸收二氧化硫
(3)在实验室中若燃烧1.6g 的硫磺,将产生多少克的二氧化硫?
21.(9分)下列A~F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A实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   .
(2)对于C实验,下列操作不妥的是   .
①红磷要足量 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 ③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④用木炭代替红磷
(3)若用D装置除去O2中的水蒸气,该液体试剂为   .
(4)E实验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   ,写出导致气球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册《第10章 酸和碱》2023年单元测试卷(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3分)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
A.盐酸 B.氧气 C.氢氧化钠 D.氧化镁
【分析】根据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有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盐酸是由氢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B、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D、氧化镁是由镁,属于氧化物。
故选:A。
2.(3分)下列几种金属中,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的是(  )
A.镁 B.铂 C.铁 D.铝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考虑能否与硫酸反应放出氢气.
【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其余金属都排在氢的前面。
故选:B。
3.(3分)为检验某溶液是否为酸性时,不可选用的试剂或试纸是(  )
A.石蕊试液 B.酚酞试液 C.pH试纸 D.锌粒
【分析】根据酸性液体遇到选项中的各种物质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
【解答】解:
A、酸性溶液会使石蕊变红色,故A正确;
B、酚酞遇到酸性的液体不变色;
C、pH试纸遇到酸也变红;
D、酸性液体和铁粉反应会产生无色气泡;
故选:B。
4.(3分)下列常见物质的pH大于7的是(  )
A.食醋 B.食盐水 C.氨水 D.酸雨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食醋显酸性,故错误;
B.食盐水显中性,故错误;
C.氨水显碱性,故正确;
D.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
故选:C。
5.(3分)下列物质久置于敞口容器中,其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食盐 D.氢氧化钠固体
【分析】根据各物质久置于敞口的容器中,从质量增加的原因考虑,变质必须是发生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质量减少,故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质量增加,没有新物质生成;
C、食盐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故错误。
D、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使质量增加。
故选:D。
6.(3分)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和化学式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
A.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
B.氢氯酸、盐酸、HNO3
C.碳酸钠、烧碱、Na2CO3
D.氧化钙、熟石灰、CaO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氢氧化钠俗称火碱、苛性钠,其名称。
B、盐酸是氢氯酸的俗称,其名称。
C、碳酸钠俗称纯碱,其化学式为Na2CO3,其名称、俗称和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物质。
D、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其名称。
故选:A。
7.(3分)物质X可发生“X+酸→盐+H2O”的反应,则X可能是(  )
A.Fe B.CO2 C.CuSO4 D.NaOH
【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可能是金属氧化物、碱.
【解答】解:A、铁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故错误;
B、二氧化碳与酸不反应;
C、硫酸铜与酸不反应;
D、氢氧化钠与酸可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故选:D。
8.(3分)下列关于H2SO4性质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
A.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C.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
D.与Mg反应放出氢气
【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H2SO4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其它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属于碱,H6SO4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其它酸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故选项错误。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其它酸滴到白纸上不能使纸变黑,故选项正确。
D、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其它酸也能与镁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3分)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将pH试纸浸入溶液中,测定溶液的pH
B.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慢慢注入盛水的量筒中
C.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实验使用时,最好戴上防护眼镜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分析】A、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以免污染待测液;
B、稀释浓硫酸时,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为防止溅入眼睛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D、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0.(3分)我们已经熟知的下列物质中,溶于水时不会放出大量热量的是(  )
A.生石灰 B.熟石灰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固体
【分析】物质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和分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整体就吸热,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整体就放热,吸收热量等于放出热量,整体就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解答】解:A、生石灰放入水中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同时放出热量;
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故选:B。
11.(3分)如图是X、Y、Z三种液体的对应近似p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X显酸性
B.Y一定是水
C.Z可能是草木灰水
D.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分析】依据pH的应用范围在0~14之间,当pH=7时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当pH>7时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解:A、X的pH为1,呈酸性;
B、Y的pH为7,但呈中性的溶液不一定是水,故B错误;
C、Z的pH为10,呈碱性,可能是草木灰水;
D、Z的pH为10,呈碱性,故D正确。
故选:B。
12.(3分)下列气体中混有少量水蒸气,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  )
A.CO2 B.HCl C.SO2 D.H2
【分析】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而潮解,所以可作为一些气体的干燥剂,但是因氢氧化钠属于碱,它不能干燥与它反应的气体,即不能干燥酸性气体.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A错误;
B、氯化氢气体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B错误;
C、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C错误;
D、氢气与氢氧化钠固体不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13.(3分)下列有关熟石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熟石灰又称为消石灰
B.熟石灰由生石灰与水反应而制得
C.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熟石灰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分析】A、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C、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解答】解:A、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故说法正确;
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C、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氢氧化钙具有碱性,故说法正确。
故选:C。
14.(3分)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中,利用中和反应的是(  )
A.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废水中含有的硫酸
B.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C.用熟石灰与硫酸铜溶液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D.用小苏打和柠檬酸等原料自制汽水
【分析】根据中和反应的定义进行判断,氢氧化钙与硫酸的反应为酸和碱的反应,盐酸与氧化铁的反应为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氢氧化钙与硫酸铜的反应为碱与盐的反应,碳酸氢钠与柠檬酸的反应为酸与盐的反应.
【解答】解:
A、氢氧化钙与硫酸的反应为酸和碱的反应,故A正确;
B、盐酸与氧化铁的反应为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故B错;
C、氢氧化钙与硫酸铜的反应为碱与盐的反应,故C错;
D、碳酸氢钠与柠檬酸的反应为酸与盐的反应,故D错;
故选:A。
15.(3分)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
A.向盐酸中加水 B.浓H2SO4加入水中
C.煅烧CaCO3 D.O2在水中的溶解性
【分析】A、盐酸中加水酸性减弱pH变大,但不会大于7,可以据此判断。
B、浓硫酸加入水中溶解放出热量,可以据此解答。
C、碳酸钙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而使固体的质量减少,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D、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盐酸中加水酸性减弱pH变大,故A中曲线错误。
B、浓硫酸加入水中溶解放出热量,故B中曲线错误。
C、碳酸钙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而使固体的质量减少,所以固体的质量不会立即减少,故C中曲线正确。
D、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故选:C。
二、填空题
16.(8分)如图所示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将 稀盐酸 滴入 氢氧化钠溶液 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 。
(2)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NaOH和NaCl (填化学式)。
(3)B点表示的含义是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
【分析】(1)根据图中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图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3,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2)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Cl。
(3)B点时溶液的pH等于5,溶液显中性。
故答案为:
(1)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2O;
(2)NaOH和NaCl;
(3)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三、实验题
17.(11分)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在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中 性,还可能  酸 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用试管取溶液1~2mL,再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无色酚酞溶液变 红  溶液呈碱性
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溶液呈 酸性或中 性
【分析与思考】
(1)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
(2)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滴入紫色石蕊溶液,若观察到  溶液变红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  溶液仍为紫色 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表面打磨过的铁片,若观察到  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分析】【提出猜想】根据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的变化进行分析;
【实验验证】酚酞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分析与思考】(1)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进行分析;
(2)方案一: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方案二:根据稀盐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提出猜想】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呈碱性,盐酸过量时;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还可能中性;
故答案为:中;酸;
【实验验证】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呈碱性,说明溶液呈中性或酸性;
故答案为:红;酸性或中;
【分析与思考】(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故答案为:NaOH+HCl=NaCl+H2O;
(2)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溶液可能是酸性或中性;
方案一: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中性溶液石蕊还是紫色,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则所取溶液呈酸性,则呈中性;
故答案为:溶液变红;溶液仍为紫色;
方案二: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溶液,取样加入表面打磨过的铁片,则所取溶液呈酸性,则呈中性;
故答案为: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四、计算题
18.(10分)某同学取40g氧化铁与21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得到黄色溶液。
(1)该同学所得溶液中使溶液显黄色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Fe2(SO4)3 。
(2)溶液中硫酸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解:(1)该同学所得溶液中使溶液显黄色的溶质的化学式为Fe2(SO4)8。
故答案为:Fe2(SO4)5。
(2)设溶液中硫酸铁的质量是x。
Fe2O3+4H2SO4═Fe8(SO4)3+2H2O
160 400
40g x

x=100g
溶液中硫酸铁质量分数是×100%=40%
答:硫酸铁质量分数是40%。
五、推断题
19.(10分)已知A、B、C、D是四种固体物质。A是一种建筑上常用的白色氧化物块状固体,甲是一种液态氧化物,乙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1)用化学式填空:A  CaO ,B  Ca(OH)2 ,C  CaCO3 ,丙  HCl 。
(2)写出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A→B: CaO+H2O=Ca(OH)2 ;
B→D: Ca(OH)2+2HCl=CaCl2+2H2O ;
B→C: Ca(OH)2+CO2=CaCO3↓+H2O 。
【分析】根据A、B、C、D是四种固体物质。A是一种建筑上常用的白色氧化物块状固体,则A是氧化钙;而甲是一种液态氧化物,说明甲是水;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B是氢氧化钙;乙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乙是二氧化碳,C是碳酸钙;丙是一种常见的挥发性酸,则丙是盐酸,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也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D为氯化钙,代入框图,验证即可。
【解答】解:(1)A、B、C、D是四种固体物质,则A是氧化钙,说明甲是水,则B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是碳酸钙,则丙是盐酸,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也生成氯化钙,代入框图;因此A是CaO2,C是CaCO3,丙是 HCl;Ca(OH)3;CaCO3;HCl;
(2)A→B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4;故答案为:CaO+H2O=Ca(OH)2;
B→D为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3+2HCl=CaCl2+5H2O;故答案为:Ca(OH)2+4HCl=CaCl2+2H8O;
B→C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2↓+H2O;故答案为:Ca(OH)2+CO7=CaCO3↓+H2O。
六、解答题
20.(7分)某学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 计(测pH 的仪器),其数据如表所示:
测定时刻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1)酸雨的pH<,在测定的时间内雨水的酸性 增强 (填“增强”或“减弱”).
(2)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个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硫的氧化物).为减少污染,可用碱液(如:石灰水)来吸收二氧化硫
(3)在实验室中若燃烧1.6g 的硫磺,将产生多少克的二氧化硫?
【分析】(1)根据溶液的pH<5.6时称为酸雨及表中数据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化学方程式;
(3)根据硫在氧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由参加反应的硫的质量,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即可.
【解答】解:
(1)因为溶液的pH<5.6,是酸雨,酸性增强;增强.
(2)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钙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Ca(OH)2+SO2═CaSO3+H4O.
(3)设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y
S+O2SO2
32 64
6.6g y
y=3.2g
答案:
(1)6.6;增强;
(2)Ca(OH)2+SO4═CaSO3+H2O.
(3)将产生3.2g的二氧化硫
21.(9分)下列A~F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A实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 .
(2)对于C实验,下列操作不妥的是 ④ .
①红磷要足量 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 ③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④用木炭代替红磷
(3)若用D装置除去O2中的水蒸气,该液体试剂为 浓硫酸 .
(4)E实验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 先变大再变小 ,写出导致气球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
【分析】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设计实验证明分子的运动需要设计对比试验,根据测定氧气的含量实验进行分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2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大,是氢气;
(2)①红磷足量能将氧气全部消耗尽,合理;
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能防止燃烧时温度升高将瓶中的其他气体排出瓶,合理;
③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能测定的准确,合理;
④用木炭代替红磷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瓶内气体体积不变,不合理;
故填:④;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作干燥剂;
(4)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被消耗,气体变大,瓶内压强变大,故填:先变大再变小2═Na3CO3+H2O.
故答案为:(1)氢气;
(2)④;
(3)浓硫酸;
(4)先变大再变小;8NaOH+CO2═Na2CO5+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