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册《第11章 盐 化肥》2023年单元测试卷(三)
一、选择题
1.(3分)碳酸钠俗称纯碱,碳酸钠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2.(3分)粗盐提纯的主要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其中,三步中都要用到的仪器为( )
A.烧杯和漏斗 B.铁架台
C.玻璃棒 D.酒精灯
3.(3分)化学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下列关于化学肥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属于复合肥料
B.大量施用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C.铵态氮肥可以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D.棉花叶片枯黄,应施用硫酸钾等钾肥
4.(3分)下列物质的化学名称、俗名和化学式,对应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固体、干冰、CO2
B.氧化钙、消石灰、CaO
C.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
D.氢氧化钠、烧碱、NaOH
5.(3分)在滴有石蕊试液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加盐酸前后溶液的颜色依次为( )
A.紫色、红色 B.红色、蓝色 C.蓝色、红色 D.红色、无色
6.(3分)关于“舌尖上的化学”,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
A.为了健康,要均衡膳食
B.为使面包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
C.为预防疾病,每天要食用适量氯化钠
D.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可添加大量防腐剂
7.(3分)下表是某番茄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方,其中属于磷肥的是( )
番茄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用量单位:mg/L)
MgSO4 Ca(NO 3)2 KNO3 NH4H2PO4 H3BO3
492 590 606 153 2.86
A.MgSO4 B.Ca(NO 3)2 C.KNO3 D.NH4H2PO4
8.(3分)一些食物的pH近似为:
①苹果2.9~3.3 ②葡萄.3.5~4.5 ③番茄4.0~4.4 ④鸡蛋清7.6~8.0这些食物中,胃酸过多的病人不宜多吃的是( )
A.④ B.①②③ C.③ D.①②③④
9.(3分)取下列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 )
A.硫酸钾 B.碳酸钾 C.硫酸铵 D.磷酸钙
10.(3分)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可能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例如: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C.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
D.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11.(3分)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HNO3、NaCl、K2SO4 B.KCl、NaOH、CuSO4
C.BaCl2、NaOH、H2SO4 D.FeCl3、Na2SO4、KCl
12.(3分)下列除杂的实验过程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
A.KCl(K2CO3) 加足量稀硫酸、过滤、蒸发、结晶
B.BaSO4(BaCO3)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CuO(Cu)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MnO2(KCl)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13.(3分)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NH4Cl、NaCl、Na2CO3三种溶液区分开来,这种试剂是( )
A.澄清石灰水 B.CaCl2溶液
C.NaOH溶液 D.盐酸
14.(3分)为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向5mL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
A. B.
C. D.
15.(3分)在 CuCl2 和 MgCl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A.Fe B.Cu C.Fe 和 Cu D.Cu 和 Mg
二、填空题
16.(5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①石灰石、②尿素、③氧气、④二氧化碳、⑤氯化钠五种物质中选出与下列用途相对应的物质,把序号填写在空白处:
(1)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是 ;
(2)烹饪时作调味品的是 ;
(3)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气体是 ;
(4)属于氮肥的是 ;
(5)能制取生石灰的是 。
17.(10分)(1)盐酸、硫酸是常见的两种酸。①打开装浓盐酸的试剂瓶时,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 性。②用水稀释浓硫酸时,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即可。
(2 )如图是化肥硝酸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
①从说明上可以判断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有 (填字母)。
A.易溶于水
B.撞击易爆炸
C.受热易分解
②若把硝酸铵溶于水配成溶液并用 pH试纸检测溶液酸碱性,发现常温下溶液的pH=6,则该盐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③硝酸铵与碱反应生成硝酸盐,写出硝酸铵与熟石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10分)大海是取之不尽的化工原料宝库,从海水中可提取各项化工原料,下图是工业对海水进行几项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1)在滤液(含氯化镁)中加入生石灰制取氢氧化镁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某课外化学活动小组取海水,蒸发、结晶,然后过滤,过滤时,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3)若粗盐中尚存在CaCl2等杂质,为了除去CaCl2,可在“精制饱和食盐水”时加入过量的
(写化学式)溶液,再过滤,并加入适量的 (填试剂名称)即可;如果井水或溪水中含有的Ca2+、Mg2+较多,这种水称作 ,日常生活中降低水中Ca2+、Mg2+的方法是 .
三、实验题
19.(6分)如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两个主要的装置示意图,按下列要求填空。
(1)写出图中所标字母仪器的名称:a ,b 。
(2)图1装置可以除去粗盐中的 ,a的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的目的是 。
(3)图2装置中要用c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待蒸发皿中 时停止加热。
20.(14分)如表列出了三种牙膏中的摩擦剂。
(1)请在表中填写三种摩擦剂的物质类别。
牙膏 a b c
摩擦剂 氢氧化铝 碳酸钙 二氧化硅
摩擦剂的物质类别(指酸、碱、盐、氧化物)
(2)根据你的推测,牙膏摩擦剂的溶解性是 (填“难溶”或“易溶”)于水。
(3)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的制取流程如图所示:
请写出上述流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③ 。
四、解答题
21.(10分)在我国青海湖地区由一种说法: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这里的碱指的是碳酸钠,盐指的是氯化钠.人们从盐湖中捞得的碱会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含氯化钠的碳酸钠固体25g,再向其中逐滴加入足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使其恰好完全反应2气体.试计算
(1)原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反应中消耗盐酸的总质量.
(3)最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册《第11章 盐 化肥》2023年单元测试卷(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3分)碳酸钠俗称纯碱,碳酸钠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分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分析.
【解答】解: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
2.(3分)粗盐提纯的主要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其中,三步中都要用到的仪器为( )
A.烧杯和漏斗 B.铁架台
C.玻璃棒 D.酒精灯
【分析】根据粗盐提纯的主要操作分析用到仪器.溶解时为加快溶解、过滤时为防止液体外洒、冲破滤纸而引流、蒸发时为防止液体溅出都要使用玻璃棒.
【解答】解:A、在溶解。故A不符合题意;
B、在过滤。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溶解、蒸发三步中都要用到玻璃棒;
D、在蒸发用到酒精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璃棒的使用,让学生明确溶解时用于搅拌以加快溶解;过滤时用于引流以防止冲破滤纸;蒸发时用于搅拌而使受热均匀.
3.(3分)化学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下列关于化学肥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属于复合肥料
B.大量施用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C.铵态氮肥可以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D.棉花叶片枯黄,应施用硫酸钾等钾肥
【分析】A、复合肥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B、合理使用化肥不能大量使用;C、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用产生氨气,会降低肥效;D、棉花叶片枯黄,应施用氮肥。
【解答】解:A、复合肥中含有氮、磷,硝酸钾属于复合肥料;
B、合理使用化肥不能大量使用;
C、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用产生氨气,故C错;
D、棉花叶片枯黄,故D错。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化肥的使用注意事项和分类。
4.(3分)下列物质的化学名称、俗名和化学式,对应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固体、干冰、CO2
B.氧化钙、消石灰、CaO
C.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
D.氢氧化钠、烧碱、NaOH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2,其化学名称、俗名和化学式一致。
B、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2,其化学名称、俗名和化学式不一致。
C、碳酸氢钠俗称是小苏打2,其化学名称、俗名和化学式一致。
D、氢氧化钠俗称火碱、苛性钠,其化学名称。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3分)在滴有石蕊试液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加盐酸前后溶液的颜色依次为( )
A.紫色、红色 B.红色、蓝色 C.蓝色、红色 D.红色、无色
【分析】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滴加石蕊呈现蓝色,加入盐酸会不断消耗碳酸钠,直至反应完全,溶液呈中性,再滴加盐酸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石蕊变红,利用以上知识解决.
【解答】解:石蕊遇碱变蓝色,遇酸变红色,滴加石蕊呈现蓝色,直至反应完全,再滴加盐酸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
故选:C。
【点评】此题是对指示剂性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要知道指示剂遇酸碱溶液变色的不同情况,结合反应的发生判断颜色的变化.
6.(3分)关于“舌尖上的化学”,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
A.为了健康,要均衡膳食
B.为使面包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
C.为预防疾病,每天要食用适量氯化钠
D.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可添加大量防腐剂
【分析】A、根据要均衡营养、合理膳食,进行分析判断。
B、碳酸氢钠本身受热易分解,同时由于是碳酸氢盐,遇到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根据氯化钠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食品防腐剂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可依法添加使用。
【解答】解:A、均衡营养,有利于身体健康。
B、做面包时加入的碳酸氢钠能与发酵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面包疏松多孔。
C、氯化钠是人所不可缺少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的生理功能主要有: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氯离子在体内参与胃酸的生成。为预防疾病,故选项说法正确。
D、食品防腐剂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不能过量使用。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的热点,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有毒物质(防腐剂等)、六大营养素的相关知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3分)下表是某番茄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方,其中属于磷肥的是( )
番茄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用量单位:mg/L)
MgSO4 Ca(NO 3)2 KNO3 NH4H2PO4 H3BO3
492 590 606 153 2.86
A.MgSO4 B.Ca(NO 3)2 C.KNO3 D.NH4H2PO4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MgSO4中不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故A错;
B、Ca(NO 3)8中不含有磷元素,不属于磷肥;
C、KNO3中含有氮、钾两种元素;故C错。
D、NH4H4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的复合肥;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些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8.(3分)一些食物的pH近似为:
①苹果2.9~3.3 ②葡萄.3.5~4.5 ③番茄4.0~4.4 ④鸡蛋清7.6~8.0这些食物中,胃酸过多的病人不宜多吃的是( )
A.④ B.①②③ C.③ D.①②③④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食显酸性的食物,否则会使病情加重.
【解答】解:①苹果2.9﹣3.3 ②葡萄3.3﹣4.5 ③番茄5.0﹣4.6 ④鸡蛋清7.6﹣2.0四物质中①②③的pH均小于7,显酸性,否则会使胃酸过多的病情加重,食用后能中和胃酸。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9.(3分)取下列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 )
A.硫酸钾 B.碳酸钾 C.硫酸铵 D.磷酸钙
【分析】根据铵盐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分析。
【解答】解:熟石灰是一种碱,显碱性;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化肥,掌握铵盐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0.(3分)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可能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例如: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C.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
D.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分析】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因此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B、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不是包含关系;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因此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不是并列关系;D、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特征是:一变多;因此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正确。
【解答】解: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因此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
B、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选项错误;
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因此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故选项错误;
D、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因此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反应的类型等,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1.(3分)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HNO3、NaCl、K2SO4 B.KCl、NaOH、CuSO4
C.BaCl2、NaOH、H2SO4 D.FeCl3、Na2SO4、KCl
【分析】根据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能否生成水、气体或沉淀来判断物质能否共存,并根据得到的是无色溶液来解答,则注意Cu2+、Fe3+等在溶液中都呈现出一定的颜色.
【解答】解:A、三种物质不能结合生成水,且在水溶液中都是无色的;
B、NaOH4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铜的蓝色沉淀,不能得到无色,故B错误;
C、BaCl2、H3SO4能结合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得到无色,故C错误;
D、FeCl3在水溶液中为黄色,得到的不是无色溶液;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学生应能从复分解反应的角度来理解物质能否共存,还应熟悉常见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颜色、离子在水溶液中的颜色.
12.(3分)下列除杂的实验过程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
A.KCl(K2CO3) 加足量稀硫酸、过滤、蒸发、结晶
B.BaSO4(BaCO3)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CuO(Cu)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MnO2(KCl)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K2CO3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
B、BaCO2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干燥,符合除杂原则。
C、CuO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Cl易溶于水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洗涤,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3.(3分)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NH4Cl、NaCl、Na2CO3三种溶液区分开来,这种试剂是( )
A.澄清石灰水 B.CaCl2溶液
C.NaOH溶液 D.盐酸
【分析】根据氯化铵、碳酸钠、氯化钠三种物质的性质,分析所选试剂与三种物质发生反应时所出现的现象,利用所出现的不同现象完成三种物质的区分,化学现象一般表现为产生气体,生成沉淀、无现象.
【解答】解:
A、澄清石灰水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与氯化钠不反应,可以鉴别;
B、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钠不反应,不能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钠;
C、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碳酸钠不反应,不能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
D、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不反应,不能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钠。
故选:A。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4.(3分)为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向5mL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
A. B.
C. D.
【分析】向氢氧化钠中不断滴加稀盐酸,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向5mL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酸性逐渐增强、小于7,A符合变化过程。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3分)在 CuCl2 和 MgCl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A.Fe B.Cu C.Fe 和 Cu D.Cu 和 Mg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但比镁弱,但不能和镁盐溶液反应,因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生成的金属铜和过量的铁,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二、填空题
16.(5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①石灰石、②尿素、③氧气、④二氧化碳、⑤氯化钠五种物质中选出与下列用途相对应的物质,把序号填写在空白处:
(1)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是 ③ ;
(2)烹饪时作调味品的是 ⑤ ;
(3)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气体是 ④ ;
(4)属于氮肥的是 ② ;
(5)能制取生石灰的是 ① 。
【分析】(1)氧气具有帮助呼吸的性质;
(2)食盐具有咸味,常用作调味品;
(3)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4)根据氮肥的判断方法来分析;
(5)根据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来分析。
【解答】解:(1)氧气能供给呼吸;
(2)食盐具有咸味,常用作调味品;
(3)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4)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5)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③;
(2)⑤;
(3)④;
(4)②;
(5)①。
【点评】化学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此题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根据物质特殊的性质或用途来判断物质,真正使同学们觉得学有所用
17.(10分)(1)盐酸、硫酸是常见的两种酸。①打开装浓盐酸的试剂瓶时,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 挥发 性。②用水稀释浓硫酸时, 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的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即可。
(2 )如图是化肥硝酸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
①从说明上可以判断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有 ABC (填字母)。
A.易溶于水
B.撞击易爆炸
C.受热易分解
②若把硝酸铵溶于水配成溶液并用 pH试纸检测溶液酸碱性,发现常温下溶液的pH=6,则该盐溶液呈 酸性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③硝酸铵与碱反应生成硝酸盐,写出硝酸铵与熟石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H4NO3+Ca(OH)2Ca(NO3)2+2NH3↑+2H2O 。
【分析】根据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性质、浓硫酸的稀释方法、根据标签注意事项确定硝酸铵的性质、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解:(1)①打开装浓盐酸的试剂瓶时,瓶口出现白雾。
②用水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的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即可。
(2 )①从说明上可以判断硝酸铵应具有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的性质。
②把硝酸铵溶于水配成溶液,用pH试纸检测溶液酸碱性,则该盐溶液呈酸性。
③硝酸铵与熟石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硝酸钙、氨气和水 2NH8NO3+Ca(OH)2Ca(NO5)2+2NH7↑+2H2O。
故答案为:(1)①挥发 ②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的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 (2)①ABC;②酸性2NO3+Ca(OH)2Ca(NO4)2+2NH3↑+2H2O。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酸和盐的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8.(10分)大海是取之不尽的化工原料宝库,从海水中可提取各项化工原料,下图是工业对海水进行几项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1)在滤液(含氯化镁)中加入生石灰制取氢氧化镁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 Ca(OH)2+MgCl2=Mg(OH)2↓+CaCl2
(2)某课外化学活动小组取海水,蒸发、结晶,然后过滤,过滤时,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漏斗、烧杯、玻璃棒 .
(3)若粗盐中尚存在CaCl2等杂质,为了除去CaCl2,可在“精制饱和食盐水”时加入过量的
Na2CO3 (写化学式)溶液,再过滤,并加入适量的 稀盐酸 (填试剂名称)即可;如果井水或溪水中含有的Ca2+、Mg2+较多,这种水称作 硬水 ,日常生活中降低水中Ca2+、Mg2+的方法是 煮沸 .
【分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回忆过滤装置图,即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含有较多钙离子、镁离子的水属于硬水,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解答】解:(1)生石灰和水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2O=Ca(OH)2;Ca(OH)7+MgCl2=Mg(OH)2↓+CaCl6.
(2)过滤时,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
(3)加入碳酸钠可以把氯化钙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可以用适量的稀盐酸除去2CO3;稀盐酸.
如果井水或溪水中含有的Ca5+、Mg2+较多,这种水称作硬水2+、Mg2+的方法是煮沸.故填:硬水.
【点评】降低本题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提取氯化钠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实验题
19.(6分)如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两个主要的装置示意图,按下列要求填空。
(1)写出图中所标字母仪器的名称:a 漏斗 ,b 铁架台 。
(2)图1装置可以除去粗盐中的 不溶性杂质 ,a的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的目的是 防止滤液溅出烧杯 。
(3)图2装置中要用c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防止滤液局部过热飞溅 ,待蒸发皿中 出现较多固体 时停止加热。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操作进行分析;
(3)根据蒸发操作中玻璃棒不断搅拌是防止滤液局部过热飞溅,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进行分析;
【解答】解:(1)图中所标字母仪器的名称:a为漏斗;b为铁架台;铁架台。
(2)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操作,图1装置可以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故答案为:不溶性杂质。
(3)图2装置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滤液局部过热飞溅,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故答案为:防止滤液局部过热飞溅。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氯化钠和粗盐的提纯,过滤的应用,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注意蒸发操作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
20.(14分)如表列出了三种牙膏中的摩擦剂。
(1)请在表中填写三种摩擦剂的物质类别。
牙膏 a b c
摩擦剂 氢氧化铝 碳酸钙 二氧化硅
摩擦剂的物质类别(指酸、碱、盐、氧化物) 碱 盐 氧化物
(2)根据你的推测,牙膏摩擦剂的溶解性是 难溶 (填“难溶”或“易溶”)于水。
(3)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的制取流程如图所示:
请写出上述流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CaCO3CaO+CO2↑ ;
② CaO+H2O═Ca(OH)2 ;
③ Na2CO3+Ca(OH)2═CaCO3↓+2NaOH 。
【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分类来分析;
(2)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来分析;
(3)根据流程图的信息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氢氧化铝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碳酸钙是由金属阳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二氧化硅是由硅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故答案为:
牙膏 a b c
摩擦剂 氢氧化铝 碳酸钙 二氧化硅
摩擦剂的物质类别(指酸、碱、盐、氧化物) 碱 盐 氧化物
(2)根据信息推测,牙膏摩擦剂的二氧化硅;
故答案为:难溶;
(3)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3CaO+CO2↑,CaO+H2O═Ca(OH)2,Na2CO5+Ca(OH)2═CaCO3↓+7NaOH;
故答案为:CaCO3CaO+CO2↑;CaO+H6O═Ca(OH)2;Na2CO5+Ca(OH)2═CaCO3↓+2NaOH。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解答题
21.(10分)在我国青海湖地区由一种说法: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这里的碱指的是碳酸钠,盐指的是氯化钠.人们从盐湖中捞得的碱会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含氯化钠的碳酸钠固体25g,再向其中逐滴加入足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使其恰好完全反应2气体.试计算
(1)原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反应中消耗盐酸的总质量.
(3)最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碳酸钠的质量,然后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然后再计算稀盐酸的总质量;
(3)根据题中的数据找出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然后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y,
Na2CO3+3HCl=2NaCl+H2O+CO3↑
106 117
x y z
===
x=21.4g
y=14.6g
z=23.4g
所以原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84.8%;
反应中消耗盐酸的总质量为:=200g;
(3)所以最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6%.
故答案为:(1)84.8%;
(2)200g;
(3)5.6%.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由反应中任意物质的质量可计算出反应中其它物质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