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2023年单元测试卷(三)(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2023年单元测试卷(三)(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16 21:5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册《第9章 溶液》2023年单元测试卷(三)
一、选择题
1.(3分)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食盐 B.植物油 C.酒精 D.蔗糖
2.(3分)溶液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物质在溶解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豆浆、牛奶都是溶液
D.溶液都是无色的
3.(3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C.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
D.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乳化作用
4.(3分)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医用酒精 B.生理盐水 C.碘酒 D.白醋
5.(3分)将下列固体物质分别加入适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温度基本不变的是(  )
A.NH4NO3 B.NaCl C.NaOH D.CaO
6.(3分)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g
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7.(3分)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相等”,下列关于“相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食盐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一定相等
B.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曲线所代表的物质的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C.溶液质量与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之和一定相等
D.将两种液体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与混合前两种液体体积之和一定相等
8.(3分)已知6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克,在该温度下将60克硝酸钾放入50克水中,充分搅拌(  )
A.24.0% B.52.4% C.31.6% D.40.0%
9.(3分)下列措施不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蒸发溶剂 B.增加溶质 C.改变温度 D.加速搅拌
10.(3分)把200g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稀释成质量分数为l0%的溶液,需加水(  )
A.50 g B.100 g C.200 g D.400 g
11.(3分)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不变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
12.(3分)检验糖尿病人的尿液,要配制8%的硫酸铜溶液200g。下列配制过程中正确的是(  )
A.只需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仪器
B.砝码放在左盘上,称取16g无水硫酸铜
C.用量筒量取184mL的水
D.把无水硫酸铜倒入量筒中搅拌溶解
13.(3分)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  )
A.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乙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
D.乙溶液可能达到饱和,也可能未达饱和
14.(3分)如图是硼酸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的硼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B.将a点的硼酸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
C.将b点的硼酸溶液降温至t1℃时,有晶体析出
D.t2℃时,向50g水中加入20g硼酸后充分搅拌,可得70g溶液
15.(3分)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题中所描述的变化事实的是(  )
A.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B.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
C.一定量水中加入浓硫酸
D.加热蒸发稀盐酸
二、填空题
16.(6分)如图所示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是   ;30℃时溶解度最大的是   。
(2)80℃时硝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使硝酸钠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   (写一种)。
(3)某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铈杂质,分离提纯硝酸钾的操作是:配成高温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   、过滤、洗涤、干燥。
17.(9分)在实验室配制溶液时,甲同学用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   、装瓶.现实验室中有10mL、50mL、100mL等不同规格的量筒,配制上述溶液时最好选用   mL的量筒.除了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
18.(8分)某实验小组对不同条件下的硝酸钾的溶解情况进行了以下实验.
在甲乙丙三个烧杯中放入20g硝酸钾晶体,再分别加入50.0g冷水、热水与酒精,充分搅拌后(保持各自的温度不变)
(1)甲烧杯中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由以上实验可得出结论: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   、   .
(3)将乙烧杯中的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g/100g水.再往乙烧杯中加入10g水,改变温度至t2℃时,溶液又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t1   t2(填“>”、“<”或“=”).
(4)经实验测定,获得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
温度 溶解度(g/100g水)
20 31.6
40 63.9
50 145
60 110
70 140
80 169
分析上述数据,某温度时的硝酸钾溶解度数据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该温度是   ℃.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中描点、绘制符合硝酸钾溶解度变化规律的曲线.
19.(12分)啤酒是生活中常见的饮料,其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蛋白质等物质。
(1)观察一瓶啤酒,未见气泡,打开啤酒瓶盖,原因是   
(2)要使啤酒冒出更多的气泡,除可以采用振荡或搅拌的方法外,其它方法有
(写出一种)   ;
(3)啤酒的贮存和运输时要轻拿轻放、防止阳光暴晒,其目的是   ;
(4)在深海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比通常状况下水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要   。
(填写“大”或“小”)。
三、解答题
20.(10分)小英在做饭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度的因素中,并推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度的影响:
因素①   ,影响   ;
因素②   ,影响   .
21.(10分)黑豆是传统的养生食材,食用9°米醋泡制得到黑豆是一种很好的食疗方法。小明为判断家中的9°米醋含酸量是否合格,拟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测定。产品部分信息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用6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成4%的稀溶液,需要水    mL(水的密度为1g/cm3)。
(2)若9°米醋中的酸均看成是醋酸(化学式:CH3COOH),醋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最简整数比)。
(3)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OH=CH3COONa+H2O
小明取出10mL9°米醋,加入4%的氢氧化钠溶液12g,恰好完全反应。请通过计算判断该产品含酸量是否合格?(写出计算过程)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册《第9章 溶液》2023年单元测试卷(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3分)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食盐 B.植物油 C.酒精 D.蔗糖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食盐易溶于水,属于溶液;
B、植物油不溶于水,故B正确;
C、酒精易溶于水,属于溶液;
D、蔗糖易溶于水,属于溶液。
故选:B。
2.(3分)溶液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物质在溶解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豆浆、牛奶都是溶液
D.溶液都是无色的
【分析】A、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物质在溶解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D、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
【解答】解:A、均一的,如水是均一的,但不是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物质在溶解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豆浆中的营养物质有的溶于水,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牛奶均不均一,均不属于溶液。
D、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故选:B。
3.(3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C.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
D.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乳化作用
【分析】A、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
B、根据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质的状态,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为稀溶液。
B、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C、固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
D、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而不聚成大的油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4.(3分)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医用酒精 B.生理盐水 C.碘酒 D.白醋
【分析】根据溶液的组成和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来回答本题。
【解答】解:A.医用酒精是酒精的水溶液,故错误;
B.生理盐水是将氯化钠溶于水中,故错误;
C.碘酒是指把碘放到酒精里面,溶剂是酒精;
D.白醋是醋酸的水溶液,故错误。
故选:C。
5.(3分)将下列固体物质分别加入适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温度基本不变的是(  )
A.NH4NO3 B.NaCl C.NaOH D.CaO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错误;
D、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3分)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g
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分析】根据题意,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即100g×20%+10g=30g硝酸钾,溶于水,形成100g+10g=110g溶液,即某温度下,30g硝酸钾溶于110g﹣30g=80g水,形成110g饱和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溶于水,即某温度下,形成110g饱和溶液。
A、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30g硝酸钾溶于80g水,则该温度下4的溶解度大于30g,故选项说法错误。
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升高温度,但甲,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不变。
故选:C。
7.(3分)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相等”,下列关于“相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食盐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一定相等
B.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曲线所代表的物质的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C.溶液质量与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之和一定相等
D.将两种液体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与混合前两种液体体积之和一定相等
【分析】A、将食盐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不一定相等,例如氯化钠不能完全溶解时。
B、溶解度曲线相交,不能表示曲线所代表的物质的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C、溶液质量与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之和一定相等。
D、将两种液体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与混合前两种液体体积之和不一定相等。
【解答】解:A、将食盐加入水中,例如氯化钠不能完全溶解时。
B、溶解度曲线相交,该选项不正确。
C、溶液质量与溶质质量,该选项正确。
D、将两种液体混合,例如两种不同液体混合后,是因为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
故选:C。
8.(3分)已知6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克,在该温度下将60克硝酸钾放入50克水中,充分搅拌(  )
A.24.0% B.52.4% C.31.6% D.40.0%
【分析】根据溶解度的概念:每100克水中最多溶解溶质的量.
已知6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那么可以推知60℃时50克水可以溶解硝酸钾是110g的为55克.现在将60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显然不可能完全溶解,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已知6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那么可以推知60℃时50克水可以溶解硝酸钾是110g的。
现在将60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显然不可能完全溶解,
所以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故选:B。
9.(3分)下列措施不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蒸发溶剂 B.增加溶质 C.改变温度 D.加速搅拌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是改变温度的方法变为饱和溶液,据此解答.
【解答】解:A、蒸发溶剂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加入溶质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改变温度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加速搅拌改变的是溶解的速率、溶剂及温度,故不可行;
故选:D。
10.(3分)把200g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稀释成质量分数为l0%的溶液,需加水(  )
A.50 g B.100 g C.200 g D.400 g
【分析】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
则200g×20%=(200g+x)×10% x=200g。
故选:C。
11.(3分)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不变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
【分析】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压强升高而升高,利用以上知识可解决此题.
【解答】解: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压强升高而升高。
A、压强增大,故此选项错误。
B、压强越小,故此选项错误。
C、温度升高,故此选项正确。
D、温度降低,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2.(3分)检验糖尿病人的尿液,要配制8%的硫酸铜溶液200g。下列配制过程中正确的是(  )
A.只需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仪器
B.砝码放在左盘上,称取16g无水硫酸铜
C.用量筒量取184mL的水
D.把无水硫酸铜倒入量筒中搅拌溶解
【分析】A、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分析解答需要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判断。
C、由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计算出所需水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解操作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配制8%的硫酸铜溶液200g,再称量所需的硫酸铜和量取水;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和玻璃棒。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把无水硫酸铜倒入烧杯中搅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3.(3分)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  )
A.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乙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
D.乙溶液可能达到饱和,也可能未达饱和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及习题中常温下各盛有100mL水、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结合图中所示来解答。
【解答】解:A、由图可知,则该温度下,溶质有剩余;故A错误;
B、因在该温度下,则可能是恰好达到溶解的最大极限,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故B错误;
C、因不知甲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则升温将有固体析出;
D、因在该温度下,则可能是恰好达到溶解的最大极限,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14.(3分)如图是硼酸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的硼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B.将a点的硼酸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
C.将b点的硼酸溶液降温至t1℃时,有晶体析出
D.t2℃时,向50g水中加入20g硼酸后充分搅拌,可得70g溶液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a点的硼酸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A错;
B、将a点的硼酸溶液升温至t2℃时,溶解度变大,故B错;
C、将b点的硼酸溶液降温至t1℃时,溶解度变小,故C正确;
D、t4℃时,硼酸的溶解度是30g,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硼酸,所以t2℃时,向50g水中加入20g硼酸后充分搅拌,故D错。
故选:C。
15.(3分)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题中所描述的变化事实的是(  )
A.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B.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
C.一定量水中加入浓硫酸
D.加热蒸发稀盐酸
【分析】A、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随着氯化钠的继续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至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B、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温后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一定水中加入浓硫酸,由于浓硫酸和水任意比互溶,所以随着浓硫酸的不断加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接近加入浓硫酸的质量分数;
D、加热蒸发稀盐酸,由于盐酸易挥发,随着不断加热,氯化氢不断挥发,溶质逐渐减少,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解答】解:A、该曲线图表示随固体质量增加,当达到一定值时不再改变;故A正确;
B、该图曲线表示,当达到一定值时不再改变;故B不正确;
C、一定水中加入浓硫酸,所以随着浓硫酸的不断加入;与实验操作结果不符;
D、该图曲线表示,当达到一定值时不再改变;故D不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
16.(6分)如图所示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是 硫酸铈 ;30℃时溶解度最大的是 硝酸钠 。
(2)80℃时硝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60% 。使硝酸钠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 增加溶质或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 (写一种)。
(3)某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铈杂质,分离提纯硝酸钾的操作是:配成高温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 降温结晶 、过滤、洗涤、干燥。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钠、硝酸钾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硫酸铈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是硫酸铈;30℃溶解度最大的是硝酸钠;
(2)有关的计算要准确;使硝酸钠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增加溶质、减少溶剂、降低温度;
(3)某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铈杂质,分离提纯硝酸钾的操作是:配成高温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是硫酸铈;30℃溶解度最大的是硝酸钠;硝酸钠;
(2)80℃时硝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使硝酸钠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减少溶剂;故答案为:60%;
(3)某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铈杂质,分离提纯硝酸钾的操作是:配成高温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过滤、干燥;
17.(9分)在实验室配制溶液时,甲同学用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计算 , 称量 , 量取 , 溶解 、装瓶.现实验室中有10mL、50mL、100mL等不同规格的量筒,配制上述溶液时最好选用 50 mL的量筒.除了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玻璃棒 .
【分析】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进行分析;在选择量筒时,要选取与所量取的液体体积相近且能一次量取完的规格的量筒;并据配制溶液的仪器分析解答.
【解答】解:在实验室配制溶液时,甲同学用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50g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计算、量取、装瓶,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50g×5%=2.5g,由于水的密度是1g/cm3,所以需要量取的水的体积是47.6mL,故选择50mL的量筒,加速氯化钠固体溶解;
故答案为:计算;称量;溶解;玻璃棒.
18.(8分)某实验小组对不同条件下的硝酸钾的溶解情况进行了以下实验.
在甲乙丙三个烧杯中放入20g硝酸钾晶体,再分别加入50.0g冷水、热水与酒精,充分搅拌后(保持各自的温度不变)
(1)甲烧杯中溶液是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由以上实验可得出结论: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 温度 、 溶剂的种类 .
(3)将乙烧杯中的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40.0 g/100g水.再往乙烧杯中加入10g水,改变温度至t2℃时,溶液又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t1 > t2(填“>”、“<”或“=”).
(4)经实验测定,获得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
温度 溶解度(g/100g水)
20 31.6
40 63.9
50 145
60 110
70 140
80 169
分析上述数据,某温度时的硝酸钾溶解度数据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该温度是 50 ℃.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中描点、绘制符合硝酸钾溶解度变化规律的曲线.
【分析】(1)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分析判断甲乙丙三个烧杯中溶液的状态;
(2)将甲乙丙三个烧杯中溶液进行对比,分析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3)根据溶解度的定义,由t1℃时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数据计算溶解度;
(4)将表中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的数据;
(5)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做法,做出硝酸钾溶解度变化规律的曲线.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甲烧杯中溶液不能再溶解硝酸钾晶体;
(2)由甲乙实验可知,温度不同,由甲丙实验可知,溶解度不同、溶剂的种类;
(3)由题意可知,乙烧杯中的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0.3g/100g水,改变温度至t2℃时,溶液又恰好达到饱和状态,硝酸钾在低温时溶解的硝酸钾少,则t1>t5;
(4)对比分析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发现在温度是50℃,在此温度时硝酸钾溶解度数据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
(5)利用表中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数据,在坐标图中描点
故答案为:(1)饱和;(2)温度;(3)40.0,>,溶解度曲线如图.
19.(12分)啤酒是生活中常见的饮料,其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蛋白质等物质。
(1)观察一瓶啤酒,未见气泡,打开啤酒瓶盖,原因是 打开瓶盖,瓶内的压强变小,CO2的溶解度变小,所以有大量气泡冒出 
(2)要使啤酒冒出更多的气泡,除可以采用振荡或搅拌的方法外,其它方法有
(写出一种) 将啤酒瓶放入热水中或用热毛巾裹住啤酒瓶 ;
(3)啤酒的贮存和运输时要轻拿轻放、防止阳光暴晒,其目的是 防止因撞击、挤压及阳光暴晒后使大量的二氧化碳从啤酒瓶中逸出,发生爆炸 ;
(4)在深海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比通常状况下水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要 大 。
(填写“大”或“小”)。
【分析】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解答】解:(1)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打开啤酒瓶盖时会导致瓶内压强减小,不能溶解的气体就会从瓶内溢出,瓶内的压强变小2的溶解度变小,所以有大量气泡冒出;
(2)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还可以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气体从啤酒中冒出
(3)由于啤酒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且瓶内的压强大于外界压强,因此啤酒的贮存和运输时要轻拿轻放,主要是为了防止防止因撞击,发生爆炸、挤压及阳光暴晒后使大量的二氧化碳从啤酒瓶中逸出
(4)由于深海中的压强要比通常状况下大很大,因此深海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比通常状况下也大很多
三、解答题
20.(10分)小英在做饭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度的因素中,并推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度的影响:
因素① 温度 ,影响 温度升高(温度降低)食盐溶解速度加快(减慢) ;
因素② 晶体颗粒大小 ,影响 食盐颗粒越小,溶解速度越快 .
【分析】只要能改变食盐与水的接触机会就能改变食盐的溶解速率,想法改变这一条,就能达到实验目的.
【解答】解:外界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 搅拌 研磨等,其中温度是让溶液中的微粒运动速度更快一些.
故答案为:①温度 温度升高(温度降低)食盐溶解速度加快(减慢)②晶体颗粒大小 食盐颗粒越小,溶解速度越快.
21.(10分)黑豆是传统的养生食材,食用9°米醋泡制得到黑豆是一种很好的食疗方法。小明为判断家中的9°米醋含酸量是否合格,拟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测定。产品部分信息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用6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成4%的稀溶液,需要水  90 mL(水的密度为1g/cm3)。
(2)若9°米醋中的酸均看成是醋酸(化学式:CH3COOH),醋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6:1:8 (最简整数比)。
(3)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OH=CH3COONa+H2O
小明取出10mL9°米醋,加入4%的氢氧化钠溶液12g,恰好完全反应。请通过计算判断该产品含酸量是否合格?(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根据化学式的计算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则有:(60g+x)×4%=60g×10%,故水的体积是90mL;
(2)醋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4):(16×2)=3:1:8;
(3)设10mL食醋中CH8COOH的质量为x
CH3COOH+NaOH=CH3COONa+H3O
60
x 12g×4%
x=3.72g
100mL食醋中醋酸的质量:0.72g×10=7.5g;
因为7.2g/mL<3g/mL,所以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