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2023年单元测试卷(A)
一、选择题
1.(5分)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收集氢气
B.稀释浓硫酸
C.检查气密性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5分)下列物质呈碱性的是( )
A.血液,pH为7.35~7.45 B.胃液,pH为0.8~1.5
C.牛奶,pH为6.3~6.6 D.苹果汁,pH为2.9~3.3
3.(5分)两瓶标签损毁的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稀硫酸,下列试剂中能够用来区分两种溶液的是( )
A.锌粒 B.氯化钡溶液
C.紫色石蕊试液 D.碳酸钠溶液
4.(5分)稀盐酸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但下列实验中,不宜使用稀盐酸的是( )
A.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B.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
C.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
D.除去铁丝上的铁锈
5.(5分)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提示:Ba(OH)2与硫酸反应后生成BaSO4沉淀和水)。有关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6.(5分)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碱中都含有氢氧根,所以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也能在空气中燃烧
7.(5分)食醋里通常含有3~5%的醋酸(CH3COOH),食醋与鸡蛋壳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B.加水稀释食醋,溶液pH变小
C.醋酸在水溶液里能解离出H+
D.醋酸属于有机物
8.(5分)将一只大烧杯倒扣在培养皿上,培养皿上所放物质如图所示。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肯定不正确的是( )
A.工处试液变蓝
B.Ⅱ处溶液变浑浊
C.Ⅲ处溶液颜色变化不大
D.Ⅳ处试纸变红
二、填空题
9.(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酸是 ;
(2)2个碳酸根离子 ;
(3)消石灰的主要成分 ;
(4)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 .
10.(7分)小霖将一枚生锈的铁螺丝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观察到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一段时间后,又观察到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霖结合学过的化学知识,向管理人员提出了一些防止机械设备进一步锈蚀的建议,请写出一条小霖的建议: .
三、计算题
11.(15分)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中和115g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用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5%的氢氧化钠溶液120g,需要水 克?
(2)当a为80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四、解答题
12.(8分)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G是最轻的气体
(1)G的化学式为 ,E与F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基本类型是 ,写出物质B的一种用途 ;
(2)C、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
13.(7分)(1)小亮在化学晚会上观看了“瓶吞鸡蛋”的魔术(如图1),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亮思考:瓶能吞蛋,能不能吐蛋呢?他进行了如图2的实验,他加入试剂P,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吐蛋的原因是 。
(2)近年来,世界各地地震灾害频发。震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和氯化钙。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来制取漂白粉,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5分)家庭厨房实际上就是一个化学世界,“柴米油盐酱醋糖”等都是化学物质。厨房内有一瓶无标签的液体,经步骤①:观察颜色与状态;步骤③:取该液体适量与一枚生锈的铁钉作用,看到铁锈逐渐溶解,发现有气泡产生。确认该液体为食醋。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①至④的四个步骤中,其中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来判断的有 (填序号,下同),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来判断的有 。
(2)在步骤②中能闻到特殊气味,这是因为醋酸分子 的缘故。
(3)当食醋中的醋酸(CH3COOH)与纯碱反应时除有气泡生成外,还生成了醋酸钠(CH3COONa)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五、工艺流程题
15.(6分)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封存”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实际生产中,经常利用足量NaOH溶液来“捕捉”CO2,流程图如图(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1)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的好处是 。
(2)操作①中 (填“一定”“不一定”)含有过滤。
(3)上述工业流程中 (选填A、B、C)内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A.吸收塔
B.分离池
C.煅烧炉
(4)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写出其中一种即可)
(5)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六、科学探究题
16.(8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它们溶液的酸碱性及与酸反应时溶液的pH如何变化?
【实验探究1】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
液体名称 蒸馏水 碳酸氢钠溶液 碳酸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蓝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查阅资料:
pH 7.5~9 10~11.9 12~14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得出结论1】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实验探究2】甲同学在烧杯溶液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由 色变为 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乙同学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a点表示的意义是: 。
【得出结论2】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实验探究3】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图3所示。
【交流与反思】b点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将图2和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 (写化学式)
【得出结论3】通过上述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过程,可以依次用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 。
【结论与反思】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及反应pH值的变化,可以认识反应的原理及进行的过程。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2023年单元测试卷(A)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5分)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收集氢气
B.稀释浓硫酸
C.检查气密性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2.(5分)下列物质呈碱性的是( )
A.血液,pH为7.35~7.45 B.胃液,pH为0.8~1.5
C.牛奶,pH为6.3~6.6 D.苹果汁,pH为2.9~3.3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解答】解:A、血液,大于7;
B、胃液,小于7;
C、牛奶,小于2;
D、苹果汁的pH为2.9~4.3,呈酸性;
故选:A。
3.(5分)两瓶标签损毁的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稀硫酸,下列试剂中能够用来区分两种溶液的是( )
A.锌粒 B.氯化钡溶液
C.紫色石蕊试液 D.碳酸钠溶液
【分析】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解:A、锌粒均能与稀盐酸,均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钡溶液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鉴别;
C、稀盐酸和稀硫酸均显酸性,不能鉴别;
D、碳酸钠溶液均能与稀盐酸,产生气泡,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5分)稀盐酸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但下列实验中,不宜使用稀盐酸的是( )
A.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B.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
C.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
D.除去铁丝上的铁锈
【分析】A、碳酸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可以据此分析;
B、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而铁能和稀盐酸反应,可以据此解答;
C、熟石灰可以和稀盐酸反应中和反应,可以据此解答;
D、铁锈可以和稀盐酸反应,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解:A、碳酸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故A实验中适宜使用稀盐酸;
B、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所以可以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C、熟石灰可以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故C实验中不适宜使用稀盐酸;
D、铁锈可以和稀盐酸反应,但是要注意浸泡的时间,故D实验中适宜使用稀盐酸。
故选:C。
5.(5分)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提示:Ba(OH)2与硫酸反应后生成BaSO4沉淀和水)。有关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稀硫酸和氢氧化钡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当反应完全时沉淀质量不再改变,水的质量逐渐增加,溶液的pH逐渐增大,开始生成沉淀,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后加入氢氧化钡过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开始增大,结合图象来解答.
【解答】解:A.稀硫酸和氢氧化钡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沉淀的质量不再改变;
B.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水的质量不断增加,故B错误;
C.硫酸的pH小于7,加入氢氧化钡过量时,故C正确;
D.稀硫酸和氢氧化钡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故D正确;
故选:B。
6.(5分)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碱中都含有氢氧根,所以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也能在空气中燃烧
【分析】A、根据中和反应的定义分析;
B、根据构成物质微粒的种类分析;
C、根据碱的组成分析;
D、根据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分析.
【解答】解:A、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故A错误;
B、分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C、碱中都含有氢氧根,所以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D、铁丝的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铁丝不燃烧。
故选:C。
7.(5分)食醋里通常含有3~5%的醋酸(CH3COOH),食醋与鸡蛋壳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B.加水稀释食醋,溶液pH变小
C.醋酸在水溶液里能解离出H+
D.醋酸属于有机物
【分析】醋酸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醋酸根离子,和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是有机化合物。
【解答】解:A、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该选项说法正确;
B、稀释食醋,pH升高;
C、醋酸在水溶液里能解离出H+,该选项说法正确;
D、醋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5分)将一只大烧杯倒扣在培养皿上,培养皿上所放物质如图所示。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肯定不正确的是( )
A.工处试液变蓝
B.Ⅱ处溶液变浑浊
C.Ⅲ处溶液颜色变化不大
D.Ⅳ处试纸变红
【分析】培养皿中间是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时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会生成碳酸,它能与碱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培养皿中间是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时会生成二氧化碳。
A、I处是紫色的石蕊试液,呈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II处是石灰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Ⅲ处是滴加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生成的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Ⅲ处溶液颜色变化不大。
D、IV处是湿润的蓝色的石蕊试纸,呈酸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
9.(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酸是 HCl ;
(2)2个碳酸根离子 ;
(3)消石灰的主要成分 Ca(OH)2 ;
(4)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 H2O4 .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化学用语意义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酸是盐酸,可表示为:HCl;
(2)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正负符号在后,1要省略;
(3)消石灰的主要成分的氢氧化钙,可表示为:Ca(OH)2;
(4)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数字在后2O4;
答案:(1)HCl; (2)2;(4)H2O4;
10.(7分)小霖将一枚生锈的铁螺丝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观察到 铁锈消失,溶液变为黄色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一段时间后,又观察到 有气泡产生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小霖结合学过的化学知识,向管理人员提出了一些防止机械设备进一步锈蚀的建议,请写出一条小霖的建议: 保持机械设备干燥、刷漆、涂油 .
【分析】根据铁锈的成分是Fe2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铁锈消失后剩余的Fe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防止机械进一步锈蚀的方法是在机械表面涂油漆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因为Fe2O3会与盐酸反应,所以当把一枚生锈的铁螺丝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化学方程式为:Fe3O3+6HCl═5FeCl3+3H3O;当表面的铁锈消耗完后,所以观察到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6↑;金属在水和氧气同时存在时容易生锈,防止铁生锈有多种方法,铁制品表面刷油漆等.
故答案为:铁锈消失,溶液变为黄色2O3+2HCl═2FeCl3+3H2O;有气泡产生2+H4↑;保持机械设备干燥、涂油.
三、计算题
11.(15分)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中和115g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用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5%的氢氧化钠溶液120g,需要水 80 克?
(2)当a为80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1)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公式进行计算;
(2)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1)设需要水质量为x
(120g﹣x)×105%=120g×5% 解得:x=80g;
(2)设反应后生成NaCl的质量为y
NaOH+HCl=NaCl+H2O
40
80g×8% y
解得:y=4.85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
答: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3%。
故答案为:(1)80;
(2)3%.
四、解答题
12.(8分)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G是最轻的气体
(1)G的化学式为 H2 ,E与F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基本类型是 化合反应 ,写出物质B的一种用途 灭火 ;
(2)C、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3CO+Fe2O32Fe+3CO2 .
【分析】根据题意:“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可确定物质A为盐酸;根据“G是最轻的气体”,可确定物质G为氢气;由此作为推断的出发点,结合题中对“B、C、D、E、F都是氧化物”的限制条件及图中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利用氧化物B物质可由盐酸生成可分析该物质为二氧化碳,把握物质F与G、B与C物质可以相互转化的特点等,完成对框图中所涉及物质的推断.
【解答】解:(1)根据G是最轻的气体,可确定G为氢气2;物质F为由氢气反应生成的氧化物且又可生成氢气,可判断F为水,常见的此类物质为生石灰氧化钙,氧化钙与水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则B物质为二氧化碳、生产汽水;E与F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7,该反应的特点为“多变一”,为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H2;CaO+H2O=Ca(OH)8;化合反应;灭火等;
(2)能与B物质二氧化碳相互转化的氧化物C应为一氧化碳,根据气体一氧化碳的性质,可判断物质D为常见的金属氧化物、氧化铜等,为工业炼铁的原理反应;
故答案为:3CO+Fe2O82Fe+3CO7(其他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H2;CaO+H2O=Ca(OH)5;化合反应;灭火等;
(2)3CO+Fe2O72Fe+3CO8(其他合理即可).
13.(7分)(1)小亮在化学晚会上观看了“瓶吞鸡蛋”的魔术(如图1),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OH+CO2═Na2CO3+H2O 。小亮思考:瓶能吞蛋,能不能吐蛋呢?他进行了如图2的实验,他加入试剂P,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吐蛋的原因是 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增大 。
(2)近年来,世界各地地震灾害频发。震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和氯化钙。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来制取漂白粉,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
【分析】(1)“瓶吞鸡蛋”是由于瓶内的二氧化碳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压强减小,大气压将鸡蛋压入瓶内;要想让瓶内的鸡蛋“吐”出来,可使瓶内压强增大,利用气压将鸡蛋压出,酸可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P试剂可能为盐酸(或硫酸);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8CO3+H2O;
如果试剂P是稀盐酸,则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6CO3+2HCl═5NaCl+H2O+CO2↑,因为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鸡蛋会吐出来。
故填:7NaOH+CO2═Na2CO3+H2O;Na2CO7+2HCl═2NaCl+H6O+CO2↑;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来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2Cl3+2Ca(OH)2═Ca(ClO)4+CaCl2+2H8O。
故填:2Cl2+6Ca(OH)2═Ca(ClO)2+CaCl8+2H2O。
14.(5分)家庭厨房实际上就是一个化学世界,“柴米油盐酱醋糖”等都是化学物质。厨房内有一瓶无标签的液体,经步骤①:观察颜色与状态;步骤③:取该液体适量与一枚生锈的铁钉作用,看到铁锈逐渐溶解,发现有气泡产生。确认该液体为食醋。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①至④的四个步骤中,其中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来判断的有 ①② (填序号,下同),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来判断的有 ③④ 。
(2)在步骤②中能闻到特殊气味,这是因为醋酸分子 是不断运动 的缘故。
(3)当食醋中的醋酸(CH3COOH)与纯碱反应时除有气泡生成外,还生成了醋酸钠(CH3COONa)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O+CO2↑ 。
【分析】(1)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2)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3)醋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醋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1)在上述①至④的四个步骤中,其中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来判断的有①②(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
(2)在步骤②中能闻到特殊气味,这是因为醋酸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缘故。
故答案为:是不断运动。
(3)当食醋中的醋酸(CH3COOH)与纯碱反应时除有气泡生成(生成二氧化碳)外,还生成了醋酸钠(CH3COONa)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4CO3+2CH8COOH═2CH3COONa+H3O+CO2↑。
故答案为:Na2CO7+2CH3COOH═4CH3COONa+H2O+CO8↑。
五、工艺流程题
15.(6分)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封存”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实际生产中,经常利用足量NaOH溶液来“捕捉”CO2,流程图如图(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1)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的好处是 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快速充分 。
(2)操作①中 一定 (填“一定”“不一定”)含有过滤。
(3)上述工业流程中 B (选填A、B、C)内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A.吸收塔
B.分离池
C.煅烧炉
(4)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CaO或NaOH 。(写出其中一种即可)
(5)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
【分析】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解答】解:(1)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的好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快速充分。
故填: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快速充分。
(2)操作①中一定含有过滤,通过过滤把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溶液分离。
故填:一定。
(3)A.吸收塔中,不是复分解反应;
B.分离池中,是复分解反应;
C.煅烧炉中,是分解反应。
故填:B。
(4)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aO或NaOH。
故填:CaO或NaOH。
(5)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4=Na2CO3+H8O。
故填:2NaOH+CO2=Na2CO3+H2O。
六、科学探究题
16.(8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它们溶液的酸碱性及与酸反应时溶液的pH如何变化?
【实验探究1】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
液体名称 蒸馏水 碳酸氢钠溶液 碳酸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蓝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查阅资料:
pH 7.5~9 10~11.9 12~14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得出结论1】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 。
【实验探究2】甲同学在烧杯溶液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由 无 色变为 红 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
乙同学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a点表示的意义是: pH=7,恰好完全反应 。
【得出结论2】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
【实验探究3】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图3所示。
【交流与反思】b点的溶质为 NaCl、HCl (写化学式),将图2和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 NaCl、NaHCO3 (写化学式)
【得出结论3】通过上述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过程,可以依次用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Na2CO3+HCl=NaCl+NaHCO3 、 NaHCO3+HCl═NaCl+H2O+CO2↑ 。
【结论与反思】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及反应pH值的变化,可以认识反应的原理及进行的过程。
【分析】【得出结论1】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溶液酸碱性强弱;
【实验探究2】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得出结论2】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交流与反思】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解答】解:【得出结论1】由上面提供的信息可知,加入紫甘蓝汁液时,显绿色时碱性比显蓝色时强。
故填: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
【实验探究2】甲同学在烧杯溶液中加入约2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2O.a点的pH=7。
故填:无;红;NaOH+HCl=NaCl+H6O;pH=7。
【得出结论2】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交流与反思】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溶质是反应生成的NaCl和过量的HCl;
将图2和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3。
故填:NaCl、HCl、NaHCO4。
【得出结论3】通过上述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过程是: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H7O+CO2↑。
故填:Na2CO6+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H7O+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