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讽百态 一“语”见众生——《范进中举》《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符弥轩逆伦几酿案》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01
教学目标
1.一笔寓“变”,分析小说中“变色龙”式的人物形象;
2.一笔寄“讽”,聚焦经典语言和细节,欣赏讽刺小说的语言特色,理解其反映的社会现象;
3.一笔写“奇”,续写小说故事,探究小说对人性丑与美的揭露和追求。
02
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创设法、品析感悟法、提问点拨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法、默读
03
阅读资料
课内阅读:《范进中举》《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
课外阅读: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4回 符弥轩逆伦几酿案 车文琴设谜赏春灯
04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读小说世界,见百态众生,同学们还记得小说按题材或内容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吗?(学生:科幻小说、神话小说、讽刺小说等)今天,我们一起再读讽刺小说,观众生百态。
活动情境:班级举行“话小说人物,观百态人生”小说阅读分享会,你作为活动策划者和参与者,请完成本期活动的策划任务。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完成阅读分享会的活动任务,学生在任务驱动下阅读文本。】
(二)一笔寓“变”——定格“变色龙”式人物
任务一:一笔寓“变”——定格“变色龙”式人物
文学作品中有许多经典的“变色龙”形象,找出下列小说中的“变色龙”,抓住人物前后变化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
要求1:用波浪线把“变”的前后表现划出来。
要求2:抓住典型事件,赏析人物形象。
归纳: 是一条 的“变色龙”,他变化的原因是 。
示例1:范进,“中举”前,埋头读书,养不活家人,是懦弱无能。“中举”时,高兴地发疯了,疯疯癫癫的样子,是神经质、敏感的;范进是一条变色龙,他是懦弱、虚伪、圆滑,让人觉得可笑可怜又可悲的“变色龙”。
示例2:胡屠户,范进中举前,对范进随意辱骂,轻视看不起范进;范进中举后,趋炎附势,百般讨好范进,所以,胡屠户是一条庸俗自私,欺贫爱富,前倨后恭的“变色龙”。
示例3:菲利普夫妇,变的核心是于勒是否有钱,认为于勒有钱时满怀期待,心存幻想,
发现于勒穷困潦倒时,唯恐避之而不及,所以,菲利普夫妇是个嫌贫爱富,虚伪自私,冷酷虚荣的“变色龙”。
示例4:奥楚蔑洛夫随着狗主人是谁随时发生态度的变化,得知不是将军家的狗,他霸道蛮横,得知是将军家的狗他谄媚奉承,是个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变色龙”。
示例5:符弥轩面对外人时,满口仁义道德,却私下把抚养自己的祖父当做乞丐,尤其没有外人时,符弥轩对祖父的态度更是恶劣,粗俗辱骂,甚至拿凳子摔打老人,所以,符弥轩是一个虚伪势力,装模作样的“变色龙”。
思考探究:在以上人物“变”与“不变”的天平上,制衡他们的因素有哪些相同之处?
预设:范进自己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对周围人态度发生了变化;胡屠户因为女婿高中,地位提升了而变化;菲利普夫妇因为于勒有钱没钱而态度发生变化;奥楚蔑洛夫因为狗的主人地位高低而态度发生变化;符弥轩因为外人是否在场而对祖父态度发生变化。
小结:小说人物虽然生活在不同国度、不同时期,但我们能发现,他们的变化有着惊人的相似,历史有着惊人的巧合与重逢,他们的变化离不开“金钱”“地位”“虚荣”。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研读人物形象为核心,直击小说的核心要素,归纳人物的共同点“变”,并深入探究人物“变”背后相似度的因素,让群文阅读更够体现“群”的价值。】
(三)一笔寄“讽”——聚焦“特写”式镜头
任务二:一笔寄“讽”——聚焦“特写式”镜头
毕飞宇在《小说课》中提到的:“小说家的深刻毕竟不是哲学家的深刻,小说家的深刻更多地体现在小说的写作技术上。”
要求1:情景表演,把文章改写成课本剧来表演;可以声情并茂朗读。
要求2:标划人物刻画的典型细节,分析讽刺艺术及呈现的社会现象。
示例1:步骤一:情景表演。学生把《范进中举》第4—8段进行改编成课本剧,上台表演。步骤二:“咦!好了!我中了!”;“咦!好!我中了!”;“中了!中了!”类似的三句话,范进呼喊了三次,作者用这样夸张、反复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发疯的老顽童范进的形象。由表演呈现出来范进因中举而“发疯”的令人哭笑不得的样子,可以看出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戕害:手无缚鸡之力,一辈子只能埋头苦读,无力养活妻儿老母。悲哀的读书人!
示例2:步骤一:情景表演——遇见于勒。步骤二:“好像马上就要立刻”“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夸张的语言,前后的对比,变化的是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不变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下菲利普夫妇的金钱至上的观念。
示例3:步骤一:片段表演。步骤二:奥楚蔑洛夫通过“大衣”穿—脱这一细节描写,通过人物前后态度的对比,讽刺、揭露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孤立的警察,是那个崇拜官爵的俄国社会,是那个穷凶极恶的沙皇专制主义。
示例4:步骤一:选段表演。步骤二:符弥轩先生人前“仁义道德”“孝悌忠信”,口称“亏得祖父抚养成人,以有今日。这昊天周极之恩”,可没有外人时,便对祖父破口大骂,不给饭吃,抡凳相向,反映了封建社会背景下知识分子的虚伪与道德崩塌。
小结:作者通过经典的语言描写,细致入微的动作、神态、心理刻画,展现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变色龙”形象,细节和语言,通过讽刺手法——对比、夸张的修饰,小说的人物更加真实生动、丰满立体,通过人物讽刺的社会现实也更加真实而深刻。
思考探究:请从以下话题中任选一个或者自拟话题,就几部小说的经典之处写一段100字左右的点评,班内交流分享。
话题1:渐行渐远的亲情
话题2:越攥越少的金钱
......
【设计意图:本环节聚焦经典语言和小说人物刻画的典型细节,学生进一步归纳,小说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富有特色的语言等艺术表现手法,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主题表现更加深刻。】
(四)一笔写“奇”——续写小说故事
任务三:一笔写“奇”——续写小说故事
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加一处讽刺,续写小说故事,完成之后小组内评价。
示例1:请为《符弥轩逆伦几酿案》续写故事,假如符弥轩遇上胡屠户,他们如何介绍自己的家庭......
示例2:《我的叔叔于勒》中作者还寄托了对真善美的追求——若瑟夫,如果请你在《范进中举》《变色龙》里加入这一类似的角色,你会如何构思文本。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创作小说,续写小说故事,并结合评价量表对学生的写作提供参考维度,读写结合,提高课堂生成效果。】
(五)结语
观生活百态,看人性丑恶,作家的伟大在于能够深刻地揭露社会的弊病,古今中外,有良知的作家都会在作品中表达对社会弊病的痛恨,对人性丑陋的批判,对真善美的追求,我们在阅读中观人、观事,在“变”与“不变”中透视人性的美与丑。
05
作业布置
推荐阅读《警察与赞美诗》《装在套子里的人》
附文: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节选)
文/[清]吴趼人
这位弥轩先生,的真是一位道学先生,开口便讲仁义道德,闹口便讲孝弟忠信。他的一个儿子,名叫宣儿,只得五岁,弥轩便天天和他讲《朱子小学》。常和我说:“仁义道德是立身之基础;倘不是从小熏陶他,等到年纪大了,就来不及了。”因此我甚是敬重他。
有一天,我又到他那边去坐。两个谈天正在入毂的时候,外面来了一个白须老头子,穿了一件七破八补的棉袍,形状十分瑟缩走了进来。弥轩望了他一眼,他就瑟瑟缩缩的出去了。我谈了一回天之后,便辞了回来,另办正事。
过了三四天,我恰好在家没事,忽然一个人闯了进来,向我深深一揖。我不觉愕然。定睛一看,原来正是前几天在弥轩家里看见的老头子。我便起身还礼。那老头子战兢兢的说道:“忝在同居恕我荒唐,有残饭乞赐我一碗半碗充饥。”我更觉愕然道:“你住在那里 我几时和你同居过来 ”那老头子道:“弥轩是我小孙,彼此岂不是有个同居之谊 ”我不觉吃了一惊道:“如此说是太老伯了!请坐,请坐。”老头子道:“不敢,不敢!我老朽走到这边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只求有吃残的饭,赐点充饥,就很感激了。"我听说忙叫厨子炒了两碗饭来给他吃。他忙忙的吃完了,连说几声“多谢”,便匆匆的去了。
......
刚到家未久,弥轩便走了过来,彼此相见熟了,两句寒暄话之外别无客气。谈话中间,我说起彼此同居月余,向不知道祖老大人在侍,未曾叩见,甚为抱歉。弥轩道:“不敢,不敢!家祖年纪过大厌见生人,懒于酬应,虽迎养在京寓,却向不见客的。”我道:“年纪大的人,懒于应酬,也是人情之常。只是老人家久郁在家里,未免太闷,不知可常出来逛逛 "弥轩道:“说起来我们做晚辈的很难!寒家本是几代寒士,家训相承,都是淡泊自守。只有到了兄弟,侥幸通籍,出来当差。处于这应酬纷繁之地,势难仍是寒儒本色,不免要随俗附和,穿两件干净点的衣服,就是家常日用,也不便过这于俭啬。这一点点下情,想来当世君子,总可以原谅我的。然而家祖却还是淡泊自甘。兄弟的举动支消,较之于同寅中,已是省之又省的了,据家祖的意思,还以为太费。兄弟襁褓时,先严、慈便相继弃养,亏得祖父抚养成人,以有今日。这昊天周极之恩,无从补报万一,思之真是令人愧恨欲死!"我听了他这一席话,不住的在肚子里干笑,只索由他自言自语,并不答他。等他讲完了这一番孝子顺孙话之后,才拉些别的话和他谈谈,不久他自去了。
......
等到一觉醒来,已是九点多钟了。连忙起来。穿好衣服,走出客堂。只见吴亮臣、李在兹和两个学徒,一个厨子、两个打杂,围在一起,窃窃私语。我忙问是甚么事。打杂王三便道:“是东院符老爷家的事。昨天晚上半夜里,我起来解手,听见东院里有人吵嘴。原来符老爷和符太太对坐在上面,那一个到我们家里讨饭的老头儿坐在下面,两口子正骂那老头子呢。那老头子低着头哭,只不做声。符老爷道:‘活着倒也罢了,无论是粥是饭,有得吃吃点,安分守己也罢了,今天嫌粥了,明天嫌饭了!你可知道要吃好的,喝好的穿好的,是要自己本事挣来的呢。’那老头子道:‘可怜我并不求好吃好喝,只求一点儿咸菜罢了。’符老爷听了,便直跳起来说道:‘今日要咸菜,明日便要咸肉,后日便要鸡。鹅鱼鸭;再过些时,便燕窝鱼翅都要起来了!我是个没补缺的穷官儿,供应不起!’说到那里,拍桌子打板凳的大骂。骂彀了一回,老妈子开上酒菜来,摆在当中一张独脚圆桌上,符老爷两口子对坐着喝酒,却是有说有笑的;那老头子坐在底下,只管抽抽咽咽的哭。符老爷喝两杯,骂两句:符太太只管拿骨头来逗着叭儿狗顽。那老头子哭丧着脸,不知说了一句甚么话,符老爷登时大发雷霆起来,把那独脚桌子一掀,匉訇一声,桌上的东西翻了个满地,大声喝道:‘你便吃去!’那老头子也太不要脸,认真就爬在地下拾来吃。符老爷忽的站了起来,提起坐的凳子,对准了那老头子摔去,幸亏旁边站着的老妈子抢着过来接了一接,虽然接不住,却挡去势子不少,那凳子虽还摔在那老头子的头上,却只掉破了一点头发。倘不是那一挡,只怕脑子也磕出来了!”我听了这一番话,不觉吓了一身大汗默默自己打主意。(有删改)
第74回 符弥轩逆伦几酿案 车文琴设谜赏春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