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2.5 全等三角形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卷(湘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2.5 全等三角形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卷(湘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2-11 17:00:12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2.5 全等三角形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卷(湘教版)
一、选择题
1.(2023七下·普宁期末)如图,≌,、、在同一直线上,且,,则长(  )
A. B. C. D.
2.(2023七下·连平期末)如图,点分别在线段上,与相交于点.若,且,,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3.(2023七下·惠来期末)如图,在△ABC和△DEF中,如果AB=DE,BC=EF.在下列条件中不能保证△ABC≌△DEF的是(  )
A.∠B=∠DEF B.∠A=∠D C.AB∥DE D.AC=DF
4.(2023七下·高州期末)如图,已知与都是等边三角形,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与相交于点,与相交于点,与相交于点,则下列结论:①;②;③;④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2023七下·深圳期末)某同学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风筝,其中,.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  )
A. B.
C.垂直平分 D.点与点关于直线对称
6.(2023七下·杨浦期末)下列条件中,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
A.有一个内角是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B.有一个内角是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C.有一个内角为且腰长为6cm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D.有一个内角为且腰长为6cm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7.(2023八下·随县期末)如图,在正方形中,点的坐标是,点、分别在边、上,若,则点的纵坐标是(  )
A. B. C. D.
8.(2023八下·宝安期末)如图,在中,的高BD、CE交于点,若,则AC的长为(  )
A.18 B.20 C.22 D.24
二、填空题
9.(2023七下·福田期末)如图,点在线段上,,,,若,,则的度数为   .
10.(2023七下·光明期末)如图,在中,将对折,使和在同一直线上,折痕为,延长至点D,使得,连接,若,则   .
11.(2023七下·深圳期末)如图,在等腰中,,,为的角平分线,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与点,若,则的长为   .
12.(2023七下·金牛期末)已知和都是等腰三角形,且,顶角,等腰 的顶点D在边上滑动,点E在边的延长线上滑动.将线段绕点D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连接,若是以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则   .
三、解答题
13.(2023七下·福田期末)如图,点,,,在同一直线上,点,在异侧,,,.试说明:,请将下面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并在相应的括号内注明理由.
解:,
(  ).

,即 ▲ .
在和中,,
(  ),
▲ (  ),
(  ).
14.(2023七下·文山期末)如图,和相交于点为的中点,.
求证:.
四、综合题
15.(2023七下·普宁期末)如图(1),,,垂足分别为、,点在线段上以的速度由点向点运动,同时点在射线上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当点运动结束时,点运动随之结束.
(1)AP   ,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若点的运动速度与点的运动速度相等,当时,与是否全等,并判断此时线段和线段的位置关系,请分别说明理由;
(3)如图(2),若“,”改为“”,点的运动速度为,其它条件不变,当点、运动到何处时有与全等,求出相应的的值.
16.(2023八下·潜山期末)如图,和均为等边三角形.
(1)找出与全等的三角形(不需要说明理由);
(2)若,求的度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两三角形全等,根据对应边相等可知;
则;
故答案为:A.
【分析】题目要求BD长,可分段求解,再由三角形全等得到未知长度的BC,最终得解.
2.【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ABE≌△ACD,∠C=15°,
∴∠B=∠C=15°.
∵∠A=65°,
∴∠AEB=180°-∠B-∠A=180°-65°-15°=100°.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15°,然后在△ABE中,利用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
3.【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AB=DE,BC=EF,∠B=∠DEF,
∴△ABC≌△DEF(SAS).
∵AB∥DE,
∴∠ABC=∠DEF.
∵AB=DE,BC=EF,∠B=∠DEF,
∴△ABC≌△DEF(SAS).
∵AB=DE,BC=EF,AC=DF,
∴△ABC≌△DEF(SSS).
故答案为:B.
【分析】直接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即可.
4.【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解析】【解答】解:(1)∵△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
∴AC=BC,CD=EC,∠BCA=∠ECD=60°,
∴∠ACE=60°
∴∠ACD=∠BCE=120°
在△ACD和△BCE中,
∵AC=BC,∠ACD=∠BCE,CD=CE
∴△ACD≌△BCE(SAS),故①式成立;
(2)∵△ACD≌△BCE
∴∠CAH=∠CBF
在△ACH和△BCF中
∵∠CAH=∠CBF,AC=BC,∠ACH=∠BCF
∴△ACH≌△BCF(ASA)
∴BF=AH,故②式成立;
(3)在△AFG和△BCF中,
∵∠FAG=∠CBF,∠BFC=∠AFG
∴∠AGB=∠BCF=60°,故③式成立;
(4)由(2)△ACH≌△BCF,可得CH=CF
又∵∠FCH=60°,
∴△FCH为等边三角形,故④式成立.
故答案为:D.
【分析】因为等边△ABC和等边△DCE有公共的顶点C,所以能产生SAS的一对全等三角形△ACD和△BCE,我们称之为“手拉手模型”,由△ACD和△BCE全等,得∠CAH=∠CBE,推导出△ACH≌△BCF,而由△ACH≌△BCF得CH和CF相等,加上中间的夹角∠FCH=60°,得到△CFH为等边三角形,根据“8字形图”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GB=∠BCF=60°,从而得证.
5.【答案】C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DH=DH,
∴△DEH≌△DFH(SAS),
∴EH=FH,∠DEH=∠DFH,
∵,,
∴DH垂直平分EF,
∴ 点与点关于直线对称 ,
∴A、B、D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证明△DEH≌△DFH(SAS),可得EH=FH,∠DEH=∠DFH,由,,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H垂直平分EF,据此逐一判断即可.
6.【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A、只知道角的关系,无法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故不符合题意;
B、只知道角的关系,无法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故不符合题意;
C、若这个内角50°,一个是顶角度数,一个是底角度数,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故不符合题意;
D、有一个内角是100°的等腰三角形,则这个100°的内角只能是顶角,
∵腰长相等,
∴根据SAS可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SS、SAS、AAS、ASA,据此逐一判断即可.
7.【答案】A
【知识点】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EF,延长BA至点M,使AM=CE,并连接OM,
∵点B(6,6),∴BC=BA=6,
∵四边形OABC是正方形,
∴∠C=∠COA=∠OAB=∠OAM=90°,OC=OA=6,
在△OCE与△OAM中,
∵OC=OA,∠C=∠OAM,CE=AM,
∴△OCE≌△OAM(SAS),
∴OE=OM,∠COE=∠AOM,
∵∠EOF=45°,
∴∠COE+∠AOF=∠AOF+∠AOM=∠FOM=45°,
∴∠EOF=∠MOF,
在△EOF与△MOF中,
∵OE=OM,∠EOF=∠MOF,OF=OF,
∴△EOF≌△MOF(SAS),
∴EF=FM=AF+AM=AF+CE,
设AF=x,
在Rt△OCE中,由勾股定理得,
∴EF=3+x,EB=3,FB=6-x,
在Rt△BEF中,BE2+BF2=EF2,
即32+(6-x)2=(3+x)2,
解得x=2,即AF=2,
∴点F的纵坐标为2.
故答案为:A.
【分析】连接EF,延长BA至点M,使AM=CE,并连接OM,先利用SAS证出△OCE≌△OAM,得OE=OM,∠COE=∠AOM,推出∠EOF=∠MOF,再用SAS证△EOF≌△MOF,得EF=FM=AF+AM=AF+CE,设AF=x,用勾股定理算出CE,进而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EF、FB,在Rt△BEF中,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可得答案.
8.【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在△ABC中,BD,CE分别是三角形的高,
∴∠AEC=∠ADB=90°.
在△ABD与△ACE中,
∴△ABD≌△ACE(AAS)
∴AD=AE
∴AB-AE=AC-AD
∴BE=CD
在△PBE与△PCD中,
∴△PBE≌△PCD(AAS)
∴PE=PD=6,PB=PC=10
∴DC=
设AD=x,则AC=AD+DC=x+8,AE=AD=x
在Rt△ACE中,∵∠AEC=90°,
∴AC2=AE2+EC2
∴(x+8)2=x2+162
∴x=12
∴AC=12+8=20
故答案为:B.
【分析】先证明△ABD≌△ACE,得出AD=AE;再证明△PBE≌△PCD,得出PE=PD=6,PB=PC=10,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C=8.设AD=x,在Rt△ACE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即可求出x,从而求出AC的长.
9.【答案】20
【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设,


,,

,,








故答案为:20.
【分析】先利用平行线的性质通过SAS判定,再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等腰三角形求得的度数,然后利用外角的性质列出方程解得的度数.
10.【答案】180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对顶角及其性质;邻补角
【解析】【解答】解:由折叠可得∠ABE=∠CBE.
∵∠A=∠D,∠1=∠CED,
∴∠ABD=∠ACD=∠CBD.
∵∠A=∠D,AB=BD,∠ABE=∠CBE,
∴△ABE≌△DBC(ASA),
∴BE=BC,
∴∠BEC=∠2.
∵∠1+∠BEC=180°,
∴∠1+∠2=180°.
故答案为:180.
【分析】由折叠可得∠ABE=∠CBE,由已知条件可知∠A=∠D,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可得∠1=∠CED,结合内角和定理可得∠ABD=∠ACD=∠CBD,利用ASA证明△ABE≌△DBC,得到BE=BC,则∠BEC=∠2,由邻补角的性质可得∠1+∠BEC=180°,据此解答.
11.【答案】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角平分线的定义
【解析】【解答】解:分别延长BA、CE交于点F,
∵CE⊥BE,
∴∠BEF=∠BEC=90°,
∵为的角平分线 ,
∴∠CBE=∠FBE,
∵BE=BE,
∴△CBE≌△FBE(ASA),
∴EF=CE=,即CF=,
∵∠BAC=∠DEC=90°,∠ADB=∠EDC,
∴∠ADB=∠ECD,
∵∠BAD=∠FAC=90°,AB=AC,
∴△BAD≌△CAF(ASA),
∴BD=CF=,
故答案为:.
【分析】分别延长BA、CE交于点F,先证△CBE≌△FBE(ASA),可得EF=CE=,即CF=,再证△BAD≌△CAF(ASA),可得BD=CF=.
12.【答案】或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和都是等腰三角形,且,顶角,
∴FD=ED,∠CAB=72°,∠FDE=36°,∠EAD=108°,
由旋转得GD=AD,∠GDA=36°,
∴∠FDG=∠EDA,
易证△FDG≌△EDA(SAS),
∴∠FGD=∠EAD=108°,GF=EA,
当GF=EG时,如图所示:
易证△FGD≌△EGD(SSS),
∴∠EGD=108°,
∴∠FGE=144°;
当GF=EF时,如图所示:
∵GD=AD,∠GDA=36°,
∴∠AGD=∠GAD=72°,
∴∠FGD+∠AGD=180°,∠EAG=36°,
∴A、F、G共线,
∵GF=EF,GF=EA,
∴EF=EA,
∴∠EFG=∠EAG=36°,
∴∠FGE=72°,
综上所述,或,
故答案为:或
【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FD=ED,∠CAB=72°,∠FDE=36°,∠EAD=108°,进而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GD=AD,∠GDA=36°,从而得到∠FDG=∠EDA,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证明△FDG≌△EDA(SAS)即可得到∠FGD=∠EAD=108°,GF=EA,分类讨论:当GF=EG时,易证△FGD≌△EGD(SSS),进而结合题意即可求解;当GF=EF时,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合题意得到∠AGD=∠GAD=72°,∠FGD+∠AGD=180°,∠EAG=36°,进而得到A、F、G共线,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合题意即可求解。
13.【答案】解:,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即.
在和中,,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通过AAS判定,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内错角相等,进而证得.
14.【答案】证明:,

在与中,

是的中点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分析】本题利用角角边(A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也可以用角边角(ASA)判定全等.
15.【答案】(1)2t;(7-2t)
(2)解:△CAP≌△PBQ,PC⊥PQ,理由如下:
证明: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
当t=1时,AP=BQ=2cm,BP=7-2=5cm,
∵AC=5cm,
∴AC=BP,
∵AC⊥AB,BD⊥AB,
∴∠A=∠B=90°,
在△CAP与△PBQ中,
∵AC=PB,∠A=∠B=90°,AP=BQ,
∴△CAP≌△PBQ(SAS),
∴∠ACP=∠BPQ,
∵∠ACP+∠CPA=90°,
∴∠BPQ+∠CPA=90°,
∴∠CPQ=90°,
∴PC⊥PQ;
(3)解:由题意得AP=2tcm,BP=AB-AP=(7-2t)cm,BQ=xtcm,
分类讨论:
①当△ACP≌△BPQ时,则AC=BP,AP=BQ,
∴5=7-2t且2t=tx,
解得x=2,t=1;
②若△ACP≌△BQP,则AC=BQ,AP=BP,
∴5=xt且2t=7-2t,
解得t=,x=,
综上当△ACP与△BPQ全等时,x的值为2或.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1)AP=2tcm,BP=AB-AP=(7-2t)cm;
故答案为:2t,(7-2t);
【分析】(1)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表示出AP的长,进而根据BP=AB-AP可表示出BP;
(2)△CAP≌△PBQ,PC⊥PQ,理由如下:由题意易得AP=BQ,AC=BP,由垂直定义得∠A=∠B=90°,用SAS判断出△CAP≌△PBQ,得∠ACP=∠BPQ,从而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等量代换及平角定义可得∠CPQ=90°,根据垂直定义可得答案;
(3)由题意得AP=2tcm,BP=AB-AP=(7-2t)cm,BQ=xtcm,分类讨论:①当△ACP≌△BPQ时,则AC=BP,AP=BQ,②若△ACP≌△BQP,则AC=BQ,AP=BP,分别列出方程,求解可得答案.
16.【答案】(1)解:,理由如下:
∵和均为等边三角形,
∴,,,
∴,
∴.
(2)解:∵,
∴,
∵,
∴,
∵,
∴,
∴.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SAS可以判定△EBC≌△DAC;
(2)首先根据(1)的结论△EBC≌△DAC,可得出∠ADC=∠BEC,从而把∠ADB=82°,代换成∠BEC+∠CDB=82°,然后在△ECD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求出∠BDE+∠BED的度数,再在△BDE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求出∠DBE即可。
1 / 12023-2024学年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2.5 全等三角形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卷(湘教版)
一、选择题
1.(2023七下·普宁期末)如图,≌,、、在同一直线上,且,,则长(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两三角形全等,根据对应边相等可知;
则;
故答案为:A.
【分析】题目要求BD长,可分段求解,再由三角形全等得到未知长度的BC,最终得解.
2.(2023七下·连平期末)如图,点分别在线段上,与相交于点.若,且,,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ABE≌△ACD,∠C=15°,
∴∠B=∠C=15°.
∵∠A=65°,
∴∠AEB=180°-∠B-∠A=180°-65°-15°=100°.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15°,然后在△ABE中,利用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
3.(2023七下·惠来期末)如图,在△ABC和△DEF中,如果AB=DE,BC=EF.在下列条件中不能保证△ABC≌△DEF的是(  )
A.∠B=∠DEF B.∠A=∠D C.AB∥DE D.AC=DF
【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AB=DE,BC=EF,∠B=∠DEF,
∴△ABC≌△DEF(SAS).
∵AB∥DE,
∴∠ABC=∠DEF.
∵AB=DE,BC=EF,∠B=∠DEF,
∴△ABC≌△DEF(SAS).
∵AB=DE,BC=EF,AC=DF,
∴△ABC≌△DEF(SSS).
故答案为:B.
【分析】直接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即可.
4.(2023七下·高州期末)如图,已知与都是等边三角形,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与相交于点,与相交于点,与相交于点,则下列结论:①;②;③;④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解析】【解答】解:(1)∵△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
∴AC=BC,CD=EC,∠BCA=∠ECD=60°,
∴∠ACE=60°
∴∠ACD=∠BCE=120°
在△ACD和△BCE中,
∵AC=BC,∠ACD=∠BCE,CD=CE
∴△ACD≌△BCE(SAS),故①式成立;
(2)∵△ACD≌△BCE
∴∠CAH=∠CBF
在△ACH和△BCF中
∵∠CAH=∠CBF,AC=BC,∠ACH=∠BCF
∴△ACH≌△BCF(ASA)
∴BF=AH,故②式成立;
(3)在△AFG和△BCF中,
∵∠FAG=∠CBF,∠BFC=∠AFG
∴∠AGB=∠BCF=60°,故③式成立;
(4)由(2)△ACH≌△BCF,可得CH=CF
又∵∠FCH=60°,
∴△FCH为等边三角形,故④式成立.
故答案为:D.
【分析】因为等边△ABC和等边△DCE有公共的顶点C,所以能产生SAS的一对全等三角形△ACD和△BCE,我们称之为“手拉手模型”,由△ACD和△BCE全等,得∠CAH=∠CBE,推导出△ACH≌△BCF,而由△ACH≌△BCF得CH和CF相等,加上中间的夹角∠FCH=60°,得到△CFH为等边三角形,根据“8字形图”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GB=∠BCF=60°,从而得证.
5.(2023七下·深圳期末)某同学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风筝,其中,.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  )
A. B.
C.垂直平分 D.点与点关于直线对称
【答案】C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DH=DH,
∴△DEH≌△DFH(SAS),
∴EH=FH,∠DEH=∠DFH,
∵,,
∴DH垂直平分EF,
∴ 点与点关于直线对称 ,
∴A、B、D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证明△DEH≌△DFH(SAS),可得EH=FH,∠DEH=∠DFH,由,,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H垂直平分EF,据此逐一判断即可.
6.(2023七下·杨浦期末)下列条件中,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
A.有一个内角是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B.有一个内角是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C.有一个内角为且腰长为6cm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D.有一个内角为且腰长为6cm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A、只知道角的关系,无法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故不符合题意;
B、只知道角的关系,无法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故不符合题意;
C、若这个内角50°,一个是顶角度数,一个是底角度数,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故不符合题意;
D、有一个内角是100°的等腰三角形,则这个100°的内角只能是顶角,
∵腰长相等,
∴根据SAS可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SS、SAS、AAS、ASA,据此逐一判断即可.
7.(2023八下·随县期末)如图,在正方形中,点的坐标是,点、分别在边、上,若,则点的纵坐标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EF,延长BA至点M,使AM=CE,并连接OM,
∵点B(6,6),∴BC=BA=6,
∵四边形OABC是正方形,
∴∠C=∠COA=∠OAB=∠OAM=90°,OC=OA=6,
在△OCE与△OAM中,
∵OC=OA,∠C=∠OAM,CE=AM,
∴△OCE≌△OAM(SAS),
∴OE=OM,∠COE=∠AOM,
∵∠EOF=45°,
∴∠COE+∠AOF=∠AOF+∠AOM=∠FOM=45°,
∴∠EOF=∠MOF,
在△EOF与△MOF中,
∵OE=OM,∠EOF=∠MOF,OF=OF,
∴△EOF≌△MOF(SAS),
∴EF=FM=AF+AM=AF+CE,
设AF=x,
在Rt△OCE中,由勾股定理得,
∴EF=3+x,EB=3,FB=6-x,
在Rt△BEF中,BE2+BF2=EF2,
即32+(6-x)2=(3+x)2,
解得x=2,即AF=2,
∴点F的纵坐标为2.
故答案为:A.
【分析】连接EF,延长BA至点M,使AM=CE,并连接OM,先利用SAS证出△OCE≌△OAM,得OE=OM,∠COE=∠AOM,推出∠EOF=∠MOF,再用SAS证△EOF≌△MOF,得EF=FM=AF+AM=AF+CE,设AF=x,用勾股定理算出CE,进而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EF、FB,在Rt△BEF中,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可得答案.
8.(2023八下·宝安期末)如图,在中,的高BD、CE交于点,若,则AC的长为(  )
A.18 B.20 C.22 D.24
【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在△ABC中,BD,CE分别是三角形的高,
∴∠AEC=∠ADB=90°.
在△ABD与△ACE中,
∴△ABD≌△ACE(AAS)
∴AD=AE
∴AB-AE=AC-AD
∴BE=CD
在△PBE与△PCD中,
∴△PBE≌△PCD(AAS)
∴PE=PD=6,PB=PC=10
∴DC=
设AD=x,则AC=AD+DC=x+8,AE=AD=x
在Rt△ACE中,∵∠AEC=90°,
∴AC2=AE2+EC2
∴(x+8)2=x2+162
∴x=12
∴AC=12+8=20
故答案为:B.
【分析】先证明△ABD≌△ACE,得出AD=AE;再证明△PBE≌△PCD,得出PE=PD=6,PB=PC=10,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C=8.设AD=x,在Rt△ACE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即可求出x,从而求出AC的长.
二、填空题
9.(2023七下·福田期末)如图,点在线段上,,,,若,,则的度数为   .
【答案】20
【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设,


,,

,,








故答案为:20.
【分析】先利用平行线的性质通过SAS判定,再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等腰三角形求得的度数,然后利用外角的性质列出方程解得的度数.
10.(2023七下·光明期末)如图,在中,将对折,使和在同一直线上,折痕为,延长至点D,使得,连接,若,则   .
【答案】180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对顶角及其性质;邻补角
【解析】【解答】解:由折叠可得∠ABE=∠CBE.
∵∠A=∠D,∠1=∠CED,
∴∠ABD=∠ACD=∠CBD.
∵∠A=∠D,AB=BD,∠ABE=∠CBE,
∴△ABE≌△DBC(ASA),
∴BE=BC,
∴∠BEC=∠2.
∵∠1+∠BEC=180°,
∴∠1+∠2=180°.
故答案为:180.
【分析】由折叠可得∠ABE=∠CBE,由已知条件可知∠A=∠D,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可得∠1=∠CED,结合内角和定理可得∠ABD=∠ACD=∠CBD,利用ASA证明△ABE≌△DBC,得到BE=BC,则∠BEC=∠2,由邻补角的性质可得∠1+∠BEC=180°,据此解答.
11.(2023七下·深圳期末)如图,在等腰中,,,为的角平分线,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与点,若,则的长为   .
【答案】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角平分线的定义
【解析】【解答】解:分别延长BA、CE交于点F,
∵CE⊥BE,
∴∠BEF=∠BEC=90°,
∵为的角平分线 ,
∴∠CBE=∠FBE,
∵BE=BE,
∴△CBE≌△FBE(ASA),
∴EF=CE=,即CF=,
∵∠BAC=∠DEC=90°,∠ADB=∠EDC,
∴∠ADB=∠ECD,
∵∠BAD=∠FAC=90°,AB=AC,
∴△BAD≌△CAF(ASA),
∴BD=CF=,
故答案为:.
【分析】分别延长BA、CE交于点F,先证△CBE≌△FBE(ASA),可得EF=CE=,即CF=,再证△BAD≌△CAF(ASA),可得BD=CF=.
12.(2023七下·金牛期末)已知和都是等腰三角形,且,顶角,等腰 的顶点D在边上滑动,点E在边的延长线上滑动.将线段绕点D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连接,若是以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则   .
【答案】或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和都是等腰三角形,且,顶角,
∴FD=ED,∠CAB=72°,∠FDE=36°,∠EAD=108°,
由旋转得GD=AD,∠GDA=36°,
∴∠FDG=∠EDA,
易证△FDG≌△EDA(SAS),
∴∠FGD=∠EAD=108°,GF=EA,
当GF=EG时,如图所示:
易证△FGD≌△EGD(SSS),
∴∠EGD=108°,
∴∠FGE=144°;
当GF=EF时,如图所示:
∵GD=AD,∠GDA=36°,
∴∠AGD=∠GAD=72°,
∴∠FGD+∠AGD=180°,∠EAG=36°,
∴A、F、G共线,
∵GF=EF,GF=EA,
∴EF=EA,
∴∠EFG=∠EAG=36°,
∴∠FGE=72°,
综上所述,或,
故答案为:或
【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FD=ED,∠CAB=72°,∠FDE=36°,∠EAD=108°,进而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GD=AD,∠GDA=36°,从而得到∠FDG=∠EDA,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证明△FDG≌△EDA(SAS)即可得到∠FGD=∠EAD=108°,GF=EA,分类讨论:当GF=EG时,易证△FGD≌△EGD(SSS),进而结合题意即可求解;当GF=EF时,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合题意得到∠AGD=∠GAD=72°,∠FGD+∠AGD=180°,∠EAG=36°,进而得到A、F、G共线,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合题意即可求解。
三、解答题
13.(2023七下·福田期末)如图,点,,,在同一直线上,点,在异侧,,,.试说明:,请将下面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并在相应的括号内注明理由.
解:,
(  ).

,即 ▲ .
在和中,,
(  ),
▲ (  ),
(  ).
【答案】解:,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即.
在和中,,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通过AAS判定,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内错角相等,进而证得.
14.(2023七下·文山期末)如图,和相交于点为的中点,.
求证:.
【答案】证明:,

在与中,

是的中点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分析】本题利用角角边(A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也可以用角边角(ASA)判定全等.
四、综合题
15.(2023七下·普宁期末)如图(1),,,垂足分别为、,点在线段上以的速度由点向点运动,同时点在射线上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当点运动结束时,点运动随之结束.
(1)AP   ,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若点的运动速度与点的运动速度相等,当时,与是否全等,并判断此时线段和线段的位置关系,请分别说明理由;
(3)如图(2),若“,”改为“”,点的运动速度为,其它条件不变,当点、运动到何处时有与全等,求出相应的的值.
【答案】(1)2t;(7-2t)
(2)解:△CAP≌△PBQ,PC⊥PQ,理由如下:
证明: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
当t=1时,AP=BQ=2cm,BP=7-2=5cm,
∵AC=5cm,
∴AC=BP,
∵AC⊥AB,BD⊥AB,
∴∠A=∠B=90°,
在△CAP与△PBQ中,
∵AC=PB,∠A=∠B=90°,AP=BQ,
∴△CAP≌△PBQ(SAS),
∴∠ACP=∠BPQ,
∵∠ACP+∠CPA=90°,
∴∠BPQ+∠CPA=90°,
∴∠CPQ=90°,
∴PC⊥PQ;
(3)解:由题意得AP=2tcm,BP=AB-AP=(7-2t)cm,BQ=xtcm,
分类讨论:
①当△ACP≌△BPQ时,则AC=BP,AP=BQ,
∴5=7-2t且2t=tx,
解得x=2,t=1;
②若△ACP≌△BQP,则AC=BQ,AP=BP,
∴5=xt且2t=7-2t,
解得t=,x=,
综上当△ACP与△BPQ全等时,x的值为2或.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1)AP=2tcm,BP=AB-AP=(7-2t)cm;
故答案为:2t,(7-2t);
【分析】(1)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表示出AP的长,进而根据BP=AB-AP可表示出BP;
(2)△CAP≌△PBQ,PC⊥PQ,理由如下:由题意易得AP=BQ,AC=BP,由垂直定义得∠A=∠B=90°,用SAS判断出△CAP≌△PBQ,得∠ACP=∠BPQ,从而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等量代换及平角定义可得∠CPQ=90°,根据垂直定义可得答案;
(3)由题意得AP=2tcm,BP=AB-AP=(7-2t)cm,BQ=xtcm,分类讨论:①当△ACP≌△BPQ时,则AC=BP,AP=BQ,②若△ACP≌△BQP,则AC=BQ,AP=BP,分别列出方程,求解可得答案.
16.(2023八下·潜山期末)如图,和均为等边三角形.
(1)找出与全等的三角形(不需要说明理由);
(2)若,求的度数.
【答案】(1)解:,理由如下:
∵和均为等边三角形,
∴,,,
∴,
∴.
(2)解:∵,
∴,
∵,
∴,
∵,
∴,
∴.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SAS可以判定△EBC≌△DAC;
(2)首先根据(1)的结论△EBC≌△DAC,可得出∠ADC=∠BEC,从而把∠ADB=82°,代换成∠BEC+∠CDB=82°,然后在△ECD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求出∠BDE+∠BED的度数,再在△BDE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求出∠DBE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