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声 声 慢
说课提纲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 说教法
四、说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的作用
《声声慢》是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时期的代表作,她表达了词人晚年生活的悲苦愁绪,全词用口语写成,14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传达出的悲苦情怀,让我们为女词人晚年生活的悲惨掬一把辛酸泪,词人用她女人独有的语言和视角,利用意象的堆积酣畅淋漓的抒发着她的情感,其词意耐人寻味,因此结合这一单元品读意象,鉴赏诗歌的教学总目标,我确定了能鉴赏意象,体验情感,把握全词主旨的教学目标。
2、教材的地位
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 《声声慢》是其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其艺术表现方式是独特,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内心世界——她独有的寂寞心境,视角和笔触敏感、细腻。
3、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部分宋词,对宋词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习还不够深入。
其次,高一的学生心理上摆脱了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可塑性极强。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帮助每一位学生习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 象,品味意境。
通过“直觉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地赏诗歌,从而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能学以致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了解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悲苦的心境,感受文学之美,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提升审美境界,培养将自我发展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的责任感。
(3)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与自主探究法。
5、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以诵读为线索,串起对内容、意象、意境和情感的品味与赏析,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
(2)教学难点:这首词选择的意象很符合传统的审美视角,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二、说教法
1.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读诗而不能背,等于不读;能背诵,则日后必有领悟。词是长短句,不如诗之易懂,背诵自然更难,然而不能背诵也就谈不上赏析。没有充分的诵读就谈不上深入的鉴赏,那种讲解之后再诵读的方式是绝对不可取的。在教学中把背诵放到所有环节的中心位置上,用读来带动并加深领悟。本课采用了范读、自由诵读、指名诵读的方式。
(2)情境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运用多媒体,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氛围,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3)讨论探究
出示本课教学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即如何解读“淡酒”、“雁”、“细雨”、“梧桐”等意象的问题,发动学生讨论,各抒己见,逐步形成对重点意象的一致认识。
三、说学法
(1)“自主合作探究”法。
让学生在交流中合作,在思想的碰撞中经历生疑、矛盾、挣扎、释惑的学习乐趣,在相互切磋交流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2)朗读法。
让学生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使难以理解的文字变为易懂的,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能力,从而感染学生,使他们更进一步的接受美的熏陶。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大名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郭沫若题李清照纪念馆对联)
2、走近作者
出示幻灯片,了解作者大致生平。
3、明确目标,检查预习
(1)背诵初中学过的李清照的词《如梦令》、背诵辛弃疾的《西江月》、苏轼的《水调歌头》
(2)能根据注释大体背诵《声声慢》
4、 诵读全词,初步感知
诵读方式: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诵读;
(3)指名朗读。
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5、讨论探究,体验情感
(1)提出核心问题,你对这首词的哪个意象感受最深,为什么?启发学生讨论,表达观点,理解这首词运用意象的特点。
(2)引入李白、范仲淹、欧阳修、温庭筠的相关诗句,深入分析“淡酒”、“雁”、“黄花”、“梧桐”等意象的传统意义和审美特征。
6、再次诵读,体会语言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提问:七组叠词分别写什么?寻觅什么?结果怎么样?仔细体会这一句的语言表达效果。
7.提炼信息,概括手法
提问:词人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抒发愁情的?语言有何特色?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语言明白如话,韵律错落和谐。
8、总结方法,学会运用
师总结:通过阅读、朗诵,在整体感知内容把握全词基调的基础上,抓住意象和关键词句,体会特殊词语的表达效果,从而准确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探究性作业
古典诗词里有很多言“愁”的诗句,搜集一下,研究古典诗词是如何“一般愁情万千景”的。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泠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生同诵)
板书设计
借景抒情 意象 淡酒 晚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情景交融 情 怎一个愁字了得
文字明白如话
语 言
韵律错落和谐
谢 谢 指 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