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PDF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厦门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PDF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16 17:3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 年福建省厦 高一(上)第二次阶段性训练
地理试题
本试卷共 8 页,34 题。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2023 年 12 月 14 日 11:00-12:15。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合乎要求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
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作图题请用铅笔草稿完成后用黑色水笔描边。
第 I 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3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北半球年太阳辐射总量随纬度
的分布柱状图(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
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
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
面的太阳辐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可能总辐射的主导因素是( )
A.洋流 B.地形
C.气候 D.纬度
2.导致图中最大有效总辐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高一(上)第二次阶段性训练 地理 第1 页(共 8 页)
{#{QQABJQ6QggCAAhBAARgCQQVICAAQkBACAIoOhFAMIAAAgQFABAA=}#}
2019年 7月,加拿大阿尔伯
塔省的矿工在当地矿区发现了完
整的海王龙化石(见右图),这种
海洋爬行动物生活在 7000万年
前,它与恐龙属于同一时代.曾经
是海洋里的一代"霸主"。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
3.海王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新生代 C.中生代 D.元古代
4.关于海王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球铁矿总储量的 60%形成于该地质年代 B.哺乳动物开始出现
C.是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 D.发生了剧烈的板块运动
世界最“怪”的湖泊-阿萨尔湖(见右图),它
位于吉布提中部,总面积约 119平方千米,地质历
史时期曾与塔朱拉湾相通,后来由于地壳运动而分
离,被松软的岩层隔开,阿萨尔湖是世界上唯一没
有地表入水口也没有出水口且千年不枯的内陆湖
泊,湖水平均盐度高达 34.8%。下图示意阿萨尔湖
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阿萨尔湖千年不枯的原因是( )
A.气温较低蒸发弱
B.区域降水量丰富
C.冰雪融水补给大
D.地下水补给稳定
6.阿萨尔湖盐度极高的原因是( )
①补给水源盐度低,带来大量盐分补充 ②湖水蒸发旺盛,盐分累积
③无淡水河流注入,湖泊缺乏淡水稀释 ④生产规模较大,大量取水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高一(上)第二次阶段性训练 地理 第2 页(共 8 页)
{#{QQABJQ6QggCAAhBAARgCQQVICAAQkBACAIoOhFAMIAAAgQFABAA=}#}
下图为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与相应 6000m高空
等气压差图(见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若空气中水汽含量较丰富,此时甲、乙两地近地
面的天气最有可能分别为( )
A.晴天、阴雨天 B.晴天、晴天
C.阴雨天、晴天 D.阴雨天、阴雨天
8.此时,丙处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正南风
9.若不考虑其他因素,此时该地区出现雾霾天气( )
A.甲处风力较大,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B.乙处风力较小,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C.乙处有上升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D.甲处有下降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齿稃草耐旱、耐高温能力极差,为新疆北部伊犁、塔城及准噶尔盆地周围的荒漠和草原上常
见的短命植物。短命植物又称短营养期植物、短期生植物。一年生短命植物在气温和水分条件合
适时,在短短的 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命周期,随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
10.齿稃草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具有的特征为( )
A.叶片厚 B.植株高 C.根须细 D.花期长
11.相比新疆南部,新疆北部短命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分较多 B.热量较高 C.温差较大 D.风力较大
某地(下左图)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
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下右图),体现了当地居
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 )
A.水流汇集快 B.年降水量丰富 C.河道较弯曲 D.地质条件复杂
高一(上)第二次阶段性训练 地理 第3 页(共 8 页)
{#{QQABJQ6QggCAAhBAARgCQQVICAAQkBACAIoOhFAMIAAAgQFABAA=}#}
13.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4.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有利于当地( )
①降低暴雨的频率 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③抑制土壤盐碱化 ④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某校学生到北京市房山区某地
进行地理野外实践活动,右图 a是
该地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b是同
学拍摄的甲地附近地貌景观图,c
是甲地附近某山洞剖面素描图。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 a所示地区( )
A. 暴雨时可能引发泥石流
B. 河流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C. 最大相对高度是 400米
D. 聚落均位于山前冲积扇
16. 下列学生对图 b景观图描述正确的有( )
①与风力作用有关 ②与流水作用有关 ③乙处形似下垂的帘幕 ④丙处像风沙堆积的竹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7. 图 c是我们观察地貌常用的专题地图,由图可直接看出该地( )
A. 形成年代 B. 物质组成 C. 地貌成因 D. 气候特点
北京市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
到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径
一处石林景观,平地而起,形态
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随
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
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
有树木,却也成林。右图为我国
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
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高一(上)第二次阶段性训练 地理 第4 页(共 8 页)
{#{QQABJQ6QggCAAhBAARgCQQVICAAQkBACAIoOhFAMIAAAgQFABAA=}#}
18.图示地貌的类型,连线正确的是( )
A.甲—河流地貌 B.乙—风沙地貌 C.丙—海岸地貌 D.丁—冰川地貌
19.乙地貌的突出特点是( )
①垄脊与沟槽相间分布 ②垄脊的高度大致相同
③垄脊的长短比较一致 ④垄脊走向与主风向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与丁地貌特点形成密切相关的自然要素是( )
A.土壤、大气与水文 B.植被、岩石与大气
C.土壤、大气与植被 D.岩石、大气与水文
我国乌兰布和沙漠正在开展菌草种植、沙漠土壤化改
造、葡萄产业等生态实践。某科研团队将自主研发的植物
纤维黏合剂施加到沙子间,使沙漠表层的沙子“土壤
化”。右图示意沙漠种植实验区。该团队的沙漠实地种植
试验证实,“土壤化”的沙子非常适宜某些植物生长,并
且具有很强的抗风蚀能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有学者认为未改造的沙漠土不是土壤,主要依据是( )
A.几乎不含水分 B.矿物质含量少 C.空气含量太小 D.有机质含量少
22.经该团队改造的土壤具有较强的抗风蚀能力,主要原因是( )
A.减少散状颗粒 B.增加土壤水分 C.减少土壤空气 D.改变地表起伏
23.与普通土壤相比,种植试验区的植物根系异常发达,原因最可能是( )
A.有机质含量高 B.育种技术先进 C.土层松散透气 D.光照时间超长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高地上,有一种生长极其缓慢
的绿色垫状植物(右图)。该植物叶面覆盖着蜡质层,
紧密并贴近地面或岩石生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该植物叶面覆盖着蜡质层的作用是( )
A.保持植物温度 B.增强抗风能力
C.减少水分蒸发 D.减弱光合作用
25.根据该植物的生长特征推测当地( )
①多大风 ②气温低 ③湿度大 ④光照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高一(上)第二次阶段性训练 地理 第5 页(共 8 页)
{#{QQABJQ6QggCAAhBAARgCQQVICAAQkBACAIoOhFAMIAAAgQFABAA=}#}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
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
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右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
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27.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28.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
的风系。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
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
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
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右图示
意 2006年 8月 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
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
A.偏南风 B.偏东风 C.偏北风 D.偏西风
30.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 )
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 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
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 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
高一(上)第二次阶段性训练 地理 第6 页(共 8 页)
{#{QQABJQ6QggCAAhBAARgCQQVICAAQkBACAIoOhFAMIAAAgQFABAA=}#}
怪柳喜光、耐塞、耐旱,极耐盐碱、
沙荒地。右下图示意某月新疆博斯腾湖西
岸湖滨地带怪柳植被下土壤剖面不同深度
盐分含量变化 (表层含盐量为一年中高
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该土壤剖面最可能缺失( )
A.母岩层 B.淀积层
C.有机层 D.淋溶层
32.图示月份可能是( )
A.1月 B.4月 D.10月 C.7月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8 分。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冰岛西南海岸外的赫马岛上有一座火山,在 1973 年 1 月突然沿着一条裂隙喷发。为了拯
救海港,当地居民夜以继日地用数十台抽水机抽取海水,成功地冷却了涌向港口的熔岩流。此次
灾难虽然造成严重 经济损失,但是也为小岛新增了陆地。左图示意岛上某地拍摄的景观照,右
图示意赫马岛及附近海域。
高一(上)第二次阶段性训练 地理 第7 页(共 8 页)
{#{QQABJQ6QggCAAhBAARgCQQVICAAQkBACAIoOhFAMIAAAgQFABAA=}#}
(1)判断拍摄左图景观照时的朝向,并说明判断依据。(8 分)
(2)绘制右图中 L 沿线地区的地形剖面图。(6 分)
3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上升流是风表层以下沿直线上升的洋流,是由表层流场产生水平辐散所造成。因表层流场的
水平辐散,使表层以下的海水垂直上升的流动。如风吹走表层水,由下面的水上升得以补充。读 7
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7月该区域盛行西南风),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洋流是寒流或暖流,并说明依据。(4 分)
(2)判断 7 月索马里洋流所在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或较少,并说明原因。(8 分)
(3)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该处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6 分)
(4)试判断红海--阿拉伯海之间深层的海水运动方向,并说明理由。(6 分)
高一(上)第二次阶段性训练 地理 第8 页(共 8 页)
{#{QQABJQ6QggCAAhBAARgCQQVICAAQkBACAIoOhFAMIAAAgQ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