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地貌的观察》说课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三、说学情
四、说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人教版2019版,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 第二节地貌的观察
课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地位:本节教材重点讲述野外观察地貌的基本方法,解决“怎么看”的问题,落实课标“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地貌的观察”注重地理实践力的养成,为学生实地观察和辨识地貌类型、描述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提供方法上的指导。
内容: 本节内容包括“地貌观察的顺序”和“地貌观察的内容”两部分,承接上一节内容,本节进一步学习观察地貌的方法,有利于更好的利用观察地貌,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尤其是对农业耕作、交通建设等。
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地貌观察的方法(观察顺序和内容)
难点:理解坡度、坡向对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地貌观察的顺序,能够在野外选择地貌观察点并确定地貌观察顺序
2.了解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能够在野外实地观察和描述3一4种地貌。
三、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地理课上曾学习有关地形地貌的知识,大部分学生在自然地理学习方面有较强的探究兴趣与探究能力。但是,绝大部分在城市生活,对多元的地形地貌陌生,缺少感性体验,需要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介绍来加深学生对地貌的认知。通过第一节常见的地貌类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地貌的基础知识,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视频演示法、实践操作法、
小组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四、说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
合作研学
小组展学
重难引学
习题练学
五、说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利用“珠峰测量”视频导入,让学生直观感受地貌的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一,一个较大的地貌往往是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的。
五、说教学过程
内因
水的相态变化
外因
太阳辐射和重力
新授课
引 学
设计意图:投影教材图4.21,让学生思考在野外观察时应选择什么样的位置,学生通过思考得出“选择海拔较高视野开阔遮挡少的地方”的结论。
设计意图:采用活动让学生以第一视角观察盐津河风景区地貌,学生通过活动得出“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结论,学生学会观察地貌的同时,践行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展 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概念,知道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获取方法,并知道其分别代表的地貌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强化海拔高度的计算问题,合作研学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水平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 学
设计意图:了解坡度的表示方法。
通过“测量坡面坡度角”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坡度角,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展 学
引 学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理解坡度对耕地和交通的影响 ,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易于学生理解坡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坡向的气候差异,并思考坡向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
通过小组探究,让学生理解不同坡向的气候差异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方式进行阐述,地貌观察的其他内容,采用图片展示,利于学生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地貌观察的意义,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使本堂课得到升华。
设计意图:通过练学巩固,讲练结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实践能力;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对整节内容进行总体性回顾和巩固,让学生学有所获。
练学、结课
五、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珠峰测量视频导入,加之地貌景观图片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尤其是实践环节,学生积极性较高,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罗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地貌的观察,让学生体会祖国山河之美,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但地貌的观察需要学生亲身走入大自然,实地感受地貌的特征及差异,而课堂教学受到教学场地、教学手段、安全考量等因素的限制,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效果比较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