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华东理工大附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华东理工大附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2-16 17:3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上海市华东理工大附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2分)每周一庄严的升旗礼上,我们要唱国歌、行注目礼。此环节国歌演奏的时长约为(  )
A.0.5s B.5s C.50s D.5min
2.(2分)人们越来越习惯通过微信发送语音来交流,这种闻其声知其人通过声音识人的主要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3.(2分)一束阳光与镜面成60°角照射到平面镜上,此时反射角为(  )
A.60° B.30° C.40° D.0°
4.(2分)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为45°,则折射角可能是(  )
A.0° B.32° C.45° D.55°
(多选)5.(2分)下列关于声波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岩层发生形变的地声异常来测地震等级,是因为固体能传播声音
B.古人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入人耳
C.潜入水底的人一定听不到岸上的各种声音
D.进入太空舱的航天员可以像在地球上一样直接交谈
6.(2分)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墙壁上的手影 B.空中的日食
C.树荫下的光斑 D.湖水中的倒影
7.(2分)如图所示,小虹同学去长风公园游玩,发现在银锄湖上漂浮着近几年加盟长风公园新晋网红大黄鸭,雄赳赳、气昂昂地等待喜爱它的游客前来与它亲密接触,这也缓解了广大市民对大黄鸭的向往之情。下列能正确表示“大黄鸭”在水中所成倒影的是(  )
A. B.
C. D.
8.(2分)如图所示,在A、B、C、D四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  )
A.用同样大小的力度依次敲打瓶口,D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B.用同样大小的力度依次敲打瓶口,A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C.用同样大小的力度依次向瓶口吹气,A瓶发出的音调最高,D瓶发出响度最大
D.用同样大小的力度依次向瓶口吹气,D瓶发出声音的响度最大
9.(2分)冬天天气比较寒冷,为了取暖,小明屋里开了个小太阳电暖气,但是屋子里其他用电器仍正常工作,他想可能是电暖气里面的发热体烧坏了,也可能用了定时功能,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分析论证 D.交流与合作
10.(2分)下列事例中运用相同科学研究方法的是(  )
(1)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2)探究发声体振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3)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4)将敲击后的音叉插入水中,水波的振动反映音叉的振动
A.(2)与(4) B.(2)与(3) C.(1)与(4) D.(1)与(3)
二、填空题(除标明外,其余每空1分,共43分)
11.(3分)物理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它研究的是   、热、   、光、   等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
12.(3分)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可靠的    (选填“定性”或“定量”)比较,为了科学地测量物理量,就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   。世界上第一只摆钟是根据摆的等时性原理制成的,此原理是由意大利科学家    先发现。
13.(3分)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    (选填“属性”或“特性”),实验室中常用    来测量。如果宇航员将质量为50克的矿石从地球带到月球,其质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4.(3分)给下列物理量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
(2)一名初二学生的身高约为165    ;
(3)一袋牛奶的体积约为200    。
15.(4分)声音是由物体的    所产生的,但宇航员在太空中必须借助电子设备交流,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    ;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人类    (“能”或“不能”)听见超声波。超声波在医学上很有用处:比如“超声波碎石手术”能够击碎患者体内的结石,这主要利用了声波    。(选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
16.(4分)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发声时,通过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其中图(a)、(b)   (选填“相同”或“不同”),幅度不同,   (选填“(a)”或“(b)”)波形对应声音的响度大;图(b)、(c),疏密不同,(c)波形更    (选填“疏”或“密”),   波形对应声音的音调高(选填“(b)”或“(c)”)。
17.(3分)光在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m/s,在光和光线中,   (选填“光/光线/两个都/两个都不”)是客观存在的。
18.(3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的三“人”中除自己外,其中有一“人”是由于光的   造成人在酒中成的像,还有一“人”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人在地上的影子。由于月光在酒杯上发生了   ,所以我们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月光下的酒杯。
19.(4分)小李身高1.8米,站在距离平面镜1.5米的地方照镜子,则小李在镜子中的像高为    米,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为    米;小李朝平面镜前进0.5米后,像离镜面的距离为    米,此时镜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4分)小亮同学坐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漂,鱼在云上游”。则,距水面的距离    (选填“相同”或“不同”);看到的鱼相比实际的鱼,距水面的距离    (选填“远”或“近”);看到水中的白云在向东移动,则天上的白云在向    (选填“东”或“西”)移动;看到的水中鱼和水中云,是鱼和云所成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A.都是实像
B.都是虚像
C.鱼是实像,云是虚像
21.(9分)某校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噪声的控制进行了探究。他们从发现到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发现控制噪声污染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市区的主要干道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控制噪声方面已经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①在嘈杂的环境中工作的人们戴上耳罩、耳塞等;③在市区内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⑤采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
(1)由上述兴趣小组提供的材料分析论证,可以得出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其中    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填序号)。
(2)如图所示的设备反映了声音    特征,显示数字的单位是    。
(3)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提出两条减少学校噪声干扰的合理化建议:
①   ②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9分)
22.(3分)在如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及度数。
23.(3分)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
24.(3分)如图入射光线AO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了折射,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四、综合题(除标明外,其余每空1分,共28分)
25.(5分)如图小明同学面对悬崖大叫一声:我爱物理,经过2.4s听到回声,小明与悬崖间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26.(7分)图1中的测量工具的名称    ,其所测量的铅笔长度是    cm;如图2所示的实验器材是    ,它是测量    的仪器,甲、乙两位同学用该实验器材做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分别如图3时间等于(甲)、(乙)所示   秒。乙纸带上A、C两点的时间间隔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E两点的时间间隔。通过比较可以知道,甲纸带记录的时间比乙纸带记录的时间    (选填“长”“短”或“一样”)。
27.(8分)如图所示,某小组同学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1)该实验中用   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主要是为了便于找到   。
(2)在观察蜡烛A的像时,眼睛应在   (选填“A”或“B”)一侧通过平面镜去观察像,发现像是   立的(选填“正”或“倒”)。
(3)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实验中选取的A、B两支蜡烛应   (选填“相同”或“不同”),蜡烛   (选填“A”或“B”)是点燃的。
(4)实验中,若用一张黑纸完全遮住像一侧的平面镜,将   (选填“能”或“不能”)继续在平面镜中观察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
28.(8分)小涵在学习吉他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她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
猜想1: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猜想3: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示的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规格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尼龙 55 1
B 尼龙 55 0.5
C 尼龙 80 1
D 镍合金 ① 0.5
(1)小涵在进行本次探究时还需要观察琴弦振动的    (选填“幅度”“快慢”);
(2)为了检验上述猜想1是否正确,小涵选用编号 A、B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发现A琴弦振动慢,根据以上现象可以得到结论:   ;
(3)选择编号为 B、D的琴弦进行探究时,小涵发现粗心的同学漏填了表中的数据。表中①的位置所缺的数据是    ,这是为了验证猜想    (选填“1”“2”“3”);
(4)在验证猜想2时,若选择B和C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越长,音调就越低的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是    
2023-2024学年上海市华东理工大附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2分)每周一庄严的升旗礼上,我们要唱国歌、行注目礼。此环节国歌演奏的时长约为(  )
A.0.5s B.5s C.50s D.5min
【答案】C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演奏时间长度约为46s。
【解答】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演奏时间长度约为46s。
故选:C。
2.(2分)人们越来越习惯通过微信发送语音来交流,这种闻其声知其人通过声音识人的主要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答案】C
【分析】(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闻其声知其人通过声音识人的主要依据是不同人的音色不同,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3.(2分)一束阳光与镜面成60°角照射到平面镜上,此时反射角为(  )
A.60° B.30° C.40° D.0°
【答案】B
【分析】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据此结合光的反射定律分析解答。
【解答】解:一束阳光与镜面成60°角照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90°﹣60°=3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故选:B。
4.(2分)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为45°,则折射角可能是(  )
A.0° B.32° C.45° D.55°
【答案】B
【分析】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解: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角小于45°。
故选:B。
(多选)5.(2分)下列关于声波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岩层发生形变的地声异常来测地震等级,是因为固体能传播声音
B.古人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入人耳
C.潜入水底的人一定听不到岸上的各种声音
D.进入太空舱的航天员可以像在地球上一样直接交谈
【答案】AD
【分析】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并且固体传声比液体和气体快,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A、岩层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声音,传播声音的速度比较快,故A正确;
B、由于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能更早的听到敌人骑兵的活动情况,故B错误;
C、液体能够传声,故C错误;
D、在太空舱里有空气,故D正确。
故选:AD。
6.(2分)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墙壁上的手影 B.空中的日食
C.树荫下的光斑 D.湖水中的倒影
【答案】D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解答】解:A、“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日全食,故B不符合题意。
C、树荫下的光斑属于小孔成像,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2分)如图所示,小虹同学去长风公园游玩,发现在银锄湖上漂浮着近几年加盟长风公园新晋网红大黄鸭,雄赳赳、气昂昂地等待喜爱它的游客前来与它亲密接触,这也缓解了广大市民对大黄鸭的向往之情。下列能正确表示“大黄鸭”在水中所成倒影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距离相等。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可使小鸭通过湖面成像;只有C符合条件。
故选:C。
8.(2分)如图所示,在A、B、C、D四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  )
A.用同样大小的力度依次敲打瓶口,D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B.用同样大小的力度依次敲打瓶口,A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C.用同样大小的力度依次向瓶口吹气,A瓶发出的音调最高,D瓶发出响度最大
D.用同样大小的力度依次向瓶口吹气,D瓶发出声音的响度最大
【答案】A
【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的;敲击瓶子时,是瓶子与水柱振动发声,水柱越高,越难振动;吹瓶子时,是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长,越难振动。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物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解答】解:AB、用同样大小的力度依次敲打瓶口,由于D瓶中的水最少,A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低,B错误;
CD、用同样大小的力度依次向瓶口吹气,A瓶中空气柱最短;由于力的大小相同,故CD错误。
故选:A。
9.(2分)冬天天气比较寒冷,为了取暖,小明屋里开了个小太阳电暖气,但是屋子里其他用电器仍正常工作,他想可能是电暖气里面的发热体烧坏了,也可能用了定时功能,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分析论证 D.交流与合作
【答案】B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小太阳电暖气,一段时间后不热了,小明作出了三种猜想:可能是电暖气里面的发热体烧坏了,也可能用了定时功能,故ACD误。
故选:B。
10.(2分)下列事例中运用相同科学研究方法的是(  )
(1)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2)探究发声体振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3)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4)将敲击后的音叉插入水中,水波的振动反映音叉的振动
A.(2)与(4) B.(2)与(3) C.(1)与(4) D.(1)与(3)
【答案】B
【分析】对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熟悉其本质特征,然后进行判断。
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某一物理量往往受几个不同物理量的影响,为了确定各个不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控制某些量,使其固定不变,改变某一个量,看所研究的物理量与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模型法: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称为模型法;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解答】解:
(1)在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时,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采用的是模型法;
(2)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与多个因素有关,在研究发声体振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时;
(3)摆的周期与多个因素有关,在研究摆的周期的影响因素时;
(4)发声体都在振动,但不易直接观察,水波的振动反映音叉的振动。
所以(2)和(3)采用的都是控制变量法。
故选:B。
二、填空题(除标明外,其余每空1分,共43分)
11.(3分)物理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它研究的是 力 、热、 声 、光、 电 等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
【答案】力;声;电。
【分析】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它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解答】解:物理学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故答案为:力;声;电。
12.(3分)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可靠的  定量 (选填“定性”或“定量”)比较,为了科学地测量物理量,就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 单位 。世界上第一只摆钟是根据摆的等时性原理制成的,此原理是由意大利科学家  伽利略 先发现。
【答案】定量;单位;伽利略。
【分析】①在物理学中,要想进行比较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比较标准﹣﹣国际单位制,故每个物理量都有各自的单位;
②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最早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
【解答】解:为了比较不同物体的一些物理性质,进行可靠的定量比较,而国际单位制是大家公认的比较标准;
摆长一定时,单摆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相等,叫做摆的等时性。
故答案为:定量;单位。
13.(3分)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  属性 (选填“属性”或“特性”),实验室中常用  天平 来测量。如果宇航员将质量为50克的矿石从地球带到月球,其质量将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
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
【解答】解: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实验室中常用天平来测量;
若将质量为50克的矿石从地球带到月球,位置改变,所以质量不变。
故答案为:属性;天平。
14.(3分)给下列物理量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g ;
(2)一名初二学生的身高约为165  cm ;
(3)一袋牛奶的体积约为200  mL 。
【答案】(1)g;(2)cm;(3)mL。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解答】解:(1)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2)一名初二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165cm;
(3)一袋牛奶的体积约为200mL。
故答案为:(1)g;(2)cm。
15.(4分)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所产生的,但宇航员在太空中必须借助电子设备交流,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人类  不能 (“能”或“不能”)听见超声波。超声波在医学上很有用处:比如“超声波碎石手术”能够击碎患者体内的结石,这主要利用了声波  具有能量 。(选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
【答案】振动;介质;不能;具有能量。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所产生的;
(2)宇航员在太空中必须借助电子设备交流,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高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
(4)“超声波碎石手术”能够击碎患者体内的结石,这主要利用了声波具有能量。
故答案为:振动;介质;具有能量。
16.(4分)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发声时,通过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其中图(a)、(b)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幅度不同, (b) (选填“(a)”或“(b)”)波形对应声音的响度大;图(b)、(c),疏密不同,(c)波形更  密 (选填“疏”或“密”), (c) 波形对应声音的音调高(选填“(b)”或“(c)”)。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可以比较频率大小,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答】解:比较(a)(b)图可知,相同时间内,波形疏密相同,则音调相同;
偏离原平衡位置距离不相等,故(a)(b)振幅不同,(b)偏离原平衡位置距离大于(a)
(c) 波形更密,则c波形对应声音的音调更高。
故答案为:相同;(b);密。
17.(3分)光在  同种均匀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3×108 m/s,在光和光线中, 光 (选填“光/光线/两个都/两个都不”)是客观存在的。
【答案】同种均匀;3×108;光。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光是客观存在的,而光线来描述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并不真实存在。
【解答】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物理上用光线来描述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
故答案为:同种均匀;2×108;光。
18.(3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的三“人”中除自己外,其中有一“人”是由于光的 反射 造成人在酒中成的像,还有一“人”是由于光的 直线传播 形成的人在地上的影子。由于月光在酒杯上发生了 漫反射 ,所以我们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月光下的酒杯。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一人是本人,其中另外两人是本人的影子,根据影的形成原因分析解答本题。
(2)光的直线传播可形成影,光的反射可形成影,光的折射也可形成影。
【解答】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一人是饮酒者本人;
其中一“人”是杯中的“人”,酒面是一个平面镜,此即平面镜成像。
另一“人”是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它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人挡住,即地面上的“人”;
由于月光在酒杯上发生了漫反射,所以我们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月光下的酒杯。
故答案为:反射;直线传播。
19.(4分)小李身高1.8米,站在距离平面镜1.5米的地方照镜子,则小李在镜子中的像高为  1.8 米,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为  1.5 米;小李朝平面镜前进0.5米后,像离镜面的距离为  1 米,此时镜中像的大小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同,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1)像与物大小相同,人的身高1.8m;
(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人站在镜前8.5m处;当他向镜子走进0.8m时,则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1m;
像与物永远大小相等,不管人靠近镜面还是远离镜面。
故答案为:1.4;1.5;4。
20.(4分)小亮同学坐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漂,鱼在云上游”。则,距水面的距离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看到的鱼相比实际的鱼,距水面的距离  近 (选填“远”或“近”);看到水中的白云在向东移动,则天上的白云在向  东 (选填“东”或“西”)移动;看到的水中鱼和水中云,是鱼和云所成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选填字母)。
A.都是实像
B.都是虚像
C.鱼是实像,云是虚像
【答案】相同;近;东;B。
【分析】(1)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特点是像到镜的距离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像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成的是虚像;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看到鱼的位置变浅,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小亮看到白云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小亮看到“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升高了,即距水面的距离近;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则天上的白云在向东移动;
看到的水中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选B。
故答案为:相同;近;东;B。
21.(9分)某校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噪声的控制进行了探究。他们从发现到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发现控制噪声污染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市区的主要干道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控制噪声方面已经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①在嘈杂的环境中工作的人们戴上耳罩、耳塞等;③在市区内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⑤采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
(1)由上述兴趣小组提供的材料分析论证,可以得出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其中  ②③ 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④⑤ 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① 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填序号)。
(2)如图所示的设备反映了声音  响度 特征,显示数字的单位是  dB 。
(3)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提出两条减少学校噪声干扰的合理化建议:
① 关闭门窗,拉上窗帘 ② 可在校园内、外广泛植树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2)声音的强弱,即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用分贝来表示,噪声越大,分贝数越大。
(3)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想出三种减弱噪声的具体方法。
【解答】解:
(1)①在嘈杂的环境中工作的人们戴上耳罩、耳塞等;
②未装消音设备的机车不得驶入市区,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③在市区内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
④积极搞好城市绿化,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⑤采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这种设备(噪声监测仪)反映了声音的强弱,即响度,所以噪声监测设备上的数据的单位是分贝;
(3)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可在校园内;关闭门窗。
故答案为:(1)②③;④⑤;①;
(2)响度;dB;
(3)关闭门窗,拉上窗帘、外广泛植树。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9分)
22.(3分)在如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及度数。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①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
②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解答】解:
由图可知,入射角等于90°﹣45°=45°,反射角也等于45°,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并标明反射角的度数

23.(3分)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B端点AB的像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答】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用虚线连接A′,如图所示:
24.(3分)如图入射光线AO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了折射,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答案】
【分析】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折射角。
【解答】解: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折射角
四、综合题(除标明外,其余每空1分,共28分)
25.(5分)如图小明同学面对悬崖大叫一声:我爱物理,经过2.4s听到回声,小明与悬崖间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人发出的声音经悬崖反射后再传到人耳(回声),知道整个过程用的时间,可以求出声音从人传到悬崖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此人与悬崖之间的距离。
【解答】解:
声音从人传到悬崖的时间:
t=×6.4s=1.6s,
由v=得此人与悬崖之间的距离:
s=vt=340m/s×1.2s=408m。
答:小明与悬崖间的距离大约是408m。
26.(7分)图1中的测量工具的名称  刻度尺 ,其所测量的铅笔长度是  2.50 cm;如图2所示的实验器材是  打点计时器 ,它是测量  时间 的仪器,甲、乙两位同学用该实验器材做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分别如图3时间等于(甲)、(乙)所示 0.1 秒。乙纸带上A、C两点的时间间隔  等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E两点的时间间隔。通过比较可以知道,甲纸带记录的时间比乙纸带记录的时间  长 (选填“长”“短”或“一样”)。
【答案】刻度尺;2.50;打点计时器;时间;0.1;等于;长。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打点计时器是常用的一种测量时间的工具,根据打点周期计算时间,用时间间隔乘以段数等于时间。
【解答】解:由图1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8mm,铅笔左侧与2.00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2.50cm;
图中所示中实验器材的名称是打点计时器,它是一种很有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记录物体运动位移和时间的仪器,打点周期为8.02s;
用时间间隔乘以段数等于时间,甲纸带中;
乙纸带上A、C两点的时间间隔为2×0.02s=2.04s,C,所以两个时间间隔相等;
甲纸带记录的时间间隔为7×0.02s=3.14s,乙纸带记录的时间间隔为4×0.02s=3.08s。
故答案为:刻度尺;2.50;时间;等于;长。
27.(8分)如图所示,某小组同学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1)该实验中用 玻璃板 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主要是为了便于找到 像的位置 。
(2)在观察蜡烛A的像时,眼睛应在 A (选填“A”或“B”)一侧通过平面镜去观察像,发现像是 正 立的(选填“正”或“倒”)。
(3)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实验中选取的A、B两支蜡烛应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蜡烛 A (选填“A”或“B”)是点燃的。
(4)实验中,若用一张黑纸完全遮住像一侧的平面镜,将 能 (选填“能”或“不能”)继续在平面镜中观察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虚 像(选填“虚”或“实”)。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要看到像需看到反射光线;
(3)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在平面镜的后面挡一张黑纸不能看到未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烛焰的像。
【解答】解:(1)使用平面镜时,只能成像,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既能成像,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A通过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反射光线与A在同侧,应在A一侧通过镜面观察;
(3)两支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所以两支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用一张黑纸完全遮住像一侧的平面镜,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故答案为:
(1)玻璃板;像的位置;正;(3)相同;A;虚。
28.(8分)小涵在学习吉他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她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
猜想1: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猜想3: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示的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规格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尼龙 55 1
B 尼龙 55 0.5
C 尼龙 80 1
D 镍合金 ① 0.5
(1)小涵在进行本次探究时还需要观察琴弦振动的  快慢 (选填“幅度”“快慢”);
(2)为了检验上述猜想1是否正确,小涵选用编号 A、B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发现A琴弦振动慢,根据以上现象可以得到结论: 在长度和材料都相同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琴弦的横截面积越细,音调越高 ;
(3)选择编号为 B、D的琴弦进行探究时,小涵发现粗心的同学漏填了表中的数据。表中①的位置所缺的数据是  55 ,这是为了验证猜想  3 (选填“1”“2”“3”);
(4)在验证猜想2时,若选择B和C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越长,音调就越低的结论是否正确? 不正确 ,理由是  没有控制横截面积相同 。
【答案】(1)快慢;(2)在长度和材料都相同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琴弦的横截面积越细,音调越高;(3)55;3;(4)不正确;没有控制横截面积相同。
【分析】(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各因素的关系,应观察观察琴弦振动的快慢;
(2)根据“A琴弦振动慢,B琴弦振动快”可得出结论;
(3)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
(4)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度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
【解答】解:(1)为了验证猜想,小涵实验时还需要观察琴弦振动的快慢;
(2)为验证猜想1,可选择长度和材料都相同、B进行研究,则音调低,音调高,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音调越高;
(3)若选择编号为 B、D的琴弦进行探究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由此可知;
(4)为了验证猜想2,若选择B和C进行研究,长度和横截面积不同。
故答案为:(1)快慢;(2)在长度和材料都相同时,琴弦的横截面积越细;(3)55;2;没有控制横截面积相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