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主题训练-------转身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转身这个动作寻常可见,有些转身却意味深长。
在篮球中,转身是一项突破技能,球员们通过这一动作来摆脱对手的重重防守,一个漂亮的转身,往往可以出其不意地突入禁区轻松得分。此时的转身是一种变化,也是一种策略。
当矫健的雄鹰厌倦了孑孓云端的乏味时,逍遥地转身,才发现云端虽好,人间却也芳菲无限。此时的转身,是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知,是对人生意义的再次探索。
一味倔强地向前走,不转身不回头,就会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此时的转身未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或许,希望就出现在转身之后。
小巷幽深,他渐行渐远,此时,期待中的那一个转身,会不会出现?
……
读了以上材料,你对“转身”有怎样的联想、感受和思考?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中总需要一次次的转身。转身的瞬间,也许,旭日变成夕阳,雪白变成苍黄;也许,牙牙学语变成踌躇满志,泪眼模糊变成笑容满面。转身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策略;是一种变化,也是一种境界。这也许是思想的成熟,也许是智慧的选择,也许是价值的体现……
请以“转身”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验:
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朝阳已变成落日;一转身,村头的那座拱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乡村已变成钢筋混凝土森林;一转身,满头青丝已是白发如雪;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一转身,一转身,能否再转回来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联想和感悟 请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
请以《转身》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转身”有下列意思:转动身体,改变方向。转身,本是一具体动作行为,但蕴含其中的或许是处事方式的转变,或许是人生态度的转变,或许是事物发展情态的转变……
小鸟一转身,生出一分轻盈;江河一转身,增添一分雄壮;游子一转身,带走一分乡愁;有人逃出火海又转身冲进火海;有人面对坦途又转身选择了险峰;有人面对掌声和鲜花却转身走入寂寞……
转身是一种深情,是一种勇气,是一种智慧,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会有转身。关于“转身”,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
请以“转身”为题,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
参考答案:
1.例文:
选择转身
你不必过分执著,不妨转身,去收获另一种豁然开朗;你不必一意孤行,不如转身,去领略另一片海阔天空;你不必专注于曲径通幽,不妨转身,去感受另一种柳暗花明……
生命中有太多太多的方向。向左向右,我们触摸真善美;向前向后,我们不堪假恶丑。停在原地,回到起点,亦可明你我心境,遍拾本真。似乎有太多的路途通向远方,有时也会在选择中忙乱,但不妨选择转身。三千弱水,只取转身那一瓢。
赖斯,是白宫里的一道闪电,以其雷厉风行的行事作风活跃于政坛,许多人都被她的政治智慧所折服。殊不知其在选择从政之前,曾遥想过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家,但多次的高强度练习过后,她发现自己并无太高的音乐天赋,在音乐这片蓝天会羁绊她的飞翔。于是,她并无留恋,选择转身,选择将过往的成功置之身后,迈向转身后的新方向——政界,充分发挥其口才能力,赢得了万人喝彩。音乐才女,这是不属于她的辉煌,于是她转身,收获了另一片海阔天空。
还记得明熹宗吗?我犹能看见他的身影缓缓向我走来。不得不说,朱由校是一代木匠好手,其手艺能与鲁班相匹。可就是这样的一代名才,却没有选择转身,一面留恋于手工才艺里的精雕细琢,一面又在国家大业中游嬉荒废,置天下百姓于不顾,置社稷于不顾。
何其叹息啊,纵明熹宗有一身才艺,却忘却转身,忘却于国家与玩乐之中作出选择。没有选择转身,他收获不了那一片海阔天空。
诚然,生命中有太多太多美好,有太多太多美景不曾领略。当我们为这一季花开有所讶异,也许下一季收获又即将捕获我们的眼球。那么多快乐与幸福抓不住,何苦执意勉强自己要做到世间最好呢?执意拍遍所有栏杆,看透所有风光,美是美,但那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得不到的时候,不得不放弃的时候,骄傲的给自己一个转身的理由,转身,身后是你不曾发现的无与伦比的美丽……
于是我开始释然,更加懂得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更加体谅自己的不足并愉悦的接纳自我。于是我开始明白,要选择转身,放弃眼前的美丽,去收获背后的明媚。
转身,不只需要步伐。心灵的转身,更需要一颗坚定的心。也许迷失过,失落过,也失去过,但随着心灵的一次转身,总能找到自己失去的那份坚定与信念……
选择转身,吾与谁同?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为材料作文。
【审题】材料主要讲“转身”,不同情况下的“转身”有不同的内涵,如转身是一种变化和策略,是重新认知和再次探索,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等。“转身”,转动身体,改变方向。借指时间极短。本是一具体动作行为,但蕴含其中的或许是处事方式的转变,或许是人生态度的转变,或许是事物发展情态的转变……
“转身”可理解为“转过身”和“一转身”。“转过身”,既有“转身离开”“不辞而别”“回眸凝望”等表象之意,又寓指人生途中出现的重大变化或转折,人的思维角度或生活态度改变。
“一转身”比喻时间很短,稍纵即逝。据此,可选取“迷途知返”“回归本色”“角色转换”“学会放弃”。“转身”是一种智慧,可以选择“急流勇退”“知难而退”“化蛹为蝶”“人生的拐点”等角度立意。既可写现实生活中自己或他人的一个片段或一个故事,所荡起的情感涟漪,或折射出的人生哲理;也可联系某些典型人物“转身”后的成败,给予我们的思考与启迪。
【立意】学会转身;
退一步,海阔天空;
学会转身,是生活的智慧等。
【素材】1.“体操王子”李宁堪称中国体坛第一人,在结束运动生涯之后,转身踏足商海。从一个退役运动员到一个成功的商业巨星,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努力和汗水。但,最重要的是他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激情和生命的意义。一次意义非同寻常的转身,一次坚难卓绝的蜕变,成就了今日再次闪耀的“李宁”。
2. 支教夫妻李桂林、陆建芬,在舒适的城市生活面前,毅然转身前往环境恶劣的彝寨之中,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孤单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双手,在孩子们贫瘠的精神土地上,让希望发芽。这是他们在人生旅途上的一次“华丽”转身,虽然,他们还在艰险的环境中熬着日子,但是,他们已成为偏远山区教育事业的一片天,已成为孩子们精神家园中的一片天。而且,孩子们更是他们心中的一片天,贫苦的日子里,孩子让他们获得了精神中的另一村。
3. 在曲径幽回中转身能创造奇迹。当你在曲径中跌跌撞撞,头破血流甚至奄奄一息的时候,不要放弃,只要稍事休息,来个华丽的转身,东山再起。拿破仑在被反法同盟军打败后,被流放在大西洋的一个孤岛上,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绝望,他重返法国,建立“百日王朝”,创造了一个神话,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尽管滑铁卢之战他再次失败了,但他的这次转身却在历史上写下了厚重的一笔。所以,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也不要放弃,即使山重水复,只要你肯转身,相信前面定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2.例文:
转身之后
沿着狭窄的小路往前走,后面是无尽的夜,氤氲着水汽的黑夜。昏暗的灯光渐渐远去,只留下我匆忙的身影。我知道自己在逃避什么,在追赶什么。
转身,我会看到什么?是她失落的眼神,憧憬的眼神,还是……我不敢面对那个事实。
身后的她渐渐行远,而我的心仍然停留在那个转角,即使我的脚步急促。冰冷的月光照在我身上,而我的血液在沸腾,我的思绪在飞扬。怎么可以就这样放弃,那是三年的友情,为何要在迷茫的青春舍弃?
驻足,转身,坚定地转身。我不想让自己后悔,即使看到她落寞的表情,看到她愤怒的表情,即使只有狭窄的小路,昏暗的灯光,被拉长的身影。可是,我看到了令我感动的一幕:她静静地站在原地,对着我静静地微笑。眼泪在瞬间夺眶而出,想要转身不让她看到哭泣的我,可是我的脚却像是被巨石压住,不能挪动。冰冷的月光洒在我的身上,昏暗的灯光将我的影子拉长,秒针似乎在这一刻停止了旋转,微风中静静飘荡着两个人影。我的思绪在飞扬,我的血液在沸腾,想要将影子抛在身后,却不知道该怎样迈出第一步。
泪水仍旧在滴落,那边的人影却渐渐挪近。她走到我身边,轻轻地拭去我脸上的泪滴,自然地拉起我的手,将影子抛在身后。陌生又熟悉的她又回来了,两只冰冷的手渐渐回暖。
柔和的月光洒在我们身上,时间从紧扣的指缝间流走,我的思绪在飞扬,只是那些躁动与不安已恢复宁静。那只温暖的小手将年轮的疤痕紧紧握住。无尽的黑夜,无尽的小路,无尽的沉默,只是我不在逃避,不再追赶。即使无言,我仍能感觉到她的温暖。黑的夜空下,我不再惧怕。下个转角,我似乎看到了一起微笑的我们。
“还好你给了我一次机会,还好我们一起走过来了。”她静静地对我说,没有任何修饰。是啊,还好我转身,还好我们又走在了一起。我没有说出,只是静静地看着她微笑。
转身,我看到在原地等我的人;转身,我看到一个世纪的斑斓光景。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5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社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
一、审题立意
从命题形式上看,这道作文题属于“新材料作文”,但通过分析材料,会发现材料都是围绕“转身”这个话题来展开的。材料中“人生中总需要一次次的转身”指出了转身的必要性;“转身的瞬间,也许,旭日变成夕阳,雪白变成苍黄;也许,牙牙学语变成踌躇满志,泪眼模糊变成笑容满面。”指出了“转身”的结果:想不到的结果——“旭日变成夕阳,雪白变成苍黄”;意料的结果——“牙牙学语变成踌躇满志,泪眼模糊变成笑容满面”,转身使人走向成熟,走向成功,找到欢乐,获得新生,柳暗花明,找到自我…… “转身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策略;是一种变化,也是一种境界,这也许是思想的成熟,也许是智慧的选择,也许是价值的体现……”指出了转身的含义和本质。考生写作时可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行文,也可综合这几个方面行文。 本文要求写记叙文,考生可以围绕“转身”,写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也可以写自己的体会经历。
二、参考立意
抓住“转身”这个主题,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三问”出发,确定以下立意。
(1)“转身”是什么?
“转身”是放弃,是改变,是策略,是抉择。根据不同的诠释,可以确定相应的立意,如“转身中的放弃”“转身中的改变”“转身之间的抉择”等。
(2)“转身”为什么?
“转身”可能是为了“离开”,可能是为了“回眸凝望”,可能是为了“寻找失去的”,可能是为了“迎接挑战”等。根据对“转身”目的的理解,可以确定相应的立意,如“转身后的离开”“转身后的凝望”等。
(3)“转身”结果会怎样?
“转身”可能会见到“阳光”,可能会找到“自我”,可能会重获“新生”,可能会“柳暗花明”……针对不同的结果,可以确定出立意,如“转身中的自信”“转身中的新生”等。
三、作文素材
1. 我记起了那个金秋的十月,正值收获的季节。我们约了几位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欢度国庆假期,平日里因为上学各奔东西所以难得一见便特别珍惜,于是愉快的放松了一天之后,大家还是依依不舍。我们沿着那条路谈笑风声的一直走着,这条路很安静,风景很美,两边的白杨郁郁葱葱,偶有发黄的落叶飘零,我们讲了好多好多心思,包括理想,希望,未来,还有爱。直到一个十字路口我们才停下了脚步,因为从那个交叉路口向前走就是其中一个好朋友回家的路,所以就在那里我们道了珍重,目送了她过了马路,我们又做了再见的手势,于是剩下的我们便转身正向前继续走去,突然这个时候听见一声刺耳的刹车声,紧接着就是四周行人惶恐的叫喊声,我们再转身,只见一股蓝烟弥漫了路的那边,发生什么了我们看不清,但我们有种不详的预感,于是便飞快的跑了过去。果然,就是那么一转身,我们和那个小鸟依人的她成了永别;仅仅就是那一转身,便是我们的阴阳两隔。当我触摸到她身体的柔软,当我扶起她无力的臂膀,当我紧紧拥着她血迹斑斑弱小的身体,当我用温热的唇贴着她冰凉的额头,我的心彻底的坠入了万丈深渊。
2. 俞敏洪出生于1962年10月,在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上高中。于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期间患病(肺结核)休学一年,1985年从北京大学毕业,留校担任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1991年,他觉得自己的工作并不能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于是从北大辞职,进入民办教育领域,1993年,俞敏洪创办了北京市新东方学校,担任校长。从最初的几十个学生开始了新东方的创业过程。截止到2000年,新东方学校已经占据了北京约80%,全国50%的出国培训市场,年培训学生数量达到20万人次。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开创了中国民办教育的新模式。
3. 车子缓缓启动的那一刻,我突然地转身,透过斑驳的车窗,我分明看见了一张那么那么失落、憔悴的脸,那熟悉的轮廓,随着汽车的前行而愈渐模糊,最后,遥远地车站那边,只留下一个依稀可辨的落寞的背影——爸爸终于肯转过身了。我想,那转身的时刻一定是他最最痛苦的煎熬吧,毕竟,这一转身,便又是十四天的不再相见。
四、结构模式
本文选择了“友谊”这个古老的话题,叙述自己与朋友间因隔阂而差点分手的经历,关于“转身”的描写就有了深刻的含义——为了所谓的“自尊”而放弃多年友谊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话题虽老,好在有真情实感,对于心理的刻画很细腻;环境描写的烘托也很到位,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矛盾心理以及得到朋友谅解后的愉快心情。总之,关于“转身”的理解,有生活基础,因而真实感人。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3.例文:
那已悄悄溜走的父爱
屋里张灯结彩,人来人往,却都是陌生的面孔,他无声地站在角落里,冷冷地看着这一切。门上,墙上,全都贴着大红的“喜”字,那红色生硬地刺进他的眼里,刺在他的心上。
今天是妈妈和那个男人结婚的日子,他不愿提那个男人的名字,更不愿意叫他“爸爸”他不想妈妈跟那个男人在一起,他想回城里的家,想念那光滑的书桌和温暖的灯光,虽然这里也有,但他讨厌泥工的味道。想到这儿,他的心不由颤动了一下:爸爸,那个给予他生命的人,几个月前因为那场可恨的车祸夺去了他的生命。也正因为这,妈妈才会嫁给这个男人。这就让他更加厌恶那个男人了,好像就是那个男人夺走了爸爸,夺走了他的幸福。
他在这个小山村已经生活快半年了,但他固执地不叫那个男人“爸爸”,也冷漠的不与;任何人说话,好在那个男人也从不计较。他总在想自己快点长大,好离开那个破地方,永远不再回去。
时间很快过去,高考填志愿时,他毅然选择了离这儿最远的一所学校。开学那天,男人去送他,在车站,男人啰里啰嗦地叮嘱了他半天,他却一个字也没听进去。列车进站了,他抓起包头也不回地走了,留下男人在身后大声喊叫着:“好好照顾自己,常写信回来。我和你妈在家都惦记着你!”
大学期间,他几乎没有回去,那年春节,同学们都回家过年了,只留下他一人在寝室,他正无聊地翻着杂志,却听见敲门声,开门一看,是男人。男人背上背着一个大蛇皮口袋,手里还提着一个包,眉毛、胡子、头发上全是雪白花花的一片,他的心像是被什么扎了一下。男人给他带来了家里所有好吃的东西,还有妈妈给他织的毛衣。他看着男人那双黑漆漆的双手,早已裂开了几道口子,似乎还有血痕,这么冷的天,男人背着这一大包的东西走了这么远的路,只为来看他一眼,他又回想起男人以前为他做过的点点滴滴,他的心软了。是的,其实他早就不讨厌男人了,只是跨不过心里的那道坎儿。而此时,他好像又有了拥有父亲的感觉。
他在心里许诺,等工作后第一次工资发下来,就回去看望男人,再叫他一声“爸爸”。可还没来得及想象那个男人听到他叫“爸爸”时的表情,就接到了妈妈的电话:男人死了。他匆忙赶回家,却只看见屋正中的那口棺材一一男人是累死的,这么多年,为了他的学费,男人把自己的命都搭了进去,落下了一身的病。
他坐在新垒的坟前,捧起一杯黄土,深情地叫了一声:“爸爸!”或许远在天堂的男人也瞑目了吧!
那已悄悄溜走的父爱呵!.一转身,已是阴阳相隔!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能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材料的基本寓意是,时光转瞬即逝,许多人和许多事,给我们留下太多的回忆和怅惘,让我们感叹物是人非,感慨新旧更替之快,让我们深深体会到:美好的事物总是稍纵即逝。所以,我们要学会珍惜。这是这则材料作文的基本方向。“一转身”在材料中不是指一个动作,而是指时间的流逝。当然,它既可以指很短的一瞬间,也可以指很长的一段时间,甚至是一辈子。作为中学生来说,不可能有太多丰富的人生阅历,但总可以从有限的生活经历中撷取生活的浪花,关键要善于选择合适的素材,引发联想、感悟和思考。具体作文时,可以从以下角度构思行文:
构思角度一:选择生活中打动人心的画面或片断,采取画面组合的形式结构成篇。要注意的是,所选画面或片断要求有相似点,即经过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磨砺仍然比较深刻地印在你的脑海里,且能够表现一个共同的主题,如人性中的真善美等;
构思角度二:选择叙事类文体包括小小说,叙写一个人或一件事,也应该是一种不错的思路。但要注意充分发挥出此类文体写人叙事注重情节铺垫和细节刻画的特长,以事件叙述和情节发展凸现文体特征,以人物形象和细节刻画取胜;
构思角度三:以时间流逝引发感悟和思考为内容,融写景、叙事、议论和抒情于一体的散文化写法也比较容易把握。但要注意不能凭空生发议论抒情,写景叙事是基础,而且要善于从常见的景与事中引发关于生活的哲理感悟。
行文结构安排:具体作文时,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能体现作文主题的名字——那已悄悄溜走的父爱,然后采用小小说的思路,叙写岁月流逝中“我”对一个特殊身份的男人——继父的情感变化。整体思路上先抑后扬,注重铺垫,情节营造上采用小小说技法;人物刻画上注重细节描写,形象生动感人;结尾扣题点题,做到收尾呼应,结构完整。
相关素材积累:
1.年复一年过去,当熟人再碰到曾经小小的我,总要惊叹一句:“长这么大了呀!”“长这么大了呢!”我重复了一句时间真的很快,十几年,真的是“一转身”。而这一点点的光阴这样毫无知觉地溜走,那悄悄流逝的可是我的生命呀!我的心如叶子般抖了抖,发出簌簌的声音。
2.清晨六点没有太阳,于是被窝就埋葬了青春。当我们蒙头大睡的时候,时光的流逝也就变得顺理成章,当我们懒散,当我们碌碌无为,当我们用没有意义的事情打发掉我们有限的生命时,青春就静悄悄地游走了。然而我们却总是习惯所谓“一转身的觉悟”。当我们一转身,才发现曾经那些被窝里的梦,终究只是-一个梦境而已,当我们一转身,才发现那个毁掉自己青春年少的人,竟然是我们自己。于是有些人开始驻足,开始后悔。
3. 如果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你也将错过群星。是啊,有的人也许已经错过了太阳,但前面还会有群星。生活是用来行走的,太多的驻足只会造就更多行走的,太多的驻足只会造就更多的后悔。昨日已是黑白相片上温馨本文来自广祥大语文的影子,明天是永远盛开在彼岸不可企及的花朵,只有今天才是可以书写的竹简,现在辛勤的汗水将是未来幸福的阶梯,而那用心刻画的一个个字符,才应该是我们现在的人生。“不能永远生活,就迅速生活。”骆一禾的话响在耳边,这个与海子齐名的诗人是叫我们珍惜生命么
4. 那往事恰如夕阳晚照时河面的粼粼碎片,只捡闪光的藏在心里即可;而把握现在的美好时光则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做的呀!更何况,我们这群十七八年的少年是这样的年轻,浪费美好时光只会让我们现在迷茫将来抱憾。来吧,莫要辜负这时光,这一年年春去秋来,红的是凤凰花,白的可是少年头。让我们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把握美好时光,为年轻的生命奏响奋进之歌!
5. 转身是一种探索。在探索的道路.上没有止境,但到山穷水尽、死路绝地,毅然转身,方能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同志将其形容为"摸着石子过河”,或许有一天,现行政策无利于国时,我们就尝试着换- -种形式,而不是像“大跃进”“文革”是荒谬地脱离实际,顽固地走下去,走到了落后他国十年二十年的境地。改革开放本是一场华丽的转身,在探索过程中,当时时向后转身看看。转身是一种新生。不必说“浪子回头”,一种职业一种生命,另一种职业另一种生命。鲁迅弃医从文,将平庸的医者转身变成民族的脊梁;里根弃医从政,成为美国二战后承前启后的领袖人物。更多的大学生放弃城市优裕生活,在西部山区奉献自己的青春汗水;无数的退休老人转身成为社区的志愿先锋,焕发人生的第二春。他们大可以不必转身,但选择安逸也就选择了平庸。
6. “体操王子”李宁堪称中国体坛第一人,在结,束运动生涯之后,他转身踏足商海。从一个退役运动员到一个成功的商业巨星,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努力和汗水。但,最重要的是他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激情和生命的意义。一次意义非同寻常的转身,一次坚难卓绝的蜕变,成就了今日再次闪耀的“李宁”。
7.转身,旭日变成落日;转身,青丝变成白发;转身,爱情变成婚姻;转身,诗歌变成散文;转身,羊群变成毛.....转身之间,今天也被昨天所取代!转身之间,一切都已发生变化!转身,是李太白“朝如青丝暮成雪”的短暂;转身,是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转身,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决绝;转身,是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提示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另外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可能并不是唯一的,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阅读材料,确定立意,拟好标题后,接下来就需要认真构思,建议考生能够冷静的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宽想。面对题目中的关键词“坚持”。首先要进行辐射性思维,多角度地联想、想象,并将与话题有关的思想、具体材料大致罗列下来,从而找到源头活水。(2)精思。面对罗列的材料要根据中心进行精心选择,多中选优,优中选深,深中选新。一篇作文只能表现一个主题,防止“意多乱文”。(3)实写。写“实实在在”的东西,写出“真情实感”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打动读者。在文体的选择上,可以写成议论文,根据补充的关键词选择相应的论据进行写作。也可以写成抒情散文,采用排比段落横向选材进行抒情或从历史长河中起步进行纵向构思,气势磅礴的抒发情感。也可以写成记叙文,把自己亲历之事或耳闻目睹之事用细致的笔墨表达出来。总之作文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加以分析,选定最适合自己的文体。
4.例文:
转身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曾经执着于山顶定格落日晚霞,未能如愿。适时转身,却见证了绝美的月光。于是我明白了:在人生路上,很多时候我们转身,就会发现,原来有些人一直都在。
沿着狭窄的小路往前走,后面是无尽的夜,氤氲着水汽的黑夜。昏暗的灯光渐渐远去,只留下我匆忙的身影。我知道自己在逃避什么,在追赶什么。
转身,我会看到什么?是她失落的眼神,憧憬的眼神,还是……我不敢面对那个事实。
身后的她渐渐行远,而我的心仍然停留在那个转角,即使我的脚步急促。冰冷的月光照在我身上,而我的血液在沸腾,我的思绪在飞扬。怎么可以就这样放弃,那是三年的友情,为何要在迷茫的青春舍弃?
驻足,转身,坚定地转身。我不想让自己后悔,即使看到她落寞的表情,看到她愤怒的表情,即使只有狭窄的小路,昏暗的灯光,被拉长的身影。可是,我看到了令我感动的一幕:她静静地站在原地,对着我静静地微笑。眼泪在瞬间夺眶而出,想要转身不让她看到哭泣的我,可是我的脚却像是被巨石压住,不能挪动。冰冷的月光洒在我的身上,昏暗的灯光将我的影子拉长,秒针似乎在这一刻停止了旋转,微风中静静飘荡着两个人影。我的思绪在飞扬,我的血液在沸腾,想要将影子抛在身后,却不知道该怎样迈出第一步。
泪水仍旧在滴落,那边的人影却渐渐挪近。她走到我身边,轻轻地拭去我脸上的泪滴,自然地拉起我的手,将影子抛在身后。陌生又熟悉的她又回来了,两只冰冷的手渐渐回暖。
柔和的月光洒在我们身上,时间从紧扣的指缝间流走,我的思绪在飞扬,只是那些躁动与不安已恢复宁静。那只温暖的小手将年轮的疤痕紧紧握住。无尽的黑夜,无尽的小路,无尽的沉默,只是我不在逃避,不再追赶。即使无言,我仍能感觉到她的温暖。黑的夜空下,我不再惧怕。下个转角,我似乎看到了一起微笑的我们。
“还好你给了我一次机会,还好我们一起走过来了。”她静静地对我说,没有任何修饰。是啊,还好我转身,还好我们又走在了一起。我没有说出,只是静静地看着她微笑。
转身,我看到在原地等我的人;转身,我看到一个世纪的斑斓光景。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全命题式材料作文题。
本题的写作主题主要是“转身”。 “转身”,其本意是转动身体,改变方向,借指时间极短。材料从我们的现实生活出发,列举了四类常见的“转身”的情况。“转身”之后,带来的是一系列的消失、逝去,如河流、鸟、鱼是自然环境的改变;虹桥则可能暗指社会生活的变化。而这些“转身”给我们带来的,或许是突然发现失去所爱、物是人非的伤感;或许带来的也是重新认知和再次探索的旅程,转身之前与转身之后,可以让我们看到令人好奇的不一样的世界。因此,“转身”一词虽然是个具体的动作行为,但蕴含其中的或许是处事方式的转变,或许是人生态度的转变,或许是事物发展情态的转变……
试题要求以“转身”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对此,既可依据材料内容,写现实生活中自己或他人的一个片段或一个故事,写他人或自己转身离去或转身归来所荡起的情感涟漪。比如,“我”在偶然转身之后才发现父母、朋友一直在默默支持着自己,给予自己前进的动力。也可通过记叙某些典型人物“转身”后的成败,给予我们思考与启迪,让我们思考什么时候要善于转身,回头是岸。
立意:
1.学会转身,退一步,海阔天空。
2.转身,才发现往者不可追。
3.转身,让我更懂得珍惜。
5.例文:
转身
有一种背影,无需过多的诠释,人们自可读懂。那是转身的瞬间,一种精神的转换,一种光芒的升华,容得下掌声,在万千镁光灯的照耀下愈显光辉。
“转身”是一种理性的放弃,一场冲破世俗的勇敢挑战。
去年八月,宏伟的鸟巢体育馆,九万多观众席座无虚席,人们都在焦急而又充满期待地等待着跨栏王刘翔的出赛,并满怀信心地期待他再创奇迹。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刘翔出现在赛道上了,只见他坚定着目光弯下腰,蓄势待发。随后,裁判示意有运动员抢跑,要求重跑。此时最让人揪心的一幕出现了:刘翔脸色凝重地用双手吃力地握着脚踝,并试图起跑,可不到几步便慢了下来。全场九万多名观众看到此幕大吃一惊。不久,刘翔果断地站了起来,示意退赛,留下了一个让人唏嘘不已的充满遗憾的背影,还有十三亿国人失望的神情。
这个“转身”,想必成为了零八年人们心中的痛,毕竟他被寄予了太多的希望。这个转身,想必非常挣扎与无奈,充满了悲壮的理性。即使如此,这个转身仍值得大家鼓掌。要做出这样的抉择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毕竟,体育竞技的意义与价值,首先体现在对生命的尊重。
同样,“转身”又是王者归来的霸气,一种激励人心的精神气概。
五月,NBA西部半决赛第一场,湖人主场,火箭客场,第四节,两队比赛正酣,姚明意外受伤,倒地不起,直至两三分钟后,姚明终于在训练师与队医的搀扶下返回更衣室。走到通道一半,姚明执意重返赛场,他知道队友需要他,球队需要他,在简单测试伤情后,他毅然转身,伴着观众为之折服的掌声,重新披褂上阵,并最终率球队夺得了一场宝贵的客场胜利。
相信坐在电视机前的球迷们,都无不被姚明那一高大的转身而感动得热泪盈眶,心中为之一振。那一转身,略显悲壮,但更多的是向世人展现了一种王者的领袖气质,以及那种东方人特有的不屈不挠,永不言弃的精神。
有一种转身,天生就为名誉而存在。但不浮夸,很实在。转身背后的意义,配得起这种荣誉的存在。
【详解】试题分析:材料给出了有关“转身”的解释,但这并不能直接成为写作的内容,虽然它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材料中有一段提示:转身,本是一具体动作行为,但蕴含其中的或许是处事方式的转变,或许是人生态度的转变,或许是事物发展情态的转变……。这段提示应该特别关注,它告诉我们“转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里提示了三点:处事方式,人生态度,事物发展情态,之后是个省略号,这告诉我们,还有很多内容可以延续,但是材料不可能全写出来,只能要我们自己去填充了。而且,作文要求我们写出自己的“感触和思考”,注意,必须是自己的,这一点很重要。
(1)化虚为实,深化理解。我们可以提问:“转身”是什么?转身是方向的改变,态度的改变,是方式的改变;转身是一种智慧,转身是一种适应,等等,深化对“转身”话题本身内涵的理解,这样就比较具体化,充实化。
(2)多方思考,多维拓展。我们可以继续思考:为什么要“转身”?这是思考原因与理由;要不要“转身”,“转身”如何,不“转身”又如何;“转身”有何价值,有何意义,有何作用,有何影响,有何后果;该怎样“转身”,这是方式问题;何时转身,转向何方,这是时机问题;转身要注意些什么,要避免些什么,这是规避风险的问题;转身有好有坏,有成有败,我们能得到什么教训或者经验,这是有关转身的启示问题……
(3)化抽象为具体。“转身”是个动词,材料并没有说什么可以转,也没有说转向何方,这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留下了丰富的可能。我们可以为这个动词赋予多个主体: 谁在“转身”?个人,家庭,班级,学校,民族,国家,社会……
什么可以“转身”?处事方式,待人态度,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心灵,灵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大的,小的,都可以“转身”……
当我们化抽象为具体,填充若干主体,自然丰富了话题,我们也有话可说,然后结合自己的学习,自己的经历,自己的见闻,自己的感悟,自能写出有感情有血肉的文章。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与应用的能力。
点评:本题最大的特点是写作的角度很多,这类题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经常做这样的训练,我们的思维必然会敏捷,深刻,作文水平自然会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