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倾听(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倾听(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6 19:1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倾听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孟子》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西方心理学家荣格也曾说:“向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清醒。”可见,审视自我很重要。中国有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外国谚语也说:“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可见,倾听他人也不无道理。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思、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
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
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在倾听中成长。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3.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生活中我们或许总是习惯于忙忙碌碌,却很少静下心来倾听,倾听自己,你能更了解自己,让你更完美;倾听他人,你能更了解人,让你更聪慧;倾听自然,你能更读懂自然,让你像山郡思考。
4.按要求作文。
倾听,是真诚沟通的桥梁;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生活中我们经常在倾听:倾听父母,倾听老师,倾听同学;倾听古今圣贤之言;倾听自然美景之声……倾听中我们学会理解合作,倾听中我们学会明辨是非。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复杂记叙文,题目自拟。
要求:(1)围绕一个中心,记叙两件事或多个片断;(2)叙事完整,情节生动,有细节描写;(3)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说和听,是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方式。“你可真会说!”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句话。这可能是真心的褒奖,也可能是善意的提醒,还有可能是不留情面的责备。有的人自己说得多,却不愿听人说,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有的人说得少,却善于倾听,会意处的一个微笑,让说话人满心欢喜……说也好,听也罢,背后总有一个故事,或令人感动,或耐人寻味,或发人深思……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你可真会说!
(2)倾听,不仅仅是一种态度
要求:(1)可以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文体不限,但必须明确;(2)围绕材料提示立意选材,可以发挥想象,但情感要真切,不得抄袭和套作;(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地名等信息;(4)不少于800字;(5)认真书写。
参考答案:
1.例文:
倾听他人,看清自我
莎士比亚说:“多听,少说,接受每一个人的责难,但是保留你的最后裁决。”人生路上,难免有责难我们的人,我们即便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但起码应给予其最基本的尊重。当然,尊重他人的观点并不意味着要舍弃自我。倾听他人,看清自我,才是我们应有的姿态。
他者的声音可以教会我们成长。父母的说教、师长的教诲、朋友的规劝,甚至是竞争对手挑衅的话语,都是滋养我们人生的养料。当我们的人生还是一张白纸时,我们应该多听;当我们长大一些,有了自己的想法,可以独立思考后,我们依然应该多听。以人为镜,多听则明。倾听每一个不同的声音,我们才能全方位地看清自我,看清自己在他人眼中及社会上的位置。因此,作为自我人生的创作者,我们也应该是个忠实的倾听者,尊重我们生活的“读者”,倾听他们的声音,以便更好地看清自己的所言所行。
但我要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尊重并不等于认同,我们的人生作品应由我们自己来打造。难道他人的妄加揣测我们也要当真吗?难道尊重他人就意味着要按他们的方式去行动吗?难道以为听从他人的声音我们的人生就一定能更加辉煌吗?当然不是。他人的声音不一定都是真理,也可能是刺穿我们人生胸膛的利刃,带给我们痛苦,对于这些声音,我们自然不必理会。因此,对于他人的声音,我们要反复斟酌地倾听,谨慎小心地执行,千万不能让其主导我们的人生。
多听,不代表我们要对他人绝对服从,坚持己见才是更重要的。因此我们是独立的个体,并不是依附他人而存在的。纪伯伦说:“应站在一起,但不要靠的太近。因为廊柱分立才能撑起庙宇。橡树和松柏也不能在彼此的阴影中生长。”因此,对于他者的言论,我们可以倾听,但要学会取舍,这样才能塑造出一个独立的自我,才能创作出我们自己的人生作品,而不是活成别人的影子。
“谁不能主宰自己,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曾铿锵有力地如是说。即使尊重他人,聆听他言,也必须有属于自己的坚持,有特立独行的勇气。人生之路上,我们要开两扇窗,一扇侧着开,可以小,但是足够让光照入,让责难和真言进来;另一扇开向天穹,要看得清头顶的星空,看清自己最后的决定。毕竟,倾听他人,是为了看清自我,书写我们自己的人生佳作。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孟子》的话意思是,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荣格的话形成对比,也强调了“向内审视”的重要性。两者都认为“审视自我”很重要。而中国俗语比喻当事人往往容易糊涂,旁观的人反而看得清楚明白;外国谚语通过“问问别人”才能准确了解自己。两者都强调了“倾听他人”的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材料中有两种观点,一是“审视自我”,而是“倾听他人”。
这是一个二元思辨类作文。从心理学角度来理解,审视自我也被称为自我反思,这是个体健康人格的要求以及体现之一。审视自我是一种能力,也是个体自我成长与发展的要求。古语有云,一日三省吾身,也是体现了自我反思的重要性以及价值。而倾听他人则是通过镜映原理,增强对自我的正确认知。无论是审视自己还是倾听他人,最终的目的是帮助自己准确了解自我,使自己能够以更客观、更广阔的思维方式了解自己,避免因思维局限而产生盲目认知,能够以更谦虚、谨慎的姿态,让自己得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在社会功能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可见“审视自我”和“倾听他人”并不矛盾,二者是可以统一的。
写作时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来写,也可以辩证思考,即既要审视自我,又要倾听他人。要充分论证二者各自的重要性,即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要多审视自我,什么情况下要多倾听他人。更要论述清楚如何让二者和谐统一,要抛掉傲慢,放下偏见,开阔胸怀,放下身段,通过审视自我和倾听他人对自我有正确全面的认知,从而选择合适的人生道路,实现生命的价值。
立意:
1.学会自我审视,找到适合人生。
2.倾听他人,映照自我。
3.审视自我与倾听他人结合,赢得灿烂人生。
2.例文:
学会倾听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交流、协作、共事,善不善于倾听,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准,还关系到能否与他人建立起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的往往不是口腹之欲,而是一方可以栖息心灵的芳草地。友情的存续,婚姻的永固,团队的向心力,其秘诀很大程度上在于有没有情感的交流和精神上的契合,从古至今,这可以说是体现人类生活品质和生存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把家庭建成幸福的乐园,这是每个人都期望的。而学会倾听,则是我们把期望变成现实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
倾听唠叨絮语。父母亲在儿女面前常常唠叨个不停:要么是天气凉了,当心身体;要么是工作要好好干;要么是问媳妇怎么样,孙子怎么样;要么是提起陈谷子烂芝麻的往事,等等。是的,人老话多,但很多话语是经验之谈,是爱的流露,是情感的释放。长辈们希望有人倾听,如果拒绝,会伤了老人的心。
倾听逆耳之言。你有些坏习惯、小毛病,单位上恐怕没人直说。但在家里,就有人说了。你坐没坐相,站没站相,不讲仪表,母亲就要说你几句;你又吸烟,又喝酒,有时还闹得酩酊大醉,妻子就要管管你了;你不尊老爱幼,在家里惹是生非,可能就要受到家庭成员的指责。美国总统布什年轻时喝酒出过一次洋相,受到夫人劳拉的严厉批评,布什从此戒酒,直到现在他一直感谢夫人帮自己戒酒。发自内心的逆耳之言是一种关心,爱护和帮助。忠言逆耳利于行,是清醒剂,是治病良方,是家庭团结的催化剂。
倾听长辈忠告。长辈见多识广,阅历丰富;长辈见贤思齐,希望儿女成才成器;长辈心态平和,唯愿晚辈踏实做人,平安是福。你做官了,长辈嘱咐你要多办好事;你发财了,长辈嘱咐你不要以大款自居;你染上抹牌赌博的恶习,长辈忠告你勤劳是兴家之本。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倾听不同意见。有钱了,是先买房子还是先买汽车;买了房子,花多少钱怎么进行装修;孩子读书,是择校还是不择校,以及家庭的日常开支等等,都会有不同意见。家庭也要民主,而后才能形成共识。多听一分意见,或许就意味着多一分和谐。
倾听是一种姿态,是与人为善、心平气和、虚怀若谷。
倾听是一首歌,是团结之歌,友爱之歌,和睦之歌。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为材料作文。
【审题】审题要点:“永远懂得倾听”“在倾听中成长”等。“倾听”意为“虚心地听取”,导引语中也有“倾听是一种亲和的态度”,所以它不是简单地听取,更不是无意听到,而是一种有意聆听,一种带有主观态度的聆听。这篇文章既可以写成人际交往类,也可以写成感悟思考类。
“倾听”一词,就字面上看,“倾听”的意义是听声音。但是往字内深意看,“倾听”可以有深层的意义:接受、享受、感知、理解等,都可以视为“倾听”。如果再进一步展开联想的话,还可以把生活中的许多行为同“倾听”二字联系起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下笔,要思考三个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倾听,倾听时的环境或氛围,有此倾听才不同寻常;二是倾听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既然是倾听就必然有内容,有此,文章才充实。三是倾听时的感受怎样,这是倾听的目的,有此,文章才有深度和深意。
【立意】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美德;倾听,净化心灵等。
【素材】1.倾听春天的莺歌燕语,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意境的优美;倾听大海的潮起潮落,我们感受到激越的乐章和壮美的境界,倾听长者的教诲,我们如坐春风;倾听朋友的诉说,我们感受到友谊的可贵。
2. 我侧耳倾听一支又一支民歌,心儿也随同它飞越海洋和山谷我看到民歌在浔阳江头琵琶女伤感的眼睛中停留;民歌以蝴蝶的姿势,在科尔沁的草原的马头琴上优美栖落;民歌同汗水一起匍匐在农民黝黑的脊背,又一同渗进泥土;民歌从母亲心中悠悠流淌出来,暮色浓了,在她细细的歌声里,孩子沉沉睡去。倾听民歌,如同倾听祖先诉说他们的命运,他们的梦为他们的热情、豪放,为他们的勤劳、慷慨而感到由衷的骄傲;对他们在爱情上的含蓄和忠贞不渝而感到万分羡慕也许他们一贫如洗,也许他们不得不背起凤阳花鼓,流浪四方但是,劳动者,唯有从你们心底涌出的歌声,永远被后人传唱。
3. 倾听是心灵之花。倾听能折射出纯洁而热情的光芒。倾听是一缕清风,它能吹散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倾听是划破漆黑夜幕的流星,能给人们带来希望;倾听是一朵开不败的花,它能绽放出生命之蕊,换取人们的欣赏和信任。倾听长者的教诲,就如同读一本好书,实乃受益匪浅。倾听朋友的诉说,与朋友共同分享快乐,分担痛苦,让朋友感觉自己不是孤单的。倾听他人的牢骚,让他人感到舒畅、满足和轻松。闲暇之际,独步山间树林,倾听大自然的声音:鸟儿的歌唱,昆虫的啼叫,小泉的呜咽,山风的呼啸……让人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热土,让人寻回内心深处最美丽的真实。
3.例文:
学会倾听
有人说:“鲜花最美,因为它鲜艳。”有人说:“雨露最美,因为它滋润”。有人说:“太阳最美,因为它温暖。”而我说:“倾听最美,因为它染艳了心灵,滋润了身躯,温暖了世界。”我们应该学会倾听。
倾听是一种默默的关注,也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当我们学会了倾听;你会发现自己的心灵会变得更加纯美!
听,那是窗外大地的苏醒声、我们家墙壁上挂的时钟哒哒流逝声、天空轰隆隆的雷鸣声、源源不断的小河流水叮咚声……
我们生活在有声有色的世界里,只要做到细心倾听、善于倾听;必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许你不善于倾听,这是你的风范;我想,你在这充满声的环境下生存必然会有所感受吧。
倾听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要做一个学会倾听善于倾听的人。在我身边有一个人,我想倾听她的心声把唠叨解剖;用心灵去倾听。会发现一股无法阻挡的爱,它其实就包裹在唠叨里。她平凡而伟大,每天早起贪黑、不畏辛苦困难。她很慈祥,也爱唠叨,但我永远爱她。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认为唠叨实在太烦人了,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她。我们想,如果我们以后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他们也以同等的态度对待我们,这种感受可想而知。她,是爱我们的,怎么会烦我们呢?
曾记否,我们小时候幼小无知经常耍脾气。那时候很不听话,现在想起是多么的可笑……可她只有包容下我们的任性,但我相信这是爱,一种无法言语的爱。现在我们长大了,懂点道理了自然就不会再那么的任性啦。
现在怀着半幼稚半成熟的心态想着幸福是怎么存在的,这就需要倾听了啵,倾听别人的幸福,为了以后的幸福打下基础!学习必须做到一心一意要虚心倾听别人的见解。世界之大,人之浮夸。多倾听倾听自己的心声,为自己前途打下目标!
学会倾听大自然,你的心境会变得更广阔,学会倾听她,你会渐渐地发现爱无处不在,学会倾听音乐,你便会发现世界并你没有你想像那样枯燥无味了。
我们的生命之歌,因倾听而悠扬动听,我们的生命之河,因倾听而永不干涸,我们的生命之光,因倾听而永不熄灭。
我们应该学会倾听。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这是一道暗含哲理的材料作文,材料的关键词是“倾听”,考生需围绕材料发散引申,然后找到最佳的立意方向。
材料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倾听”,材料的第一句话交代了现在大多数人的生活现状,也交代了“很少静下心来倾听”的原因,就是因为“习惯于忙碌碌”。材料的第二句话,从三个方面,交代了“倾听”的对象和“倾听”带来的作用。所以,结合材料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理解“倾听”含义。“倾听”意为“虚心地听取”,“要用心去听、去感受”,所以它不是简单地听取,更不是无意听到,而是一种有意聆听,一种带有主观态度的聆听。这篇文章既可以写成人际交往类,也可以写成 感悟思考类。
(2)选准倾听对象。“倾听”作为一个动词,它后面必须要带一个名词,不管这个名词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那么这个对象的选取,就可能就是使得这篇文章成为一篇一类文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砝码。不少考生对“倾听”对象的选取,不假思索,随手拈来,把一些根本没有品位的 “倾听”对象搬到作文中来,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命题者的初衷。相反,倒是那些无形的对象,有意识的对象作为“倾听”的对象,更为精彩。
(3)突出情感体验。 我们说通常意义上的“倾听”是从人的听觉上去表现的,但是真正出彩的文章并不是从听觉上去表现的,而是那些真正体现考生情感的文章才是文章的一大亮点,写作时要把自己“听”到的跟自己的思维、 体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总之,“倾听”一词,就字面上看,“倾听”的意义是听声音。但是往字内深意看,“倾听”可以有深层的的意义:接受、享受、感知、理解等等,都可以视为“倾听”。如果大家再进一步展开联想的话,还可以把生活中的许多行为同“倾听”二字联系起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下笔,要思考三个问题:一、在什么情况下倾听?——倾听时的环境或氛围,有此倾听才不同寻常;二:倾听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既然是倾听就必然有内容,有此,文章才充实。三、倾听时的感受怎样?——这是倾听的目的,有此,文章才有深度和深意。这三个问题,是我们的构思之本,完整地考虑,其实就是一篇文章的完整的写作思路。
参考立意:
(1)倾听感动的声音;(2)四季的声音;(3)倾听爱的呼唤;(4)倾听历史;(5)倾听长者的教诲;(6)倾听朋友的诉说;(7)隔门听音。
结构示例:
我们可以由倾听不同对象带来的不同感受入手,写一篇抒情散文。也可以记叙一次倾听朋友发牢骚的经历,表现倾听的重要性。还可以采用片断的形式,由倾听世界各地的声音表现对世界上饥饿、战争等现象的关注。如我们可以听到非洲儿童饥饿的喊叫;我们可以听到耶路撒冷的枪声,不同宗教的人因信仰而战,受苦的只是百姓;我们可以听到怒吼的洪水声,它冲毁房屋,卷走百姓,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
素材积累:
1、终于攀上了我久久向往的山顶。我仿佛听到鹰击长空那一阵长鸣,我仿佛听到虎啸深山的壮阔,我仿佛听到峭壁上松树钻出岩石的挣扎……一切是那么悲壮。
2、日益麻木的耳朵啊,快逃离这喧闹的城市,找一个安静的角落,闭上眼,用心倾听世界上细微之声。倾听江水的流逝,倾听淅沥的雨声,倾听这些大自然的灵魂,倾听这些早已长眠于地下的英雄,倾听这一切的一切,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坚强勇敢,什么是无畏困难,什么是生命的可贵。
3、倾听是月,给你“对影成三人”的豪情;倾听是菊,给你“悠然见南山”的闲情;倾听是酒,给你“举杯邀明月”的雅志。
4、学会倾听,在父母为你的成绩担忧时;学会倾听,在朋友为生活琐事烦恼时;学会倾听,在自然给你送来第一场雪时;学会倾听,倾听父母的谆谆教诲;学会倾听,倾听朋友的埋怨不满;学会倾听,倾听自然的壮观之美。 倾听那些美丽的声音,听过雨滴落入水中那种清脆的声音吗?听过风吹树叶那种细碎的声音吗?听过鸟雀起飞拍打翅膀那种富有力感的声音吗 你倾听过生活的声音吗?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4.例文:
倾听
没有看见,但我已经听到了。
我在静谧的白炽灯下,倾听了一曲简单却动人的“乐曲”,倾听到喧嚣浮躁的城市里却依然存在的美丽心声。
半小时前,我来到了这家经常光顾的面店。这家面店有着朴素大方的古老风格,却又不失现代化的浓烈气息,棕褐色的长而宽阔的桌子上,放着酱油、醋以及我最喜爱的浓香辣椒酱,棕色的长条凳可容下许多顾客,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人聚在一张桌上,像极了一个聚在一起吃面大家族。
刚刚一个男孩放下筷子,拿了一长条卷纸擦了擦嘴走了,半碗尚未吃完的面条委曲地团在碗中。
过来收拾面碗的阿姨深深叹息了一下:“哎!浪费啊!”
一旁一个男孩低头吃着面,默不作声。
面店阿姨端来我的面,我摘下眼镜,搓搓手,端起面碗也准备动筷子。
此时的我分明听到身旁筷子触碰着碗底、混合着面汤发出“叮咚”的声音,直到最后“嘶溜”一声,我看男孩把最后一根面吸入口中,“咕碌”一声滑入了肚中。整个流程流畅而不含杂质,仿佛是一曲简单的“小乐曲”,平常却动人,只见身旁男孩拿了一小块卷纸,放下筷子,满足地离开了。
走时,听到他小声说了句:“每个人都应该吃完最后一根面。”
我抬头看了看刚刚完成简单“乐曲”的男孩背影,渐渐模糊的视线中分明看见了纯真质朴!
刚刚收拾面碗的阿姨走过来,望着空空的面碗,流露出点点笑意:“现在的孩子,不浪费的也还有啊!”
旁边的大伯也发出自身的见解。“我们那时在学校里天天都是青菜豆腐白米饭,哪天学校换上一碗面,还不是吃的见底!现在的孩子,有的娇惯的哟!刚刚那孩子真不错!”
我舔了舔嘴角,刚刚准备放下还有剩面的碗,手却在半空中停住了,耳边分明响起了刚刚简单的“乐曲”,分明又听到了“每一个人都应该吃完最后一根面”的话语。
不容犹豫,二话不说,重拾面碗,静悄悄地吃完了最后一根面。
静谧的白炽灯下,映射着碗底格外洁净。
五分钟前,我倾听到了,一个男孩——节俭质朴的,美丽的心声!
我没有看见,但我已经听到了。这城市,这世界,这世间的每一个人,都应该用心倾听。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话题作文题。
材料首先说明倾听的意义,即“倾听”是“真诚沟通的桥梁”“净化心灵的艺术”,然后提到“倾听”的对象,如父母、老师、同学、古今圣贤之言、自然美景之声等。最后解释了“倾听”的作用,它可以让我们在倾听中学会理解合作、明辨是非,因此我们应学会倾听,在倾听中不断净化、提升自己。启发我们生活中应注重倾听,在倾听中获得成长。
由此看来,文章既可以写成人际交往类,也可以写成感悟思考类。倾听长者的教诲,我们如坐春风;倾听朋友的诉说,我们感受到友谊的可贵;倾听春天的莺歌燕语,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意境的优美;倾听大海的潮起潮落,我们感受到激越的乐章和壮美的境界等。
作文的话题为“倾听”,文章应围绕“倾听”来行文。我们可以由倾听不同对象带来的不同感受入手,写一篇记叙文,一次倾听朋友发牢骚的经历,表现倾听的重要性;还可以采用片断的形式,由倾听世界各地的声音,表现对世间饥饿、战争等现象的关注,如我们可以听到非洲儿童饥饿的喊叫;我们可以听到耶路撒冷的枪声,明白不同宗教的人因信仰而战,受苦的只是百姓;我们可以听到怒吼的洪水声,它冲毁房屋,卷走百姓,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等。记叙文应以叙事为主,适当加入抒情和议论;而且题目要求写复杂记叙文,文中应围绕一个中心,记叙两件事或多个片断,且要有细节描写,以使文章情节生动,富有感染力。
立意:
1.倾听朋友诉说,增进友谊。(写自己倾听朋友遇到困难后的诉说,并耐心开导帮助的故事。)
2.倾听父亲的教诲,反思中成长。(写父亲在我考试失利后谆谆教诲,促使我发现不足,重回巅峰的经历。)
3.学会倾听,理解合作。(写队友与自己交流沟通,更加默契地合作,取得比赛胜利的过程。)
5.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命题作文题。
(1)“你可真会说”这个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结合导语“这可能是真心的褒奖,也可能是善意的提醒,还有可能是不留情面的责备”可知,这里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真心的褒奖,因为“你”说的好,说的对,说的巧妙,所以赞扬,主题可以是表现人的说话技巧,或者是表现人的某种情感;第二种情况是善意的提醒,提醒对方,说的太多了或者说错了,主题可以是批评某种行为;第三种情况是责备,可能是反讽语气,指责对方胡编乱造、篡改事实、矫饰掩饰某种错误等等,主题可以是讽刺某种行为。题目中的“你”一般情况下指的是人,因为“说”是人的一种行为,这个“你”可以是作者自己,那么“你可真会说”这句话就是别人评价自己的;这个“你”可以是其他人,那么这句话可能是作者对某人说的,也可能是作者看到、听到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的。不管选择哪一种情况来写,都要表现某个主题,这个主题与题目要有关。
本文更适合写成记叙文。围绕“你可真会说”这句话写一件或几件事。例如,自己通过赞扬、鼓励、幽默等方式让一个好朋友、同学重新燃起奋斗的勇气或者重新感受到父母的爱等等,对方因此对自己说“你可真会说”,表现同学之间的情谊。这样的事情可以发生在朋友、师生、父母孩子、陌生人之间。或者是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却想方设法的用语言来掩饰、狡辩,对方说了“你可真会说”这句话,由此自己感到羞愧,醒悟过来,表现知错能改等主题。文章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件事,通过几件关于说话的事情来表现语言的魅力和作用。
(2)“倾听”指认真地听、仔细地听,“倾听,不仅仅是一种态度”的意思是倾听最基本的内涵是一种态度,同时也有别的内涵。结合导语“有的人自己说得多,却不愿听人说,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可知,倾听表明了一种尊重的态度;结合导语“有的人说得少,却善于倾听,会意处的一个微笑,让说话人满心欢喜”可知,倾听能够为别人带来快乐、欢喜,能够营造和谐、美好的氛围。除此以外,倾听还有其他作用。例如,倾听能够让人进一步了解朋友、父母、周围的人与事,能够让自己增长见识、丰富内涵,能够缓解他人的痛苦,能够增加他人的喜悦等等。倾听有许多其他的作用和效果,要写出这些效果的内容。文章主题是告诉人们要去倾听,要学会倾听。倾听的可以是人的语言,也可以是大自然的语言,鸟语花香,风雨雷电,都各有语言,倾听的对象还可以是历史、是桌子、是椅子等等,表达对自然、对历史、对各种工具的尊重和爱护等。
本文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记叙文就是要写人记事,在具体的事件中写出倾听的好处,例如,我去倾听朋友的心声,一方面,我让朋友能尽力倾吐,获得了倾诉的安慰,另一方面,我通过倾听朋友的心声,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反思,也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
议论文则要表明观点,论证观点。“倾听,不仅仅是一种态度” 是一句未说完的话,在表达观点时,要把其补充完整,可以确立观点,例如,倾听,是尊重和爱;我们要学会倾听等等。从倾听的好处角度,确立分论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比如可以写唐太宗善于倾听,从而开创大唐盛世;项羽不听取范增的意见,从而坐失良机,导致失败等。
立意:
1.妈妈你可真会说,总能鼓励我前行。
2.善于倾听,完善自我。
3.倾听是尊重,沟通你我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