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第八单元 单元任务群(一) 感受责任与担当,体会说理艺术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第八单元 单元任务群(一) 感受责任与担当,体会说理艺术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6 20:1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责任与担当·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第八单元
单元任务群
(一)
感受责任与担当,体会说理艺术
1.学习运用“对称法”和“互文见义法”来推断词义。
2.体会士人的责任与担当精神,体会说理艺术,尝试辩证分析。
学习任务
任务一 语言的探究与积累
活动一 运用对称法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偶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的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在《谏太宗十思疏》《阿房宫赋》这两篇文章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有很多,如果运用对称判断法的方式,会较为容易且准确地把握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请运用对称推断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语的含义。
(1)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谏太宗十思疏》)
答案 竭诚:竭尽诚心。
根据句式看,前后句是并列句,前后句意思相反,“傲物”是“傲视别人”之意,则推断“竭诚”为“竭尽诚心”之意。
(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答案 寡:少。
这两个分句是对偶句,前后句意思相反,“繁”是“多”的意思,由此推断“寡”是“少”的意思。
(3)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
答案 简:选择。
活动二 理解“互文见义”法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表现在具体诗词中的情况: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同一件事。如《阿房宫赋》中的“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翻译为“五步十步就有一楼或一阁”。如果不懂互文修辞,该句就会翻译成“五步就有一楼,十步就有一阁”。所以,熟练把握互文修辞,有利于准确理解古代诗文。
互文一般有以下形式:一是同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其意思是东西方向的船和舫都悄无声息。二是邻句互文,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如《木兰诗》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壮士”组成互文,意思是将军和壮士有的战死了,有的回来了。三是排句互文,即互文的句子有两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完整的意思。如《木兰诗》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其意思是“在东市、西市、南市、北市买了骏马、鞍鞯、辔头、长鞭”。
2.翻译下列句子,尤其注意“互文”的翻译。
(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阿房宫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燕、赵、韩、魏、齐、楚六个国家几百年里所收藏的金玉珍宝。
无论是在朝廷里做高官,还是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
间,都为百姓和国君忧虑。
任务二 感受责任与担当,倾听理性声音
活动一 感受责任与担当
1.阅读本单元课文,回顾文本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感受作者的历史担当。
篇名 作者 朝代 责任与担当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唐 ①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一中心,对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体现了一代名相的责任与担当。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北宋
王安石针对司马光对新法的指责,逐条驳斥,揭露他们保守、腐朽的本质,表现出他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俗语所动摇的决心,体现了一位改革家的责任与担当。

篇名 作者 朝代 责任与担当
《阿房宫赋》 杜牧 唐
《六国论》 苏洵 北宋
杜牧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封建时代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苏洵借对六国灭亡的评论,借古喻今,抨击宋王朝对契丹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表现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担忧。

活动二 倾听理性声音
2.魏征等人面对一事之急、一时之需、一人之求、一朝之弊,以笔为剑,劈开事实的表象,直指问题的本源,以清晰的观点、严密的逻辑,力图以百余言、千余字撼动读者,他们都是具有理性精神和思辨思维的表达者。回顾本单元课文内容,倾听作者的理性声音。
篇名 文体 目标读者 针对现实 理性声音
《谏太宗十思疏》 奏疏 唐太宗 唐太宗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
皇帝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篇名 文体 目标读者 针对现实 理性声音
《答司马谏议书》 书信 司马光 翰林学士司马光,写信指责作者的变法举措,并加以“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个罪名
《阿房宫赋》 辞赋 唐朝统治者
《六国论》 史论 北宋统治者 北宋向契丹、西夏纳银纳绢
大臣要帮助皇帝“除弊”

唐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
秦朝的灭亡是因为骄奢淫逸,不施仁义

六国是因为贿赂而亡国


任务三 体会说理艺术,尝试辩证分析
活动一 体会说理艺术
1.理性的声音需要理性地表达,这就要求观点鲜明、言必有据、运用合适的论述方法等。本单元课文在说理上有哪些论证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呢?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填写下表。
篇名 论述思路 论述方法 论述语言
《谏太宗十思疏》 先总体论述治国原则——“积其德义”,再从历史和现实角度论述“积其德义”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后提出“积其德义”的具体措施—— “十思”,全文逐层递进。 采用类比、比喻等说理方法,以及正反论证的写作手法。
整散结合,生动有力。

篇名 论述思路 论述方法 论述语言
《答司马谏议书》 除首尾外, 主体部分逐层批驳:先驳论点,再挖根源,后表明立场。 委婉得体,柔中带刚。
《阿房宫赋》 论据陈述极尽夸张、铺排,采用举例、对比论证方法及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多采用夸张、比喻、排比等手法;辞采丰富,选语精工;整散结合,音韵优美。
采用驳论形式,批驳对方论点。

全文按照“体物—写志”的思路,先集中描写阿房宫雄伟壮丽、生活奢侈,极尽夸张、铺排,文末点明主旨,议论精当。全文呈“分—总”形式。

篇名 论述思路 论述方法 论述语言
《六国论》 全文按照“引论—本论—结论”的论述思路;本论部分按照形式上并列,实则由主到次的思路。 采用举例、对比和假设说理的方法,以及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朴实严密,简洁生动。

活动二 尝试辩证分析
2.本单元课文在理性思考方面,尤其是思辨性的表达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从下面材料中任选一则进行评论,体现你的辩证思考。
(1)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3)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习近平
答案 (示例)“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简单质朴的话语中透露着浓浓的为民情怀。“无我”,就是要以身许党许国。为了坚定地践行“为人民做好事”的理想,就必须做到“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勇于直面各种矛盾、风险与挑战。“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不慕虚名、崇尚实干,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步一个脚印把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决策、工作部署变为现实。过去的几年里,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以实实在在的实干业绩、发展成就,诠释了“人民至上”的铮铮誓言。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严峻更复杂,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十分强烈,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以“无我”的状态投入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甘于奉献,勇于担当,才能战胜各种困难与挑战,才能不断取得新胜利、创造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