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全等三角形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1 全等三角形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2-17 19:5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1 全等三角形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其有关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内容解析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其有关概念包括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反映了对应边和对应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基础.
全等三角形是全等形中最简单的多边形全等,通过将一个三角形进行平移、翻折、旋转这一动态过程,让学生体会图形变化的思想,加深对全等三角形本质特征的认识.能够完全重合是全等形的本质特征,由此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它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主要途径.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理解全等形的概念,并能识别图形的全等.
(2)理解全等三角形及其有关概念.
(3)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能识别出生活中的全等形,并能从较为复杂的图案中辨认全等形.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理解两个三角形全等就是这两个三角形能完全重合,能正确地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学生能从对三角形进行平移、翻折、旋转的变化中感受变化前后图形的全等关系,并从中体会图形变化的思想,
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学生能从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中归纳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演绎推理和计算.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全等三角形以及相关概念.
(2)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
不同情况下的三角形全等的图形归纳.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由于学生几何图形的认知水平和空间观念的欠缺,准确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对学生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多动手实验拼图,感知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时的对应位置.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四、教学过程设计
1.生活中的全等形
多媒体显示第十二章章头图等图片(图1).
图1
问题1 观察这些图片,你能看出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几何图形吗?
师生活动:同学们积极踊跃举手发言,相互补充,教师总结:大桥上的钢梁构成了许多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等;风景图上房屋的窗户、白色的墙面、地面上房屋与水中的倒影等;风扇上的每片扇页……都存在着形状与大小完全重合的几何图形.
追问:你能再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类似例子吗
师生活动:学生举例,教师关注:学生所举的例子是否都是全等形.
设计意图:借助现实生活中实物的图片,让学生抽象出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几何图形,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的基础上产生新知识,建立形象、直观的数学模型.
问题2 请同学们用复写纸等方法画出两个三角形,并用剪刀剪下其中一个三角形,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有何关系?
师生活动:学生动手,各自画出三角形,并用剪刀沿着三角形的边剪下其中一个三角形,然后再将两个三角形进行比对,发现这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和大小完全一样,并将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画、剪、比对两个三角形,直观感受这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关系,同时也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活动素材.
2.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其有关概念
问题3 请同学用语言归纳出问题1和问题2中两个图形有何关系?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互相补充完善,师生共同归纳出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追问1:请同学们将问题2中的两个三角形分别标为△ABC、△DEF(如图2),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有何对应关系?
图2
师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动手操作,发现点A与点D、点B与点E、点C与点F重合,称为对应顶点;边AB与DE、边BC与EF、边AC与DF重合,称为对应边;∠A与∠D、∠B与∠E、∠C与∠F重合,称为对应角.
追问2:你能用符号表示出这两个全等三角形吗?
师生活动:教师说明:△ABC与△DEF是全等的,记作△ABC≌△DEF,其中“≌”是全等符号,“∽”表示形状相同,“=”表示大小相等;读作“△ABC全等于△DEF”;在记全等三角形时,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方式归纳定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抽象思维能力.
问题4 请同学们拿出问题2准备的素材,按照如图3进行平移、翻折、旋转,变换前后的两个三角形还全等吗?
(1)       (2)    (3)
图3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活动,合作交流,感知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了,但形状、大小没变,也就是变换前后的图形是全等的.图3(1)中,△ABC≌△DEF;图3(2)中,△ABC≌△DBC;图3(3)中,△ABC≌△AED.教师关注:对应顶点的字母是否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追问:你能说出他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和对应角吗?
师生活动: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别说出三组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和对应角;师生总结:首先应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然后根据对应顶点的位置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体会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了,但形状和大小不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本质特征,为找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作铺垫.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问题5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有何大小关系?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交流,归纳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并会用几何语言表达.比如,图3(1)中,∵△ABC≌△DEF,∴AB=DE,BC=EF,AC=D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A=∠D,∠B=∠E,∠C=∠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经历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归纳等探究过程,会进行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之间互相转化,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简单的演绎推理能力.
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
例 已知:如图2,△ABC≌△DEF.
(1)若DF=10 cm,则AB的长为 ;
(2)若∠A=100°,求∠D的度数 ;
(3)若∠A=100°,∠B=30°,求∠F的度数.
设计意图:通过这组变式问题,考查学生初步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
1.如图,△OCA≌△OBD,点C和点B,点A与点D是对应点,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COA=∠BOD
B.∠A=∠D
C.CA=BD
D.OB=OA
2.如图,△ABN≌△ACM,∠ABN和∠ACM是对应角,AB和AC是对应边.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MC=∠ANB
B.∠BAN=∠CAM
C.BM=MN
D.AM=AN
3.如图,△ABC≌△CDA,AB与CD,BC与DA是对应边,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BAC=∠DCA
B.AB//DC
C.∠BCA=∠DCA
D.BC//DA
4.如图,△EFG≌△NMH,∠F和∠M是对应角.
(1)FG与MH平行吗?为什么?
(2)线段EH与NG的大小关系是什么,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本组练习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及其有关概念和性质.通过变化两个全等三角形的位置,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将本节课的内容与三角形内角和、相交线、平行线等知识简单结合,培养学生简单的演绎推理和计算能力.
5.归纳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谈如何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3)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谈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变换前后的两个图形有何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全等三角形有关概念和性质,建立用动态的观点研究几何问题的意识.
6.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12.1第3,5,6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C.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设计意图:考查对全等三角形概念的理解.
2.如图,△ABE≌△ACD,点E与点D是对应顶点.
(1)写出它们的对应边 ;
写出它们的对应角 ;
(2)若∠A=50°,∠B=30°,求∠ADC的度数.
设计意图:考查对全等三角形有关概念的理解,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如图,△ABC≌△DEC,AC和DC,BC和EC是对应边.∠ACD和∠BCE相等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考查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掌握情况.
4.如图,△ABN≌△ACM,∠B和∠C是对应角,AB和AC是对应边.
(1)BM与CN相等吗?为什么?
(2)判断∠BAM与∠CAN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考查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掌握情况.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D
A
B
C
C
E
B
D
A
A
D
O
C
B
A
N
M
C
B
A
D
C
B
F
E
H
M
N
G
A
B
C
D
E
E
D
C
B
A
A
N
M
C
B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