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6 23:1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古诗词诵读
登岳阳楼
课前知识铺垫
1.背景知识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56岁,当时他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杜甫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发出了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不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了《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2.诵读诗韵
根据下面诗中已标好的朗读节拍及韵脚,诵读全诗,体会诗韵。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一课时 在今昔之变中,共解诗圣之泪
学习目标
1.赏析诗歌,欣赏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2.对比岳阳楼左右壁之诗。
我国是诗的国度,从先秦《诗经》的起源到唐诗宋词的鼎盛,优秀的诗人层出不穷。王国维认为有四位无人能比,他们分别是战国屈原、东晋陶潜、宋代苏轼和唐朝杜甫。在诗人璀璨的唐代,为何杜甫能脱颖而出呢?让我们通过对《登岳阳楼》的学习,来寻找答案。杜甫最著名的标签是“诗圣”,学习《登岳阳楼》,看看能否在这首诗中找到这一标签的印记,或者你还能不能找到其他的标签?
情境任务
寻找杜甫身上的标签
活动一 赏析首联和颔联
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中能获得哪些信息?从“昔”
“今”之中能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早就听闻洞庭湖的盛名,可见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如今终于登上了岳阳楼,可见诗人此时的心情十分激动。
(2)经历了“昔”与“今”之间漫长的时间距离,环境在变、国情在变、人的遭遇也在变,所以诗人的心境中还多了份历尽沧桑的平静。
2.从炼字和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答案 (1)炼字:“坼”和“浮”用得很好,富有动态感,写出了洞庭湖水宏阔的境界。洞庭湖水既能割裂大地,也能浮动乾坤,体现了水面的宽阔与湖水的力量。
(2)艺术手法:运用了夸张、想象的修辞手法。吴楚东南地势广阔,乾坤日月更是浩瀚无穷,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洞庭湖水的宽阔有力。人的视野是有限的,杜甫借助想象,把本来看不到的吴楚大地和整个乾坤四际融进了画面,从而构成了吴楚大地被裂开,整个乾坤被浮动的广阔无垠的画面。
活动二 赏析颈联和尾联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据统计,在杜甫的一千余首诗歌中,出现“眼泪”这一意象的诗就有190余首。担忧社稷泪:《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悲悯黎民泪:《哀江头》“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慨叹英雄泪:《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如果我们给杜甫再贴一个标签“最爱哭的文人”,抓住这个标签思考这首诗歌中的杜甫为何而“涕”。
答案 ①为孤独。联系颔联阔大的洞庭湖,对比自己孤舟一叶。
②为漂泊。“孤舟”,小船漂浮不定。联系“乾坤日夜浮”,天地都在漂浮,更何况是站在洞庭湖上的“我”呢?北方遭受战乱,虽然“我”现在在南方,暂得安宁,但依旧有不安全感。
③为病弱、衰老。结合诗作背景,768年,57岁的杜甫距离生命的结束仅有两年。此时的他左臂已经残废麻木,并且患有严重的肺病和眼疾。
④为落寞、失意。“我”也曾有壮志,也曾驰骋官场,如今自号“少陵野老”,不在朝堂而在“田野”。
⑤为内忧外患。“戎马关山北”具体指的是当时吐蕃入侵,威胁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
4.想象尾联场景并补白诗人心理。
答案 (1)这两句是两个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诗人。两者构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心中想到的,后者是诗人自身实景。长安与岳阳楼相距千里,但在诗人心中却没有这个距离。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长安。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一颗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最惨的时候,这种心境状态,虽悲但壮。他的泪水不是为一己命运而流,而是为天下而流。
(2)诗人心理:我登上了岳阳楼,热泪盈眶,不是为了我自己命运悲惨。突厥骑兵入寇,长安动荡,华夏满目疮痍,百姓流离失所,刚刚安定下来又有战乱,我不甘心啊!
活动三 对比岳阳楼左右壁之诗
5.宋人方回曾登上岳阳楼,见右壁写杜甫的《登岳阳楼》,左壁写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他说:“岳阳楼天下壮观,孟杜二诗尽之矣。”又说:“后人不敢复题矣。”对比岳阳楼上的这两首诗有何异同。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答案 (1)相同点:①体裁,盛唐最盛行的诗体——五言律诗;
②题材和描写对象,我国当时最大的淡水湖——洞庭湖;
③基本情调,抒写自己的悲哀之情;
④抒情手法,触景生情的兴体;
⑤基本风格,具有阳刚之美,气势宏大,画面壮阔;
⑥境界都是“有我之境”,具有强烈的主观抒彩;
⑦表现手法,运用白描手法;
⑧语言风格,没有华词丽句,朴质清淡。
(2)不同点:①思想内容不同。杜诗不是盛世干谒诗,而是乱世登楼诗;杜诗不是赞美当权派的诗,而是哀叹自己命运坎坷的诗;杜诗不是只抒发个人仕途不通的悲愁诗,而是反对战乱、忧国忧民的爱国诗。
②艺术风格不同。孟诗清丽淡远,杜诗沉郁顿挫。
③表现手法不同。a.开头方式不同:孟诗用写景寓意开头,是兴体,触景生情,用散句;杜诗用对比叙事开头。
b.整体布局不同:孟诗先写景,兴中有比,后抒情,赋中有比;杜诗则先叙事,再写景,再抒情,全用赋体。
c.修辞手法不同:孟诗暗用典故;杜诗不用典故,多用转折句和层递的修辞手法。
随堂巩固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浩瀚无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阳楼》中,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岳阳楼》中描写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今”“昔”二字之间有一段漫长的时间,诗人没有简单地用喜
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和回味。
B.颔联承接首联的“水”字,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
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C.颈联写诗人被亲友无情地断绝来往,年老多病,漂流湖湘,前途茫茫,
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渺,更是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D.本诗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既叙述了诗人登临岳阳楼的缘由,又描绘了
岳阳楼宏阔壮观的图景,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诗人被亲友无情地断绝来往”错。颈联写诗人全家挤在一条小船上漂泊度日,消息断绝。
3.下列诗文名句所描写的洞庭景象,意境和“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相近的一项是
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B.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C.巨浸连空阔,危楼在杳冥。(窦庠《酬韩愈侍郎登岳阳楼见赠》)
D.漫漫万顷铺琉璃,烟波阔远无鸟飞。(张碧《秋日登岳阳楼晴望》)

两句诗都写出了洞庭湖阔大和雄壮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