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圆易错精讲与跟踪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四章 圆易错精讲与跟踪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2-17 13:1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十四章圆易错精讲与跟踪练习-数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
一、问答题
1.如图,已知是的直径,弦,垂足为,,.
(1)求和的长;
(2)求图中两阴影部分的面积各是多少?
2.如图,AB为⊙O的直径,弦于点F,于点E,若,,求OF的长.
3.已知:如图所示,A,B,C,D是⊙上的点,且,,求的度数.
4.(1)如图为水管横截面,水面宽,水的最大深度为,求的半径.
(2)如图,在等边三角形中,点E为边上一点(与点C不重合),点F是边上一点,若,求的长度.
5.如图1中的某种冰激凌的外包装可以视为圆锥(如图2),制作这种外包装需要用如图3所示的等腰三角形材料,其中,将扇形EAF围成圆锥时,AE、恰好重合,已知这种加工材料的顶角.
(1)求图2中圆锥底面圆直径ED与母线AD长的比值;
(2)若圆锥底面圆的直径ED为5cm,求加工材料剩余部分(图3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
6.如图,一段圆弧与长度为1的正方形网格的交点是A、B、C,以点O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1)根据图形提供的信息,标出该圆弧所在圆的圆心D,并连接AD、CD;
(2)请在(1)的基础上,完成下列填空:⊙D的半径为    ;点(6,﹣2)在⊙D   (填“上”、“内”、“外”);∠ADC的度数为    .
7.如图所示,正三角形ABC、正方形ABCD、正五边形ABCDE分别是的内接三角形、内接四边形、内接五边形,点M、N分别从点B、C开始,以相同的速度在上逆时针运动.
(1)求图①中的度数
(2)图②中的度数是______,图③中的度数是______;
(3)若推广到一般的正n边形情况,请写出的度数是______.
8.如图所示,是⊙的一条弦,,垂足为,交⊙于点,点在⊙上.
()若,求的度数.
()若,,求的长.
9.如图,为的直径,弦于点,连接于点,且.
(1)求的长;
(2)当时,求的长和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根号和).
10.如图,已知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径为9cm,圆心角为120°的扇形.求:
(1)圆锥的底面半径;
(2)圆锥的全面积.
11.如图1,在等腰Rt△ABC中,∠BAC=90°,AB=AC,BC=,点D是AC边上一动点,连接BD,以AD为直径的圆交BD于点E,则线段CE长度的最小值是多少?
12.如图,在中,,,,点M从C点开始以的速度沿向B点运动,点N从A点开始以的速度沿向C点运动,点M、N同时出发,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
(1)2秒时,的面积是____________;
(2)求经过几秒,的面积是;
(3)试说明外接圆的半径能否是.
13.如图①、②、③,正三角形ABC、正方形ABCD、正五边形ABCDE分别是⊙O的内接三角形、内接四边形、内接五边形,点M、N分别从点B、C开始,以相同的速度中⊙O上逆时针运动.
(1)求图①中∠APB的度数;
(2)图②中,∠APB的度数是 ,图③中∠APB的度数是 ;
(3)根据前面探索,你能否将本题推广到一般的正n边形情况?若能,写出推广问题和结论;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14.如图1,正方形ABCD中,点P、Q是对角线BD上的两个动点,点P从点B出发沿着BD以1cm/s的速度向点D运动;点Q同时从点D出发沿着DB以2cm的速度向点B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xs,△AQP的面积为ycm2,y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a= .
(2)当x为何值时,APQ的面积为6cm2;
(3)当x为何值时,以PQ为直径的圆与APQ的边有且只有三个公共点.
15.如图,在中,经过A,B两点的⊙O与边BC交于点E,圆心O在BC上,过点O作交⊙O于点D,连接AD交BC于点F,且.
(1)试判断AC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
16.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
(1)求的度数;
(2)过点D作,垂足为E,DE的延长线交⊙O于点F.若,求EF的长.
17.一根横截面为圆形的下水管道的直径为1米,管内有少量的污水(如图),此时的水面宽AB为0.6米.
(1)求此时的水深(即阴影部分的弓形高);
(2)当水位上升到水面宽为0.8米时,求水面上升的高度.
18.如图,边长为的等边△ABC内接于⊙O,D为劣弧上一点,过点B作BE⊥OD于点E,当点D从点B沿劣弧运动到点C时,求点E经过的路径长.
19.如图,在单位长度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一段圆弧经过格点A、B、C.
(1)标出该圆弧所在圆的圆心D的位置;
(2)⊙D的半径为    (结果保留根号);
(3)连接AD、CD,用扇形ADC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该圆锥的底面圆半径是    .
20.如图,⊙O是GDP的内切圆,切点分别为A、B、H,切线EF与⊙O相切于点C,分别交PA、PB于点E、F.
(1)若△PEF的周长为12,求线段PA的长;
(2)若∠G=90°,GD=3,GP=4,求⊙O半径.
参考答案:
1.(1)OE=1,
(2),
【分析】(1)在△OCE中,利用三角函数即可求得CE,OE的长,再根据垂径定理即可求得CD的长;
(2)根据半圆的面积减去△ABC的面积,即可求解.
【详解】(1)解:在中,∵∠CEO =90,∠EOC =,
∴∠OCE=.
又∵OC =2,
∴OE=OC=1.
∴.
∵,
∴.
∴.
(2)(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垂径定理以及三角函数,一些不规则的图形的面积可以转化为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和或差求解.
2.1.4
【分析】根据垂径定理得到,,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设,再次根据勾股定理得到等式,代入求值即可解答.
【详解】解:连接OC,
∵,,
∴,,
∵,,
∴,
∴在中,,
∴,
∴,
设,
∵在中,,
在中,,
∴,
∴,
解得:,即.
【点睛】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知识,关键在于合理运用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求出边的长度.
3..
【分析】由题意易知,然后根据弧与圆心角的关系可直接进行求解.
【详解】解:∵A,B,C,D是上的点,,
∴,即,
∴,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4.(1)26cm;(2)
【分析】(1)先过点O作OD⊥AB于D,延长DO与圆O交于C,连接AO,由垂径定理可知AD=AB,设,则OD=36-x,在Rt△AOD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x的值.
(2)先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B=∠C=60°,AC=BC=AB=10,再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得∠B=∠C则可判断△ABE∽△ECF,于是可利用相似比计算出CF的长,然后计算AC﹣CF即可.
【详解】(1)解:如图所示,过点O作OD⊥AB于D,延长DO与圆O交于C,连接AO,
由题意得:AB=48cm,CD=36cm,
∴由垂径定理得AD=AB=24,
设,则OD=CD-OD=(36-x),
∵,
∴,
解得x=26,
∴圆O的半径为26cm.
(2)解:∵△ABC为等边三角形,
∴∠B=∠C=60°,AC=BC=AB=10,
∵EC=6,
∴BE=4,
∵∠AEC=∠BAE+∠B,
即∠AEF+∠CEF=∠BAE+∠B,
而∠AEF=60°,∠B=60°,
∴∠BAE=∠CEF,
∵∠B=∠C,
∴△ABE∽△ECF,
∴,即,
∴CF=,
∴AF=AC﹣CF=10-=.
【点睛】(1)本题考查的是垂径定理的应用及勾股定理,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比、线段的和差等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通过已知条件找到△ABE∽△ECF.
5.(1)1:2
(2)
【分析】(1)根据弧EF的两种求法,可得结论.
(2)根据求解即可.
【详解】(1)由圆锥的底面圆周长相当于侧面展开后扇形的弧长得:

∴.
∴,ED与母线AD长之比为
(2)∵

答:加工材料剩余部分的面积为
【点睛】本题考查圆锥的计算,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
6.(1)见解析;(2)2,上,90°
【分析】(1)根据原点所在的位置,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即可;根据圆心D必在线段AB和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进行求解即可;
(2)由(1)得到D点坐标,即可得到OA,OD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得到AD的长;利用两点距离公式求出点(6,-2)到圆心D的距离与AD的长比较即可得到点(6,-2)与圆D的位置关系;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ADC是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1)如图所示,即为所求;
(2)由(1)可知D点坐标为(2,0),A点坐标为(0,4)
∴OD=2,OA=4,

∴圆D的半径为;
∵点(6,﹣2)到圆心D的距离为,
∴点(6,﹣2)到圆心D的距离等于半径的长,
∴点(6,﹣2)在⊙D上.
∵D(2,0),C(6,2),A(0,4),
∴,,
∴,
∴∠ADC=90°,
故答案为:,上,9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两点距离公式,确定圆心位置,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知相关知识.
7.(1)120°;(2)90°,72°;(3)
【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求出,即可求出答案;
(2)与(1)同理,可求,根据正方形和正五边形的内角度数,即可求出答案;
(3)与(1)(2)同理,∠APB为所在多边形的外角度数,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1)∵是正三角形,
∴,
∵点M、N分别从点B、C开始以相同的速度在上逆时针运动,
∴,
∴,
∴;
(2)由图②,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则与(1)同理,

∴;
由图③,正五边形ABCDE中,与(1)同理,
∴,
∴;
故答案为:90°;72°;
(3)由(1)可知,∠APB为所在正多边形的外角度数,故在图n中,有∠APB=;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是一道规律探索题,体现了探索发现的一般规律:通过计算得出特殊多边形中的角∠APN的度数,然后得出n边形的∠APN的度数.
8.(1)26°;(2)8
【分析】(1)欲求,又已知一圆心角,可利用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求解;
(2)利用垂径定理可以得到,从而得到结论.
【详解】解:(1),


(2)∵,,且,
∴,
∵,


【点睛】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同圆中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以及垂径定理,熟练掌握垂径定理得出是解题关键.
9.(1)2;(2)的长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分析】(1)根据垂径定理可得、,从而得到为的中位线,,即可求解;
(2)连接,求得,利用含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半径,即可求解.
【详解】解:(1)∵,
∴,
∵,
∴为的中位线
∴,
∵,
∴,
∴;
(2)连接,如下图:
∵,,
∴,
∴,
在中,∵,,,
∴,,
∴的长,
阴影部分的面积.
【点睛】此题考查了圆的垂径定理,弦、弧、圆心角之间的关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含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弧长以及扇形面积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相关性质求解.
10.(1)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圆锥的全面积
【分析】(1)扇形的弧长公式l=,利用展开后扇形的弧长即为展开前圆锥底面圆的周长求出半径;
(2)S圆锥= S侧+S底,S侧面=,S底=,(R=扇形半径即圆锥母线长,r=底面圆半径)将已知条件代入即可.
【详解】解:(1)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扇形的弧长为,
∴,
解得,
∴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2)圆锥的侧面积:S侧面==.
园锥的底面积:S底=.
∴圆锥的全面积S全=S侧+S底=.
【点睛】本题考查圆锥相关的计算,要求掌握圆锥侧面积与底面积的计算公式,侧面展开图扇形相关的面积和弧长的求算,注意求圆锥面积时母线与底面圆半径的区分.
11.
【分析】根据题意,可得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得,点在以为直径的上,进而可知当点三点共线时,最小,勾股定理求得,进而即可求得的最小值
【详解】解:连接,如图2,
为直径
点在以为直径的上
的半径为
当点三点共线时,最小,如图3


即的最小值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点到圆上的距离,找到点的运动轨迹是解题的关键.
12.(1)4cm2(2)1秒或3秒(3)不能,理由见解析
【分析】(1)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8,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
(2)设经过x秒,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8 2x) x=3,然后解方程即可;
(3)利用圆周角定理得到MN为△MCN外接圆的直径,假设△MCN外接圆的半径为cm,则MN=2cm,利用勾股定理得到(8 2t)2+t2=(2)2,整理得5t2 32t+52=0,然后根据判别式的意义判断方程没有实数解,从而判断△MCN外接圆的半径不能是cm.
【详解】解:(1)∵∠C=90°,AB=10cm,BC=6cm,
∴AC==8,
根据题意得,AN=4,CM=2,
∴CN=4,
∴S△CMN=×4×2=4(cm2);
故答案为:4cm2;
(2)设经过x秒,
根据题意得,(8 2x) x=3,
解得x1=1,x2=3;
即经过1秒或3秒,△MCN的面积是3cm2;
(3)不能,理由如下:
∵△MNC为直角三角形,∠C=90°,
∴MN为△MCN外接圆的直径,
假设△MCN外接圆的半径为cm,则MN=2cm,
设M点运动的时间为t秒,则NC=8 2t,CM=t,
根据题意得,(8 2t)2+t2=(2)2,
整理得5t2 32t+52=0,
∵△=( 32)2 4×5×52= 16<0,
∴原方程没有实数解,
∴△MCN外接圆的半径不能是cm.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也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3.(1)120°;(2)=,=;(3)能,∠APB=
【分析】(1)由题意可得,根据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得,在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
(2)根据(1)的求解过程,即可求解
(3)结合(1),(2)的推理过程,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APB=120°(如图①)
∵点M、N分别从点B、C开始以相同的速度在⊙O上逆时针运动,
∴∠BAM=∠CBN,
又∵∠APN=∠BPM,
∴∠APN=∠BPM=∠ABN+∠BAM=∠ABN+∠CBN=∠ABC=60°,
∴∠APB=120°;
(2)同理可得:图②中∠APB=90°;图③中∠APB=72°.
(3)由(1),(2)可知,∠APB=所在多边形的外角度数,故在图n中,∠APB=.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和圆,熟练掌握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以及正多边形外角的求法,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14.(1)9;(2)x或x=4;(3)x=0或x<2或2<x≤3
【分析】(1)由题意可得Q运动3s达到B,即得BD=6,可知,从而a=AB AD=9;
(2)连接AC交BD于O,可得OA=AC=BD=3,根据△APQ的面积为6,即得PQ=4,当P在Q下面时,x=,当P在Q上方时,Q运动3s到B,x=4;
(3)当x=0时,B与P重合,D与Q重合,此时以PQ为直径的圆与△APQ的边有且只有三个公共点,同理t=6时,以PQ为直径的圆与△APQ的边有且只有三个公共点,当Q运动到BD中点时,以PQ为直径的圆与AQ相切,与△APQ的边有且只有三个公共点,x=,当P、Q重合时,不构成三角形和圆,此时x=2,当Q运动到B,恰好P运动到BD中点,x=3,以PQ为直径的圆与△APQ的边有且只有三个公共点,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1)由题意可得:Q运动3s达到B,
∴BD=3×2=6,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
∴a=AB AD=9,
故答案为:9;
(2)连接AC交BD于O,如图: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C⊥BD,OA=AC=BD=3,
∵△APQ的面积为6,
∴PQ OA=6,即PQ×3=6,
∴PQ=4,
而BP=x,DQ=2x,
当P在Q下面时,6-x-2x=4,
∴x=,
当P在Q上方时,Q运动3s到B,此时PQ=3,
∴x=4时,PQ=4,则△APQ的面积为6;
综上所述,x=或x=4;
(3)当x=0时,如图:
B与P重合,D与Q重合,此时以PQ为直径的圆与△APQ的边有且只有三个公共点,
同理,当Q运动到B,P运动到D时,以PQ为直径的圆与△APQ的边有且只有三个公共点,此时t=6,
当Q运动到BD中点时,如图:
此时x=,以PQ为直径的圆与AQ相切,故与△APQ的边有且只有三个公共点,
当P、Q重合时,如图:
显然不构成三角形和圆,此时x=2,
当Q运动到B,恰好P运动到BD中点,如图:
此时x=3,以PQ为直径的圆与△APQ的边有且只有三个公共点,
综上所述,以PQ为直径的圆与△APQ的边有且只有三个公共点,x=0或t=6或≤x<2或2<x≤3.
【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中的动点问题,涉及函数图象、三角形面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解题关键是画出图形,数形结合,分类思想的应用.
15.(1)与相切,理由见解析;(2).
【分析】(1)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再根据角的和差、等量代换可得,然后根据圆的切线的判定即可得出结论;
(2)过点作于点,设,先在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的值,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然后利用扇形的面积减去的面积即可得.
【详解】(1)与相切,理由如下:




又,



,即,

是的半径,
是的切线,
即与相切;
(2)如图,过点作于点,
设,


在中,,即,
解得,




在中,,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的切线的判定、扇形的面积公式等知识点,熟练掌握圆的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
16.(1)60°;(2)
【分析】(1)连结,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到,然后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到,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即可求出的度数;
(2)首先根据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求得,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长度,利用面积法求出DE的长度,最后根据垂径定理即可求出EF的长度.
【详解】解:(1)如图所示,连结,
∵,
∴,
∵是的直径,
∴,
∴.
(2)∵,,,
∴,
∵,即,
∴,
∵,且是直径,
∴.
【点睛】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垂径定理的运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连接BD,得到.
17.当水位上升到水面宽为0.8米时,水面上升的高度为0.1米或0.7米
【分析】(1)作半径,并交于,连接,则即为弓形高,根据垂径定理得,然后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的长;
(2)当水位上升到水面宽为0.8米时,直线与相交于,可得米,然后根据与在圆心同侧或异侧时两种情况解答.
【详解】
解:(1)作半径,垂足为点,连接,则即为弓形的高,
∵,
∴,
∵,,
∴,
∴,
∴米,即此时的水深为0.1米.
(2)当水位上升到水面宽为0.8米时,直线与相交于点
同理可得,当与在圆心同侧时,水面上升的高度为0.1米;当在在圆心异侧时水面上升的高度为0.7米.
∴综上所述,当水位上升到水面宽为0.8米时,水面上升的高度为0.1米或0.7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垂径定理.
18.
【分析】如图,以OB为直径画⊙K交AB于T,连接TK,图中的优弧,即为点E的运动轨迹.求出圆心角,半径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如图,以OB为直径画⊙K交AB于T,连接TK,图中的优弧,即为点E的运动轨迹.
∵△ABC是等边三角形,
∴∠OBA=∠OBC=30°,
∴∠TKO=60°,
∵AB=BC=AC=,
∴OB=2,
∴KO=1,
∴点E经过的路径长为.
【点睛】本题考查轨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弧长公式、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正确寻找轨迹.
19.(1)见解析;(2);(3)
【分析】(1)根据题意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作出弦AB的垂直平分线,以及BC的垂直平分线,两直线的交点即为圆心D;
(2)在直角三角形AOD中,由OA及OD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即为圆O的半径;
(3)连接AD,CD,在直角三角形AOD中,由OA及OD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即为圆O的半径.
【详解】解:(1)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如图所示:
(2)在Rt△AOD中,OA=4,OD=2,
根据勾股定理得:,
则⊙D的半径为.
故答案为:;
(3)如图,,,
∴AD2+CD2=AC2,
∴∠ADC=90°,
的长,
∴该圆锥的底面圆半径.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了圆锥的计算,坐标与图形性质,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及逆定理,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是解本题的关键.
20.(1)6;(2)1
【分析】(1)由切线长定理可得,,,再由△PEF的周长为12,即可得到,由此即可得到答案;
(2)连接OA、OB、OH、OP、OD、OG,设圆的半径为r,由,可以得到,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由此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解:(1)由题意得,AP,BP,EF都是圆O的切线,
∴由切线长定理可得,,,
∵△PEF的周长为12,
∴,
∴;
(2)如图所示,连接OA、OB、OH、OP、OD、OG,设圆的半径为r,
∴OA=OB=OH=r,
由切线的性质可得OA⊥PD,OB⊥PG,OH⊥DG,


∵∠G=90°,GD=3,GP=4,
∴,,
∴即,
∴,
∴⊙O的半径为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切线长定理,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切线长定理和切线的性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