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脉《阿房宫》,问史周期率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涵泳语言,体悟传统文化的深刻性
2.理性思辨,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体悟传统文化的深刻性;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观
教学设想:
以“寻脉《阿房宫赋》”作为项目学习的任务主题驱动课堂,以习总书记关于《阿房宫赋》“历史周期率”的论述为教学基点,历经“初逢·入境”“索迹·探微”“问史·践履”三个阶段,通过“印象阿房宫”“声绘阿房宫”“寻脉阿房宫”“探微阿房宫”“幽思阿房宫”“沉味阿房宫”等环节来组织教学,并以此探索《阿房宫赋》学科融合的教学路径。
教学过程
一、初逢·入境
(一)“印象阿房宫”——阿房初见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初逢《阿房宫赋》,阿房宫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答)恢宏壮观、宏伟壮丽、富丽堂皇、大气磅礴......
阿房宫作为恢宏一时的建筑早已湮没于历史长河,514字的《阿房宫赋》却在千年岁月的吹刮中未曾磨损分毫,《四库全书总目》赞其“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
(出示目标PPT)根据学习平台预习检测数据,我们先来搬除字词的绊脚石。(出示字词PPT,抽学号提问)
(二)“声绘阿房宫”——美读入境
诗人臧克家说:“诗歌经过朗诵,就能从抽屉里爬出来,从书架上跳下来,插上翅膀从房间里飞出来。”请同学们试着通过声音再现美文美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杜牧将警世宏论流淌于笔尖,朗读则将它沸腾进我们的心灵,这应是一次文字与声音的时空之旅。
二、索迹·探微(一)“寻脉阿房宫”——钩玄提要
语言让辞赋意趣丰满,结构让文章屹立挺拔。如果说《阿房宫赋》是唐朝式微之际的美神,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杜牧诉说深情的“眼睛”。(提示:找出文眼,可用思维导图呈现)
解说示例1:“鉴”。“鉴”字的金文是,本义是盛水的青铜大盆,可用作照形之镜。杜牧以何为鉴?先以“铺采摛文”的笔法极写宫室、宫人、宫藏,而这一切最终却“可怜焦土”,在“奢”与“亡”的反差对比中,杜牧借古讽今,期盼统治者以秦为镜、回心转意,“奢——亡——鉴”,即本文的主旨脉络。
解说示例2:“赋”。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杜牧先铺采摛文极写阿房宫规模之广、形制之奇、美人之众、珍宝之巨,后通过“不敢言而敢怒”“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爱其人”“哀之而鉴之”等来体物写志,所以题目的“赋”字就是文章的眼睛。
作为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教学基地,我校正筹拍“寻脉”系列短片,《阿房宫赋》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是导演,你将如何拍摄?
(小组讨论交流)
1.拍摄任务分解:短片应按怎样的思路拍摄?可以融入哪些创新元素展现《阿房宫赋》?
2.拍摄思路:(1组)按照“文脉——地脉——政脉——史脉”探讨《阿房宫赋》内容的博大精深
(2组)按照“文脉——魂脉”的思路探讨《阿房宫赋》文字的表与里
(3组)按照“问脉——把脉——寻脉——续脉”探索《阿房宫赋》精神智慧的当代传承
(4组)按照“寻文章之脉——寻文化之脉——寻文明之脉”探寻中华文明发展历程......
(出示宋文栩同学“钩心斗角”精微素描画)以此精微素描画进入《阿房宫赋》的寻脉之旅,“钩心斗角”是我国建筑的基本样式,由此引入其必不可少的元素——榫卯,榫卯就像藏在两块木头里的灵魂,一阴一阳,互补共生,映射出中国古人的处世智慧及施政之道,进而探讨杜牧眼中的治国安邦之要。
(二)“探微阿房宫”——专题探究
各小组在“寻脉”选题的基础上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微专题研究,并选取中心发言人进行汇报。
(生1)嘿!阿房宫在哪?——有关阿房宫的地理知识(见PPT)
(生2)阿房宫的历史(见PPT)
(生3)走进赋与《阿房宫赋》(见PPT)
(生4)《阿房宫赋》中的建筑(见PPT)刚刚同学提到的“蜂房水涡”,体现了中国建筑的什么特点?“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是说阿房宫楼阁盘旋曲折,像蜂房般多而密,又像水涡般迂回旋绕。这说明阿房宫是个大的建筑群。其实我国历代的宫殿大都是建筑群落,而不像欧洲的巴黎圣母院那样是一个巨大的个体建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
(学生思考并回答)
因为建筑和民族文化紧密相关。中国的宫殿园林文化根植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国建筑是中国人独特的哲学观——“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一座好的建筑,就是天、地、山、水、日、月和谐的杰作。而西方建筑则与宗教有关,因为高大的建筑可以让人产生压迫感和恐惧感,从而被赋予“神”的特征,来传达上帝神灵的情感。
如果说中国建筑是东方伦理的表达,西方建筑则是西方宗教的象征。中西建筑形式上的差别,是文化差别的表现,是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是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别。
三、问史·践履(一)“幽思阿房宫”——问史鉴史
宏伟的宫殿,了不起的奇迹,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正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不仅仅是阿房宫,连秦王朝也一起倒塌。对此,杜牧开出的药方是:“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也就是要“爱人”,即爱护人民。
如果“大起宫室、广声色”的唐敬宗做到了“爱人”,能不能避免唐王朝灭亡的结局?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出示PPT)我经常讲到历史周期率问题,这的确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摆脱不了的宿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穷奢极欲、挥霍无度,搜刮民财、征用民力,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四方响应,函谷关被攻破,项羽放了一把火,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变成一片焦土。后人感叹说:“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0月《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不能。即使像爱民如子的唐太宗、宋太祖都阻挡不了一代代王朝的瓦解,这就是历史周期率,也是封建王朝摆脱不了的宿命。因为他们“爱人”的最终目的是“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是“为君”,是骑在人民头上维护专制统治,不是真正的爱人民。这和我们一切权力归于人民是截然不同的。封建制度再华丽、再和善、再宽厚,只要其压迫、剥削的本质不变,就一定会倒塌,一定会走向灭亡,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就是“为君”杠杆的支点和人民当家做主的本质区别!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见证者和创造者!
(二)“沉味阿房宫”——艺术再现
“寻脉阿房”短片策划草案已定,那片尾你会用什么形式来表达你对《阿房宫赋》的印象与理解呢?
1.汉服社古风舞蹈《秦风墨韵》
2.现场书法“赋得华藻、光耀古今”
3.诗文互改
阿房宫辞
张若瑜
浮云决兮晏海泽,御宇扬威兮制六合;蜀山尽兮阿房起,阁道萦回兮穷地纪;
城千雉兮天日隔,楼台九层兮矗万落;蛟龙腾兮横渭水,霁月难逢兮竟生虹。
焚椒烟之馥郁兮,弃兰膏于渭流;绾髻鬟以叠云兮,烂昭昭其未央;
雷填填忽魂悸兮,恍宫驾之错毂;惜曲廊掩殊色兮,三十六载方过;
感琳琅鸣璆锵兮,数世敛于六国;聚天下之财以充轫兮,何以犹视砾壤?
羡纷奢者秦王兮,竭四海于无尽;使柱椽甚于众生兮,奏宫商繁于市语;
俟天下怠其极兮,竟慊慊而不足;民心既失兮,安敢憺息无恙?
揭竿而义兮,岂惧函谷咸阳?项王一炬兮,骊山三月尽红;
博业大崩兮,焦土泣于幽冥;顾天下之族秦兮,延秦族六国之续;
盖族己者己兮,余后世之空悼;岁忽忽若颓兮,惟万代以为叹;
叹而不戒兮,循其上矣;哀而不鉴兮,哀复哀哉!
【结语】
赋得华藻摹阿房,光耀古今寄意深。
经世济民有绝唱,还看今朝济苍生!
【作业】继续完善“寻脉《阿房宫赋》”短片拍摄方案,并上传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