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在如图所示的水果(柠檬,其中有:电池中,外电路上的电流从X电极流向Y电极。若X为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电极可以是铁
B.X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电子从Y电极经导线流向X电极,再进入柠檬内
D.柠檬中向Y电极移动
2.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能量变化与氯化铵晶体和氢氧化钡晶体反应相同
B.该反应的△H=E1 E2
C.若生成物中某一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则该反应的△H变大
D.加入催化剂可以同时降低E1、E2,但不改变反应的△H
3.已知汽车尾气处理反应能量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形成N≡N化学键需要吸收热量 D.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4.中国科学院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铝—石墨双离子电池,大幅度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该电池结构如图所示,反应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石墨电极电势比铝锂电极电势高
B.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充电时,向石墨电极移动
D.充电时,铝锂电极质量增加
5.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准确测量中和热的实验过程中,酸所提供的应该等于碱所提供的
B.准确测量中和热的实验过程中,酸可以选用浓硫酸
C.中和热测定过程中,环形玻璃搅拌棒若用铜棒代替,则测量出的中和热数值偏小
D.若 ,则
6.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丁达尔效应可鉴别Al(OH)3胶体和KCl溶液
B.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得到氢氧化钠溶液
C.将Cl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制得漂白粉
D.服用小苏打片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7.有关甲、乙、丙、丁四个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中负极反应式为2H++2e-=H2↑
B.乙中阳极反应式为Ag++e-=Ag
C.丙中H+向碳棒方向移动
D.丁中电解开始时阳极产生黄绿色气体
8.氯碱工业的基本原理就是电解饱和食盐水。下列关于实验室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以选用石墨棒作为阴、阳极材料,但阳极材料也可以用铁棒
B.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靠近阴极区域,试纸变蓝
C.电解过程中,在阳极区域溶液中滴加品红,品红褪色
D.实验结束后,将溶液搅拌,然后用pH试纸检验,溶液呈中性
9.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电解苦卤水含、、、)的装置如图所示(、为石墨电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式为:
B.忽略能量损耗,当电池中消耗时,极为阳极,理论上周围会产生
C.电解时,电子流动路径是:负极外电路阴极溶液阳极正极
D.电解时,电极周围首先放电的是而不是,说明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前者的还原性强于后者
10.某甲醇燃料电池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池负极反应为:CH3OH-6e-+3CO=4CO2↑+2H2O
B.乙池中电池工作时,CO不断移向负极
C. 甲池中Cu电极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
D.甲池中Cu电极发生的反应为2Cl-消耗时,C极上放出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为67.2L
11.已知胆矾晶体相关的焓变如下: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12.某科研团队成功合成了具有拉伸应力的超薄多孔Pd纳米片,以超薄多孔Pd纳米片作阳极,在常温常压下通过电解将氮气直接转化为硝酸根离子。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已知:Pd会向PdO2发生转化,在极少量PdO2生成后开始有硝酸根离子生成,Pd溶于硝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采用阴离子交换膜
B.电解过程中,Pd、N2均在阳极附近发生反应
C.超薄多孔Pd纳米片有助于其转化为PdO2,提高硝酸根离子的产生效率
D.开始产生硝酸根离子时,电解的总反应式为
13.已知:和的燃烧热()依次为、。由甲烷和乙烷组成的(已折合成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和时放出能量,则该混合气体中,甲烷与乙烷的体积之比为
A.4∶1 B.2∶3 C.1∶4 D.3∶2
14.下列过程的能量变化与如图所示相符的是
A.石灰石烧制生石灰 B.浓硫酸的稀释
C.二氧化碳与灼热的炭反应 D.氯化铵与Ba(OH)2·8H2O的反应
15.化学里面有很多“类比”,下列有关“类比”的说法正确的是
A.N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2,Li在空气中燃烧也生成Li2O2
B.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热,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也放热
C.Mg、Al与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较活泼的Mg作负极,Mg、Al与Na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也是Mg作负极
D.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能显红色,SO2通入紫色石蕊也能显红色
二、填空题
16.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下图为电池示意图,该电池电极表面镀一层细小的铂粉,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
(1)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形式主要是 ,在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为 (用a、b和箭头表示)。
(2)负极反应式为 。
(3)电极表面镀铂粉的原因为 。
(4)使用上述电池电解(均为Pt电极)一定浓度的Na2CO3溶液,原理如下图所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5)氢气的制备和存储是氢氧燃料电池能否有效推广的关键技术。有人提出利用光伏发电装置电解尿素的碱性溶液来制备氢气。光伏发电是当今世界利用太阳能最主要方式之一。图1为光伏并网发电装置,图2为电解尿素[CO(NH2)2](C为+4价)的碱性溶液制氢的装置示意图(电解泄中隔膜可阻止气体通过,阴、阳极均为惰性电极)。
①图1中N型半导体为 (填“正极”或“负极”)。该系统工作时,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NH2)2+8OH--6e- =CO32-+N2↑+6H2O,若A极产生7.00 g N2,则此时B极产生 L H2(标准状况下)。
17.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对电化学原理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1)甲池为装置 (填“原电池”或“电解池”)。
(2)甲池反应前,两电极质量相等,一段时间后,两电极质量相差28g,导线中通过 mol电子。
(3)实验过程中,甲池左侧烧杯中NO3-的浓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其他条件不变,若用U形铜棒代替“盐桥”,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U形铜棒称量,质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若乙池中的某盐溶液是足量AgNO3溶液,则乙池中左侧Pt电极反应式为 ,工作一段时间后,若要使乙池溶液恢复原来浓度,可向溶液中加入 (填化学式)。
1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有关电化学的问题(甲、乙、丙三池中溶质足量),当闭合该装置的电键K时,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池中E电极为 (填“正极”、负极”、“阴极”或“阳极”),丙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当乙池中C极质量减轻5.4g时,甲池中B电极理论上消耗O2的体积为 mL(标况)
(3)一段时间后,断开电键K,下列物质能使丙池恢复到反应前浓度的是 (填选项字母)。
A.Cu B.CuO C.Cu(OH)2 D.Cu2(OH)2CO3
(4)爱迪生蓄电池的反应式为:Fe+NiO2+2H2O=Fe(OH)2+Ni(OH)2;高铁酸钠(Na2FeO4)易溶于水,是一种新型净水剂。用如图装置可以制取少量高铁酸钠。
①此装置中爱迪生蓄电池的正极是 (填“a”或“b”),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必须充电,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写出在用电解法制取高铁酸钠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三、实验题
19.几位同学以相同大小的铜片和锌片为电极研究水果电池,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所示:
实验编号 水果种类 电极间距离/cm 电流/
1 番茄 1 98.7
2 番茄 2 72.5
3 苹果 2 27.2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果种类和 对水果电池电流大小的影响。
(2)该实验所用装置中,负极的材料是 ,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 。
(3)能表明水果种类对电流大小有影响的实验编号是 和 。
(4)请你再提出一个可能影响水果电池电流大小的因素: 。
20.分别取40 mL的0.50 mol·L-1盐酸与40 mL的0.55 mol·L-1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 mol 水时放出57.3 kJ的热量,写出表示稀硫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如图所示,A为泡沫塑料板,上面有两个小孔,分别插入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两个小孔不能开得过大,其原因是 。
(3)假设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又知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实验时还需测量的数据有(填字母)
A.反应前盐酸溶液的温度 B.反应前盐酸溶液的质量
C.反应前NaOH溶液的温度 D.反应前NaOH溶液的质量
E.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F.反应后混合溶液的质量
21.某小组学生用如图所示简易量热计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近似处理实验所用酸、碱溶液的密度为、比热容为,忽略量热计的比热容。
【药品】:盐酸、溶液、溶液。
【实验数据】学生甲进行的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反应前体系的温度/℃ 反应后体系温度/℃ 温度差平均值/℃
盐酸 溶液 平均值
1 24.9 25.1 28.4
2 25.1 25.0 26.3
3 25.0 25.0 28.4
(1)从实验装置上看,还缺少的仪器名称是 。
(2)学生甲实测数据处理
① ℃
②放出的热量 kJ(保留一位数)。
③比该反应理论上放热为Q kJ略微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写一条)
(3)学生乙选用KOH溶液,其他均与学生甲同,且操作规范,预测实验放出热量的数值 Q(填“<”或“=”或“>”)。
(4)综合上述实验,以理论上生成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用含Q的代数式表示) 。
试卷第4页,共9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电池中,外电路上的电流从X电极流向Y电极,则X为正极、Y为负极,若X为铜,则Y为活泼金属,Y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做负极;
【详解】A.由分析可知,Y电极可以是铁,铁能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做负极,A正确;
B.X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B错误;
C.电子只能在外电路流动,不能进入内电路,C错误;
D.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迁移,故柠檬中向X电极移动,D错误;
故选A。
2.C
【分析】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H>0,焓变为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之差,且催化剂不影响反应的始终态、同种物质的气态比液态能量高,以此来解答。
【详解】A. 氯化铵晶体和氢氧化钡晶体反应,为吸热反应,与图中能量变化相同,A项正确;
B.焓变为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之差,则反应的△H=E1 E2,B项正确;
C.同种物质的气态比液态能量高,则若生成物中某一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则该反应的△H减小,C项错误;
D.加催化剂不影响反应的始终态,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则不能改变反应的△H,但可以加快反应速率,D项正确;
答案选C。
3.A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
B.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因此形成N≡N化学键需要放出热量,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4.B
【分析】锂为活泼金属,由总反应可知,放电时石墨电极为正极、铝锂电极为负极;
【详解】A.放电时石墨电极为正极、铝锂电极为负极,故石墨电极电势比铝锂电极电势高,故A正确;
B.放电时,属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正极Cx(PF6)得到电子被还原,电极反应式为:Cx(PF6)+e-=xC+ PF,故B错误;
C.充电时,属于电解池的工作原理,阴离子向阳极移动,故PF向阳极移动,故C正确;
D.充电时,属于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解池的阴极发生电子的还原反应,即Al+Li++e-=AlLi,所以铝锂电极质量增加,故D正确;
答案选B。
5.C
【详解】A.准确测量中和热的实验过程中,NaOH常常过量,以使盐酸迅速反应完全,即酸所提供的n (H+)小于碱所提供的n (OH-) ,A错误;
B.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反应热会偏大,所以准确测量中和热的实验过程中,酸可以选用稀硫酸,不能选择浓硫酸,B错误;
C.环形玻璃搅拌棒若用铜棒代替,会增大热量损失,测定结果会偏小,C正确;
D.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吸热,若用醋酸代替盐酸,会使测定结果偏小,即CH3COOH(aq) +NaOH (aq) =CH3COONa (aq)+H2O (1) △H=-akJ/mol,则a<57.3,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A.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性质,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可鉴别Al(OH)3胶体和KCl溶液,故A正确;
B.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得到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溶液,故B正确;
C.氢氧化钙微溶,应该将Cl2通入石灰乳中可制得漂白粉,故C错误;
D.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且碱性较弱,服用小苏打片可以治疗胃酸过多,故D正确;
故选C。
7.C
【分析】由图可知:甲图为原电池,其中Zn为负极,失去电子,生成Zn2+;乙图为电解池,银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丙图为原电池,铁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解液中的H+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丁图为电解池,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为阴极,Pt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为阳极,阳极上I-先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详解】A. 甲图中Zn为负极,失去电子,生成Zn2+,电极反应式为:Zn-2e-= Zn2+,A项错误;
B. 乙图中银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乙中阳极反应式为Ag-e-=Ag+,B项错误;
C. 丙中铁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解液中的H+得到电子向正极移动,即H+向碳棒方向移动,C项正确;
D. 丁图中Pt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为阳极,阳极上I-先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重点和难点是原电池正负极以及电解池阴阳极的判断:
①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②电子和离子的移动方向(惰性电极)
8.C
【详解】A.电解时,阳极不能选用活泼的金属材料,A错误;
B.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产物为NaOH和H2,阳极产物为Cl2,Cl2可以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B错误;
C.电解时,阳极产物为氯气,故在阳极区域滴加品红,品红会褪色,故C正确;
D.电解饱和食盐水除生成H2和Cl2外,在阴极还有NaOH产生,所以电解实验结束后,搅拌溶液,溶液呈碱性,D错误;
故选C。
9.D
【分析】左边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为原电池,氢气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通入氢气的电极是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是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右边是电解池,a是阳极,b是阴极,阳极上溴离子放电,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电子从负极流向阴极,从阳极流向正极。
【详解】A.原电池里的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所以电极反应式里不能出现OH-,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故A错误;
B.a极为阳极,不产生氢气,产生的是氧气,故B错误;
C.电子不能进入电解质溶液,故C错误;
D.电解时,在阳极首先放电的是还原性强的离子,所以当放电的是Br-而不是Cl-时,可以说明当其它条件相同时Br-的还原性强于Cl-,故D正确;
故选D。
10.C
【分析】乙为甲醇燃料电池,通入甲醇的一极负极、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甲池为电解池,铜与电源正极相连,铜为阴极,C与电源负极相连,C为阴极。
【详解】A.乙池为原电池,乙醇在负极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式为CH3OH-6e-+3CO=4CO2↑+2H2O,故A正确;
B.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乙池是原电池,电池工作时,CO不断移向负极,故B正确;
C.甲是电解池,铜与电源正极相连,铜是阳极,Cu电极发生的反应为Cu-2e-=Cu2+,故C错误;
D.根据乙池中反应CH3OH-6e-+3CO=4CO2↑+2H2O,当32g甲醇被消耗时,转移电子,C极是电解池阴极,发生反应2H++2e-=H2↑,根据电子守恒,放出3mol氢气,体积(标准状况下)为67.2L,故D正确;
选C。
11.A
【详解】A.根据盖斯定律可知,有图可知,故,故A正确;
B.胆矾晶体失去结晶水是吸热反应,图中硫酸铜固体溶解放热,故,故B错误;
C.根据盖斯定律可知,故C错误;
D.根据盖斯定律可知,由图可知,故,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2.D
【分析】由通电于能溶于硝酸,由此可推测电解质溶液为碱性环境,电解方程式为,据此分析作答。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电解池的应用、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等。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推测能力和归纳与论证能力,体现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A.由通电于能溶于硝酸,由此可推测电解质溶液为碱性环境,电解方程式为,可通过交换膜进入阳极室,A正确;B.由题意当产生时,开始产生硝酸根离子,说明先在阳极放电,B正确;
C.超薄多孔增大了反应接触面积,有助于转化为,由题意可知开始产生时,开始产生硝酸根离子,C正确;
D.由通电于能溶于硝酸,由此可推测电解质溶液为碱性环境,电解方程式为,可通过交换膜进入阳极室,D项错误。
13.C
【详解】设和的物质的量分别为、,由题可得:,,解得,该混合气体中甲烷与乙烷的体积之比为1∶4;
故选C。
14.B
【分析】图示反应物的能量比生成物的能量高,因此变化过程会放出热量,然后对选项反应分析判断。
【详解】A.石灰石高温煅烧分解产生CaO、CO2,该反应发生会吸收能量,因此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能量比生成物的能量低,与图示不吻合,A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的稀释会放出热量,反应物的能量比生成物的能量高,能量变化与图示相同,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与灼热的炭反应产生C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物的能量比生成物的能量低,能量变化与图示不吻合,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铵与Ba(OH)2·8H2O反应产生BaCl2、NH3·H2O、H2O,该反应发生会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反应物的能量比生成物的能量低,故能量变化与图示不吻合,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15.D
【详解】A.Na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Na2O2,但Li没有Na活泼,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是Li2O,A错误;
B.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是吸热的,B错误;
C.Mg、Al作电极材料,NaOH作电解质,Al与NaOH反应作负极,C错误;
D.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显酸性,使石蕊溶液显红色,D正确;
故答案为:D。
16.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a→b H2-2e-=2H+ (或H2-2e-+ 2OH- =2H2O) 增大电极表而吸附H2和O2的分子数,加快电极反应速率 4CO32--4e-+2H2O=4HCO3-+O2↑ 负极 16.8
【详解】【分析】(1)氢氧燃料电池属于原电池;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2)负极上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3)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4)根据化合价的变化结合电解池原理判断;(5)电池中,正极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气得电子的过程;根据实际参加反应的氢气以及电极反应式计算。
【详解】(1)氢氧燃料电池属于原电池,所以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该电池中,通入氢气的电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电子从a电极流向b电极,故答案为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由a→b;(2)负极上氢气失电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电极反应为H2-2e-=2H+或H2﹣2e﹣+2OH﹣=2H2O;(3)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电极表面镀铂粉,增大电极单位面积吸附H2、O2分子数,加快电极反应速率;(4)阳极上CO32-失电子产生氧气和HCO3-,电极反应式为4CO32--4e-+2H2O=4HCO3-+O2↑;(5)该电池反应时中,氮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H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则氮元素被氧化,氢元素被还原,所以生成氮气的电极A是阳极,生成氢气的电极B是阴极,则图1中N型半导体为负极,P型半导体为正极;根据电子守恒有N2~3H2,则n(H2)=3n(N2)=3×=0.75mol,标况下体积为V(H2)=0.75mol×22.4L/mol=16.8L。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工作原理,写电极反应式要注意结合电解质溶液书写,如果电解质溶液不同,虽然原料相同,电极反应式也不同,如氢氧燃料电池,当电解质为酸或碱,电极反应式就不同。
17. 原电池 0.2 变大 不变 4OH--4e-=O2↑+2H2O Ag2O或Ag2CO3
【分析】铜与硝酸银溶液可以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甲池为原电池,乙池为电解池,乙池中左侧Pt电极与原电池的正极相连是电解池的阳极,是氢氧根离子放电,乙池中右侧Pt电极是阴极,据此分析解答(1)(2)(3)和(5);
其他条件不变,若用U形铜棒代替“盐桥”,甲池右侧烧杯变为原电池,铜是负极,左侧烧杯变为电解池,左侧烧杯中右边铜棒是阴极,结合电极反应式分析解答(4)。
【详解】(1)铜与硝酸银溶液可以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甲池为含盐桥的原电池,故答案为原电池;
(2)甲池的总反应式为Cu+2Ag+═Cu2++2Ag,反应前,两电极质量相等,一段时间后,两电极质量相差28g,
则 Cu+2Ag+═Cu2++2Ag 两极质量差△m 转移电子
64g 216g 216g+64g=280g 2mol
28g n
有:=,解得:n=0.2mol,所以导线中通过 0.2mol电子,故答案为0.2;
(3)甲池铜是负极,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所以甲池左侧烧杯中NO3-的浓度增大,故答案为变大;
(4)其他条件不变,若用U形铜棒代替“盐桥”,甲池右侧烧杯变为原电池,铜是负极,电极反应为Cu-2e-=Cu2+;左侧烧杯变为电解池,左侧烧杯中右边铜棒是阴极,电极反应为Cu2++2e-=Cu,所以U形铜棒右侧变细,左侧变粗,总质量不变,故答案为不变;
(5)若乙池中的某盐溶液是足量AgNO3溶液,乙池中左侧Pt电极与原电池(甲池)的正极相连是电解池的阳极,电极反应为4OH--4e -=O2↑+2H2O,乙池中右侧Pt电极是阴极,电极反应式是Ag++e-=Ag,工作一段时间后,若要使乙池溶液恢复原来浓度,可向溶液中加入Ag2O(或Ag2CO3),故答案为4OH--4e -=O2↑+2H2O;Ag2O(或Ag2CO3)。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4),要注意用U形铜棒代替“盐桥”,甲池变成了两个池,一个为原电池,一个为电解池,需要结合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分析。
18.(1) 阳极 2Cu2++ 2H2O2Cu +O2↑+4H+
(2)280
(3)B
(4) b Fe(OH)2 +2e-=Fe+ 2OH-
【分析】甲池是甲醇碱式燃料电池,所以乙丙两池均是电解池,根据图象信息及电解池工作原理,则A为负极、B为正极;C、E为阳极、D、F为阴极。
【详解】(1)E电极为阳极,丙池整体结构是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阳极附近H2O失电子生成O2和H+,阴极附近Cu2+得电子生成Cu,所以丙池离子方程式为“2Cu2++ 2H2O2Cu +O2↑+4H+”;
(2)甲乙丙池中每个电极转移电子数相等。乙池C电极Ag失电子变成Ag+,消耗Ag的物质的量为: ,则电极上转移电子0.05mol, 由关系式O2~4e-,参与反应的O2物质的量是0.0125mol,则甲池中B电极理论上消耗O2的体积为280mL(标况)。
(3)丙池电解硫酸铜溶液,阳极产生O2,阴极产生Cu,产物对应的元素是电解液在电解过程中损失的元素成分,且n(O2):n(Cu)=1:2,则原子个数比为n(O):n(Cu)=1:1,所以只要加入一定量符合这个比例关系的铜氧化合物,即可使电解液恢复至电解之前的状态,即补充CuO,选B。
(4)①用该电解装置制备Na2FeO4, Fe电极做阳极,所以爱迪生电池正极应是b电极;根据爱迪生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二次电池充电时,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即Fe(OH)2得电子重新生成Fe,电极方程式为:Fe(OH)2 +2e-=Fe+ 2OH-”。
②用电解法制取高铁酸钠时,阳极铁失去电子被氧化为高铁酸根,电极反应式为。
19.(1)电极间距离
(2) 锌片 化学能
(3) 2
3
(4)电极插入水果中的深度
【解析】(1)
根据表中数据中,其目的是探究水果种类、电极间距离对水果电池电流大小的影响;故答案为:电极间距离;
(2)
Zn、Cu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Zn易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答案为:锌片;化学能;
(3)
电极间距离相等而水果种类不同时,水果种类影响电流大小,所以能表明水果种类对电流大小有影响的实验编号是2和3;故答案为:2;3;
(4)
当水果种类、电极间距离相等,改变电极插入水果深度,观察电流与深度的关系;故答案为:电极插入水果中的深度。
20.(1)NaOH(aq)+H2SO4(aq)= Na2SO4(aq) +H2O(l) ΔH=-57.3 kJ·mol-1
(2)减少热量散失
(3)ACE
【详解】(1)中和热是指稀的强酸与稀的强碱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则表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2SO4(aq)= Na2SO4(aq) +H2O(l) ΔH=-57.3 kJ·mol-1,故答案为:NaOH(aq)+H2SO4(aq)= Na2SO4(aq) +H2O(l) ΔH=-57.3 kJ·mol-1;
(2)若两个小孔不能开得过大会造成散失的热量增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所以插入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的两个小孔不能开得过大,故答案为:减少热量散失;
(3)由Q=cm△T可知,为了计算中和热,实验时还需测量的数据反应前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和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故选ACE。
21.(1)温度计
(2) 3.4 1.4 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或量取溶液的体积时俯视读数(合理即可)
(3)=
(4)
【分析】用一定物质的量的盐酸和NaOH反应,通过测定反应放出的热量计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详解】(1)该实验中,需要测出反应前盐酸和NaOH溶液的温度,还要测出混合液最高温度,所以还缺少的仪器名称是温度计,故答案为:温度计;
(2)①三次数据中反应前后温度差分别为3.4℃、1.2℃、3.4℃,第2次数据属于异常数据,舍去不用,则取1、3两次数据的平均值3.4℃,故答案为:3.4;
②盐酸的质量 =50g,溶液的质量 =50g,反应后生成的溶液比热容为,则反应放出的热量 = (50+50)g3.4℃=1428J=1.4kJ,故答案为:1.4;
③由热量的计算公式可知,影响放出热量大小的因素有酸和碱的质量及温度差,这两个因素又与实验操作有关,所以比该反应理论上放热为Q kJ略微偏小的原因可能是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或量取溶液的体积时俯视读数,故答案为: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或量取溶液的体积时俯视读数(合理即可);
(3)KOH和NaOH均为强碱,且均过量,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中和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水,所以实验放出热量的数值=Q,故答案为:=;
(4)盐酸和溶液反应,NaOH溶液过量,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5mol/L0.05L=0.025mol,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为 =40QkJ,因此以理论上生成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