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上册12《拿来主义》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必修上册12《拿来主义》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7 00:4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先破后立的驳论典范,比喻论证的经典传奇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梳理内容,掌握先驳后立的论述思路。
2. 分析手法,领会比喻论证的运用之妙。
3. 赏析语言,体会鲁迅讽刺犀利的语言。
教学重点:
梳理内容,掌握先驳后立的论述思路。
教学难点:
赏析语言,体会鲁迅讽刺犀利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交代背景,导入文本。
鲁迅先生写作这篇文章时,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政治极为黑暗、斗争极为复杂的时期。一是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也实行了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使得各种错误思潮随之泛滥。二是封建残余势力的复古思想开始抬头。三是全盘西化,彻底否定中国本土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先生写了两篇文章针砭时弊,一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二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正确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态度。
据“江湖传言”,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要了解中国近代史,鲁迅是绕不开的。钱理群“鲁迅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既然如此,就让我们通过学习鲁迅的作品《拿来主义》来走近鲁迅。
(二)任务一:理清行文思路,领会比喻论证,分析论证逻辑。
【提问】作者采用先驳后立的写作思路,在讲拿来主义之前,先讲了哪些主义?
【明确】1.闭关主义不行。
为什么不行?其本质是“闭关锁国”,后果:“给枪炮打破大门”“碰钉子”(导致落后,并挨打)
2.送去主义不对。
为什么不对?且看具体表现:一送古董,结果是“不知后事如何”,结果是有去无回——讽刺讨好列强、媚外求荣,“别的且不说罢”,“别的”指一系列媚外求荣的行为。
二送古画和新画,打着“发扬国光”的旗号,求得别人欣赏,实为媚外;三送梅兰芳,打着学术与传道的旗号,实为献媚。(活人代替古董,讽刺当局献媚手段之翻新)
接下来,第一次亮出自己的观点:要拿来。
第1段只讲了送去主义的本质是献媚,为什么不对呢?还要继续论述其危害。为什么闭关主义的危害一笔带过?因为那是清政府时期的事,不是当局的事。当局正在做的事是送去主义,所以要重点论述其危害。
【提问】作者采用什么论证方法论论送去主义的危害?
【明确】类比论证。(同类相比,比喻论证是不同类相喻)
先讽刺挖苦一下当局的“丰富”与“大度”,接着拿尼采自诩为太阳,结果发了疯作类比,暗示当局一味送去不会有好结果。为什么使结果更加明确,作者接着采用举例论证,举煤炭为例,如果把我们的煤送去,几百年后我们的子孙只能向别人乞讨。意思是送去主义的行径实质上是祸害子孙后代的行为。而且即便是别人会送给子孙一点东西,也是别有的目的经济侵略,第六段再次强调一味送去祸害子孙,祸国殃民。
【小结】反驳不能闭关,那就意味着中处要交流;交流就意味着送去和送来。送去是被动的、被迫的,是献媚,是卖国卖子孙的无耻行径;而“送来”又是别人别有用心的侵略行为,我们是被迫接受的。无论送去,还是送来,我们都是被迫的,没有主动权。又不能关上中外交流的大门,怎么办?只有实行拿来主义,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交流才能有利于自己。所以,反驳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送来主义,都是来亮出拿来主义作铺垫,也是侧面论证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可以理解为:因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送来主义都不行,所以要实行拿来主义。
【提问】那么该如何实施拿来主义呢?换句话说,如何来拿呢?
【明确】一句话: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当然这句话只是“拿”的基本原则,具体该如何操作呢?)
比喻论证:以穷青年选择所继承大宅子的东西为喻。(大宅子比喻外国文化)
第一步:拿来。(同时反对三种不对的做法:
①孱头:因害怕而不敢接受。(逃避主义者:一些敏感青年面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入侵、文化入侵,对一切外来东西怀有恐惧心理者)
②昏蛋:为清白而拒绝销毁。(全盘否定者:左翼文艺战线内部人士认为采用西方的形式就是“类似投降”者)
③废物:因羡慕而全盘接受。(全盘接受者:资产阶级买办文人中的一部分留洋人士中主张“全盘西化”者)
第二步:占有,挑选。
鱼翅——精华部分——吃掉(吸收)(为什么不用它来宴大宾?因为宴大宾是面子工程,对人没有好处,而吃下去,却是补充营养,表明鲁迅的实用态度)
鸦片——有利有害——送药房(用在正途上,用得其所)
烟枪和烟灯——害大于利——一部分放博物馆,一部分毁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姨太太——完全有害——各自走散(拒绝)
【提问】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明确】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提出希望。具体写作思路:总结拿来主义的做法——产生的意义——需要的条件——提出希望与号召。
【提问】请总结全文的行文思路。
【明确】总体论述思路:紧紧围绕“拿来”,依次论述了为什么要“拿来”—— 什么是“拿来”——怎样实施“拿来”——最后总结实施“拿来”前提条件与结果。
(三)任务三:重点句子欣赏,体会讽刺犀利的语言风格。
1.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明确】送“古画”“新画”,“几位”“几张”“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讽刺少的可怜,还一路招摇卖好之丑态, “捧”“发扬国光”,“捧”指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嘴脸。“发扬国光”,反语,讽刺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
2.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更顺道到欧洲传道。
【明确】送“梅兰芳博士”,“催进”“传道”“顺便”,讽刺讨好列强、媚外求荣之新伎俩;“算得”“一点”“进步”,“进步”,反语,实则是退步、堕落。“算得”“一点”指对这种行为的不屑不齿。
3.总之,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这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明确】反语,增强讽刺意味。
4.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明确】单词成句,短促有力,不满、愤恨以及对早日实现“拿来主义”的强烈渴望。
3. 辨析“抛来”和“抛给”。
【明确】“抛来”是漫无目的的,随便抛,你接着就是;“抛给”是带有目的性的,只是给你,往往不怀好意。
4.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明确:运用反语,“丰富”是欺世惑众的自夸,原是媚外求荣的借口;“大度”是对民族利益的背叛和出卖。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行为的强烈的嘲讽之情。
5.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
【明确】“国粹”是反语,原指国家文化中的精华。“烟灯烟枪”比喻的是文化糟粕,是不可能在“国粹”之列的,作者这样写,批判、憎恶之情溢于言表。
(五)总结驳论方法,学以致用。
如此潇洒,真“潇洒”?
欧阳纬宣
有人常说:“人生是脆弱的,经不起太多的风浪,承受不住太长的跋涉。”也有人说:“与其在荒野中踽踽独行,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岁月不知人间多少的忧伤,何不潇洒走一回?”
活在当下,醉在当下。但,这就是潇洒吗?
各种“笙歌夜舞”的娱乐场所,不乏一群事业有成的精英人士,也不乏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男女们。一场聚会,霓虹流光,尽情尽兴;一掷千金,出手阔气,大有“千金散尽还复来”之气概,或许这就是他们感受到的“人生之潇洒”。
但他们却不了解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自适;不了解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不了解辛弃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坦然。文人志士的潇洒沉淀在了民族精神的血脉中。而今日,他们“挥金如土”的潇洒是“真潇洒”吗?
有人引用苏格拉底的话:“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并将此作为借口,不为人生奔波,不为理想跋涉,犹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还自以为潇洒。
企业家乔布斯曾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活在当下,醉在当下,逃避奔波、跋涉,拒绝改变,连活着的根本都被抛诸脑后,还谈何潇洒呢?富兰克林亦曾说:“人的时间和精力必须花在有用的事物上面。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要有它们自己的位置,所有的业务都要有它们自己的时间。”如果只将享受今天、享受生活当作一切要务,那么结局将会不堪设想。
所以,活在当下,醉在当下,着实算不上真正的潇洒。那么,何谓真正的潇洒呢?潇洒是一种信念,不是活在世人的观念里,而是勇敢追求自己的内心所想。潇洒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经过智慧和勇气的沉淀,在踏实走完一段山岭后对道路尽头的结果抱以淡然的心境,在流年岁月又经风雨后仍能不懈攀登的豁达。今天的我们应当“活在当下,奋斗在当下”。
“活在当下”,脚踏实地,把握美好,且行且珍惜,让我们在失意和挫折面前,拥抱属于自己的美好。“奋斗在当下”,就是动用脑髓,放出眼光,执着追寻,在梦想中,成就属于自己的潇洒!
【简评】文章在论证结构上成功运用“破立结合”法。开头提出与文章观点针锋相对的反面观点——“活在当下,醉在当下”的潇洒观。然后引用名人苏格拉底、乔布斯的话,从“人活着的意义”角度切入,顺理成章抛出“何谓潇洒”的论题,边破边立,有力地论证了“活在当下,奋斗在当下”的潇洒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