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走进图形世界(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走进图形世界(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05-12 08:41:29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5.1丰富的图形世界天 坛上 海凯旋门悉尼歌剧院 请欣赏这些图片,
里面有你熟悉的几何体吗你想到了哪种几何体?
文具盒能想到长方体 .
魔方能想到正方体.你想到了哪种几何体?可乐瓶能想到圆柱 .你想到了哪种几何体?漏斗能想到圆椎.你想到了哪种几何体?足球能想到球体.你想到了哪种几何体?你想到了哪种几何体?由金字塔想到棱锥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 从下面的这些图片中,你能看出哪些几何体?与同伴交流活动一 请你观察桌面、黑板面、平静的
水面等,它们的表面给你什么感觉?平面感知体会 ? 观察易拉罐、水管、
地球仪等,它们的表面
给你什么感觉呢?曲面感知体会 ? “面”可分为平面与曲面两种,
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平面与曲面
的实例吗?
  观察上面各几何体,包围它们的面各是什么面?
说一说观察这张地图,如果把每条路看成一条线,
那么线与线相交得到什么? 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你还能举例吗?感知体会 ?
观察这个长方体的面,面与面相交
得到什么呢?你还能举出实例吗?面与面相交得到线.你还能举例吗?感知体会 ?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一定提高了
对点、线、面的认识,线与线相交得
到点,面与面相交得到线,图形是由
点、线、面构成的。你


了吗?认识一下棱柱直棱柱斜棱柱认识一下棱柱侧面底面侧棱棱棱底面顶点棱柱的特点:1、底面是形状大小相同的多边形。
2、侧面是长方形。
3、侧棱长都相等。想一想:
棱柱的底面是什么形状?
棱柱的侧面是什么形状?
各条侧棱长相等吗?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看一看69533812644101575512188662n3n n+2nn棱柱的顶点、棱、侧棱、侧面的数量关系活动二棱锥底面顶点侧棱侧面认识一下棱锥想一想:
棱锥有几个底面?
棱锥的侧面是什么形状?棱锥只有一个底面,侧面是三角形
三棱椎四棱椎五棱椎六棱椎看一看  猜猜看  老师的箱子里有各种各样的几何体,请动动你的小手,感觉感觉,并向你的同伴描述出它的特征,让你的同伴猜猜看你摸到的是什么几何体?活动三说出下列几何体的名称:球圆柱圆锥棱柱棱锥试一试 ?1.下列图形不是立体图形的是( ) A.球 B.圆柱 C.圆锥 D.圆
2.棱柱的侧面是  形,上、下两个底面都     。
3.有一个面是曲面的立体图形有               (列举出三个)。试一试 ?D长方形状大小相同球体,圆柱,圆椎1.三棱柱的侧面有 个长方形,有  个顶点 ,有  条棱. 
2..若一个棱柱的底面是一个七边形,则它的侧面必须有  个长方形,它一共有   个面。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六条侧棱的棱柱的底面一定是三角形
 B.棱锥的侧面是三角形
 C.长方体和正方体不是棱柱
 D.柱体的上、下两底面可以大小不一样3B6979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1.面可以分为平面和曲面两种2.线与线相交得到点3.面与面相交得到线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你知道吗?习题作业:课件17张PPT。6.1 线段、射线、直线(2)选择一下吧!①②③1、从甲地到乙地有三条路,你估计哪条路相对近一些?2、从甲地到乙地能否修一条最近的路?如果能,你认为这条路应该怎么修呢?请在图中画出这条路.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line segment)最短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AB生活常识告诉我们线段的长短比较思考 :怎样比较两支铅笔的长短?
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 比较两个同学高矮的方法:——重合法.① 让两个同学站在同一平地上,脚底平齐,观看两
人的头顶,直接比出高矮;② 用卷尺分别度量出两个同学的身高,将所得的
数值进行比较。 ——度量法.试比较线段AB、CD的长短。(1) 度量法 用刻度尺量出线段AB长4cm,线段CD长4.5cm,所以线段AB比线段CD短。(记作AB<CD 或 CD >AB)(2) 重合法 将一线段“移动”,使其一端点与另一线段的一端点重合,两线段的另一端点均在同一射线上。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MN。① 作射线AB;② 用圆规量出已知线段MN的长度;③ 在射线AB上以A为圆心, 截取AC = MN .CMN如图,有一张长方形纸片.
(1)量一量,“长”比“宽”长了多少?
(2)用折纸的方法比较“长”与“宽”的大小.1.比较下图中以A为一个端点的线段的大小,并把它们用“<”号连接起来.2.在上图中,AC=AB+BC,AB=AD-DB.类似的,还能写出哪些有关线段的和与差的关系式? 如图,已知两点A、B
(1)画线段AB;(也可说成连结AB)
在所画的图中,我们把B点叫做线段AC的中点(middle point).(2)延长线段AB到点C,使得BC=AB如果B点在线段AC上,并且AB=BC
(或AB=1/2AC,或BC=1/2AC)
那么点B是线段AC的中点。如果B是线段AC的中点,
反过来那么AB=BC=1/2AC例:如图,线段AB=8cm,点C是AB的中点,点D在CB上且DB=1.5cm,求线段CD的长度.小试牛刀解:∵C是线段AB的中点
∴CB = AB=4㎝
CD=CB-DB
=2.5㎝1.你如何确定一条线段的中点 如图,下列说法 ,不能判断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的是( )
A、AC=CB B、AB=2AC
C、AC+CB=AB D、CB= AB C 如图 AB=8cm,点C是AB的中点,点D是 CB的中点,则AD=____cm6已知道四点A、B、C、D按要求画图
(1)画直线BC
动动手吧(2)连结AB、AC(3)画射线AD
(4)延长线段AB(5)反向延长射线AD
AB(1)延长线段AB到点C,使BC=AB;
(2)反向延长AB到点D,使DA=AB。
想一想,A,B分别是哪条线段的中点如图,已知线段AB。如图所示,
图中有__条线段、
__条射线、
__条直线。
右图所示的正方体,一蚂蚁在A的位置,在 G 位置刚好有一颗糖,蚂蚁要想从顶点 A 经过它的表面到达顶点G .合作与探索(1) A 到 G 点有几条路径?(2) 哪一条路径最短?EFBCHAG..课件31张PPT。5.2 图形的运动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线动成面点动成线问题引入 笔尖可以看作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就形成线 把汽车的雨刷看成一条线,这条线在挡风玻璃上运动时形成面线动成面点动成线知识回顾【探索新知】(试一试,看一看,动动手) 1.长方形纸板绕它的一条边旋转1周;
2.直角三角尺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1周;
3.一枚硬币在桌面上竖直快速旋转.探索(一) 旋转能否形成新的图形 它们分别形成怎样的几何体? 1.长方形纸板绕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形成怎样的几何体?想一想 2.直角三角形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怎样的几何体?想一想 3.一枚硬币在桌面上竖起快速旋转,形成怎样的几何体?想一想从以上的演示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面动成体旋转可以形成新的图形.  1.下列图形绕轴线旋转1周,能形成怎样的几何体?做一做 2.在下列两行图形中,分别找出相互对应的图形,并用线连接.做一做 3.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吗?想一想做一做 将图沿点划线翻折后形成怎样的图形?请试着上台描画出来.探索(二):1.翻折能否形成新的图形 翻折后图形与原图形比较,位置相反.翻折可以形成新的图形. 图(1)是由图“回”向右平移而成的,将准备
好的纸片沿虚线剪开,
  (1)怎样改变图形的位置可以得到图(2),
你还能得到什么样的图案?
(2)如果虚线以下的部分向右平移4格,得到
怎样的图形? 探索(二):2.平移能否形成新的图形(图1)(图2)平移可以形成新的图形.探索(二):2.平移能否形成新的图形(1)(2)(3)议一议:
你能说出下面的图案是怎样形成的吗? 1.如图,将两块相同的直角三角尺的相等边拼在一起,能拼出几种不同的平面图形?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小试牛刀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筝形效果图 翻折(1)(2) 2.画出图案(1)沿虚线翻折后的图案小试牛刀 3.将下图绕着点A旋转180 °,请你画出所得的图形.A小试牛刀·(A)(B)(C)(D)旋转翻折平移4.说一说下列图形的变化.1.A?B3.C?D2.B?C小试牛刀 1.下列各图形中,不是由翻折而形成的是(  )练一练 C 2.下列四个图形中,形成方法与另外三个不同的是(  )练一练B 3.观察下列图形,你能说出它们是分别根据什么基本图形经过怎样的变化形成的吗?练一练 请你构造一些图案,使每一个图案中含有2个三角形、2个圆形和2条线段,并给图案加上适当的解说词. 【活动】 动动手,比比谁有想象力.投篮:经常锻炼身体棒小鸟看一看两



糖看一看两盏电灯看一看履带传送零件看一看 一辆小车看一看 经历了本节课的
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课后作业
用“平移、旋转、翻折”三种技法中的一种或几种设计一幅图案.课件8张PPT。5.4 主视图、左视图、
俯视图(2)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按下图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图形填空(A)(B)(C)(D) (E) (F) (G) (H)主视图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俯视图
FFBHE回顾
知识给出某些视图,你能想象出相应的几何体吗?1.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一个视图
(1)主视图是圆的几何体可能是什么?
(2)俯视图是长方形的几何体可能是什么?
(3)左视图是三角形的几何体可能是什么? 想一想:考考你的想象力  2.根据下图所示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想象这两个物体的形状,说出相应几何体的名称.
(1) (2) 根据下图所示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想象这两个物体的形状。试一试:  例 工人师傅要制作一个密闭容器,下图是它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试描述这个容器的形状,并画出它的表面展开图.课本第138页练一练第2题.练一练: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一、会画简单的组合体的三视图.
二、问题是多变的,要学会从多方面考虑 问题 .
三、进一步培养了我们的空间想象力.课件16张PPT。第五章 走进图形世界5.3 展开与折叠我们一起动动手: 如何将下列几何体的表面或侧面展开成平面图形?动手试试,并画出它的示意图。 1、如图,第一行的几何体表面展开后得到的第二行的某个平面图形,请用线连一连。 2、如图,哪一个是棱锥侧面展开图?(1)(2)(3)√想一想: 由四个面围成的正方体纸盒,将它展开,得到什么平面图形,请画出它的示意图。解: 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纸盒,下底面标有字母A,沿图中的红线将该纸盒剪开,请画出它的示意图。
解:动动脑: 如何将一个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并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小组合作: 要将一个正方体纸盒的表面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要剪开多少条棱?讨论交流:大家一起动手: 将一个正方体沿棱剪开,并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你能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图形吗? 将一个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并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有多少种情况?试一试: 1、下图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是( ) 2、一只蚂蚁从圆柱上的点A绕圆柱爬到点B,你能画出它爬行的最短路线吗?解:D 如图,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边长为1cm的正方形,侧棱长是2cm,请你沿着图中的粗红线的棱剪开,并将其展成平面图形,试画出展开后的平面图形。解:做一做:这节课你最大
的收获是什么你学得怎样P132 习题1,2课后探究题:同学们,如何把下列平面图形做成
正方体呢?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课件51张PPT。走进图形世界说课稿(复习课)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说课程序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复习课,本章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在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深入浅出,顺理成章,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具有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建筑图案,图形 的变化、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三视图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存在及数学的美,发展应用意识。能够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提高学好数学自信心。为以后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 教法分析(一)学情分析
(二)教学方法
二. 教法分析(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小学了解了一些图形的知识和概念,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多数同学对图形 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但在几何图形 的空间观念、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尚有待加强。 二. 教法分析(二)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转换和发展。元认知理论指出,学习过程既是认识过程又是情感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教材是以“学生兴趣,贴近生活实际,数学背景知识、数学史料数学趣题”为主线展开数学主题。结合本节复习课的具体内容,采用“情景导入---引导探索---解决问题---总结提高、感悟交流”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创设和谐、愉悦的环境及辅以适当的引导。同时,利用多媒体形象动态的演示功能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以提高课堂效益
?
(二)教学方法三. 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基于对教材、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的分析,同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形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回顾、思考所学的知识内容及思想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能力目标:
1。丰富对现实世界图形的认识,并能用自已的语言加以表述。
2 。进一步感受分类、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三.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
1。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培养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正方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三视图的具体操作;
2、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注重创新与实践,特别是情感态度和能力。教学难点:1。正方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三视图的具体操作;
2.尝试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体会与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五 教学程序 1、情景导入 3、解决问题 4、总结提高、
交流评价 1、情景导入: 从学生熟知的七巧板、“神六”图片引入,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并通过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建筑图案,图形 的变化、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三视图等内容的复习,挖掘绚丽多姿而又深邃含蓄的数学美,给学生以美好的精神享受,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存在及数学的美,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探索.通过“想一想”及中考题应用, 注重对学生合作交流过程的指导帮助,养成他们正确的学习习惯,不制约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除了要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外,还要留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空间。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内容大多是以定论或确定的形式出现的,通过教师的传授,学生被动地接受。而 “想一想”等内容就是要使学生改变那种接受学习的方式,而给学生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独立探索,自己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规律,这就锻炼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通过“试一试”、“做一做”等实验,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寻找或制作几何体并拿到课堂上来。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就对几何图像有了感性的认识。当学生寻找、制作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远比教师拿来现成的教具要好得多。我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发挥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增强了自信心,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以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去寻找到答案,给出圆满的解释 4、总结提高、交流评价:教会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会总结一节课的要点并随堂巩固,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数学习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何体会?学生通过“感悟与反思”,充分发表自己意见,同时也能倾听别人意见。在讨论过程中思维变得开阔,更富有独创性和创造性,提高了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把握好“放”与“收”的关系,让学生明确交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与同伴交流、讨论。如没独立思考就只能流于形式,效率不高,甚至课堂处于无序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放得开,收得起,这是上好新教材的关键。 议一议:常见的几何体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棱锥 (1) 这些常见的几何体可
以怎样分类?①按柱、锥、台、球进行分类②按围成 这些几何体的面有无曲面进行分类想一想:(3)点 、线、面之间有什么关系?(2)构成几何图形最基本的元素是3.图形变化的几种方法:(1)平移
(2)旋转
(3)翻折
(4)剪拼
(5)其他方法(1).一个正方体要剪开多少条棱才能展开成
平面图形? 正方体的展开图(2).一个正方体能展开成多少种平面图形?总结:中间四个面 上、下各一面 中间三个面 一、二隔河见 中间两个面 楼 梯 天 天 见 中间没有面 三、三 连一线(3).下图中的图形经过折叠后形成哪些
立体图形?长方体圆锥体正方体八棱柱
?
?
A. B. C. D.
(2004宿迁)如图是一块带有圆形空洞和方形空洞的小木板,则下列物体中既可以堵住圆形空洞,又可以堵住方形空洞的是请欣赏漫画并思考 : 为什么会出现争执?
?
?
A. B. C. D.
(2004宿迁)如图是一块带有圆形空洞和方形空洞的小木板,则下列物体中既可以堵住圆形空洞,又可以堵住方形空洞的是(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观察并判断:下列哪幅图是下面组合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发挥想象,延伸拓展★你能移走一个小正方体使它的主视图不变吗?★你能移走一个小正方体使它的三个视图都不变吗?2.用小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问,这样的几何体是否只有一种?它最少需多少个小立方体?它最多需多少个小立方体?请画出最多与最少时的左视图。
做一做2.用小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问,这样的几何体是否只有一种?它最少需多少个小立方体?它最多需多少个小立方体?请画出最多与最少时的左视图。
2.用小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问,这样的几何体是否只有一种?它最少需多少个小立方体?它最多需多少个小立方体?请画出最多与最少时的左视图。
2.用小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问,这样的几何体是否只有一种?它最少需多少个小立方体?它最多需多少个小立方体?请画出最多与最少时的左视图。
2.用小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问,这样的几何体是否只有一种?它最少需多少个小立方体?它最多需多少个小立方体?请画出最多与最少时的左视图。
2.用小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问,这样的几何体是否只有一种?它最少需多少个小立方体?它最多需多少个小立方体?请画出最多与最少时的左视图。
2.用小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问,这样的几何体是否只有一种?它最少需多少个小立方体?它最多需多少个小立方体?请画出最多与最少时的左视图。
感悟与反思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棱柱的特性切截展开与折叠三种视图
(从不同的方向看)点、线、面等,简单平面图形丰富的现实背景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展开与折叠棱柱五. 说明和反思(一)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在本课教学中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即“情景导入---引导探索---解决问题---总结提高------感悟交流”的基本教学模式。 二。教学反思
反思促使我们学习,学习促使我们进步。
在教学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有意地设计了一些铺垫和引导,既巩固旧有知识,又为用知识提供了附着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突出复习教学,多层次、多角度展开对概念的剖析,由此加深对展开图、三视图的研究。从注意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 美中不足:
(1)技术支持(欠到位,有的动态展 示没有做出来)
(2)个别关注(对个别学生关注不够)
(3) 时间支配 ( 略显紧张 )
(4) 课堂设计 (还有进一少研究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