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送东阳马生序》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12 08:4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送东阳马生序宋
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
潜溪,浙江浦江人,明初著名散文家。他生活在元末明初,少时家贫,勤奋好学。从文治方面对明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贡献,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生平著作很多,有《宋学士全集》。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尤其长于传记的写作,在当时影响很大。作者介绍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东阳,在今浙江省,当时与浦江、义乌等县同属金华府。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解 题体裁特点:
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是“赠言”的意思。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1.把握内容,理清思路,了解宋濂刻苦求学的经历。
2.理解运用对比来表现中心的写法,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
3.学习古人求知若渴,克服艰难困苦勤奋学习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学习目标1.听课文朗读。要求听清字音,把握句读。3.小组讨论交流,按“读课文——译
文句”的步骤进行。教师巡视各组,答
疑解惑,指导点拨。2.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文意,标出疑问。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嗜( ) 硕( )
叱咄( ) 俟( )
负箧( )曳( )屣( )
皲( )裂 媵( )人
衾( ) 绮( )
容臭( ) 烨( )
缊( )
shìchìduōshuòsìqièyèxǐjūnqǐqīnxiùyèyùnyìng积


词 根据注释、工具书翻译课文。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谈谈你读课文后的初步感受。求学艰难、勤奋刻苦、意志顽强。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文眼是哪一句?细读课文,把握内容本文以作者自己学习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叙述
了在他青少年时代求学生涯中的艰苦和勤奋,
表现了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勤苦的学习精神。文章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马君则
的殷切期望。 文眼: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自身经历1.幼时求书之艰
2.成年求教之艰
3.求师奔走之艰
4.求学食宿之艰2.在学习上作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都是怎样解决的?表现出宋濂的哪些
美好品质?(1)求书之艰。家贫,幼时“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解决办法:手勤,借了书便“手自笔录”,“弗之怠”。
美好品德:信,宋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计日以还……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
结果:“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求教之艰。“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解决办法:嘴勤,“援疑质理……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
美好品德:诚,“余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结果:“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奔走之艰。“既加冠”,“尝趋百里外”从师,“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久而乃和” 。解决办法:腿勤,“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立侍左右”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足肤皲裂而不知” 。
美好品德:坚韧,以精神战胜生活中的苦难。幼时即“嗜”,加冠后益“慕”,因“慕”生“患”,因“患”而倍加珍惜。
(4)食宿之艰。“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穿的则是“緼袍敝衣”。解决办法:心勤,“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美好品德:乐,“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而“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与锦衣玉食的纨绔子弟同学一同生活,还能依然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心求学,实属难得。
善学、勤学师:辞色严厉,甚至叱咄生:色愈恭,礼愈至师生态度 生活情况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作者:緼袍敝衣,日仅再食学习条件昔日作者:借书抄书,奔走求师,生活艰辛,尊师力学对比对比勤对比手法艰探究写法,理解主题 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何目的? 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 以此来勉励同乡晚辈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拓展延伸,畅谈启示 虽然时过境迁,但有些东西永远不会因岁月流逝而褪色,在今天,我们仍能从宋濂的身上汲取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诚信守时勤奋好学尊师好问苦中作乐热心诚恳,关心晚辈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
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梁,锥刺股”)
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
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
画荻教子(欧阳修的学习故事)成语故事我来说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有关学习态度的课。其实古人论及学习的文章多得很,其中有不少耳熟能详的警句,像“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古人也曾留下很多令人称颂的成语典故,诸如“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等。在今天,学习的目的有了新的定位,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是亘古不变的,这些足以供我们借鉴。希望同学们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勤奋刻苦,在求学之年,学有所成。正方:应该发扬宋濂的态度和方式。
反方:新时代应该有新的师生关系。
要求(1)注意辩证说理;(2)口齿清晰,观点明确;(3)要以理服人。辩论赛 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