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文科数学试卷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 曾亦雄 陈跃 丁合剑 叶惠金 范雪青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座号填写清楚。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入答案卷中。
3. 考试结束,考生只将答案卷交回,试卷自己保留。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小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复数(是虚数单位)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A. B. C. D.
3. 抛物线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是
A. B. C. D.
4.下列几个推理
①由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归纳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②由圆的面积类比出球的体积;
③三角形内角和是,四边形内角和是,五边形内角和是,由此得出凸多边形内角和是.
④教室内有一把椅子坏了,则该教室内的所有椅子都坏了;
其中推理正确的序号是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b为实数,则方程x2+ax+b=0
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
A.方程x2+ax+b=0没有实根
B.方程x2+ax+b=0至多有一个实根
C.方程x2+ax+b=0至多有两个实根
D.方程x2+ax+b=0恰好有两个实根
6.执行如右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s的值为
A.10 B.17 C.19 D.36
7. 已知点、,动点满足,则是动点的轨迹为双曲线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下列有关命题说法正确的是
A.命题“若,则”的否命题为“若,则”;
B.所有常数列既是等差数列也是等比数列;
C.命题“若,则”的逆否命题为假命题;
D.命题“,”的否定是“,”.
9.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且,,则数列的前10项和等于
A. B. C. D.
10.已知直线与椭圆交于A、B两点,弦AB的中点为P(1,1),则直线的方程是
A. B. C. D.
11.已知集合{a,b,c}={0,1,2},且下列三个关系:①a≠2;②b=2;③c≠0有且只有一个正确,则a+2b+5c等于
A.4 B.5 C.7 D.11
12. 已知曲线为函数的图象,过点作曲线的切线,可能的切线条数是
A.3 B.2 C.1 D.0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3.已知复数(是虚数单位)是纯虚数,则=_____ ____.
14. 已知函数,则= .
15.已知双曲线G:与抛物线H:在第一象限相交于点A,且有相同的焦点F, 轴,则双曲线G的离心率是 .
16.观察以下列出的表达式:
,
,
,
,
……
推测的表达式,由此计算=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某中学对高二甲、乙两个同类班级,进行“加强‘语文阅读理解’训练,对提高‘数学应用题’得分率作用”的试验,其中甲班为试验班(加强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乙班为对比班(常规教学,无额外训练),在试验前的测试中,甲、乙两班学生在数学应用题上的得分率基本一致,试验结束后,统计几次数学应用题测试的平均成绩(均取整数)如下表所示:
60分以下 61~70分 71~80分 81~90分 91~100分
甲班(人数) 3 6 11 18 12
乙班(人数) 7 13 10 10 10
现规定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不含80分)的为优秀.
(Ⅰ)试分析估计两个班级的优秀率;
(Ⅱ)由以上统计数据填写下面2×2列联表,并问“加强‘语文阅读理解’训练对提高‘数学应用题’得分率”是否有帮助.
优秀人数 非优秀人数 合计
甲班
乙班
合计
参考公式及数据:,
P(2≥k0) 0.50 0.40 0.25 0.15 0.10
k0 0.455 0.708 1.323 2.072 2.706
P(2≥k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k0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是公差的等差数列,其中、是方程的两根.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记,求数列的前项和.
19.(本小题满分12分)
通过市场调查,得到某产品的资金投入x(万元)与获得的利润y(万元)的数据,
如下表所示:
资金投入x 2 3 4 5 6
利润y 2 3 5 6 9
(Ⅰ)画出数据对应的散点图;
(Ⅱ)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求线性回归直线方程= x+;
(Ⅲ)现投入资金10万元,估计获得的利润为多少万元?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命题:方程表示焦点在轴上的双曲线;
命题: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Ⅰ)若为真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Ⅱ)若为真命题,求实数的取值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点M是椭圆E:上一动点,椭圆E的左、右焦点分别为、,离心率为.
(Ⅰ)若且;
(i)求椭圆E的方程;
(ii)设点M到直线的距离为,则比值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说明理由.
(Ⅱ)若点M到直线的距离为,类比(1)中的(ii),则比值是否为定值?若是,写出该定值.(不要求书写求解或证明过程)
22.(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
(Ⅰ) 若曲线在点处切线的斜率为1,求a的值;
(Ⅱ) 讨论函数极值点的个数;
(Ⅲ) 若在上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文科数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
一、本解答指出了每题要考查的主要知识和能力,并给出了一种或几种解法供参考,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本解法不同,可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比照评分标准指定相应的评分细则.
二、对计算题,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部分解答未改变该题的内容和难度,可视影响的程度决定后继部分的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部分正确解答应给分数的一半;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有较严重的错误,就不再给分.
三、解答右端所注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这一步应得的累加分数.
四、只给整数分数,选择题和填空题不给中间分.
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5分,满分60分.
1.A 2.D 3.B 4.B 5.A 6.C 7.C 8.D 9.B 10.A 11.C 12.A
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4分,满分16分.
13. 1 14. 0 15. 16.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74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7.解:(Ⅰ)由题意知,甲、乙两班均有学生50人,
甲班优秀人数为30人,优秀率为,
乙班优秀人数为25人,优秀率为,
所以甲、乙两班的优秀率分别为60%和50%.…………………………4分
(Ⅱ )
优秀人数 非优秀人数 合计
甲班 30 20 50
乙班 20 30 50
合计 50 50 100
………………………………………………………8分
因为 ………………………………………10分
所以由参考数据知,有的把握认为有帮助. ………………………………12分
18. 解:(Ⅰ)∵
∴或 ……………………………………2分
由题意得,
∴ ……………………………………4分
∴ ……………………………………5分
(Ⅱ) ……………………………………6分
∴ …………………9分
……………………………………12分
19.解:(Ⅰ)由x、y的数据可得对应的散点图如图;
……………………………………4分
(Ⅱ)因为, , …………………………6分
所以 ………………8分
所以 ……………………………………9分
故. ……………………………………10分
(Ⅲ)当x=10万元时, =15.2万元,
所以投入资金10万元,估计获得的利润为15.2万元. …………………12分
20. 解:(Ⅰ)∵表示焦点在轴上的双曲线
∴, ……………………………………2分
解得 ……………………………………4分
∴为真命题时,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5分
(Ⅱ)∵在上单调递增,
∴在上恒成立, ………………………………6分
即在上恒成立. ……………………………………7分
∵
∴函数在上单调递减
∴ ……………………………………9分
即 :
∵为真命题,∴假真 ……………………………………10分
∴ ∴
∴为真命题,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12分
21. 解:(Ⅰ) 由题意得 ……………………………………1分
解得, ……………………………………2分
∴
椭圆E的方程为 ……………………………………4分
(Ⅱ) 设点M的坐标为,
则,, ……………………………7分
∴
∴为定值 ……………………………10分
(Ⅲ) 为定值(或). ……………………………12分
22.解:(Ⅰ) 由,得
又,
∴ ……………………………………………………………3分
(Ⅱ) ∵,
当时,在上恒成立,函数在上单调递减;
∴在上没有极值点. ………………………………6分
当时,得,得
∴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在有极小值.
综上得 当时,在上没有极值点;
当时,在上有一个极值点. ………………………………9分
(Ⅲ) 在上恒成立
即在上恒成立 ………………………………10分
令,
∴
令
∴在上恒成立 ………………………………12分
∴在上单调递增
∴
∴在上恒成立
∴在上单调递增
∴
∴ ………………………………14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