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科学测量-选择题常考题(浙教版)
一.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共3小题)
1.(2021秋 慈溪市期末)小科想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量同一小鸡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示数分别是41.5℃和40.5℃,那么小鸡的体温( )
A.更接近41.5℃ B.低于或等于40.5℃
C.在40.5至41.5℃ D.一定是40.5℃
2.(2021秋 江北区期末)学习科学的过程中,需要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下列操作可能会导致结果有偏差,则对于结果偏差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结果
A 用受热后的钢尺测量橡皮的宽度 偏大
B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C 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将体温计移出人体读数 偏小
D 测量纸张厚度时,没有将纸张压紧 偏大
A.A B.B C.C D.D
3.(2020秋 江北区期末)一支体温计的示数是37.2℃,某粗心护士忘了甩体温计,先后测甲、乙两个人的体温,他们的真实体温分别是36.5℃,38.8℃,经测量温度计的读数为( )
A.甲的读数是36.5℃; 乙的读数是38.8℃
B.甲的读数是37.2℃; 乙的读数是38.8℃
C.甲的读数是36.5℃; 乙的读数是36.6℃
D.以上读数都不对
二.长度的测量(共6小题)
4.(2021秋 余姚市期末)2019年鄞州区全面推广彩虹标尺,来调整课桌椅的高度,从而预防学生近视。小科利用“彩虹标尺”测自己的身高,四次结果分别为165.2cm,165.0cm,166.2cm,165.1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彩虹标尺的最小刻度是1mm
B.165.0cm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没有意义的
C.几次结果有差异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D.最终的测量结果应记作165.1cm
5.(2021秋 余姚市期末)测量球形物体直径时,下列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6.(2021秋 临海市期末)中考百日倒计时日历本共有100页(50张),某同学用刻度尺进行了四次测量,量出这本日历本的厚度为2.00厘米、3.95厘米、1.95厘米、2.05厘米,则每张日历纸的厚度约为( )
A.0.05厘米 B.0.04厘米 C.0.03厘米 D.0.02厘米
7.(2021秋 江北区期末)小宁同学对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几次测量,测量数据分别是18.22cm、18.24cm、18.52cm、18.22cm、18.21cm,那么这个物体的长度是( )
A.18.28cm B.18.2225cm C.18.3cm D.18.22cm
8.(2021秋 奉化区期末)如图是一本七年级科学课本,小科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该书的长度,记录的结果分别是25.19cm、25.18cm、26.20cm、25.19cm,其中错误的结果和最接近课本的真实值分别是( )
A.25.19cm 25.44cm
B.26.20cm 25.44cm
C.26.20cm 25.19cm
D.26.20cm 25.187cm
9.(2020秋 镇海区期末)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2.12厘米,2.13厘米,2.13厘米,2.24厘米,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
A.2.12厘米 B.2.127厘米 C.2.13厘米 D.2.15厘米
三.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共3小题)
10.(2022秋 镇海区期末)某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6℃,当冰熔化后,水温升高到60℃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和真实温度相等。那么,当用该温度计去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时,它的示数为( )
A.92℃ B.94℃ C.96℃ D.98℃
11.(2021秋 江北区期末)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2.(2020秋 余姚市期末)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 )
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
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温
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取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示数
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
四.体积的测量(共5小题)
13.(2022秋 玉环市期末)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在测量塑料盒体积时的实验情景,据图分析可得,塑料盒体积为( )
A.1cm3 B.3cm3 C.6cm3 D.9cm3
14.(2022秋 越城区校级期末)量筒内原有一定量的水,小乐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水的体积为15mL;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小乐又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水的总体积为20mL;则加入水的体积( )
A.小于5mL B.等于5mL C.大于5mL D.无法确定
15.(2021秋 临海市校级期末)下列四个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个苹果的体积约为1立方厘米
B.科学课本的宽度为18.3mm
C.洗澡用水温度接近70℃
D.教室里的课桌高度约为80厘米
16.(2021秋 龙泉市期末)下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7.(2020秋 台州期末)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测出塑料空盒体积的是( )
A.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①③
1.4科学测量-选择题常考题(浙教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共3小题)
1.(2021秋 慈溪市期末)小科想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量同一小鸡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示数分别是41.5℃和40.5℃,那么小鸡的体温( )
A.更接近41.5℃ B.低于或等于40.5℃
C.在40.5至41.5℃ D.一定是40.5℃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小鸡的体温,若小鸡的体温高于体温计的示数,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准确的;若小鸡的体温不高于体温计的示数,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原来的示数,所以小鸡的体温应该低于或等于40.5℃。
故选:B。
2.(2021秋 江北区期末)学习科学的过程中,需要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下列操作可能会导致结果有偏差,则对于结果偏差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结果
A 用受热后的钢尺测量橡皮的宽度 偏大
B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C 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将体温计移出人体读数 偏小
D 测量纸张厚度时,没有将纸张压紧 偏大
A.A B.B C.C D.D
【答案】D
【解答】解:A、刻度尺受热而膨胀后刻度尺会变长,分度值间距会变大。用此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会将物体的长度偏小,故A错误;
B、温度计读数时,如果从液体中取出,其示数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测量的沸水温度偏小,故B错误;
C、测量人体体温时将体温计移出体外读数,示数不发生变化,故C错误;
D、用累积法测量纸张厚度时,没用力压紧,纸的厚度偏大,测量结果偏大,故D正确。
故选:D。
3.(2020秋 江北区期末)一支体温计的示数是37.2℃,某粗心护士忘了甩体温计,先后测甲、乙两个人的体温,他们的真实体温分别是36.5℃,38.8℃,经测量温度计的读数为( )
A.甲的读数是36.5℃; 乙的读数是38.8℃
B.甲的读数是37.2℃; 乙的读数是38.8℃
C.甲的读数是36.5℃; 乙的读数是36.6℃
D.以上读数都不对
【答案】B
【解答】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只要待测物体的温度高于温度计原来的示数,体温计中液面就会上升,但在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能够保持温度计的示数不变,所以使用前未将水银甩回玻璃泡里,只能使读数高于实际温度。所以体温分别是36.5℃的人的测量值为37.2℃;体温为38.8℃的人的测量值为38.8℃。
故选:B。
二.长度的测量(共6小题)
4.(2021秋 余姚市期末)2019年鄞州区全面推广彩虹标尺,来调整课桌椅的高度,从而预防学生近视。小科利用“彩虹标尺”测自己的身高,四次结果分别为165.2cm,165.0cm,166.2cm,165.1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彩虹标尺的最小刻度是1mm
B.165.0cm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没有意义的
C.几次结果有差异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D.最终的测量结果应记作165.1cm
【答案】D
【解答】解:A、根据测量结果,最后只能有一位是估计值,所以倒数第2位便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即最小刻度为1cm,故A错误;
B、165.0cm最末位的“0”是估计值,长度测量时,要求最后有且只有一位估计值,当刻度正好在整数刻度时,我们就应估读为“0”,故B错误;
C、几次结果有差异是由于测量者的估读不同造成的,故C错误;
D、数据166.2cm与其他三个差距很大,因此166.2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故最终的测量结果应为:=165.1cm,故D正确。
故选:D。
5.(2021秋 余姚市期末)测量球形物体直径时,下列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答】解:
A、刻度尺的零刻线没对准桌面,即没有与球形物体的下端对齐,故A错误;
B、此方法不能确保所测位置是圆柱体的直径,即不能确保刻度尺的边缘通过圆心,故B错误;
C、正确,虽然没有从零刻线量起,但是操作都是正确的,只是要注意,圆柱体的直径等于两三角板直角边对应刻度尺示数之差,故C正确;
D、此方法既不能保证刻度尺边缘过圆心,又没有从刻度尺的零刻度开始;故D错误。
故选:C。
6.(2021秋 临海市期末)中考百日倒计时日历本共有100页(50张),某同学用刻度尺进行了四次测量,量出这本日历本的厚度为2.00厘米、3.95厘米、1.95厘米、2.05厘米,则每张日历纸的厚度约为( )
A.0.05厘米 B.0.04厘米 C.0.03厘米 D.0.02厘米
【答案】B
【解答】解:由厚度的数值可知,3.95厘米与其他数值相差较大,故是错误的数据;则日历本的厚度为:
D==2.00cm;
日历本共有100页(50张),则每一张纸的厚度为:d===0.04厘米,所以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2021秋 江北区期末)小宁同学对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几次测量,测量数据分别是18.22cm、18.24cm、18.52cm、18.22cm、18.21cm,那么这个物体的长度是( )
A.18.28cm B.18.2225cm C.18.3cm D.18.22cm
【答案】D
【解答】解:从题中提供数据可知,18.52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8.52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18.22cm,故D正确。
故选:D。
8.(2021秋 奉化区期末)如图是一本七年级科学课本,小科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该书的长度,记录的结果分别是25.19cm、25.18cm、26.20cm、25.19cm,其中错误的结果和最接近课本的真实值分别是( )
A.25.19cm 25.44cm
B.26.20cm 25.44cm
C.26.20cm 25.19cm
D.26.20cm 25.187cm
【答案】C
【解答】解:从题中数据可知,26.20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26.20cm是错误的,应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故书的长度为:L==25.19cm。
故选:C。
9.(2020秋 镇海区期末)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2.12厘米,2.13厘米,2.13厘米,2.24厘米,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
A.2.12厘米 B.2.127厘米 C.2.13厘米 D.2.15厘米
【答案】C
【解答】解:
分析四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2.24cm这个数据与其他三个相差太大,应该是一个错误数据;
所以其它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为:≈2.13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13cm,故C正确。
故选:C。
三.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共3小题)
10.(2022秋 镇海区期末)某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6℃,当冰熔化后,水温升高到60℃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和真实温度相等。那么,当用该温度计去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时,它的示数为( )
A.92℃ B.94℃ C.96℃ D.98℃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6℃,水温升高到60℃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和真实温度相等,中间是54个格,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
(2)当用该温度计去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时,温度计示数=100÷℃+6℃=96℃;
故选:C。
11.(2021秋 江北区期末)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答】解:
A、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故A错误;
B、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故B错误;
C、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读数时,视线要和玻璃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C正确;
D、图中读数时,视线没有和玻璃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D错误。
故选:C。
12.(2020秋 余姚市期末)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 )
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
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温
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取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示数
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
【答案】C
【解答】解:
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不符合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故A错;
B、水灌满瓶后取出,温度会升高,不再是河水的温度,相当于取出温度计读数,故B错;
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取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示数,这样能保证瓶取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不会降低,故C正确;
D、取出读出示数,不符合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故D错。
故选:C。
四.体积的测量(共5小题)
13.(2022秋 玉环市期末)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在测量塑料盒体积时的实验情景,据图分析可得,塑料盒体积为( )
A.1cm3 B.3cm3 C.6cm3 D.9cm3
【答案】C
【解答】解:根据图可知,塑料盒、金属环和液体的总体积为V4=60mL,金属环和液体的总体积为V3=54mL,则塑料盒的体积为:V=V4一V3=60mL一54mL=6mL。
故选:C。
14.(2022秋 越城区校级期末)量筒内原有一定量的水,小乐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水的体积为15mL;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小乐又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水的总体积为20mL;则加入水的体积( )
A.小于5mL B.等于5mL C.大于5mL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答】解:仰视读取量筒中的液体的体积时,读数小于液体的实际体积数,即水的实际体积大于15mL,俯视读取量筒中的液体的体积时,读数大于液体的实际体积数,即加入一定量水后,水的实际体积小于20mL,则加入水的实际体积小于5mL,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5.(2021秋 临海市校级期末)下列四个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个苹果的体积约为1立方厘米
B.科学课本的宽度为18.3mm
C.洗澡用水温度接近70℃
D.教室里的课桌高度约为80厘米
【答案】D
【解答】解:A、一个苹果的体积在200cm3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一拃”的长度约15cm,科学课本的宽度略大于此数值,在18c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比人体温度略高,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70℃,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身高约160cm,课桌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16.(2021秋 龙泉市期末)下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答】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故A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容器底和容器壁,故B错误;
C、铅笔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故C错误;
D、因为是测量圆的直径,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圆柱体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用末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减去起始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即可得出圆的直径,故D正确。
故选:D。
17.(2020秋 台州期末)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测出塑料空盒体积的是( )
A.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①③
【答案】A
【解答】解:由于塑料空盒在水中时漂浮的,所以在测量体积时应使用一个金属环,使金属环和塑料盒这个整体能浸没在水中,故③④可以测出塑料盒的体积。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