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生物的多样性-常考题(浙教版)-浙江省七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选编
一.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共10小题)
1.(2022秋 东阳市期末)2022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口号: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自然界的生物包括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下列属于多细胞生物的是( )
A.衣藻 B.草履虫
C.酵母菌 D.海绵动物
2.(2022秋 杭州期末)嗜热四膜虫(如图)和草履虫在形态、结构、生理上都很相似,以下说法一定不正确的( )
A.四膜虫需要从外界摄食
B.四膜虫通过神经系统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
C.四膜虫通过纤毛的摆动进行运动
D.四膜虫属于单细胞动物,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3.(2021秋 苍南县期末)如图是常见的草履虫,有关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用食物泡摄取食物 B.属于多细胞生物
C.有纤毛能自由移动 D.能进行光合作用
4.(2021秋 拱墅区期末)小欢和小乐对眼虫是植物还是动物发生了争论,小欢认为眼虫是动物,小乐认为眼虫是植物。如图所示为眼虫结构示意图,支持小乐的依据是( )
A.眼虫有叶绿体 B.眼虫有眼点和鞭毛
C.眼虫是单细胞生物 D.眼虫能独立生活
5.(2021秋 滨江区期末)关于草履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履虫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
B.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
C.观察草履虫时,为了限制运动,应把载玻片上水吸干
D.为了看清草履虫体表上的纤毛,往往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使光照减弱
6.(2020秋 诸暨市期末)如图所示为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履虫属于单细胞植物
B.草履虫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
C.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
D.草履虫的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属于高等生物
7.(2020秋 余姚市期末)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类型的细胞,下列被称为“虫”的无脊椎动物中,不经历细胞分化的是( )
A.涡虫 B. 草履虫
C.毛毛虫 D.七星瓢虫
8.(2020秋 钱塘区期末)如图为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关于草履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的藻类植物
B.草履虫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
C.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
D.草履虫属于高等生物,它的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9.(2021秋 缙云县期末)下列分别是麻雀、衣藻、草履虫、蝙蝠4种生物,请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1)衣藻和草履虫都是单细胞生物,但衣藻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衣藻细胞中具有 。
(2)麻雀和蝙蝠都会飞行,蝙蝠却属于哺乳动物,这是因为蝙蝠具有 的特点。
10.(2020秋 嘉兴期末)如图所示,三种生物的结构图,回答问题。
(1)他们都属于 (选填“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变形虫通过 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草履虫和衣藻的根本区别是 (选填序号)
①是否生活在水中
②是否会游动
③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二.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和价值(共2小题)
11.(2022秋 余姚市期末)2022年11月30日,浙江丽水宣布发现一个淡水鱼类新物种——瓯江小鳔鮑。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的发现,有利于提升该地区的物种多样性
B.鱼体两侧有侧线可以减小阻力适应水生生活
C.鱼属于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D.物种是指能够相互交配并繁殖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的生物群体
12.(2022秋 慈溪市期末)原产于我国的菊花,现在世界上已经有2万多个品种。菊花之所以能够形成这么多品种,最根本的原因是( )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环境多样性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共10小题)
13.(2022秋 乐清市校级期末)近年来,为了保护自然资源,我国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我国建成的自然保护区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另一类是( )
A.保护所有动植物类型的
B.保护各种珍稀动植物类型的
C.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类型的
D.保护在灭绝边缘的动植物类型的
14.(2022秋 宁海县期末)2021年,宁波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稳定,宁波市致力于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生态环境状况持续为“优”,进一步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
A.树立保护意识
B.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
C.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D.建立自然保护区
15.(2022秋 杭州期末)每年的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扩大珍稀濒危物种拯救活动
B.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做到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D.偷猎、丧失栖息地及生物入侵等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16.(2022秋 仙居县期末)如图中鸟儿的“我的家在哪里?”启示人们,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是( )
A.禁止开发利用任何生物资源
B.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C.消灭鸟儿的所有天敌
D.将鸟儿全部送入动物园
17.(2022秋 武义县期末)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生物物种多样性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应当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为了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①大力开发旅游资源;
②保护生物栖息环境;
③随意引进外来物种;
④建立自然保护区;
⑤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A.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8.(2021秋 拱墅区期末)2021年6月期间,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一群野生亚洲象一路北迁,践踏农田,毁坏庄稼,破坏设施。为缓解“人象冲突”,地方政府采取了相应措施:为大象建“食堂”,修复栖息地,为群众购买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等。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
A.保护野生亚洲象体现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
B.保护野生亚洲象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其栖息地
C.保护野生动物要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D.保护野生动物就是要禁止利用野生动物资源
19.(2021秋 青田县期末)在我们身边可能发现下列一些行为:①食用野兔、野鸡等野味;②在旅游风景区乱扔食物包装袋等垃圾;③安放人工鸟巢或饲养台;④消灭鼠、蚊、蝇等;⑤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其中不利于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是( )
A.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⑤
20.(2021秋 龙泉市期末)5月21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呵护自然,人人有责”。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B.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禁止开发生物资源
C.引入外来物种会对本地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
D.生物多样性的消失会对人类自身产生威胁
21.(2020秋 宁波期末)某自然保护区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东北虎和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近年来发生了几起进入保护区内的家畜被虎捕食、人被虎咬伤的事件.最合理的应对办法是( )
A.加强虎的生存环境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B.捕获肇事虎,送动物园或动物救护中心进行迁地保护
C.捕获肇事虎,放归其他自然保护区
D.人工增投家畜,满足虎的捕食需要
22.(2020秋 下城区期末)“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是第20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人工栽培种植珍稀植物
C.建立动物园和植物园
D.人工繁殖濒危野生动物
四.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共1小题)
23.(2020秋 嵊州市期末)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动物之间的相互残杀
B.生物繁殖能力退化
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D.栖息地环境的破坏
五.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共1小题)
24.(2022秋 永康市期末)港珠澳大桥项目直接投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保护费用达八千万元,是海洋开发和环境保护结合的范例。保护中华白海豚最有效的措施是( )
A.移入海洋馆中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完善法律法规 D.收集白海豚做标本
六.自然保护区(共1小题)
25.(2021秋 永嘉县校级期末)2021年6月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公告,将穿山甲属所有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穿山甲是世界上仅存的鳞甲哺乳动物,全球现存8种,主要分布于非洲和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以白蚁和蚂蚁为食,被称为“森林卫士”。近30年来,穿山甲成为全球最为濒危的野生动物之一,同时也被认为是全球非法走私量最大的哺乳动物。保护中华穿山甲最有效的措施是( )
A.移入动物园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完善法律法规 D.收集穿山甲做标本
2.6 生物的多样性-常考题(浙教版)-浙江省七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选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共10小题)
1.(2022秋 东阳市期末)2022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口号: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自然界的生物包括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下列属于多细胞生物的是( )
A.衣藻 B.草履虫
C.酵母菌 D.海绵动物
【答案】D
【解答】解:衣藻属于单细胞的藻类植物;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的动物;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的真菌;海绵动物属于多细胞的生物。
故选:D。
2.(2022秋 杭州期末)嗜热四膜虫(如图)和草履虫在形态、结构、生理上都很相似,以下说法一定不正确的( )
A.四膜虫需要从外界摄食
B.四膜虫通过神经系统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
C.四膜虫通过纤毛的摆动进行运动
D.四膜虫属于单细胞动物,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答案】B
【解答】解:A、四膜虫属于单细胞动物,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因此需要从外界摄食,正确;
B、四膜虫属于单细胞动物,无神经系统,错误;
C、四膜虫通过纤毛的摆动旋转进行运动,正确;
D、四膜虫属于单细胞动物,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一个细胞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正确。
故选:B。
3.(2021秋 苍南县期末)如图是常见的草履虫,有关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用食物泡摄取食物 B.属于多细胞生物
C.有纤毛能自由移动 D.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C
【解答】解:A、草履虫用口沟摄取食物,用食物泡消化食物,错误。
B、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错误。
C、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正确。
D、草履虫属于动物,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错误。
故选:C。
4.(2021秋 拱墅区期末)小欢和小乐对眼虫是植物还是动物发生了争论,小欢认为眼虫是动物,小乐认为眼虫是植物。如图所示为眼虫结构示意图,支持小乐的依据是( )
A.眼虫有叶绿体 B.眼虫有眼点和鞭毛
C.眼虫是单细胞生物 D.眼虫能独立生活
【答案】A
【解答】解: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植物的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小乐认为眼虫是植物,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眼虫细胞具有叶绿体。而小欢认为眼虫是动物,原因是眼虫有眼点能感光,有鞭毛能帮助运动。其实眼虫是一类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生物。
故选:A。
5.(2021秋 滨江区期末)关于草履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履虫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
B.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
C.观察草履虫时,为了限制运动,应把载玻片上水吸干
D.为了看清草履虫体表上的纤毛,往往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使光照减弱
【答案】A
【解答】解:A、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的动物,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来维持生活,A正确。
B、草履虫的整个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组成,不能形成系统,因此草履虫没有神经系统,由这一个细胞就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B错误。
C、草履虫生活在水中,靠体表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运动速度较快,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时,不易看清。放少量棉花纤维,可以限制草履虫的活动范围,减慢它的运动速度,C错误。
D、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为看清其体表的纤毛,用暗视野,往往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使光线减弱,D错误。
故选:A。
6.(2020秋 诸暨市期末)如图所示为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履虫属于单细胞植物
B.草履虫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
C.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
D.草履虫的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属于高等生物
【答案】B
【解答】解:A、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通过一个细胞可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A错误。
B、草履虫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B正确。
C、草履虫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没有神经系统,C错误。
D、草履虫的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属于低等的单细胞动物,D错误。
故选:B。
7.(2020秋 余姚市期末)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类型的细胞,下列被称为“虫”的无脊椎动物中,不经历细胞分化的是( )
A.涡虫 B. 草履虫
C.毛毛虫 D.七星瓢虫
【答案】B
【解答】解:细胞在不断分裂的过程中,分裂后的细胞不断的生长,再不断的分裂。而一部分生长后的细胞停止了分裂,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了变化,即结构、功能、形态相似的聚集在一块形成细胞群。选项中的涡虫、毛毛虫、七星漂虫都属于多细胞的动物,都要经历细胞分化形成组织,而草履虫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属于单细胞生物,不经历细胞分化。
故选:B。
8.(2020秋 钱塘区期末)如图为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关于草履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的藻类植物
B.草履虫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
C.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
D.草履虫属于高等生物,它的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答案】B
【解答】解:A、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A不符合题意。
B、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从外界获取有机物,B符合题意。
C、草履虫因为只有一个细胞构成,还未形成系统结构,C不符合题意。
D、单细胞生物按照分类等级划分为低等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2021秋 缙云县期末)下列分别是麻雀、衣藻、草履虫、蝙蝠4种生物,请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1)衣藻和草履虫都是单细胞生物,但衣藻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衣藻细胞中具有 叶绿体 。
(2)麻雀和蝙蝠都会飞行,蝙蝠却属于哺乳动物,这是因为蝙蝠具有 胎生哺乳 的特点。
【答案】(1)叶绿体。
(2)胎生哺乳。
【解答】解:(1)衣藻和草履虫都是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属于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衣藻细胞中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藻类植物。
(2)蝙蝠虽然会飞行,但是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因此属于哺乳动物,不是鸟类。
故答案为:
(1)叶绿体。
(2)胎生哺乳。
10.(2020秋 嘉兴期末)如图所示,三种生物的结构图,回答问题。
(1)他们都属于 单细胞 (选填“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变形虫通过 细胞膜 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草履虫和衣藻的根本区别是 ③ (选填序号)
①是否生活在水中
②是否会游动
③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1)单细胞;细胞膜;
(2)③。
【解答】解:(1)这些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属于单细胞生物,而细胞膜具有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作用,所以变形虫是通过细胞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要从外界摄取食物,衣藻是单细胞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是能否进行光合作用,故选:③。
故答案为:(1)单细胞;细胞膜;
(2)③。
二.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和价值(共2小题)
11.(2022秋 余姚市期末)2022年11月30日,浙江丽水宣布发现一个淡水鱼类新物种——瓯江小鳔鮑。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的发现,有利于提升该地区的物种多样性
B.鱼体两侧有侧线可以减小阻力适应水生生活
C.鱼属于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D.物种是指能够相互交配并繁殖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的生物群体
【答案】B
【解答】解:A、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新物种的发现,有利于提升该地区的物种多样性,A正确。
B、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鱼的运动方向,B错误。
C、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鱼属于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C正确。
D、物种是指能相互交配并能产生有生殖能力后代的生物群体。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形成多个种群,种群密度随环境变化而变化,D正确。
故选:B。
12.(2022秋 慈溪市期末)原产于我国的菊花,现在世界上已经有2万多个品种。菊花之所以能够形成这么多品种,最根本的原因是( )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环境多样性
【答案】B
【解答】解: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菊花之间(有白色的、黄色的、粉色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菊花之所以能够形成这么多品种最根本的原因是遗传多样性,B正确。
故选:B。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共10小题)
13.(2022秋 乐清市校级期末)近年来,为了保护自然资源,我国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我国建成的自然保护区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另一类是( )
A.保护所有动植物类型的
B.保护各种珍稀动植物类型的
C.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类型的
D.保护在灭绝边缘的动植物类型的
【答案】B
【解答】解: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珍贵和濒危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保护珍贵的地质剖面,特别是为了保护珍稀动植物和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国家划出了一定的保护区域,称为自然保护区。
故选:B。
14.(2022秋 宁海县期末)2021年,宁波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稳定,宁波市致力于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生态环境状况持续为“优”,进一步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
A.树立保护意识
B.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
C.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D.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D
【解答】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故选:D。
15.(2022秋 杭州期末)每年的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扩大珍稀濒危物种拯救活动
B.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做到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D.偷猎、丧失栖息地及生物入侵等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答案】B
【解答】解:A、扩大珍稀濒危物种的拯救活动,可以拯救更多的濒危物种,有利于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A正确。
B、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B错误。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③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所以,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C正确。
D、乱砍乱伐森林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环境污染会使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导致生物不能再适应环境而死亡;生物入侵,我们知道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所以,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16.(2022秋 仙居县期末)如图中鸟儿的“我的家在哪里?”启示人们,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是( )
A.禁止开发利用任何生物资源
B.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C.消灭鸟儿的所有天敌
D.将鸟儿全部送入动物园
【答案】B
【解答】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实际上也是保护动物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故选:B。
17.(2022秋 武义县期末)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生物物种多样性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应当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为了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①大力开发旅游资源;
②保护生物栖息环境;
③随意引进外来物种;
④建立自然保护区;
⑤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A.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解答】解: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②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④正确;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会破坏生物的栖息环境,不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①错误;
随意引进外来物种,往往缺乏天敌,造成当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不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③错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⑤错误。
故选:A。
18.(2021秋 拱墅区期末)2021年6月期间,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一群野生亚洲象一路北迁,践踏农田,毁坏庄稼,破坏设施。为缓解“人象冲突”,地方政府采取了相应措施:为大象建“食堂”,修复栖息地,为群众购买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等。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
A.保护野生亚洲象体现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
B.保护野生亚洲象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其栖息地
C.保护野生动物要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D.保护野生动物就是要禁止利用野生动物资源
【答案】D
【解答】解:A、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野生象体现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A正确。
B、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因此保护野生象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其栖息地,B正确。
C、保护野生动物要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C正确。
D、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保护野生动物就是要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D错误。
故选:D。
19.(2021秋 青田县期末)在我们身边可能发现下列一些行为:①食用野兔、野鸡等野味;②在旅游风景区乱扔食物包装袋等垃圾;③安放人工鸟巢或饲养台;④消灭鼠、蚊、蝇等;⑤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其中不利于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是( )
A.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⑤
【答案】C
【解答】解:①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应该食用野生动植物,因此食用野兔、野鸡等野味不利于物种多样性保护;
②为了使生物自然环境不被破坏,不能随便排放垃圾,因此在旅游风景区乱扔食物包装袋等垃圾不利于物种多样性保护;
③大多数生物灭绝都是栖息地丧失造成,因此安放入工乌巢或饲养台有利于物种多样性保护;
④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消灭鼠、蚊、蝇等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⑤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人为的破坏,加速了生物种类的灭绝,因此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有利于物种多样性保护。
故选:C。
20.(2021秋 龙泉市期末)5月21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呵护自然,人人有责”。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B.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禁止开发生物资源
C.引入外来物种会对本地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
D.生物多样性的消失会对人类自身产生威胁
【答案】B
【解答】解:A、建立自然保护区又叫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A正确。
B、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合理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不是禁止,B错误。
C、引入外来物种会对本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大威胁,如在滇池泛滥的水葫芦破坏了生物多样性,C正确。
D、生物的多样性消失会对人类自身产生威胁,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D正确。
故选:B。
21.(2020秋 宁波期末)某自然保护区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东北虎和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近年来发生了几起进入保护区内的家畜被虎捕食、人被虎咬伤的事件.最合理的应对办法是( )
A.加强虎的生存环境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B.捕获肇事虎,送动物园或动物救护中心进行迁地保护
C.捕获肇事虎,放归其他自然保护区
D.人工增投家畜,满足虎的捕食需要
【答案】A
【解答】解:对于东北虎这样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结合它的生活特性,实行就地保护是最为有效的措施,而就地保护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样的保护方法应是别无选择的。至于伤人问题,是因为家畜或人进入了老虎的生存环境,而引起老虎的攻击,对此最好的办法是保护好老虎的生存环境,减少家畜或人的因素对老虎生存环境的干扰。
故选:A。
22.(2020秋 下城区期末)“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是第20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人工栽培种植珍稀植物
C.建立动物园和植物园
D.人工繁殖濒危野生动物
【答案】A
【解答】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相关的法律中明确规定禁止捕猎濒危动物。这些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故选:A。
四.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共1小题)
23.(2020秋 嵊州市期末)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动物之间的相互残杀
B.生物繁殖能力退化
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D.栖息地环境的破坏
【答案】D
【解答】解:随着人类的发展,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人类集中活动的区域不断扩大,大面积砍伐森林,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环境污染使环境不在适和生物生存等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使生物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少,导致生物种类越来越少,还有滥捕乱杀、偷猎等,也使生物种类减少,这些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因此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过度的狩猎和采伐,对栖息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故选:D。
五.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共1小题)
24.(2022秋 永康市期末)港珠澳大桥项目直接投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保护费用达八千万元,是海洋开发和环境保护结合的范例。保护中华白海豚最有效的措施是( )
A.移入海洋馆中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完善法律法规 D.收集白海豚做标本
【答案】B
【解答】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因此保护中华白海豚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故选:B。
六.自然保护区(共1小题)
25.(2021秋 永嘉县校级期末)2021年6月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公告,将穿山甲属所有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穿山甲是世界上仅存的鳞甲哺乳动物,全球现存8种,主要分布于非洲和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以白蚁和蚂蚁为食,被称为“森林卫士”。近30年来,穿山甲成为全球最为濒危的野生动物之一,同时也被认为是全球非法走私量最大的哺乳动物。保护中华穿山甲最有效的措施是( )
A.移入动物园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完善法律法规 D.收集穿山甲做标本
【答案】B
【解答】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因此保护中华穿山甲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