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背影之歌制作者:桂林市资源县瓜里中学 蒋名清 1、聆听课文录音,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运用动作、语言刻画人物 的方法。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目标: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炼、文笔秀丽著称。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文集》里。作 者 简 介 其作品题材可分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三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 写作背景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①祖母去世,②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交卸 奔丧 狼藉 簌簌
踌躇 迂 栅栏 蹒跚
橘子 拭 颓唐 琐屑
举箸 晶莹zhùchóuchú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shìsuǒxiètuíyíngsāngyūzhàxièjújípán shānsù sù 根据意思说出相应的词语 1.乱七八糟的样子
2.纷纷落下的样子。
3.失业在家。
4.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5.衰颓败落。
6.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7.感情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8.细小而繁多(的事)。狼藉簌簌赋闲迂颓唐触目伤怀情郁于中琐屑听录音思考:整体感知1.文章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主要事件:父子浦口惜别
2.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
四写背影四写背影怀念父亲 惦记背影
望父买橘 刻画背影
父子分手 惜别背影
别后思念 再现背影父 疼 子 子 爱 父父子情深思考:哪一次背影写得最具体、最感人?课文探究剪影一:父之影品读第二次“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 走 到铁道边,慢慢 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 他穿 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请思考:在“车站买橘,刻画背影”这次描写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动作: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探”表明父亲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到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写出两脚无处攀爬的艰难 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进行动作描写外,还用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了这种关爱?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思想感情。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4、进去吧,里边没人。剪影二:父之言请思考: 在送别过程中,父亲说的四句话分别有什么含义?体现父亲什么情感?“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边没人。” 在百忙之中,仍抽时间去亲自送儿上车,是对儿子的宽慰,体现对儿子的深切关怀。怕儿子在车上饥渴,体现父亲的细心和不辞辛劳。惦记儿子一路上是否安全,来信方可放心。 不让儿子送他,提醒儿子照看行李,事事为儿子着想。情感:怜惜体贴, 依依不舍 父亲的爱有没有令“我”感动?大家迅速地找找,“我”在文章中一共流过几次泪? 悲哀之泪(见父亲 睹家境 想祖母)
感动之泪(望父买橘 父子离别)
感伤之泪(背影远去 依依惜别)
伤心之泪(再现背影 泪光莹莹)四次流泪剪影三:子之泪请讨论:作者选取“背影”这个角度来写,好在哪里?明确:1、从内容上说,选取“背影”这个角度来写是最佳的,这样写既符合父子相别的实情,又最能表现骨肉离别时肝肠寸断的感情,使文章弥漫着悲酸惆怅的情调。2、从结构上说,“背影”贯穿了全文,是文章描写的焦点。作者正是通过一次次描写“背影”,一步步表现父亲疼爱儿子,儿子体贴父亲的主题。(以“背影”开篇,以“背影”收束,首尾呼应,中间两次写到“背影”,淋漓尽致地抒写父子间深情、催人泪下的离愁别绪。)梳理层次
请根据前面讨论的问题理清文章的结构。
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然后各学习小组交流看法,达成共识。背影[一]、难忘“背影”(1)开门见山,点出背影。
[二]、回忆“背影”(2~6)中间叙事,车站送别。
[三]、思恋“背影”(7)呼应前文,再现背影。(虚写)(实写)家境:
送别前:
送别时:祸不单行(2~3)=细心关照(4~5)=买橘离去抒发情感
渲染气氛铺垫背影(详写背影)(略写背影) 本文作为各种语文教材的保留篇目,为一代又一代人们所传诵,文章的精彩之处是多方面的,请你从某一方面说说本文写作的精彩或者给你的写作启示。1.从平凡的生活中撷取意蕴丰富的素材。
2.结构精妙。以“背影”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
布局详略相宜,虚实相济。
3.语言朴实而简洁。
4.抒情深沉而自然。总结全篇,体会写法启示:如1.好文章并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语言,只要你平常善于观察,善于体会,就一定会写出好文章来。2.写人,并不一定要写人物的全貌,完全可以抓住人物身上一部分,比如人物的手、眼睛等等最能体现人物特色的部分来细致刻画。? 20世纪80年代初,这幅画一经发表,就感动了很多人。欣赏这幅画,结合课文内容和你自己的体验,说说他的感人之处。《父亲》罗中立感受父亲赏析 画家以深沉的感情,用巨幅画的形式,借超写实主义手法,刻画出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的形象。多少人曾在他面前黯然神伤。古铜色的脸,艰辛岁月耕耘出的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犁耙似的手,曾创造了多少大米、白面?缺了牙的嘴,又扒进多少粗粮糠菜?他身后是经过辛勤劳动换来的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他的手中端着的却是一个破旧的茶碗;耳朵上夹着一支笔,表现出他对知识的渴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为这位老农的形象已经远远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才养育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 一个山里的孩子这样写道:“父亲像一张弓,蓄一生之势要把孩子射出大山。”你也试着用几句形象化的语言,来描写一下养育你的亲人。感恩父爱感悟亲情 世间的爱千万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拓展延伸1、在生活中,你感受到父亲的爱了吗?请说出一件父亲为你做的、最令你感动的事。
2、请用一句话描绘我们心目中的父亲。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