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16 23:5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成都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
化学
总分: 100分
一 单项选择题(共计14道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
1.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成氨工业采用金属镍催化,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单位时间的转化率
B.钢管表面镀锌可以防止钢管被腐蚀,镀层破损后,钢管反而会加速腐蚀
C.打印机黑色的墨粉中含有铁的氧化物,这种氧化物是氧化铁
D.水垢中的,可先用溶液处理,而后用酸除去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反应,加入,反应速率加快
B.(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C.一定温度下,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恒压时充入,不改变反应速率
D.稀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生成氢气的速率加快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镀时通常把待镀金属制品作阳极,镀层金属作阴极
B.时,能自发进行,则其
C.和混合反应生成,转移电子数为
D.常温下,的醋酸溶液与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呈碱性
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的溶液:
B.的溶液:
C.的溶液:
D.的溶液:
5.常温下,某酸的电离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加入固体后,减小
B.常温下,溶液中水电离的为
C.溶液中加入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存在关系:
D.常温下,溶液中的水解常数为
6.据报道,在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使用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B.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和可提高和的利用率
C.充入大量气体可提高的转化率
D.反应需在下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7.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下列各组物质的导电能力实验,小灯泡的亮度比反应前明显减弱的是( )
A.向亚硫酸钠溶液中通入氯气 B.向硝酸银溶液中通入少量氯化氢
C.向氢碘酸饱和溶液中通入少量氧气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
8.如图是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中出口①处的物质是氯气,出口②处的物质是氢气
B.该离子交换膜只能让阳离子通过,不能让阴离子通过
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9.一元酸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一元强碱的溶液后,恰好完全反应,则关于反应后的溶液,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
B.
C.若不水解,则
D.若水解,则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图①表示在时刻充入了一定量的,平衡逆向移动
B.由图②可知,,满足反应
C.图③表示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对于反应,图④中可以表示的百分含量
11.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2.室温下,下列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溶液:
B.溶液:
C.溶液:
D.和混合溶液:
13.在悬浊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已知常温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悬浊液中
B.温度不变,向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粉末,平衡向左移动,减小
C.向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淡黄色沉淀,说明
D.常温下,将溶液与溶液等体积混合,无沉淀析出
14.常温下,的电离常数,向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溶液的与加入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对应溶液的约为4,且溶液中只存在的电离平衡
B.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
C.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
D.四点中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二 原理综合题(共4道小题,共计58分)
15.(12分)下表是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数据:
试回答以下问题:
(1)若,则_______(填">""<"或"=")。
(2)在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浓度为_______。
(3)在时,由水电离出的。则该溶液的为_______。
(4)下列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五种物质的水溶液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16分)某课外兴趣小组用的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实验操作如下,请完成以下问题。
I.首先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
(1)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________、________。需要称量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
(2)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_________。
②转移溶液时,没有洗涤玻璃棒和溶解用的烧杯:_________。
③定容摇匀后,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_________。
④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_________。
II.用上述的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
(3)正确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分别检查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可以使用,并用水清洗滴定管。
B.另取锥形瓶,再重复操作一次。
C.分别用蒸馏水洗干净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
D.用待测定的盐酸润洗酸式滴定管。
E.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瓶下垫一张白纸,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滴定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F.碱式滴定管用标准溶液润洗后,将标准液注入碱式滴定管“0”刻度以上处,再把碱式滴定管固定好,排尽尖嘴部分的气泡,并调节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
G.用酸式滴定管量取盐酸,注入事先洗干净的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
(4)滴定实验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填字母)。
A.酸式滴定管 B.碱式滴定管 C.量筒
D.锥形瓶 E.铁架台 F.滴定管夹 G.烧杯 H.白纸
(5)该小组同学选用酚酞作为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6)有学生在滴定过程中出现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①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待装液润洗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测液润洗
③滴定时摇晃锥形瓶将液体溅出瓶外
④读取标准溶液体积时,滴定前俯视,滴定后仰视
(7)该小组学生某3次实验的有关数据分别记录如表:
依据表中数据计算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
17. (14分)I.已知:;
;
,
请写出一氧化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工业上用此反应制取氢气,生成的氢气可用来生产燃料甲醇:。在体积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一定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测得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1)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该条件下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
(2)下列情况,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容器压强不再改变
B.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D.与的浓度比为
(3)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体系中增大且不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充入,使体系压强增大
C.再充入
D.将从体系中分离出去
(4)当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物质的量浓度为,然后向容器中再加入一定量,待反应再一次达到平衡后,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则________(填“>”“<”或“=”)。
(5)要提高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填字母)。
A.加入催化剂 B.增大的浓度
C.通入惰性气体 D.通入 E.分离出甲醇
(6)在使用不同催化剂时,相同时间内测得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则催化效果最佳的是催化剂________(填“I”“II”或“III”)。如果点已经达到平衡状态,则点的________(填“>”“<”或“=”),点转化率比点低的原因是________。
(7)甲醇不仅作燃料,还可用作燃料电池,请写出甲醇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
18. (16分)软锰矿的主要成分为,还含有等杂质,工业上用软锰矿制取的流程如图:
已知:部分金属阳离子完全沉淀时的如下表
(1)提高浸出率的措施________(写出两条),“浸出”过程中转化为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第1步除杂中的作用________,涉及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形成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填化学式),调至5~6所加的试剂,可选择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氨水
(3)第2步除杂,主要是将转化为相应氟化物沉淀除去,写出除去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已知:的的的。
(4)取少量溶于水,配成溶液,测其发现该溶液显酸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答案】D 【解析】略
2. 【答案】D 【解析】
A.由反应可知,为固体,加入,反应速率不变,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与反应吸放热无关,故B错误;
C.一定温度下,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恒压,充入,容器体积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C错误;
D.稀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置换出,形成原电池,生成氢气速率加快,故D正确;
故选:D。
3. 【答案】B
【解析】A.电镀时,阳极上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金属阳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金属单质,所以把待镀的金属制品作阴极,把镀层金属作阳极,故A错误;
B.时,反应,能自发进行,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则其,故B正确;
C.合成氨反应可逆,和混合反应生成的物质的量小于,转移电子数小于,故C错误;
D.醋酸是弱酸,常温下,的醋酸溶液与的溶液,醋酸浓度远远大于氢氧化钠浓度,则等体积混合后,醋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故D错误。
故选:B。
4. 【答案】C 【解析】略
5. 【答案】D
【解析】A.的比值为的水解平衡常数,加入固体后,由于温度不变,则水解平衡常数不变,故A错误;
B.水电离的一定大于,故B错误;
C.溶液中加入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和的物质的量相等,
根据物料守恒可得:,故C错误;
D.的水解平衡常数,故D正确;
故选:D。
6. 【答案】D
【解析】A、因催化剂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进行,则在一定时间内提高了生产效率,故A对;
B、从平衡混合物中及时分离出产物,使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和的转化率,故B对;
C、充入大量气体,能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的转化率,故C对;
D、反应需在进行是为了获得较快的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故D错;
故选:D。
7. 【答案】C 【解析】略
8. 【答案】C
【解析】A.根据钠离子移向阴极确定②是阴极,出口①是电解池的阳极,溶液中的氯离子在阳极失电子生成氯气,出口②是电解池的阴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故A正确;
B.依据装置图可知,只允许阳离子通过,不能让阴离子通过,则离子交换膜是阳离子交换膜,故B正确;
C.装置是电解饱和食盐水,电解过程是氯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C错误;
D.装置是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D正确;
故选:C。
9. 【答案】D 【解析】
A、若一元酸为强电解质,则两溶液恰好反应时溶液显示中性,根据电荷守恒知:
若为弱电解质,二者恰好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示碱性,
根据电荷守恒知:,故溶液中应一定有:,故A错误;
B、若一元酸为强电解质,则两溶液恰好反应时溶液显示中性,
根据电荷守恒知:;若为弱电解质,二者恰好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示碱性,
根据电荷守恒知:,故不一定有,故B错误;
C、由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若不水解,为强酸强碱盐,则溶液呈中性,故应有,故C错误;
D、由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若水解,则为弱酸强碱盐,则溶液呈碱性,故应有,故D正确。
故选:D。
10. 【答案】B
【解析】A.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图①表示在时刻都增大,增大的多,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应该是升高温度使平衡逆向移动导致,若是充入了一定量的,则增大,瞬间不变,这与图像不吻合,故A错误;
B.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缩短;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缩短;
则根据图像可知:压强:温度:;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含量增大,说明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
升高温度,含量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
故满足反应:,故B正确;
C.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应该用可逆号“”,不能用等号“=”表示,故C错误;
D.对于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移,的百分含量增大,加压,平衡正移,的百分含量减小,与图像不符,故D错误;
故选:B。
11. 【答案】D 【解析】A.白铁皮(镀锌铁)出现刮痕后浸泡在饱和食盐水中,构成原电池,为负极,为正极,滴加几滴无现象,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故A错误;
B.过量,氢氧化铝可溶于,由操作和现象不能比较,故B错误;
C.盐酸可抑制铁离子水解,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则不能配制氯化铁溶液,故C错误;
D.与溶液反应发生氧化还原生成,由操作和现象可知废水中可能含,故D正确;
故选:D。
12. 【答案】D 【解析】略
13. 【答案】A 【解析】略
14. 【答案】C 【解析】
A.为弱电解质,电离程度较小,则溶液中,
常温下,,
则,
溶液的约为4,水的弱电解质,所以溶液中还存在水的电离平衡,故A错误;
B.点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
存在物料守恒,
根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得,故B错误;
C.点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钠离子不水解,
所以存在,但其水解程度较小,则存在,故C正确;
D.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弱离子促进水电离,酸或碱溶液浓度越大,其抑制水电离程度越大,
点、点中酸抑制水电离,且抑制水电离程度:点大于点,点溶液呈中性,不影响水电离,点溶质为,促进水电离,
所以水电离程度:,故D错误;
故选:C。
15. 【答案】
(1)>
(2)
(3)3或者11
(4)b>c>a>d>e
【解析】(1)温度越高水的电离程度越大,水的离子积常数越大,,则,故答案为:;
(2)在下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浓度,故答案为:;
(3)(4)略
16. 【答案】
(1)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2.0
(2)①无影响②偏低③偏低④偏高
(3)CDGFEB
(4)A、B、D
(5)当滴入最后半滴氢氧化钠,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30s无变化
(6)①③
(7)
【解析】(1)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应该选用容量瓶,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加入烧杯),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
所以所需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药匙,还缺少的仪器:胶头滴管、容量瓶;
,
所以需要称量固体的质量,
故答案为:胶头滴管;容量瓶;2.0;
(2)①定容是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水,则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②转移溶液时,没有洗涤玻璃棒和溶解用的烧杯,导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偏小,则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③定容摇匀后,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的总体积偏大,则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④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导致溶液的总体积偏小,则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
故答案为:无影响;偏低;偏低;偏高;
(3)(4)略
(5)强酸滴定强碱可以选择酚酞做指示剂,酚酞在中性溶液中为无色,在弱碱性溶液中为粉红色,所以盐酸溶液中先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滴定过程中当最后一滴标准液滴入,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即可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6)略
(7)3次消耗标准液体积分别为,第二次数据误差较大,舍弃,
则消耗标准液的平均体积为,
反应为,
即,
解得,
故答案为:。
17. 【答案】
I.
II.(1)75%;4
(2)AB
(3)C
(4)<
(5)DE
(6)I;>;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7)
【解析】略
18. 【答案】
(1)升温,适当增大硫酸浓度,粉碎原料,搅拌,延长浸泡时间;
(2)氧化,便于除杂;;
(3)
(4)
【解析】(1)略
(2)[1][2]略
[3][4]调节至,由氢氧化物的沉淀可知,铁离子、铝离子转化为沉淀,则滤渣1为,
除杂过程中不能引入新杂质,所以可加氧化钙和氧化镁调节溶液的,
故答案为:;
(3)略
(4)是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方程式为:
4 / 1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