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项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2.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文字,但就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若他的大脑受到损伤,则受损伤的区域是( )
A.大脑皮层运动区 B.大脑皮层S区
C.大脑皮层H区 D.大脑皮层W区
3.有些麻醉剂是某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导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
A.不同的神经纤维上以不同的递质传导光奋
B.不同神经元之间起传递作用的递质可能不同
C.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种类可能相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4.中国的“种痘之术”开创了人类天花病(天花病毒引起的疾病)预防之先河。清代《种痘新法》描述了人痘苗的选育方法:“其苗传种愈久,药力提拔愈清,人王之选炼愈熟,火毒汰尽,精气独存,所以万全而无害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痘苗进入人体是一个免疫治疗的过程 B.种痘成功后可以预防牛痘病毒感染
C.痘苗的选育过程相当于病毒减毒 D.种痘后人体产生的抗体可终身防御
5.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量( )
A.增加,以抑制其生长 B.增加,以利其生长
C.减少,以抑制其生长 D.减少,以利其生长
6.色木槭叶片颜色鲜艳,具有观赏价值,木材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是种子存在休眠现象。为探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对色木械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小组分别用0、100、200、300、400、500mg/L的赤霉素浸泡六组种子24h,观察种子萌发情况,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为减小实验误差,可在正式实验之前进行预实验
B.生产中赤霉素促进色木槭种子发芽的最适浓度一定是200mg/L
C.用赤霉素处理其他植物种子时,作用结果与上图相同
D.种子休眠是色木械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抵抗外界恶劣环境条件的能力
7.温度、重力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重要因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度会通过影响植物细胞内酶的活性以影响植物细胞的代谢
B.温度可以诱导植物细胞合成光合色素,促进植物的生长
C.植物的一些细胞具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
D.重力可以改变横放的根、茎中生长素的分布情况,影响其生长方向
8.下列关于农业生产问题与相对应的解决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果粒小而密集——花期用乙烯处理疏花疏果
B.刚采收的柿子硬而有涩味——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加速果实成熟
C.黄柏种子发芽率低——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浸泡种子以提高发芽率
D.冬季大棚缺少昆虫为黄瓜传粉——喷洒脱落酸可防止减产
9.已知大麦种子萌发会产生α-淀粉酶,α-淀粉酶能水解淀粉产生可溶性糖;6-甲基嘌呤是人工合成的RNA合成抑制剂,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调节物对大麦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分析图中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脱落酸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与赤霉素对抗
B.脱落酸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RNA的合成起作用的
C.大麦种子萌发早期赤霉素和脱落酸的比例不断减小
D.糊粉层细胞很可能是赤霉素作用的靶细胞
10.鸢尾以其花大、色艳、花形奇特而在园林植物造景和城市绿化、美化环境中备受青睐。下表为不同浓度IAA对鸢尾种子萌发的影响,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IAA质量浓度/(g/L) 4×10-2 4×10-3 4×10-4 4×10-5 4×10-6 0
发芽率/% 11.3 24.8 42.3 61.4 77.5 35.2
A.对照组需用不含IAA的溶剂对鸢尾种子进行处理
B.4×10-6g/L是IAA促进鸢尾种子萌发的最适质量浓度
C.实验组鸢尾种子中,IAA来源为从外界溶液中吸收和种子自身合成
D.实验结果显示IAA既能促进种子发芽也能抑制种子发芽
11.在自然界中,种子萌发,植物生长、开花、衰老等等,都会受到光的调控。植物的向光性生长,实际上也是植物对光刺激的反应。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其机制如下:阳光照射→光敏色素被激活,结构发生变化→信号经过转导,传递到细胞核内→细胞核内特定基因转录变化→表现出生物学效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幼苗横放后,茎背地生长是光调控的结果
B.光可调控基因组的表达进而调控生长发育
C.光敏色素分子没有进入细胞核
D.光敏色素可能是一种接受光信号的受体
12.下列关于种群及其特征和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繁殖季节,一个池塘里所有青蛙构成一个种群
B.植物种子以母株为中心扩散属于种群空间特征
C.调查动物种群的种群数量时,不能采用样方法
D.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都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13.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点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其关键是随机取样
B.该区域鼠的种群数量约为306只
C.草原上鼠是影响牛羊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之一
D.若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不准确
14.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为400只
B.第5~9年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是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
C.若该种群为家鼠,可通过硬化地面等措施来降低其K值
D.若该种群为鲫鱼,则每次捕捞后将其数量控制在200条左右可持续获得较大鱼产量
15.下列有关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酵母菌可用马铃薯无菌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
B.接种酵母菌后应计数培养液中起始时的酵母菌数
C.连续培养的7天内每天随机抽时间进行取样计数
D.实验结束后血细胞计数板应首先浸泡再用清水冲洗
16.下列关于人脑机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受损会使节律调节异常 B.大脑受损可能会导致小便失禁
C.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言语区的H区受损患听觉性失语症
17.将含有14C标记的生长素琼脂小块(供体)放在燕麦胚芽鞘中段的一端,另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受体)放在另一端,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检测受体中的放射性分布,在受体甲、丁中能检测到放射性,乙、丙中则不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胚芽鞘中生长素的运输只能由A端到B端 B.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生长素促进胚芽鞘生长
C.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受重力因素影响 D.用14C标记生长素是为了加快生长素的运输速度
18.图中的a和s分别表示在理想状态下和在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B.表示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C.表示种群内迁入的个体数 D.表示通过生存斗争生存下来的个体数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4分。
19.(14分)2018年11月26日,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深圳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能天然抵抗艾滋病。环境中存在的多种病毒,既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又促使人类不断完善自身的免疫系统。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Rous肉瘤病毒在感染人体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入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大多数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及时发现并清除癌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2)HIV能识别T细胞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入侵和破坏该细胞,引起免疫缺陷病。HIV中的RNA逆转录成DNA过程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艾滋病疫苗的研制很困难,原因之一是HIV有众多变异类型,其众多变异类型形成的根本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可遗传变异的类型)。艾滋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下列行为中可能会感染艾滋病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多选)
A.与艾滋病患者共进晚餐
B.与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
C.与艾滋病患者拥抱
D.触摸艾滋病患者摸过的门把手
E.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子叮咬正常人
F.与艾滋病患者共用纹身、纹眉器械
(3)多种病毒感染均会使感染者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由此可见,病毒通过影响人体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和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呼吸中枢导致这些症状的出现。
20.(15分)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会弯向光源生长。回答下列问题:
(1)单侧光照射后,燕麦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对缺氧、缺少蔗糖等条件非常敏感,说明其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发现:向光素接受光信号后会发生某种化学变化进而从细胞膜上脱离。脱离下来的向光素形成浓度梯度,并与生长素转运蛋白相互作用,进而可能诱导生长素向胚芽鞘背光侧运输。请以燕麦胚芽鞘的突变型(向光素缺失突变体)和野生型为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生长素在胚芽鞘横向运输是由向光素引起的”。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注:向光素缺失突变体是不能合成向光素的个体。向光素是接受光的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实验思路:
①取___________________的野生型和突变型燕麦胚芽鞘为实验材料;
②A组:野生型燕麦胚芽鞘进行单侧光照射;
B组:野生型燕麦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
C组:突变型燕麦胚芽鞘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A、B、C组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预期结果:
A组___________________,B组___________________,C组___________________。
21.(10分)植物的开花不仅受内在基因和激素的调控,同时还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赤霉素对植物的开花具有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
(1)检测植物体内是否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是预测植物开花的先决条件,结合SPL蛋白的功能,描述赤霉素对植物开花的调节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键词:促进、解除)。
(2)某些植物必须经过春化作用(用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才能开花结实。下表是对冬小麦进行春化处理的研究结果。
组别 1 2 3
处理方式 未经低温处理 经低温处理 先低温处理后高温处理
检测结果 没有某些特殊蛋白质 有某些特殊蛋白质 出现某些特殊蛋白质,高温处理后这些蛋白质消失
现象 不能抽穗开花 抽穗开花 不能抽穗开花
以下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多选)
A.决定冬小麦抽穗开花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B.高温可以解除小麦的春化作用
C.春化作用产生的特殊蛋白质是低温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D.北方春季补种的冬小麦只会长苗不会开花结果
(3)图2所示为光周期(日照长短)诱导植物开花激素的产生实验。图中植物去掉了顶端的全部叶子,A、D植株分别接受长日照、短日照;B、C植株方框内为受短日照处理的部位。图3为日照长度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结合图2和图3.运用已有知识分析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多选)
A.图2中植物属于短日照植物 B.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顶端花蕾
C.接受诱导产生开花激素的部位是叶 D.开花激素的作用部位是顶端花蕾
(4)根据图3信息可知,人为地控制每日光照和黑暗的长度,可以使植物的开花期提前或延迟。菊花是一种短日照植物,若想延迟菊花开花,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2分)赤霉素是植物体中重要的植物激素,具有促进茎的伸长生长、诱导开花、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发芽、影响花芽分化和性别控制等众多生理功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赤霉素通过促进__________________来促进植物体的生长,其合成部位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2)1935年,科学家从赤霉菌培养基滤液中分离出致使水稻幼苗疯长的物质,称之为赤霉素。科学家从该培养基滤液中分离出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植物激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可以诱导α-淀粉酶、蛋白酶和其他水解酶的合成,催化种子内贮藏物质的降解,这体现赤霉素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4)科学家在研究各种植物激素的相互关系时发现,赤霉素含量上升,可以促进蛋白酶的活性,结合该信息和生长素的合成过程,可推测出赤霉素可以促进生长素含量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3分)请根据调查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用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某长条形地块长、宽分别为100m、50m,如果要等距抽取10个样方,则抽样时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__m。若调查中小样方为1m×1m,对某种植物种群调查的结果为:12株、18株、16株、16株、15株、13株、15株、11株、13株、11株,则所调查种群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株/m2。
(5)如果要调查某一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种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该调查方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__________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白银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生物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D【解析】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肾小球肾炎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在短期内会使组织液减少,不引起组织水肿,选D。
2.C【解析】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文字,但就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这表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的区域是H区。C正确。
3.B【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A错误;一种麻醉剂只能阻断一种神经元间的神经递质的传递,而不影响其他不同种类的神经元间的递质传递,这就说明不同神经元间起传递作用的递质可能不同,B正确;一种麻醉剂只能阻断一种神经元间的神经递质传递,而不影响其他不同种类的神经元间的递质传递,这就说明不同神经元间的递质可能不同,C错误;麻醉剂一般不会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皮层,且题中没有明显的信息说明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D错误。
4.C【解析】痘苗进入人体是一个防疫的过程,A错误;接种的疫苗会引起特异性免疫,会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即种痘成功后可以预防天花病毒感染,B错误;痘苗的选育过程相当于对病毒减毒,让其既可以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又不会使机体患病,C正确;抗体不一定终身存活,但记忆细胞可对相应抗原保持较长时间的记忆,D错误。
5.D【解析】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优先生长,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到抑制。因此,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剪去顶芽,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减小,抑制作用被解除,以利于其生长,D正确。
6.D【解析】在正式实验之前进行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合适的赤霉素浓度范围,而不是为了减小误差,A错误;浓度为200mg/L的赤霉素是在此次实验中促进色木槭种子发芽的较适宜浓度,但不一定是促进色木槭种子发芽的最适浓度,还需要在100mg/L-300mg/L范围内,再设置更细化的梯度浓度进行实验,得到最适浓度,B错误;根据图示结果,赤霉素对色木槭种子的发芽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但对其他种子效果不能确定,C错误;种子休眠是色木槭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躲避外界恶劣环境条件的能力,当环境好转时种子才能发芽,D正确。
7.B【解析】温度会通过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的代谢,A正确;光可以诱导植物细胞合成光合色素,促进植物的生长,B错误;植物的根、茎中具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可以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C正确;重力可以改变横放的根、茎中生长素的分布情况,影响其生长方向,D正确。
8.C【解析】花期使植物疏花疏果的处理方法是选用生长素类似物进行处理,A错误;用乙烯处理可以加速果实成熟,B错误;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发芽的作用,C正确;脱落酸主要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植物的衰老,一般为了防止减产(获取果实类)选择使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D错误。
9.C【解析】分析曲线图可知,赤霉素可提高a-淀粉酶含量,表明其可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可抑制种子萌发,与赤霉素具有对抗作用,脱落酸的作用可能与6-甲基嘌呤作用类似,即抑制RNA的合成,A、B正确;由图中信息可知,大麦种子萌发早期赤霉素含量可能上升,与脱落酸的比例可能增大,C错误;由坐标图可知,去除糊粉层后,α-淀粉酶将不再产生,由此推测糊粉层细胞是α-淀粉酶合成的地方,也是赤霉素作用的靶细胞,D正确。
10.B【解析】实验的自变量是IAA的质量浓度,故对照组需用不含IAA的溶剂对鸢尾种子进行处理,A正确;4×10-6g/L不一定是IAA促进鸢尾种子萌发的最适质量浓度,应在4×10-6g/L左右再设置浓度梯度,进一步探究促进鸢尾种子萌发的最适质量浓度,B错误;实验组鸢尾种子中IAA来源为从外界溶液中吸收和种子自身合成,C正确;实验结果显示IAA既能促进种子发芽也会抑制种子发芽,说明IAA的生理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性,D正确。
11.A【解析】幼苗横放后,重力作用导致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茎的近地侧生长速度比远地侧快而表现出背地生长现象,不是光调控的结果,A错误;由题干可知,光作为信号会引起细胞核内特定基因转录的变化,即光可调控基因组的表达进而调控生长发育,B正确;光敏色素分子没有进入细胞核,只是被激活后结构发生了变化,C正确;由题干“阳光照射→光敏色素被激活,结构发生变化→信号经过转导,传递到细胞核内”可知,光敏色素可能是一种接受光信号的受体,D正确。
12.B【解析】繁殖季节,一个池塘的青蛙不一定是一种,一种青蛙的所有个体还要包括蝌蚪才能构成种群,A错误;植物种子以母株为中心扩散属于种群空间特征,B正确;有些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数量,C错误;年龄结构通过决定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决定种群密度,两者都不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密度,D错误。
13.A【解析】该调查方法是标记重捕法,A错误;根据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总数=(重捕数/重捕标记数)×标记数=54/12×68=306,B正确;鼠和牛羊是竞争的关系,鼠是影响牛羊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因此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C正确;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会导致鼠种群数量下降,影响统计结果,D正确。
14.B【解析】第5年该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即种群数量达到K/2.则K=400,A正确;第5~9年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增加,B错误;增大环境阻力,如硬化地面,减少可被家鼠获得的食物等可以降低家鼠的K值,C正确;渔业中,中等强度的捕捞(捕捞后剩余量约为K/2)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D正确。
15.C【解析】培养酵母菌可用马铃薯无菌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A正确;接种酵母菌后应计数培养液中起始时的酵母菌数,B正确;连续培养的7天内每天应在同一时间进行取样计数,C错误;实验结束后血细胞计数板应首先浸泡再用清水冲洗,不能用试管刷刷洗,D正确。
16.C【解析】下丘脑与生物节律有关,则下丘脑受损会使节律调节异常,A正确;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受到大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控制,因此大脑受损可能会导致小便失禁,B正确;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错误;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不能听懂话,患听觉性失语症,D正确。
17.A【解析】供体甲、丁都放置在A端,受体在B端;供体乙、丙都放置在B端,受体在A端,在受体甲、丁中能检测到放射性,乙、丙中则不能,说明胚芽鞘中生长素的运输只能由A端运输到B端,A正确;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生长素的运输方向,B错误;比较丙、丁结果可知,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不受重力影响,C错误;用4C标记生长素是为了检测生长素的运输情况,D错误。
18.A【解析】“J”形增长和“S”形增长曲线间的差值可表示环境阻力,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差值也可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故选A。
19.(14分,每空2分)
(1)免疫监视
(2)糖蛋白(或受体) 逆转录酶 基因突变 BF
(3)下丘脑 脑干
【解析】(1)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功能,人体的免疫系统及时发现并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2)HIV进入人体后,通过识别T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入侵和破坏T细胞;HIV中的RNA在宿主细胞中经逆转录合成DNA,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HIV是RNA病毒,很容易发生基因突变产生众多的变异类型,所以艾滋病疫苗的研制很困难;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因此与艾滋病患者共进晚餐、拥抱、触模艾滋病患者摸过的门把手以及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子叮咬正常人等行为都不会使正常人感染艾滋病,选BF。
(3)据题干可知,多种病毒感染均会使感染者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热与机体的体温调节失衡有关,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中,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中。
20.(15分)
(1)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侧,生长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胚芽鞘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得快,从而造成向光弯曲(4分)
(2)主动运输(2分)
(3)①长势相同(1分)
②在黑暗条件下培养(1分) 单侧光照射(1分)
预期结果:弯向光源生长(2分) 直立生长(2分) 直立生长(2分)
【解析】(1)生长素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胚芽鞘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生长快,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2)由“极性运输对缺氧、缺少蔗糖等条件非常敏感”可以推知,极性运输生长素需要能量,即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3)本实验的自变量有2个:野生型和突变型、单侧光和黑暗条件;因变量是燕麦胚芽鞘的长势。具体实验思路为:
①实验材料:取长势相同的野生型和突变型燕麦胚芽鞘为实验材料;
②A、B两组自变量为单侧光和黑暗条件,故B组为野生型燕麦胚芽鞘在黑暗条件下培养;A、C两组对照,自变量为燕麦胚芽鞘的种类(野生型和突变型),故C组为突变型燕麦胚芽鞘进行单侧光照射;
实验结果:A组对照组,燕麦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B组实验组,自变量为是否有光照,无光照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C组自变量为是否突变,突变型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
21.(10分)
(1)SOC蛋白(2分) 赤霉素促进DEL蛋白的降解,解除DEL蛋白对SPL蛋白作用的阻止(1分),SPL蛋白激活SOC编码基因转录、翻译产生SOC蛋白,促进开花(1分)
(2)ABD(2分)
(3)ACD(2分)
(4)在夜晚进行闪光照射(或增加每天的光照时间)(2分)
【解析】(1)根据图1分析可知,SOC蛋白能促进植物开花,因此检测植物体内是否产生SOC蛋白是预测植物开花的先决条件;赤霉素能够促进DEL蛋白的降解,解除DEL蛋白对SPL蛋白作用的阻止,而SPL蛋白直接激活SOC编码基因转录、翻译产生SOC蛋白,进而促进植物开花。
(2)由表可知,第1、2组之间的自变量为是否经低温处理,由实验结果“低温处理组合成某些特殊蛋白质,且抽穗开花”可知,决定冬小麦抽穗开花的环境因素是温度,特殊蛋白质的产生不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A正确,C错误;第2、3组之间的自变量是低温处理后,是否经高温处理,由实验结果可知:高温可以解除小麦的春化作用,B正确;春化后每次都能产生同样的特殊蛋白质,所以北方春季补种的冬小麦只会长苗不会开花结果,因为没有经过低温处理,D正确。
(3)图2中A植株接受长日照不开花,D植株接受短日照开花,说明短日照条件下该植物才能产生开花激素并调节植物开花,该植物属于短日照植物,A正确;B植株下部的叶子接受短日照开花,C植株的顶端接受短日照不开花,可知受短日照刺激能够产生开花激素的器官是叶,开花激素的作用部位是顶端花蕾,B错误,C、D正确。
(4)根据图3信息可知,人为地控制每日光照和黑暗的长度,可以使植物的开花期提前或延迟。菊花是一种短日照植物,在夜晚进行闪光照射(或增加每天的光照时间),可延迟菊花开花。
22.(12分)
(1)细胞的伸长(2分)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2分)
(2)不是(1分) 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而该赤霉素是由赤霉菌产生的,不属于植物激素(3分)
(3)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发芽(2分)
(4)赤霉素促进蛋白酶的活性,促进细胞内蛋白质水解,使生长素的前体色氨酸增多,促进了生长素的合成(2分)
【解析】(1)根据基础知识我们可知赤霉素是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来促进植物体的生长,其合成的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2)植物激素是植物体产生的,而题中的赤霉素是赤霉菌产生的,不能作为植物激素。
(3)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要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才能被重新利用,所以,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可以诱导α-淀粉酶、蛋白酶和其他水解酶的合成,催化种子内贮藏物质的降解,可以体现赤霉素具有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发芽的功能。
(4)生长素是由体内的色氨酸经过一定的过程形成的,赤霉素可以促进蛋白酶的活性,促进蛋白质的分解,产生色氨酸,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23.(13分)
(1)随机取样(1分) 五点取样法(1分) 等距取样法(1分)
(2)大(1分)
(3)8(2分)
(4)10(2分) 14(2分)
(5)标记重捕法(1分)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2分)
【解析】(1)采用样方法调查时,为了使结果更接近实际值,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采用样方法调查时,一般根据调查对象的大小确定样方大小。由于乔木比草本植物大,因此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大。
(3)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样方四边的个体只能计1/2,样方四角的个体只能计1/4。一般只计算每个样方左边、上边和左上角的个体,所以应记录的数目是8。
(4)该地块长、宽各为100m、50m,等距抽取10个样方,则抽样时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为100m÷10=10m。由于所调查种群的密度为各个样方的平均值,所以某种植物种群的密度为(12+18+16+16+15+13+15+11+13+11)÷10=14株/m2。
(5)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的生物种群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由于鱼的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因此常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其种群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