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鼎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学科
考试时间:150分 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己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市朝,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璞,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
材料二: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和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
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了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辩”一度显得茕茕孑立。但经过了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合,达到了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世界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家的真精神,新儒家的旧途径”。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独脚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站稳立牢。
(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补——国学之根基》)
材料三:在殷周之际,中华传统文化由“神本”转向“人本”,人道主义思潮从而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构建“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秉持“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其思想的核心都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儒、道两家在“人本”的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相融互补,达到辩证统一,也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以后,儒、道吸收法、阴阳、名三家的基本思想,不再成为独立学派。
B.儒、道两家的人生观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积极的,后者是消极的。
C.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清净自守、超然自得属于道家气象。
D.儒、道两家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的主张是不同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佛教自汉代从印度传入中国后,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合。
B.儒家、道家和佛教经过不断的融合,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
C.儒道能够形成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所以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才具有博大的包容性。
D.“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因此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一家之言是有重大偏颇的。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论证“道家”思想的一项是( )(3分)
A.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D.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请概括材料三的论证思路。(4分)
5.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呈现百家争鸣之象,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只有儒家和道家不断发扬光大。请结合材料,阐述其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出自《金牌学案》限时训练P26延伸阅读,适当改编)
穷人的专利权
狄更斯
我的名字叫约输。学的是打铁的行当。打十九岁那年起,人家看见我没几根头发,就一直管我叫“老约翰”了。现时我已经五十六岁了,头发并不比上面提到的十九岁的时候多,可也不比那时候少,因此,这方面也就没有什么新的情况好说。
我发明过一种螺丝,挣了二十镑钱,这笔钱我这会儿还在用。整整有二十年工夫,我都在断断续续地搞一样发明,边搞边改进。上一个圣诞节前夜十点钟,我终于完成了这个发明。完成之后,我喊我妻子也进来看一看。这时候,我跟我妻子站在机器模型旁边,眼泪簌簌地落到它身上。
那是在差不多一年之前的圣诞节前夜十点钟完成的。我把凡是能节省下来的钱统统都用在模型上了。我想自己去申请专利。
我的姻兄弟,西布罗密奇的乔治·贝雷临死的时候遗留给我的妻子、他的姊妹一百十八镑零十个先令的英格兰银行股票。我和我妻子一直还没有动用过这笔钱。我们俩都同意拿这个发明去申请专利。我的朋友威廉·布彻替我写了一封信给伦敦的汤姆斯·乔哀。我乘“四等车”上了伦敦,在汤姆斯·乔哀那里租了一间为期一个礼拜的房子。
汤姆斯·乔哀说要申请专利,第一步得向维多利亚女王提交一份申请书。我在靠近司法院法官弄的桑扫普顿大楼里找到了一位推事,在他那儿提出了陈述书,付了十八便士。他叫我拿着陈述书和申请书到白厅的内务部去,把这两份东西留在那里请内务大臣签署,缴付了两镑两先令又六便士。六天后,大臣签好了字,又叫我拿到首席检察官公署去打一份调查报告。我照他说的去办了,缴付了四镑四先令。
我临时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租期已经延长了一个礼拜,这会儿五天又过去了。首席检察官写了一份所谓例行调查报告,打发我带着这份东西到内务部去。内务部根据它搞了个复本,他们把它叫做执照。为了这张执照,我付出了七镑十三先令六便士。这张执照又要送到女王面前去签署,女王签署完毕,再发还下来,内务大臣又签了一次。
我现在已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住到了第三个礼拜了,费用挺大,我只好处处节俭过日子。我感到自己都有点泄气了。
在林肯旅社的专利局里,他们替我的发明搞了一份“女王法令草案”的东西,还准备了一份“汉令提要”。就为这份东西,我付了五镑十先令六便士。专利局又正式誊写两份法令文本,一份送印章局,另一份送掌玺大臣衙门。这道手续下来,我付了一镑七先令六便士,外加印花税三镑。这个局里的誊写员誊写了女王法令准备送呈签署,我付了他一镑先令。再加印花税一镑十先令。接下来,我把女王法令再送到首席检察官那儿签署。我去取的时候,付了五镑多。拿回来后,又送给内务大臣。他再转呈女王。女王又签署了一次。这道手续我又付了七镑十六先令六便士。到现在,我待在汤姆斯·乔哀那儿已经超过了一个月。我都不大有耐心了,钱袋也掏得差不多了。
女王法令还得送到设在河滨大道上桑莫塞特公馆的印章局去——印花商店也在那里。印章局的书记搞了一份“供掌玺大臣签署的印章局法令”,我付了他四镑七先令。掌玺大臣的书记又准备了一份“供大法官签署的掌玺大臣法令”,我付给他四镑两先令。“掌玺法令”转到了办理专利的书记手里,誊写好后,我付了他五镑七先令八便士。在此同时,我又付了这件专利的印花税,一整笔三十镑。接着又缴了一笔“专利置匣费”,共九镑零七便士。各位,同样置办专利的匣子,要是到汤姆斯·乔哀那里,他只要收取十八个便士。接着,我缴付了两镑两先令的“大法官财务助理费”。再接下来,我又缴了七镑十三先令的“保管文件夹书记费”。再接着,缴付了十先令的“保管文件夹协理书记费”。再接下来,又重新给大法官付了一镑十一先令六便士。最后,还缴付了十先令六便士的“掌玺大臣助理及封烫火漆助理费”。到这时,我已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待了六个礼拜了。这件得顺利通过的发明已经花掉了我九十六镑七先令十八便士。这还仅仅在国内有效。要是带出联合王国的境界,我就要再花上三百镑。
(陈才宇译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描写英国宪章运动期间,一个勤劳温厚的老铁匠约翰,到伦敦去向政府申请发明专利权的过程中遭遇的种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波折。
B.约翰办理专利权经历了数十道手续,花费了六个多星期,交纳了近百英镑,终于办理了通用的专利权。
C.这篇小说深刻揭露了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和司法机构的腐败,而且表现了对受压迫的劳动人民的极大同情。
D.小说通过大量文字叙述了约翰申请专利时国家机关的层层盘剥,一系列不合理流程的出现有着浓浓讽刺意味。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写姻兄弟,西布罗密奇的乔治·贝雷给约翰妻子留下英格兰银行股票,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为后文“我”办理专利权的花费做了铺垫。
B.小说通过个性化的表述,运用幽默诙谐的笔法,不厌其烦地说理,以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塑造了约翰这个人物形象。
C.这篇小说不以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取胜,但批判的倾向从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也蕴含于形象的描绘中。
D.作者以普通人的生活经历为中心构思情节,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通过情节揭示社会问题,从而突出主题。
8.小说中多次谈到我在汤姆斯·乔哀家租住的事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4分)
9.小说以“我”为叙事视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改编于第9周周测第一大题】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节选自《墨子·兼爱》)
文本二: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牛马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抛①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牛马。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②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节选自《墨子·非攻》)
【注】①抛:同“拖”。②至大:指最大的不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B.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C.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D.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11.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察乱何自起 当:应该。 B.焉能治之 焉:于是。
C.攻人之疾 攻:治疗。 D.罪益厚 厚:深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观点。其中,“兼爱”是其思想核心。
B.文本二从一系列日常的小是小非切入,最后引出攻国的大议题。由浅入深,以小见大,引起读者的深刻思考。
C.文本一从君臣、父子、兄弟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地列举了不相爱的恶果,指出兼爱的重要性,条理清晰、逻辑缜密,富有说服力。
D.从两则文本的具体行文可看出,墨子一方面追求语言的浅白,一方面又采取反复论说的方法,务求在传道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思想与观点便于理解,深入人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2)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14.根据文本一,联系现实生活,简要说明并探讨墨子“兼爱”思想的当今时代价值。(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5—16小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闾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②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梧桐,其根半生半死。
15.下列对《鹧鸪天》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片开头两句用赋,直抒胸臆,写作者这次重回苏州经过阊门,一想起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已长眠地下,不禁悲从中来。
B.“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一句运用典故,将丧偶之痛和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寂寞之情,溢于言表。
C.“原上草,露初晞”一句用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兴;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比,由此下文“新垅”就不显得突兀了。
D.“旧栖新垅两依依”,居所依依,却天人永隔,“依依”二字,是对过去美好生活的追思,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
16.贺铸的《鹧鸪天》和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堪称古代悼亡诗双绝。有人认为,苏词抒情感染力更强,贺词抒情更加细腻,请结合两首词的画线句子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出自《金牌学案》古诗词诵读自主检测第1题;(2)(3)出自“早读早练8—13”)
(1)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为历代名家所称颂。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
(2)《〈论语〉十二章》中,与“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意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常常说“防患于未然”,《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之意思相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2023年全国高考真题乙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
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这两个老头,从前面看,像五十岁;从后面看,像三十岁,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整寿了,身体真好!郭老头能吃饭,斤半烙饼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他这辈子没有牙疼过。耿老头能喝酒。他拿了茶碗上供销社去打酒,一手接酒,一手交钱,售货员找了钱给他,他亮着个空碗:“酒呢?”售货员有点忧伤:记得是打给他了呀!——售货员低头数钱的功夫,二两酒已经进了他的肚了。俩老头非常“要好”——这地方的方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不论什么时候,上唇的胡子平崭乌黑,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浑身的衣服,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一个纽扣也不短。俩老头还都爱穿覣鞋,斜十字实纳帮,皮梁、薄底,是托人在北京步云斋买的。这种鞋过去是专门卖给抬轿的轿夫穿的,后来拉包月车的车夫也爱穿,抱脚,精神!
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找找俩老头!”“俩老头”不是“两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类似“哥俩”“姐俩”。按说应该叫他们“老头俩”,不过没有这么说话的,所以人们只能叫他们“俩老头”。
18.下列句子中的“能”与文中加点的“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她尽量高高地踮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
B.以前这条小河上没有桥,人们只能涉水而过,非常不便。
C.新颁布的控烟条例规定,绝大多数公共场所都不能吸烟。
D.我们班同学就数他能说,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19.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说话办事一定要公私分明,公是公,私是私,不能公器私用。
B.稗子的叶很像稻叶。但稻子是稻子,稗子是稗子,要分清楚。
C.瞧那个小姑娘,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真是个美人胚子。
D.从今以后,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咱们俩井水不犯河。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年下办年货、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开会、送人情出份子,都一起去。”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深圳名校联考月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人开始重视自身的健康。坊间一直流传着输液可以清理血管垃圾、每天喝一杯红酒能够活血化瘀的“秘方”。其实,我们担心的“血管垃圾”这一说法并不存在。人体的代谢废物通过血液运输到肾脏等器官进行排泄,是人体正常的工作模式,并不存在所谓的“血管垃圾”。
事实上,大家真正担心的其实是血管狭窄堵塞引发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并不是输液可以解决的,更没有任何研究提示, ① 。相反,常常不当输液,还可能增加出血、药物过敏以及静脉炎等风险。
对于每天一杯红酒活血化瘀的说法,专家表示并没有十足的科学依据。更何况喝酒容易上瘾,稍不注意就会过量,如果纵酒或者酗酒,带来的健康风险是毋庸置疑的。
除此之外,专家还提醒, ② 。不少人认为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减少肠道癌症等,似乎是个“万能药”。但阿司匹林是处方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已经得了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此后是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再发的。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擅自服用 ③ ,还可能导致消化系统溃疡、出血等副作用。
2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加点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春节前夕,我们全家收拾好行李,踏上了返乡的旅程。
B.运动会上,我们班运动员顽强拼搏,取得了优异成绩。
C.我们一起打扫、布置好教室,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D.事实上,我们的机体是否缺钙,与多种因素有关。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体育比赛,只有战胜对手才能获得冠军。
海明威说:“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