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表述中错误的是
A.的结构示意图: B.质子数为92、中子数为146的U原子:
C.衰变成属于化学变化 D.、和属于不同的核素
2.HCl中含有的化学键是
A.离子键 B.共价键
C.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D.不含化学键
3.下列物质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A.CaO B. C. D.
4.下列物质只含离子键的是
A. B.NaOH C. D.
5.2017年5月9日,我国公布了118号元素的中文名称为“”。有关的核素Og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118 B.中子数为176
C.核外电子数为118 D.质量数为412
6.下列非金属单质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A.N2 B.Cl2 C.Br2 D.I2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短周期共有18种核素
B.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价从+1到+7
C.可以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寻找半导体材料
D.和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电子层都形成了具有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8.2015年12月30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确认并命名了人工合成的第113、115、117和118号元素。其中118号元素Og是由美国与俄罗斯科学家合作合成的,其质量数为297。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其原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都是118
B.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79
C.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79
D.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8
9.氢在、、三种核素,氧有、、三种核素。它们形成的水分子有
A.24种 B.18种 C.12种 D.6种
10.下列物质中仅存在离子键不存在共价键的是
A.MgO B. C. D.HCl
11.空间站是一种可以提供多名航天员巡防、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空间站补充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化学反应来生成。电解水可以生成和,其中可以直接供人类呼吸使用。在一定条件下与人类呼出的反应生成和,然后又可以电解产生。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循环的反应链。C和O都属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元素,他们原子结构中相同的是
A.质子数 B.电子层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12.下列不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是
A.Be B.Cl C.N D.K
二、非选择题
13.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变化:①升华;②烧碱熔化;③溶于水;④溶于水;⑤溶于水;⑥受热分解。其中仅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填序号,下同)仅离子键被破坏的是 ;
(2)在下列物质中: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用物质前序号填空)。其中只存在非极性键的分子是 ;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极性键的是
(3)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① ②
(4)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① ②
14.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下列各组化合物的酸、碱性强弱。
(1)和 ;
(2)KOH和 ;
(3)和 ;
15.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H2O②Cl2③Al④P2O5⑤盐酸⑥NaOH⑦AgNO3⑧碘酒⑨C2H5OH⑩NaHCO3。
(1)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
(2)②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写出③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3)请写出③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请写出足量⑤与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6.向10 mL某浓度的AlCl3溶液中滴加0.5 mol·L-1的NaOH溶液时,得到Al(OH)3沉淀的质量(g)与所滴加NaOH溶液的体积(mL)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点溶液中的溶质有 。
(2)O点到B点反应的总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 。
(3)反应至A点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 。
(4)AlCl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5)若生成0.39gAl(OH)3沉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 。
(6)将Al(OH)3加热使其分解,向固体产物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 。
17.将可能含有少量碳、硅杂质的a克镁铝合金投入10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中,合金部分溶解,过滤,向所得溶液中滴加5 mol/L NaOH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1)原合金中Mg、Al的质量各是多少?
(2)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3)取过滤后所得滤渣,向其中加入足量1mol/L NaOH溶液,可生成标准状况下0.112LH2,则a的最小值是多少?
18.已知X元素原子的L层比Y元素原子的L层少3个电子,Y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比X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多5,请回答下列问题:
(1)X、Y可形成 (填标号)。
A.离子化合物 B.离子化合物 C.共价化合物 D.共价化合物
(2)已知Y元素的单质能在空气中燃烧,写出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所得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 。
(3)X元素的氢化物能与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其产物属于 (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
19.已知短周期元素M、N、X、Y、Z分布在三个周期,N、X最外层电子数相同,Z原子序数大于X,其中Z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小,X单质极易与常见无色无味液态物质发生置换反应且做氧化剂,在短周期中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强。回答下列问题:
(1)Y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N的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为 。
(2)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YN的形成过程: 。
(3)在YZO2与YX的混合液中,通入足量CO2,是工业制取Y3ZX6的一种方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镓(31Ga)的化合物氮化镓(GaN)和砷化镓(GaAs)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耐高温耐高电压等特性,随着5G技术的发展,它们的商用价值进入“快车道”。
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Ga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IVA族
b.Ga为门捷列夫预言的“类铝”
c.G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
②废弃的含GaAs的半导体材料可以用,放出NO2气体,同时生成H3AsO4和Ga(NO3)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YZM4是有机合成的重要还原剂,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特定条件利用YZM4遇水反应生成的氢气的体积测定YZM4样品纯度。
①YZM4遇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现设计如图四种装置测定YZM4样品的纯度(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
从简约性、准确性考虑,最适宜的方案是 (填编号)。
③取样品ag,若实验测得氢气的体积为VmL(标准状态),则YZM4样品纯度为 (用代数式表示)。
20.工业上以浓缩海水(含较高浓度的Br-)为原料提取溴的部分流程如下:
已知:3Br2+3CO32- =5Br- +BrO3- +3CO2↑。
图甲 图乙
(1)反应用的Cl2可由图甲所示装置制取,制取Cl2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除去Cl2中挥发出的HCl,装置E中所盛溶液是 。
(2)实验室用图乙所示装置模拟流程中的部分过程。
①通入Cl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通入热空气的作用是 。
③烧杯C中所盛溶液是 。
④烧瓶B中的长导管D起着平衡压强的作用,当烧瓶内气体压强过大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反应釜2”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蒸馏后,蒸馏塔溶液中仍溶有少量Br2,可以向其中加入少量 萃取其中的Br2。
21.A、B、C、D、E 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可与其他四种元素分别形成二元化合物,其中只在与D形成的化合物中呈-1价;对应的水化物与反应生成一种盐X;D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中最大(0族元素除外);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4倍。请回答下列问题:
(1)X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化合物DA的电子式为 ,A与B形成的18电子的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
(2)元素的非金属性C E(填“>”“<”或“=”)下列各项中,能说明该结论的事实有 (填序号);
①氢化物的酸性比强
②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强
③氢化物的水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
④单质与氢气化合C比E容易
(3)B、C、D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用电子式表示D与E形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
(4)B、C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为 > ,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
22.为探究Na、Mg,Al的金属性强弱,某课外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 1.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2.将一小段用砂纸打磨后的镁带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加热至水沸腾,冷却后,向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3.将一小段镁带投入稀盐酸中。
4.将一小片铝投入稀盐酸中。
他们记录的实验现象有:
实验现象 a剧烈反应,迅速生成大量的气体。
b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不断游动,小球渐小最终消失,溶液变红。
c反应不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d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红色。
请帮助该小组同学补充下列实验报告中的内容:
(1)实验1对应的实验现象为 (选填a、b、c、d中一种,下同);实验3对应的实验现象为 。
(2)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实验结论是 。
(4)用原子结构理论对上述实验结论进行解释: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多,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A.O2-具有8个质子,10个电子,结构示意图为,A正确;
B.质子数为92,中子数为146的U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38,可表示为,B正确;
C.239Pu衰变成235U属于核反应,不是化学变化,C错误;
D.、和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的核素,D正确;
故答案选C。
2.B
解析:氯化氢是由氢原子和氯原子形成的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不含有离子键;
故选B。
3.D
【分析】根据物质的晶体类型和所含化学键类型判断,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等,非极性共价键为相同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离子键为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解析:A.CaO为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故A错误;
B.为共价化合物,只含有极性共价键,故B错误;
C.H2O为共价化合物,只含有极性共价键,故C错误;
D.Na2O2为离子化合物,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故D正确;
故选D。
4.D
解析:A.硫酸分子中只含共价键,A错误;
B.氢氧化钠中既有离子键也有共价键,B错误;
C.氯化铵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C错误;
D.氧化钾中只有离子键,D正确;
故选D。
5.D
解析:由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则Og的质子数为118,核外电子数为118,故A、C正确;由A=Z+N可得中子数N=A-Z=294-118=176,故B正确,质量数为294,D错误,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选D。
6.B
解析:A.N2分子中的氮氮三键很稳定,氧化性最弱,A选项错误;
B.Cl的原子半径比Br、I都要小,易得电子,氧化性最强,B选项正确;
C.Br的原子半径比Cl大,氧化性比Cl弱,C选项错误;
D.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I>Br>Cl,氧化性I
答案选B。
7.C
解析:A.核素是指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原子,短周期是指前三周期,共有18种元素原子,每种元素可能有不同的核素,如氢元素有氕、氘、氚3种核素,A错误;
B.一般来说,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其主族序数,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价逐渐增加,但F和O例外,两者无最高正价,B错误;
C.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寻找半导体材料,如硅等,C正确;
D.分子中的C原子与每个H原子共用一对电子对形成稳定结构,但H原子此时是满2稳定结构,D错误;
故选C。
8.B
【分析】质量数=中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解析:A.中子数=297-118=179,质子数为118,两者不等,故A错误;
B.中子数=297-118=179,故B正确;
C.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18,故C错误;
D.该元素核外电子数为118,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每层电子最多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即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18个电子;第四层32个电子;第五层32个电子;第六层18个电子;第七层8个电子,与稀有气体元素同族,故D错误;
故选B。
9.B
【分析】根据水的组成是由氢、氧元素组成,在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来分析。
解析:已知氢元素有H、D、T三种同位素,氧元素有16O、17O、 18O三种同位素,水分子由2个H和1个O原子构成,16O可分别与H、D、T构成水,即存在三种水;17O可分别与H、D、T构成水,即存在三种水;18O可分别与H、D、T构成水,即存在三种水;6O可分别与HD、DT、HT构成水,即存在三种水;17O可分别与HD、DT、HT构成水,即存在三种水;18O可分别与HD、DT、HT构成水,即存在三种水;则由它们构成水分子有3×3×2=18种,答案选B。
10.A
【分析】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之间形成离子键,而非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形成共价键。但铵根和酸根之间存在离子键。
解析:A.MgO中只存在离子键,A项符合题意;
B.该物质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B项不符合题意;
C.该物质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C项不符合题意;
D.该物质中只有共价键,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B
解析:C是6号元素,有6个质子和6个核外电子,最外层电子数是4,O是8号元素,有8个质子和8个核外电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C和O都属于元素周期表第2周期元素,即核外都有2个电子层,所以C和O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不同,只有电子层数相同。
故选B。
12.D
解析:元素周期表中前三周期称为短周期,前18号元素属于短周期元素,Be是4号元素,Cl是17号,N是7号,K是19号,只有K不属于短周期元素;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3.(1) ④ ②③
(2) ② ⑥⑦
(3)
(4)
解析:(1)①I2升华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内的化学键无关;
②烧碱熔化断裂离子键变为自由移动的Na+、OH-,与共价键无关;
③NaCl是离子化合物,其溶于水时,断裂离子键变为自由移动的Na+、Cl-,没有断裂共价键;
④HCl溶于水时,在水分子作用下断裂共价键,变为自由移动的H+、Cl-,没有断裂离子键;
⑤O2溶于水时,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内的化学键无关;
⑥NH4HCO3受热分解变为NH3、H2O、CO2,断裂的是离子键、共价键。因此其中仅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④;仅发生离子键破坏的是②③;
(2)①在HCl分子中仅存在极性共价键;
②在N2分子中仅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③中NH3分子中仅存在极性共价键;
④Na2O2是离子化合物,在Na2O2中存在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⑤H2O2是共价化合物,在该物质分子中含有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
⑥NH4Cl是离子化合物,其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
⑦NaOH是离子化合物,其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
⑧Ar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物质分子是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键;
⑨CO2是共价化合物,在该物质分子中只含有极性共价键;
⑩N2H4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质分子中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综上所述可知:其中只存在非极性键的分子是②N2;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极性键的是⑥NH4Cl、⑦NaOH;
(3)Na2O2是离子化合物,在Na2O2中,2个Na+与之间以离子键结合,在阴离子中,2个O原子之间以共价单键结合,故Na2O2的电子式为:;
②HClO是共价化合物,在HClO分子中,O原子与H、Cl原子分别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使分子中的原子达到最外层2个或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HClO的电子式为:;
(4)Na2S是离子化合物,2个Na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变为Na+,S原子获得2个电子,使原子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变为S2-,S2-与2个Na+之间以离子键结合,故用电子式表示Na2S的形成过程为:;
在H2O分子中,H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O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2个H原子的2个电子与1个O原子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使物质分子中各个原子都达到最外层2个或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用电子式表示H2O的形成过程为:。
14.(1)>
(2)KOH>
(3)>;
解析:(1)N和P同主族,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减弱,因此酸性:>;故答案为:>。
(2)Na和K同主族,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逐渐增强,因此碱性:KOH>NaOH,Na和Mg同周期,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因此碱性:NaOH >,所以碱性KOH>;故答案为:KOH>。
(3)Al和Mg同周期,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因此碱性:>;故答案为:>。
15. ①⑥⑦⑩ 第三周期、ⅦA族
【分析】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碱性氧化物、酸、碱和盐通常是电解质,水是极弱的电解质,绝大多数有机物是非电解质,二氧化碳等酸性氧化物溶于水生成酸溶液会导电、因酸电离出可自由移动离子而导电、酸性氧化物自身不提供自由离子,故酸性氧化物属于非电解质;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解析:(1)①H2O是极弱的电解质,②Cl2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③Al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④P2O5是酸性氧化物、属于非电解质⑤盐酸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⑥NaOH属于碱、是电解质,⑦AgNO3属于盐、是电解质,⑧碘酒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⑨C2H5OH是有机物、属于非电解质⑩NaHCO3属于盐、是电解质,故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⑥⑦⑩。
(2)②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ⅦA族,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3)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足量盐酸和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6. NaAlO2、NaCl Al3++4OH-=+2H2O 60mL 1 mol·L-1 30mL或70mL Al2O3+2OH-=2+H2O
【分析】铝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有两性,可溶于NaOH,因此OA段表示,AB段表示Al(OH)3+NaOH=+2H2O,据此解答。
解析:(1)B点沉淀恰好完全溶解,OB段总反应可表示为AlCl3+4NaOH=+2H2O+3NaCl,因此B点溶液中的溶质有NaAlO2、NaCl;
(2)结合(1)可知O点到B点反应的总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Al3++4OH-=+2H2O;
(3)A点时Al(OH)3的质量为0.78g,根据可得A点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n2=0.03mol,NaOH溶液体积V==0.06L=60mL;
(4)结合(3)可知A点消耗AlCl3的物质的量为n1=0.01mol,此时AlCl3已消耗完,则AlCl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 mol·L-1;
(5)生成0.39gAl(OH)3沉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A点左边,另一种在A点右边:A点左边发生,则,此时解得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V1=0.03L=30mL;在A点右边时,生成0.39gAl(OH)3沉淀相当于A点的0.78g Al(OH)3溶解了0.78g-0.39g=0.39g,溶解部分氢氧化铝的物质的量n==0.005mol,由Al(OH)3+NaOH=+2H2O可知,溶解0.005mol氢氧化铝消耗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体积为=10mL,结合(3)可知若生成0.39gAl(OH)3沉淀在A点右边,共消耗NaOH的体积为60mL+10mL=70mL,故本题答案为30mL或70mL;
(6)Al(OH)3加热分解产生氧化铝和水,氧化铝和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H2O。
17.(1)Mg:4.8 g Al:2.7 g
(2)8 mol/L
(3)7.57g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图象可知,加入NaOH溶液0--20mL过程中并没有产生沉淀,这说明反应中盐酸剩余,加入的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则反应方程式为HCl + NaOH═NaCl+ H2O。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开始出现沉淀,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沉淀开始减少,这说明此时氢氧化铝开始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所以160—180mL过程中反应方程式为Al(OH)3 + NaOH ═NaAlO2 +2 H2O。
(2)溶解氢氧化铝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是180ml—160ml=20ml,根据Al(OH)3+OH-=AlO2-+2H2O,所以铝离子的物质的量是5mol/L×0.02L=0.1mol,铝的质量是2.7g;根据方程式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生成氢氧化铝沉淀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60ml,则与镁离子结合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160ml—20ml—60ml=80ml,物质的量是5mol/L×0.08L=0.4mol。所以根据方程式Mg2++2OH-=Mg(OH)2↓,可知镁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2mol,因此根据原子守恒可知金属镁的质量是0.2mol×24g/mol=4.8g;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消耗氢氧化钠是160ml,物质的量是0.8mol,溶液中生成得氯化钠是0.8mol,因此根据氯离子守恒可知所用H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8mol÷0.1L=8mol/L。(3)过滤后所得滤渣中含有硅,向其中加入足量1mol/L NaOH溶液,发生反应,
根据
X=0.07g
则a的最小值是多少2.7g+4.8g+0.07g=7.57g。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镁、铝的性质,化学计算。
18.(1)A
(2) 离子键
(3)离子
【分析】X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比Y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少3个电子,Y元素原子核外总电子数比X元素原子总电子数多5个,则二者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可能相同,故X处于第二周期、Y处于第三周期,X原子L层电子数=8-3=5,故X为N元素;Y原子核外电子总数=7+5=12,则Y为Mg元素。
解析:(1)氮元素与Mg元素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Mg3N2,也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Mg(NO3)2,故答案为:A;
(2)Mg单质能在CO2中燃烧生成MgO与碳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所得化合物为MgO,MgO中含有离子键,故答案为:;离子键;
(3)N元素的氢化物NH3能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NO3反应生成NH4NO3,NH4NO3属于离子化合物,故答案为:离子。
19.(1) 第三周期IA族
(2)
(3)NaAlO2+6NaF+4CO2+2H2O=NaAlF4+4NaHCO3
(4) bc GaAs+11HNO3(浓)=H3AsO4+8NO2↑+Ga(NO3)3+4H2O
(5) NaAlH4+2H2O=NaAlO2+4H2↑ 乙 ×100%
【分析】已知短周期元素M、N、X、Y、Z分布在三个周期,分别为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第三周期元素;在短周期中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强,根据元素周期律,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为Na元素,所以Y为Na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F,其单质易与水发生反应生成HF和氧气,所以X为F元素;N、X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属于同一主族,则N为Cl元素;根据微粒半径变化规律,Z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小且Z原子序数大于X,所以Z为Al元素;最后根据元素所属周期,可推知M为H元素,综上所述,M为H元素;N为Cl元素;X为F元素;Y为Na元素;Z为Al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1)Y为Na元素,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IA族;N为Cl元素,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为18,其电子排布示意图为;
(2)化合物YN为氯化钠,由离子键构成,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
(3)根据题意,向和NaF的混合液中通入足量可以制备,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①a.Ga元素原子序数31,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ⅢA族,故a错误;
b.Ga与Al同族,因性质与Al相似,门捷列夫在编制周期表时曾预言为“类铝”元素,故b正确;
c.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同主族元素金属性从上到下依次递增,金属性:,所以G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故c正确;
故答案为:bc;
②中As元素为-3价,具有还原性,浓硝酸具有氧化性,两者混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题意,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GaAs+11HNO3(浓)=H3AsO4+8NO2↑+Ga(NO3)3+4H2O;
(5)①NaAlH4为强还原剂,其中H元素为-1价,与H2O反应将其中H元素还原,结合电子守恒化学反应式为:;
②通过测定反应生成的H2体积结合化学式计算样品纯度,其中丙装置连接错误,无法用排水法测定H2体积;甲、丁装置中液体滴入造成气体体积偏大,导致样品纯度偏大;乙装置使用恒压分液漏斗,消除溶液体积压缩气体体积带来的误差,数据准确,选择乙装置;
③根据反应关系是可得,则样品纯度可列式:。
20.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饱和食盐水 Cl2+2Br-=Br2+2Cl- 将Br2从溶液中吹出 NaOH溶液 导管中液面上升 5Br-+BrO3-+6H+=3Br2+3H2O 四氯化碳(或苯)
【分析】(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制取Cl2;氯化氢易溶于水,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则为除去Cl2中挥发出的HCl,装置E中所盛溶液是饱和食盐水;
(2)①通入Cl2时,可将Br-氧化为Br2;
②通入热空气能将溴吹入吸收塔,提高产量;
③烧杯C应为尾气处理装置,吸收未反应的Cl2、Br2等有毒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④烧瓶B中的长导管D起着平衡压强的作用,当烧瓶内气体压强过大时,会将烧瓶中溶液压入玻璃管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导管中液面上升;
(3)Br2被NaCO3溶液吸收后,Br2反应生成Br-和BrO3-,加入稀硫酸后,会发生归中反应生成Br2;
(4)Br2易溶于四氯化碳(或苯),且四氯化碳(或苯)与水不互溶,据此解答。
解析:(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制取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为除去Cl2中挥发出的HCl,装置E中所盛溶液是饱和食盐水;
故答案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饱和食盐水;
(2)①通入Cl2时,可将Br-氧化为Br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
故答案为Cl2+2Br-=Br2+2Cl-;
②通入热空气能将溴吹入吸收塔,提高产量,则通入热空气的作用是将Br2从溶液中吹出;
故答案为将Br2从溶液中吹出;
③烧杯C应为尾气处理装置,吸收未反应的Cl2、Br2等有毒气体,防止污染空气,则所盛溶液应是NaOH溶液(或NaCO3溶液);
故答案为NaOH溶液(或NaCO3溶液);
④烧瓶B中的长导管D起着平衡压强的作用,当烧瓶内气体压强过大时,会将烧瓶中溶液压入玻璃管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导管中液面上升;
故答案为导管中液面上升;
(3)Br2被NaCO3溶液吸收后,Br2反应生成Br-和BrO3-,加入稀硫酸后,会发生归中反应生成Br2,则“反应釜2”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Br-+BrO3-+6H+=3Br2+3H2O;
故答案为5Br- +BrO3- +6H+=3Br2 + 3H2O;
(4)Br2易溶于四氯化碳(或苯),且四氯化碳(或苯)与水不互溶,则蒸馏后,蒸馏塔溶液中仍溶有少量Br2,可以向其中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或苯)萃取其中的Br2,再进行蒸馏得到Br2;
故答案为四氯化碳(或苯)。
21.(1)离子键和共价键
(2)> ②③④
(3)
(4) 因为O原子的核电荷数多,原子半径小,最外层电子数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强
解析: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可与其它四种元素分别形成二元化合物,其中只在与D形成的化合物中呈-1价,D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中最大(0族元素除外),则D是Na元素,A是H元素;对应的水化物与BA3反应生成一种盐X,则B是N元素,C是O元素,X是NH4NO3,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倍,则E是S元素,则综合分析可知,A为H,B为N,C为O,D为Na,E为S,以此分析。
(1)由分析可知X是NH4NO3,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之间是离子键,铵根中氮和氢之间是共价键,硝酸根中氮和氧之间是共价键,故答案为:离子键和共价键;化合物DA为NaH,属于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A与B形成的18电子的化合物为N2H4,其结构式为:;
(2)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元素的非金属性:O > S;
①氢化物的酸性不能比较非金属的强弱,故①错误;
②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H2O的热稳定性比H2S强,说明非金属性O>S,故②正确;
③H2S的水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说明氧气氧化H2S得到S单质,氧气的氧化性大于S,可证明非金属性O>S,故③正确;
④非金属性越强,越易与氢气化合,因此单质与氢气化合O比S容易,可证明非金属性
0 > S,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②③④;
(3)由分析可知B为N,C为O,D为Na,其对应的离子为:N3-,O2-,Na+,核外电子相同的时候,原子序数越小半径越大,故答案为:;D为Na,E为S,其形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D与E形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为:;
(4)由分析可知B为N,C为O,同周期越靠右非金属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故稳定性为>;原因为:因为O原子的核电荷数多,原子半径小,最外层电子数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强。
22.(1)b a
(2)
(3)Na>Mg>Al
(4)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
【分析】金属与水、酸反应越剧烈,说明金属活泼性越强,结合实验和实验现象可知,实验1对应的现象为b,实验2对应的现象为d,实验3对应的现象是a,实验4对应的实验现象是c,根据实验现象可知金属性:Na>Mg>Al。
解析:(1)实验1: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由于钠的金属性很活泼,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钠的密度比水小,且熔点低,则其实验现象为: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故选b;实验3:将一小段镁带投入稀盐酸中,镁与盐酸剧烈反应,迅速生成大量的气体,故选a,故答案为:b;a;
(2)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与沸水反应,而Al与盐酸反应不如Mg与盐酸反应剧烈,从而可知金属性:Na>Mg>Al,故答案为:Na>Mg>Al;
(4)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故答案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