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秋学期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提高练习五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图三角形ADE的面积是20cm2,那么梯形ABCE的面积是( )cm2。
A.44 B.24 C.64
2.一件工程,甲队单独做需6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9天完成,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的比是( )。
A.3∶2 B.9∶6 C.2∶3
3.一个比的比值是,如果把它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时比值是( )。
A. B. C.14
4.在一个比中,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 )。
A.比值 B.前项 C.后项
5.一种消毒液,药和药水的体积比是1∶49,药占药水的( )。
A. B. C.
二、填空题
6.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4∶5,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
7.织一件毛衣,已织的和没织的面积比是2∶3,没织的是这件毛衣的,已织的是没织的。
8.填小数。
9.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发生的显著变化是脑容量的增加。几百万年前的南方古猿的脑容量约为460毫升,而现代人的平均脑容量约是1400毫升。南方古猿与现代人脑容量的比是( ),比值是( )。
10.小明家作为一个“工薪家庭”,爸爸与妈妈的月薪比是7∶5,姐姐的月薪比爸爸少,姐姐与妈妈的月薪比是( )。
三、判断题
11.有药水30.3克,药和水的比是1∶100,其中水有30克。( )
12.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自然数,比值不变。( )
13.2∶5也可以写成,读作:五分之二。( )
四、计算题
14.直接写出得数
= = = =
= = = =
= = = =
15.将下列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8∶36
五、解答题
16.从甲地到乙地,客车只需要4小时,从乙地到甲地,货车需要5小时。现在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
(1)两车相遇需要多少小时?并在图上表示相遇的大致位置。
(2)2小时后两车相距2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7.甲乙两人比赛400米跑,甲离终点100米时,乙刚好跑到中点,照这样的速度,乙跑到终点时,比甲正好慢25秒,甲平均每秒跑多少米?
18.星辉灯具厂接到一批灯具订单,第一周生产的灯具数量与这批订单总数量的比是2∶7。如再生产180件,就完成这批订单的一半。这批订单共多少件?
参考答案:
1.A
【分析】观察可知,梯形ABCE的面积=三角形ADE的面积+空白部分的面积,三角形ADE的面积×2=阴影部分的面积,阴影部分与空白部分的面积比是5∶3。阴影部分的面积÷对应份数×空白部分对应份数=空白部分面积,据此求出梯形ABCE的面积。
【详解】20×2=40(cm2)
40÷5×3=24(cm2)
20+24=44(cm2)
梯形ABCE的面积是44cm2。
故答案为:A
【点睛】关键确定阴影部分与空白部分的面积比,掌握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
2.A
【分析】把这件工程看作单位“1”,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分别求出甲队的工作效率和乙队的工作效率,再根据比的意义,用甲队的工作效率∶乙队的工作效率,化简,即可解答。
【详解】(1÷6)∶(1÷9)
=∶
=(×18)∶(×18)
=3∶2
一件工程,甲队单独做需6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9天完成,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的比是3∶2。
故答案为:A
3.A
【分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得:
一个比的比值是,如果把它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4倍,也就是把它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4,此时比值不变,所以比值仍然是。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的基本性质,明确比的前项和后项是同时扩大到原来的4倍是解题的关键。
4.C
【详解】在一个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故答案为:C
5.A
【分析】比与分数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号相当于分数线。
已知药和药水的体积比是1∶49,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即可得出药占药水的几分之几。
【详解】1∶49=
药和药水的体积比是1∶49,药占药水的。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比与分数的关系及应用。
6.
【分析】由题意可知,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4∶5,则假设男生的人数为4,女生的人数为5,全班人数为(4+5);用女生人数除以男生人数即可求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用男生人数除以全班人数即可求出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详解】假设男生的人数为4,女生的人数为5,全班人数为(4+5)
5÷4=
4÷(4+5)
=4÷9
=
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7.;
【分析】已织的和没织的面积比是2∶3,那么把这件毛衣看作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2+3=5(份),已织的面积占2份,没织的面积占3份,根据分数的意义,没织的是这件毛衣的;用已织的面积除以没织的面积,可算出已织的是没织的几分之几。
【详解】2+3=5(份)
没织的是这件毛衣的:3÷5=
已织的是没织的:2÷3=
所以织一件毛衣,已织的和没织的面积比是2∶3,没织的是这件毛衣的,已织的是没织的。
8.32;10;40;35;0.625
【分析】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据此可得:====;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可得:=20÷32;根据“分数与比的关系:分子相当于比的前项,分母相当于比的后项,分数线相当于比号”,可得:=25∶40、=35∶56;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可得:=5÷8=0.625。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
9. 23∶70
【分析】根据题意,把460作为比的前项,1400作为比的后项,再把比最简化即可求出南方古猿与现代人脑容量的比是多少;再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即可求出比值。
【详解】460∶1400=23∶70
23÷70=
所以南方古猿与现代人脑容量的比是23∶70,比值是。
10.7∶15
【分析】爸爸与妈妈的月薪比是7∶5,根据比的意义可知:爸爸的工资是7份,妈妈的工资是这样的5份。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方法:单位“1”的量×(1-几分之几)。据此用7×(1-)可求出姐姐姐的工资是这样的份。所以姐姐与妈妈的月薪比是∶5,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成最简整数比。
【详解】7×(1-)
=7×
=(份)
∶5
=(×3)∶(5×3)
=7∶15
所以,姐姐与妈妈的月薪比是7∶15。
11.√
【分析】把药与水的质量比转化成份数,药的质量看作1份,水的质量看作100份,药水的份数是(100+1)份,现有药水30.3克,除以药水对应的份数,求出1份量是多少,用1份量乘水的质量所占的份数,即可求出水的质量。
【详解】30.3÷(100+1)×100
=30.3÷101×100
=0.3×100
=30(克)
即水有30克。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通过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思维求解。
12.×
【分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知,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据此作答。
【详解】比的基本性质规定: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的数字不能是0,题目中自然数包括0和正整数,没有把0排除。
故答案为:×
13.×
【分析】根据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所以也可以看成一个比,表示比时仍读作2比5。
【详解】2∶5也可以写成,读作:2比5。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注意写成分数形式的比的读法。
14.;;;
;;;0
;;;
【详解】略
15.9∶7;5∶24;1∶2
【分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一个相同的非零数,比值不变。
第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先同时乘以81,然后再同时除以5;
第二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先同时乘以4,然后再同时乘以10,再前后两项同时除以6;
第三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18。
【详解】
=
=
=
=
=
=
=
=
=
=
=
=
16.(1)小时;作图见详解
(2)200千米
【分析】(1)将路程看作单位“1”,时间分之一可以看作速度,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将时间比反过来就是速度比,也是路程比,据此确定图上的相遇位置。
(2)将总路程看作单位“1”,1-两车2小时后共行驶的路程占总路程的几分之几,就是相距20千米的对应分率,根据部分数量÷对应分率=整体数量,列式解答即可。
【详解】(1)
1÷(+)
=1÷
=(小时)
答:两车相遇需要小时。
(2)20÷[1-(+)×2]
=20÷[1-×2]
=20÷[1-]
=20÷
=200(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
【点睛】关键是确定单位“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17.8米
【分析】要求甲的速度,可先求甲跑全程用了多少时间;设甲跑全程用了x秒,则乙用了(x+25)秒,由“甲乙两人比赛400米跑,甲离终点100米时,乙刚好跑到中点”可知:甲跑300米,则乙跑200米,二者的速度比是3∶ 2,所以与跑完全程的时间成反比,据此可列比例求解。
【详解】设甲跑全程用了x秒,则乙用了(x+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