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3《桥》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7 08:4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以读促教,感受老汉的形象。(重点)
2.以品促学,理解老汉的三次选择。(重点)
3.以练促习,为老汉撰写颁奖词。(难点)
【教学设计】
导入语:同学们,学校近期正在筹备“寻找小说中的感动人物”的征集活动,这节课让我们继续用发现美的眼睛“阅人物”,走进课文《桥》,一起记录感动的瞬间。
任务一:初识感动人物形象
这篇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人物是谁呢?用一个词概括他给你留下的印象。
预设:老汉(老支书);舍己为人。
【设计意图】:旨在创设单元情境,用发现美的眼睛“阅人物”,记录感动的瞬间,引导学生聚焦本课主人公——老汉,初步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为下文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做铺垫。
任务二:记录感动人物事迹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选择中感受到老汉的舍己为人?哪次选择最令你感动?联系文中的情节和环境,用横线画出相关词句,并与小组同学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单。
(小组交流互评,老师相机点拨。)
(一)洪水逼近,舍己为民。
预设: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1.老汉是先于村民到达木桥的,他完全有充裕的时间先走,可他选择了什么 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
预设:舍弃自己逃生的机会,留下为村民指挥;因为他是全村人都拥戴的党支部书记。
2.关注“拥戴”一词,进行情境补白。
街坊因为琐事发生争吵时,老支书——
遭遇干旱,粮食减产时,老支书——
3.指导朗读:“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小结:他舍己为民的举动,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沉着冷静、威严如山的好支书。
(二)洪水舔腰,舍儿为民。
预设: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抓住“冲”“揪”“吼”等关键词,朗读体会老汉的选择。
2.换位思考: 如果你是老汉,你会怎么选择
3.课件出示:作为党员,应该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应该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习主席
师小结:他舍儿为民的举动,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心系群众、公正如山的好党员。
(三)洪水爬胸,舍己为儿。
预设: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聚焦“推”字,体会老汉与小伙子的选择。
2.对比两个“吼”字,感受两者的区别。
师小结:他舍己为儿的举动,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担忧儿子、父爱如山的好父亲。
【设计意图】:于永正曾说:“语文教学的味道在词句里,在品词析句后的理解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学生初步阅读这篇课文后都能说出老汉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但如何才能深入理解老汉这一人物形象呢?这段教学主要引导学生聚焦核心问题“哪次舍己为人的选择最令你感动 ”,抓住老汉三次舍己为人的选择,结合环境描写、情节发展,让学生充分感受老汉的高大形象。进而达到入其境,同其心,感其情,“情动而辞发”的效果。
任务三:书写感动人物颁奖词
1.记录感动,书写颁奖词。
“寻找小说中的感动人物”征集活动决定选入老汉这一人物形象,现邀请大家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学生练笔,师出示评价量表)
2.不同环境,相同“选择”。
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在老汉舍己为人的选择里,你还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3.以练促习,拓展延伸。
《童年》是高尔基创作的自传体小说,里面出现数十个人物,外婆是其中最光辉、最有人性的一个。请你课外阅读《童年》这本书,关注情节和环境,感受外婆的形象,和同学交流对外婆的看法。
【设计意图】:经过自主合作学习后,学生找出了老汉的三次选择,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多元。为了深化主题,让学生为老汉写一段颁奖词,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一个高大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将永远定格在学生的心中。最后,通过不同环境的相同选择,由“个体”引向“群像”,由书本走向生活,充分引导学生感知人物形象的魅力。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