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期末复习学情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期末复习学情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9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17 08:4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 期末复习学情题附答案
人教版(五四学制)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
一、选择题。
1、物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c是一氧化碳
B.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保持不变
2、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化学反应的快慢
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D.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质量
3、下列有关“2CO+O22CO2”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若56gCO参加反应,则消耗O2的质量一定是32g
B.若16gO2参加反应,则生成CO2的质量一定是44g
C.若10gCO2生成,则消耗CO和O2的质量总和一定是10g
D.若5gCO和2g O2混合点燃,则CO2生成的质量一定是7g
4、在一定的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丁一定不是单质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9
D.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是甲的8倍
5、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值为22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W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5%
6、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 D.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7、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0 m 8 6
反应后质量/g 4 待测 28 2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待测”数值一定为2g B.该反应中甲为反应物
C.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7
8、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单位:g)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反应物
B.x+y=20
C.x的取值范围一定是0≤x≤30
D.反应生成丙与丁的质量比为2:1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切化学反应都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B.镁在空气中燃烧,虽然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大,但这个反应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后试管中残留物比反应物质量小,但这个反应也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D.水蒸发为水蒸气,质量没有改变,由此可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10、“二甘醇”在人体内可发生如下反应:C4H10O3+4O2=2X+3H2O。X的化学式为( )
A.C4H4O8 B.C2H4O4 C.C2H2O2 D.C2H2O4
11、一定质量的镁条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成MgO的质量:m2g
B.参加反应的Mg的质量:m1 g
C.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m2﹣m1)g
D.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比=
12、“保险粉”主要用于印染工业。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S2O4=Na2S2O3+Na2SO3+X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SO2
B.Na2S2O4需要千燥密闭储存
C.X可以用NaOH吸收
D.反应前后硫和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13、下列叙述不适合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变化前后质量相等
B.要得到18 g水,则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为18 g
C.1 g硫与1 g氧气化合生成2 g二氧化硫
D.在分解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一定大于任意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14、化学方程式可读作(  )
A.镁加氧气等于氧化镁
B.2个镁加1个氧气等于2个氧化镁
C.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
D.镁加氧气点燃等于氧化镁
15、雅安地震发生后,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灾区使用了大量的消毒剂ClO2。工业上制取ClO2的原理之一是:2NaClO3+4X=2NaCl+2ClO2+Cl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ClO2中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C.X的化学式为HCl
D.上述反应的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16、已知M、N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M+2N=P+2Q,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
B.M、N、P、Q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C.若P、Q是盐和水,则M、N必有一种物质是酸
D.若16gM 和64gN能恰好完全反应,则M、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
二、填空题。
17、已知A+2B===C+D中,将A、B两种物质各10 g混合加热,生成4 g C和8 g D,若A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18、用化学用语(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填空:
(1)三个亚铁离子_____;
(2)碳的+2 价氧化物_____;
(3)由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 元素共同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4)在尘埃的催化作用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SO3):_____。
19、下列物质:①氢气②硫磺③二氧化碳④液氧⑤氯化钾⑥矿泉水⑦空气⑧四氧化三铁⑨石灰水⑩铜丝 铁粉 水(以下空格填序号)
(1)属于混合物 ;
(2)属于纯净物 ;
(3)属于化合物 ;
(4)属于氧化物 ;
(5)属于单质 。
20、A、B、C、D、E、F、G、H八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是黑色固体,E、F含有同种元素,H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1)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    。
(2)E、F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是          。
21、对于化学反应:2A===2B+C,已知:反应生成B和C的质量比为B∶C = 1∶8。请在表格中填空:
物质 A B C
反应前质量/g 100 0 5
反应后质量/g 64
三、简答题。
22、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3、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已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  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组别 甲组 乙组
实验方案(反应后略)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发生改变,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结论 猜想1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猜想2正确
【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________中进行。
【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再次进行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的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释应用】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
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五、计算类综合题。
24、已知:将10g氯酸钾和2g二氧化锰混合后放入试管中加热,收集所需要的氧气后,停止加热让试管冷却,称得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2g,求生成氯化钾的质量.
(1)小意很快得到(10g+2g﹣7.2g)是   (填化学式)的质量;
(2)进而求出KCl的质量,请你写出小意计算KCl的质量的过程;
(3)小思依据上述计算的结果发现题目数据有问题.请你通过简单的计算,论证他的发现.
(4)如何才能更正该题呢?小意和小思认为有许多方法,例如将题目中“10g氯酸钾”改为“ag氯酸钾”,其他物质的质量不变,则a的取值范围为多少?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 期末复习学情题附答案
人教版(五四学制)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
一、选择题。
1、物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c是一氧化碳
B.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保持不变
【答案】D
2、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化学反应的快慢
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D.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质量
【答案】B
3、下列有关“2CO+O22CO2”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若56gCO参加反应,则消耗O2的质量一定是32g
B.若16gO2参加反应,则生成CO2的质量一定是44g
C.若10gCO2生成,则消耗CO和O2的质量总和一定是10g
D.若5gCO和2g O2混合点燃,则CO2生成的质量一定是7g
【答案】D
4、在一定的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丁一定不是单质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9
D.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是甲的8倍
【答案】D 
5、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值为22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W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5%
【答案】C
6、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 D.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答案】C
7、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0 m 8 6
反应后质量/g 4 待测 28 2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待测”数值一定为2g B.该反应中甲为反应物
C.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7
【答案】B
8、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单位:g)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反应物
B.x+y=20
C.x的取值范围一定是0≤x≤30
D.反应生成丙与丁的质量比为2:1
【答案】C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切化学反应都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B.镁在空气中燃烧,虽然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大,但这个反应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后试管中残留物比反应物质量小,但这个反应也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D.水蒸发为水蒸气,质量没有改变,由此可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答案】D 
10、“二甘醇”在人体内可发生如下反应:C4H10O3+4O2=2X+3H2O。X的化学式为( )
A.C4H4O8 B.C2H4O4 C.C2H2O2 D.C2H2O4
【答案】D
11、一定质量的镁条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成MgO的质量:m2g
B.参加反应的Mg的质量:m1 g
C.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m2﹣m1)g
D.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比=
【答案】D
12、“保险粉”主要用于印染工业。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S2O4=Na2S2O3+Na2SO3+X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SO2
B.Na2S2O4需要千燥密闭储存
C.X可以用NaOH吸收
D.反应前后硫和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答案】D
13、下列叙述不适合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变化前后质量相等
B.要得到18 g水,则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为18 g
C.1 g硫与1 g氧气化合生成2 g二氧化硫
D.在分解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一定大于任意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答案】A 
14、化学方程式可读作(  )
A.镁加氧气等于氧化镁
B.2个镁加1个氧气等于2个氧化镁
C.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
D.镁加氧气点燃等于氧化镁
【答案】C
15、雅安地震发生后,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灾区使用了大量的消毒剂ClO2。工业上制取ClO2的原理之一是:2NaClO3+4X=2NaCl+2ClO2+Cl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ClO2中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C.X的化学式为HCl
D.上述反应的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答案】C
16、已知M、N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M+2N=P+2Q,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
B.M、N、P、Q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C.若P、Q是盐和水,则M、N必有一种物质是酸
D.若16gM 和64gN能恰好完全反应,则M、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
【答案】C
二、填空题。
17、已知A+2B===C+D中,将A、B两种物质各10 g混合加热,生成4 g C和8 g D,若A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答案】5∶1 
18、用化学用语(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填空:
(1)三个亚铁离子_____;
(2)碳的+2 价氧化物_____;
(3)由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 元素共同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4)在尘埃的催化作用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SO3):_____。
【答案】(1) 3Fe2+ (2)CO Al(NO3)3 (3) 2SO2+O2 2SO3
19、下列物质:①氢气②硫磺③二氧化碳④液氧⑤氯化钾⑥矿泉水⑦空气⑧四氧化三铁⑨石灰水⑩铜丝 铁粉 水(以下空格填序号)
(1)属于混合物 ;
(2)属于纯净物 ;
(3)属于化合物 ;
(4)属于氧化物 ;
(5)属于单质 。
【答案】(1)⑥⑦⑨ (2)①②③④⑤⑧⑩
(3)③⑤⑧ (4)③⑧ (5)①②④⑩
20、A、B、C、D、E、F、G、H八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是黑色固体,E、F含有同种元素,H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1)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    。
(2)E、F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是          。
【答案】(1)MnO2  (2)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3)S+O2SO2 产生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1、对于化学反应:2A===2B+C,已知:反应生成B和C的质量比为B∶C = 1∶8。请在表格中填空:
物质 A B C
反应前质量/g 100 0 5
反应后质量/g 64
【答案】4 32 
三、简答题。
22、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化学反应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所以由微粒聚集起来的宏观物质在参加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总和不变
四、实验题。
23、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已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  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组别 甲组 乙组
实验方案(反应后略)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发生改变,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结论 猜想1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猜想2正确
【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________中进行。
【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再次进行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的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释应用】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
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答案】【实验探究】Na2CO3+2HCl===2NaCl+H2O+CO2↑
【反思评价】密闭容器(或封闭体系等)
【优化装置】B A装置中反应产生气体,气球膨胀,浮力增大,导致称量结果不准(或C装置中反应产生气体,瓶内气压增大,可能导致瓶塞迸出)
【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
【解释应用】4
五、计算类综合题。
24、已知:将10g氯酸钾和2g二氧化锰混合后放入试管中加热,收集所需要的氧气后,停止加热让试管冷却,称得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2g,求生成氯化钾的质量.
(1)小意很快得到(10g+2g﹣7.2g)是   (填化学式)的质量;
(2)进而求出KCl的质量,请你写出小意计算KCl的质量的过程;
(3)小思依据上述计算的结果发现题目数据有问题.请你通过简单的计算,论证他的发现.
(4)如何才能更正该题呢?小意和小思认为有许多方法,例如将题目中“10g氯酸钾”改为“ag氯酸钾”,其他物质的质量不变,则a的取值范围为多少?
【答案】(1)O2, (2)7.45克;
(3)所剩固体的质量=7.45g+2g=9.45g>7.2g,所以题目有错误。
(4)5.2g<a≤8.55g。
【详解】(1)①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0g+2g﹣7.2g=4.8g;
(2)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149 96
x 4.8g
解得:x=7.45g;
(3)所剩固体的质量=7.45g+2g=9.45g>7.2g,所以题目有错误.
(或氯酸钾质量=7.45g+4.8g=12.25g>10g所以题目有错误.)
(4)①如果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7.2g,则氯酸钾质量为y,
2KClO32KCl+3O2↑
245 149
y 7.2g﹣2g
解之得:y=8.55g;
②假设氯酸钾没有完全反应,则其质量为:7.2g﹣2g=5.2g.
由于氯酸钾一定会分解,只是分解完全与否的问题,所以氯酸钾质量一定大于5.2g.故a的取值范围是:5.2g<a≤8.55g。
故答案为:5.2g<a≤8.5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