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青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生物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18题,每题2分)
1.C 2.B 3.A 4.D 5.B 6.C 7.B 8.A 9.C 10.B
11.C 12.C 13.A 14.D 15.C 16.D 17.C 18.D
二、填空题(共4题,除标识外每空2分)
19.(14分)
(1) 代谢产热 皮肤 大脑皮层(1分)
(2) 大于(1分)
(3) 神经递质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4) 发热家兔模型+2mL生理盐水 损毁下丘脑的发热家兔模型+2mL B溶液
20.(16分)
(1) 突触小体 细胞体 神经递质作用后会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
(2) 负电位(1分) Cl-(1分) 乙
(3) 电位2 更难
(4) 肉毒杆菌毒素、箭毒
21.(18分)
(1) 免疫防御 辅助性T细胞 二次免疫
(2) 病原体(1分) 细胞因子(1分)
(3) 胞吞 碱基修饰(假尿嘧啶代替了尿嘧啶)
(4) S型 荚膜多糖主要是细菌细胞壁外面荚膜的成分,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所以该疫苗不能预防由支原体引起的肺炎
(5) 阿奇霉素
22.(16分)
(1) 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2) 缓解(1分)
(3) 光照+蒸馏水 更强
与实验组处理相比,黑暗+BL处理组根的不对称生长率更高
(4) 不是(1分) 抑制剂与运输 IAA 的载体结合 IAA 氧化酶/IAA 降解酶
答案第1页,共2页武汉市青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生物
一、单选题(共18题,每题2分)
1.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表示物
质,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该器官为骨骼肌,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②可表示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
B.若该器官为肝脏,则①可能是胰岛素,②可表示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
C.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若该器官为胰腺,则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可能是胰液
2.图为人在情绪压力(如疼痛、恐惧等)下,
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参与的反应模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激素a是肾上腺素,属于氨基酸衍生物
B.激素b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提高机体的耐受力
C.激素a、b在升血糖方面与胰高血糖素为协同作用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配合,大大提高机体
反应能力
如图为下丘脑参与的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
其中字母代表有关器官或细胞,数字代表有关激素。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既参与了神经调节,又参与了激素调节
B.激素②④之间和激素④⑦之间均具有协同作用
C.c表示胰岛A细胞,d、e分别表示垂体和肾脏
D.寒冷条件下,激素④⑦分泌增多,激素①⑤⑥分泌减少
4.某同学利用离体的反射弧(有一处受损)和a、b两个微电流计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刺激3时,只有电流计a发生变化,1、2均无反应,
说明1为感受器,受损部位可能为效应器
若刺激3时,电流计a、b均发生变化,1、2均无反应,
说明1是效应器,受损部位可能为神经中枢
若刺激4时,只有电流计b发生变化,1、2均无反应,
说明1是感受器,受损部位可能是神经中枢
若刺激4时,电流计a、b均发生变化,1、2均无反应,说明2是感受器,受损部位可能是传出神经
5.阿尔兹海默症的产生与某种神经元Ca2+顺浓度过量内流有关。Ca2+内流调节机制如图所示,静息电位状态下,NMDA受体的功能因其离子通道被mg2+阻滞而受到抑制;突触前神经元兴奋释放谷氨酸(Glu),Glu与突触后膜
上的AMPA受体结合,引起Na+内流,突触后膜兴奋过
程中,Glu与NMDA受体相应位点结合,mg2+阻滞被
去除,NMDA受体的离子通道打开,Ca2+内流。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MDA受体的离子通道打开,Ca2+内流促进突触后膜兴奋
B.Na+通过AMPA的过程为协助扩散,Ca2+通过NMDA为主动运输
C.谷氨酸属于神经递质的一种,在突触前神经元中存在于突触小泡内
D.通过药物减少突触间隙中Glu的含量可以减缓阿尔兹海默病的症状
6.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表1记录得到乙图所示的电位变化曲线
B.乙图①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②点时更大
C.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④点
D.丙图曲线处于⑤点时,甲图a处表现为“外负内正”
7.如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解中没有细胞免疫过程
B.④过程在初次免疫中就可以发生
C.①和②表示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过程,a是T细胞,c是B细胞
D.③⑤⑥属于体液免疫过程,e是记忆细胞,d是浆细胞,X和Y分别是抗原和抗体
8.设置对照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有关对照实验设置错误的是( )
A.验证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时,设置保留尖端和去除尖端的两组
B.探索扦插枝条生根的NAA最适浓度的预实验中,需要用蒸馏水处理作对照组
C.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对照组注射等量不含甲状腺激素的生理盐水溶液
D.公鸡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中,睾丸摘除后与重新移植的处理体现自身前后对照
人乳头瘤病毒(HPV)为DNA病毒,分低危型和高危型,子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所致,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宫颈癌疫苗可以防止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能特异性识别HPV的有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等
B.免疫系统消灭侵入机体的HPV的过程表明免疫系统具有监视功能
C.消灭侵入人体的HPV,需要B细胞、T细胞、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参与
D.宫颈癌疫苗属于抗体,能够很好的预防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10.匈牙利科学家卡塔林·卡里科和美国科学家德鲁·韦斯曼荣膺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们的发现使针对新冠感染的mRNA疫苗的开发成为可能。目前,我国针对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设计与研发主要有四大技术路线,分别是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和mRNA疫苗。下列有关人体免疫和新冠病毒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灭活疫苗因对新冠病毒进行了灭活处理,推测其能强烈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
B.将新冠病毒S蛋白基因整合到其他表达系统中表达出S蛋白,经纯化获得的亚单位蛋白疫苗属于重组蛋白疫苗
C.应选择对人体毒性较大的病毒作为载体,目的是使人体获得的免疫力保持时间长久
D.mRNA疫苗需要扩增S蛋白基因并体外转录成mRNA,S蛋白的mRNA能整合到人体基因组中并翻译成蛋白质
11.爱利森和本庶佑在研究中发现:NK细胞(一种淋巴细胞)利用其细胞表面的PD-1来识别并保护正常细胞(如图1),某些癌细胞常常具有免疫逃逸现象,其机理是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质可与NK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导致NK细胞停止攻击癌细胞(如图2)。据此,科研团队开发出PD-1抑制剂类药物,能阻断癌细胞表面的PD-L1与NK细胞的PD-1结合,从而使NK细胞可以清除癌细胞(如图3)。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NK细胞、T细胞和B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根据上述机理,也可使用PD-L1抑制剂来阻止癌细胞免疫逃逸
C.机体出现癌细胞后细胞免疫会发挥作用,这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自稳的功能
D.用PD-1抑制剂类药物阻断癌细胞与PD-1结合,可能会导致免疫细胞不能识别正常细胞
12.免疫系统在胚胎期尚未成熟,某科研小组以小鼠为模型动物探究免疫排斥反应的相关原理,其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子代A系鼠将对C系鼠的免疫识别能力会遗传给了其子代
B.子代A系鼠体内的辅助性T 细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皮肤细胞
C.子代A系鼠不排斥C系鼠皮肤的原因是无相应的细胞毒性T细胞
D.该实验说明子代A系鼠与C 系鼠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相同
1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有几项( )
①温特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扩散②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分别与重力、光照方向有关③生长素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
度过高时抑制生长,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生长的效果不相同④顶芽生长占优势时
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⑤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与成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可以通过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来防止落花落果⑥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都能体现植物生长素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的作用特点
A.只有一项叙述正确 B.只有两项叙述正确
C.只有三项叙述正确 D.不只三项叙述正确
14.如图表示将玉米苗尖端分别置于不含生长素的相同的琼脂块上,并做不同的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并分别用a~f表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向光侧的生长素会被分解,则a>b、cB.若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背光侧,则c+d=e+f,且eC.图甲中的玉米苗尖端向上直立生长,而图丁中的玉米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
D.图乙中的玉米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其原因是背光侧的细胞分裂较快
15.为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
实验操作如图所示(注:A盒下侧有开口,可以进光)。
以下结果预测及结论正确的是( )
若A中幼苗向上弯曲程度大于B,说明重力对
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
B.若A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
C.若A中幼苗水平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相等
D.若A中幼苗向上弯曲程度小于B,则无法判断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影响大小
科学家提出“酸生长理论”,认为生长素能够促进H+向细胞外主动运输,使细胞壁周围pH下降,软化细胞壁从而促进生长。2021年福建科研工作者证实生长素可以诱导细胞膜上类受体激酶(TMK)激活质子泵,将大量H+泵出细胞外,为解释“酸生长理论”提供证据。根据以上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将胚芽鞘切段放入酸性缓冲液中也能表现促进细胞伸长的效果
B.将胚芽鞘切段置于pH为7的缓冲液,施加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减弱
C.将TMK基因敲除的胚芽鞘放入适宜浓度生长素溶液中,生长速度慢于正常胚芽鞘
D.阻断胚芽鞘呼吸作用后放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pH将降低
17.赤霉素是甘蓝型油菜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为了解温度对甘蓝型油菜苗期GA含量的影响,研究人员选用三个甘蓝品种,分别在5、15、25℃测定了苗期20天时GA含量,绘制的柱形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GA既能促进细胞伸长又能促进细胞分裂,因此能显著促进茎伸长
B.YG2009幼苗中GA总量随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明显
C.YG2009×YG4幼苗中GA含量在25℃时达到所有发育阶段最高值
D.YG2009×YG4品种的顶芽和根的分生组织可能对温度的变化更敏感
18.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受到外源光信号和内源激素的共同调控,植物的光敏色素有两种类型,红光型(Pr)和远红光型(Pfr),Pr吸收红光后会转化为Pfr,结合图中信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合图示推断,可以进入细胞核内发挥作用的是Pr
B.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二者协同促进细胞分裂
C.生长素的受体在细胞核内,而细胞分裂素和蓝光的受体都在细胞膜上
D.与光合色素相比,光敏色素在远红光的区域具有吸收光谱
二、填空题(共4题)
19.正常人感染病原体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C。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 ,散热的最主要器官是 ,机体感觉寒冷的感觉中枢位于 。
(2)某患者体温调定点升高到38.5°C,当该患者体温从37°C升高到38.5°C过程中,其机体的产热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
(3)据图分析,作用于甲细胞的信息分子为 ,在调节体温至38.5°C的过程中,参与体温调节的调节方式有 。
(4)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损毁,机体体温不能维持稳定,已知药物A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现获得A的结构类似物B,为探究B是否也具有解热作用并通
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将A、B分别用生理盐水溶解后,用发热家兔模型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方案。
分组 处理方式 结果
甲 _____ 发热
乙 发热家兔模型+2mLA溶液 退热
丙 发热家兔模型+2mLB溶液 退热
丁 _____ 发热
甲、乙、丙、丁四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为B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
20.突触前抑制是指通过突触前轴突末梢兴奋而抑制另一个突触前膜的神经递质释放,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呈现出抑制性效应的现象,如图1中A、B、C 3个神经元之间的作用;突触后抑制是指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提高了突触后膜对C1-的通透性,在突触后膜形成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A轴突末梢分枝膨大形成 和神经元C的 结构共同构成突触。刺激神经元A会引起神经元C兴奋,但兴奋不会一直持续的原因是 。
(2)神经元B接受刺激后其细胞膜外的电位是 ,推测B对C发挥抑制作用时(突触前抑制),神经元A细胞膜上开放的离子通道应是 (填“Na+ ”“Cl-”或“Na+和Cl-),并最终导致神经元C上的电位变化如图2中的 所示。
(3)发生突触后抑制时,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如图3中的 所示,该电位变化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再接受兴奋性神经递质刺激时,兴奋产生 (填“更难”“更容易”或“不受影响”)。
(4)神经一肌肉接头处类似于突触结构,乙酞胆碱是传递兴奋的神经递质,已知毒扁豆碱可使乙酸胆碱醋酶(清除与突触后膜结合的乙酞胆碱)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酞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酞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抑制肌肉产生兴奋,导致肌肉松弛的有 。
21.支原体是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图1是支原体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反应,①~⑥表示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字母表示物质。图2为特定mRNA包裹在脂质体中构建成的mRNA疫苗,图3为脂质体中的mRNA(Ψ为假尿嘧啶)。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细胞①为 ,细胞④和⑥主要在
过程发挥作用。
(2)细胞②的活化一般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信号1为 和细胞②接触,信号2为细胞①被抗原激活后细胞表面的特定性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此外细胞①分泌的 (填物质名称)能促进细胞②的分裂、分化。
(3)哺乳动物能识别体外转录的mRNA并释放炎症信号分子,而来自哺乳动物细胞的mRNA却没有引起同样的反应。两位科学家发现当体外mRNA中包含修饰过的碱基时炎症反应几乎被消除。该mRNA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是 。由图3可知,作为疫苗的mRNA消除炎症反应的修饰方式是 。
(4)十三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由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与白喉类毒素载体蛋白结合构成,该疫苗能预防 (从“R型”“S型”中选填)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但该疫苗不能预防由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原因是 。
(5)不同种类的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机理不同。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抑制细胞壁的形成,阿奇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从而干扰蛋白质的合成。这3种药物中能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是 。
22.油菜素内酯(BL)被称为第六类植物激素,其能促进芽、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盐胁迫会抑制玉米种子的萌发,科学家为此研究了外源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图甲所示,其中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6组是在180mmol·L-1的NaCl胁迫下进行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细胞分裂方面,油菜素内酯与 (答出2种激素)具有协同作用,而与
(答出1种激素)相拮抗。
(2)盐胁迫会抑制玉米种子的萌发,从第1—3组可知,油菜素内酯可以 (填“加剧”或“缓解”)这种效应。
(3)为探究光照、油菜素内酯在根生长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分别设置光暗、BL和蒸馏水处理组,观察、统计水稻根的不对称生长情况,结果如图乙,则实验组的处理是 。光照和BL都能促进根不对称生长,但BL的促进作用 ,依据是 。
(4)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IAA和ABA开展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③块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 (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若先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处理茎尖切段,再重复上述实验,结果琼脂块①和②中放射性强度相近,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 。
②适宜的激素水平是植物正常生长的保证。黄豆芽伸长胚轴的提取液加入IAA溶液中,可显著降解IAA,但提取液沸水浴处理冷却后,不再降解IAA,说明已伸长胚轴中含有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