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机械运动
一、单选题
1.(2023上·山东枣庄·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是美丽的岩马湖环湖路,八年级学生张华慕名前来游玩,徒步走完一段路大约走了4000步。估算这段环湖路长约( )
A.2.3m B.23m C.230m D.2.3km
2.(2022·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商鞅规定:单脚迈出一次为“跬”,双脚相继迈出为“步”。按此规定,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时,1“步”的距离最接近( )
A.1mm B.1cm C.1m D.1km
3.(2023上·山东淄博·八年级统考期末)小宇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如图所示,则( )
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硬币的直径是2.5cm
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硬币的直径是2.5cm
C.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硬币的直径是2.53cm
D.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硬币的直径是2.53cm
4.(2023上·山东济南·八年级统考期末)图中用(厚)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正确的是( )
A. B.
C. D.
5.(2021上·山东临沂·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C.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D.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6.(2023上·山东泰安·八年级统考期末)诗句“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流水 C.岸边的树木 D.桥
7.(2023上·山东济南·八年级统考期末)坐在顺流而下的游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河岸上的房屋 B.舱内行走的人
C.迎面驶来的船 D.他乘坐的游船
8.(2023上·山东临沂·八年级校考期末)爸爸开车送小明上学,在路口看见红灯后停车等待。小明转头看向车窗外的汽车,突然他感觉自己所坐的车向后移动,急忙向爸爸喊:“快刹车,溜车了!”但爸爸却说“车没动呀,还拉着手刹呢。”小明仔细一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由此判断,小明和爸爸分别选的参照物可能是( )
A.地面、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 B.地面、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
C.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地面 D.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地面
9.(2023上·山东济宁·八年级统考期末)由如图可以判定,轮船正在( )
A.靠近码头 B.可能静止
C.远离码头 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0.(2023上·山东淄博·八年级统考期末)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8s内通过40m的路程,那么它在前2s内的速度是( )
A.5m/s B.10m/s C.20m/s D.无法确定
11.(2023上·山东淄博·八年级统考期末)小宇从家中出发,经过一条平直的马路到达博物馆,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全程的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B段是步行 B.小宇骑车用时300s
C.博物馆到家的距离是3.6km D.小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m/s
12.(2023上·山东临沂·八年级校考期末)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做加速运动 B.乙车和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丙车的速度最小 D.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是丙车
13.(2023上·山东菏泽·八年级校考期末)如图是学校运动会进行百米赛跑的场景,小根据课本知识提出以下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A.观众采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
B.裁判采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
C.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做变速直线运动,我们可以用平均速度粗略反映运动员运动的快慢
D.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14.(2023上·山东菏泽·八年级校考期末)一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过程中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由图像可知( )
A.物体在2~4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0~2s内比在4~6s内运动得快
C.物体在0~10s内运动的路程是180m
D.物体在0~6s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是10m/s
15.(2023上·山东泰安·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其中s1=60cm,s2=30cm,秒表每格为1s,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时间,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
②实验中,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③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0.18m/s
④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多选题
16.(2023上·山东滨州·八年级校考期末)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为便于测量时间,应保持斜面较高的坡度
B.实验中,用刻度尺和秒表一起测量出物体的速度
C.小车通过后半程平均速度大于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D.用算出的平均速度,可以精确表示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17.(2023上·山东滨州·八年级校考期末)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前4min乙同学速度比甲同学速度大
B.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5m/s
C.乙同学第4min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m
三、填空题
18.(2022上·山东泰安·八年级校考期末)科学研究表明,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的病原体,冠状病毒是不规则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直径100nm,即 m。
19.(2023上·山东威海·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铅笔的长度为 cm。
20.(2021上·山东滨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坐在一列复兴号高速列车上,看到窗外的树向后退,他是以 为参照物的,列车显示屏出示速度为288km/h,合 m/s。
21.(2023上·山东泰安·八年级统考期末)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速度之比是,通过的路程之比是,则它们所用时间之比是 。
四、实验题
22.(2023上·山东济南·八年级统考期末)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秒表测量时间的活动中,出现了以下情景:
(1)如图A中,甲、乙两把刻度尺同时测一个木块的长度, 刻度尺的读数更准确;乙刻度尺的读数为 cm。
(2)如图B中,此时机械停表的读数为 s。
23.(2023上·山东淄博·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3)测得小车通过AB段时间,通过AC段时间,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全程经过的路程为 cm,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车做的是 (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
A. B. C. D.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字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24.(2023上·山东济南·八年级统考期末)为了研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的变化,小民用小车、斜面、金属片等器材进行了实验。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除了秒表外,还需要 ;
(2)小民某次实验时,在斜面上选定了间距均为40.00cm的A、B、C、D四个位置,小车经过各位置时电子停表显示的时间如图所示。小民将对应数据描绘出s﹣t图像,如图乙所示,由此判断:小车沿该斜面滑下时所做的运动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完成实验后,小民在评估时意识到,时间不容易测准。在测量时间时,以下做法中能减小测量误差的是 。
A.熟练使用电子停表
B.适当减小斜面的倾角
C.适当减小选定位置的间距
D.用光电计时器代替电子停表
五、计算题
25.(2023上·山东泰安·八年级统考期末)高速公路已广泛应用ETC收费系统,这种系统是对过往车辆无需停车即能实现收费的电子系统。如图乙是某高速公路入口处的ETC通道示意图。现有一辆汽车以如图甲所示的速度匀速到达收费站,所用时间。到达收费站时汽车在离收费岛的ETC通道减速,经过减速后进入ETC收费岛,然后以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的ETC收费岛,不计车长。求:
(1)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
(2)汽车通过ETC收费岛所用的时间;
(3)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26.(2023上·山东济南·八年级统考期末)用激光测距仪测量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激光的传播速度为3×105km/s,在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后再反射回地球的过程中,所需时间约为2.6s。求:
(1)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2)我国某型高铁最高时速约390km/h,如果以这个速度不停地跑,它需要多少小时才能跑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27.(2023上·山东淄博·八年级统考期末)为加强交通安全管理,高速公路上设有区间测速和定点测速。其中区间测速的原理是:通过测量车辆经过两个监控点所用的时间来计算出平均车速,从而判断是否超速。小明的爸爸驾驶一辆轿车在经过如图甲所示标志牌后请通过计算说明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
28.(2023上·山东德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列车组列车运行时刻表如表格所示。求:
时间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09∶51 10∶33 11∶45
发车时间 09∶15 09∶53 10∶35
里程/km 0 84 300
(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多大?
(2)若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150km/h,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多少?
(3)若列车长200m,以72km/h的速度完全通过一条长1600m的隧道所用时间是多少?
29.(2023上·山东济南·八年级统考期末)(1)家住怡和园小区的小轩想骑自行车去花园学校,但不知道怎样走,用高德地图进行了搜索,程序推荐了两条路线(如图所示),感觉路口多的不安全,于是他选择大路多、路口少的方案二路线,请根据信息计算:按该路线骑自行车到花园学校的平均速度;(1公里=1km)
(2)小轩的爸爸因天太冷,用汽车沿方案一的路线将小轩送到花园学校,若在该段路程上汽车的平均速度是56km/h,请计算:小轩爸爸开车从家到花园学校所用的时间。
30.(2023上·山东聊城·八年级校考期末)春节期间小明乘坐D3018次动车从上海车站始发,去武吕看奶奶。具体的列车时刻表如下表所示。
(1)该动车在南京到武昌间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时?
(2)途中动车要穿过一条隧道,动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2min完全穿过长度为2000m的隧道,求这列动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车站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km
上海 始发站 09∶50 0
南京 12∶02 12∶11 301
合肥 13∶19 13∶21 457
武昌 16∶11 终点站 841
31.(2023上·山东滨州·八年级校考期末)钓鱼岛位于台湾基隆港东北186km、浙江温州港东南356km处.
(1)我国海监船从浙江温州港出发,以40km/h的速度航行,到达钓鱼岛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2)我国战机歼-10飞机从温州港机场起飞,只需要约30min就能到达钓鱼岛上空,则飞机的速度是多大?
参考答案:
1.D
【详解】中学生的步幅长度约为60cm/步,即0.6m/步,走4000步运动的总路程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依题意得,规定中的1“步”的距离为现代表达中两步的距离,约为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详解】由图可知,刻度尺1大格代表1cm,中间有10小格,因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1mm,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硬币左侧对应的刻度值是6.00cm,右侧对应的刻度值为8.53cm,硬币的直径为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详解】A.由图A所示,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与物体的端点对齐,故A错误;
B.由图B所示,刻度尺没有放正,故B错误;
C.由图C所示,图刻度尺紧靠被测物体,刻度尺的刻度线与物体端点对齐,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操作正确,故C正确;
D.由图D所示,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刻度尺的刻度线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故D错误。
故选C。
5.C
【详解】A.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错误。
C.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C正确;
D.错误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而误差是在正确的测量下也会产生的,因此误差不可避免,测量中的错误可以避免,故D错误。
故选C。
6.B
【详解】“桥流水不流”可以理解为“桥动水不动”,意思就是说桥在运动,研究对象应该是桥;
A.以地面为参照物,地面与桥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桥是静止的;水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以水的参照物,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桥是运动的,故B符合题意;
C.以岸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桥是静止的;水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水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以桥为参照物,则桥是静止的,而水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水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D
【详解】坐在顺流而下的游船中的乘客,以该乘客乘坐的船为参照物,乘客与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他是静止的;若以河岸上的房屋、舱内行走的人、迎面驶来的船为参照物,乘客与它们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8.D
【详解】小明坐的汽车相对于地面,位置没有发生改变,相对于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和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小明感觉自己所坐的车向后移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爸爸认为车是静止的,他选的参照物是地面。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9.A
【详解】由码头上红旗的飘动情况可以确定此时风向右吹,船上的红旗向左飘动,说明一定是向右行驶、且船速大于风速(靠近码头),综上分析知,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A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物体的速度为
由于该物体做匀速直线直线运动,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也是5m/s。
故选A。
11.A
【详解】AB.图中OA段通过的路程为1800m,用时25min,平均速度
AB段通过的路程为
s2=3600m-1800m=1800m
用时
t2=30min-25min=5min=300s
平均速度
AB段的平均速度比OA段的大,OA段是步行,AB段是骑自行车,用时300s,故A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博物馆到家的距离
s=3600m=3.6km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小宇全程的平均速度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B
【详解】A.由甲车s-t图像可知,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大均匀增大,故甲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v-t图像可知,乙、丙图线都是平行与横轴的一条直线,所以乙、丙的速度均不变,速度分别为6m/s、4m/s,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由s-t图像可知,甲的速度为
乙的速度是6m/s,丙的速度是4m/s。丙和甲的速度相同。故C错误;
D.由上述分析知,乙的速度最大,在相同时间内,乙运动的路程最大。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是乙车。故D错误。
故选B。
13.A
【详解】A.观众是在相同时间的情况下,比较路程长短判断运动快慢,相同时间谁跑的路程长,谁跑得就快,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裁判员是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时间判断运动快慢,谁用时间少,谁跑得快,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做变速直线运动,而平均速度对应一个过程,故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可知,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D
【详解】A.由图可知,物体在2~4s内通过的路程为0,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物体在0~2s内通过的路程为20m,则物体在0~2s内的速度
物体在4~6s内运动的路程
s2=60m-20m=40m
则物体在4~6s内的速度
所以物体在0~2s内比在4~6s内运动得慢,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从图像无法知道6s后的运动状态,也就无法计算0至10s的运动路程,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物体在0~6s内运动的路程为60m,则物体在0~6s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A
【详解】①实验中,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这样可以减缓小车下滑的速度,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故①正确;
②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秒表指针经过了3格,所用时间t2为3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秒表指针经过了2格,所用时间t3为2s;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由于v2<v3,因此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②正确;
③小车通过全程秒表指针经过了5格,所用时间t为5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③错误;
④由②的计算结果可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故④错误。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6.BC
【详解】A.测平均速度实验中,为便于测量时间,应保持斜面较小的坡度,让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较长,故A错误;
B.测平均速度时,需要用秒表测量时间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再根据求出速度,故B正确;
C.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快,则小车在上半程所用的时间要大于下半程所用的时间,路程相同,时间越大,由公式可知,速度越小,故小车在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
D.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精确表示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需要知小车的瞬时速度,故D错误。
故选BC。
17.ABD
【详解】AB.由图像可知:乙同学前的运动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示乙同学在前做匀速运动,乙同学运动的路程
乙的速度为
甲运动的路程为
甲的速度为
所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AB正确;
C.乙同学之后的运动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说明乙同学第后静止不动,故C错误;
D.甲图像和乙图像的交点就是甲和乙的相遇的时刻,此时甲和乙运动的路程都是240m,故D正确。
故选ABD。
18.10-7
【详解】因为1nm=10-9m,所以
100nm=100×10-9m=10-7m
19. 1mm 8.50
【详解】[1][2]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8.5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8.50cm。
20. 列车 80
【详解】[1]小明以自己或列车为参照物时,车窗外的树木与自己或列车之间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他看到窗外的树向后退。
[2]因为
所以
21.
【详解】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可得,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为
22. 乙 2.80 337.5
【详解】(1)[1]图A中,甲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乙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因此乙刻度尺的读数更准确。
[2]物体左侧3.00cm对齐,右侧与5.80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为2.80cm。
(2)[3]图B中,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停表读数为5min37.5s,即337.5s。
23. 小 80 25 变速直线运动 B 错误
【详解】(1)[1]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是。
(2)[2]为了计时方便,应该让小车运动的慢一些,因此斜面的坡度应该较小。
(3)[3]由图可知,刻度尺分度值为1cm,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全程经过的路程为
[4]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经过的路程为
小车通过AB段时间,因此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5]小车从B点运动到C点经过的路程为,小车通过CB段时间
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小车在AB段平均速度为25cm/s,在BC段平均速度为50cm/s,因此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车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4)[6]小车从AB段到BC段速度变大,即小车速度随着时间增加而变大。
A.图像表示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图像表示小车速度随着时间增加而变大,故B符合题意;
C.图像表示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图像中路程与时间比值是定值,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7]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时速度不是0,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则测出的时间会变长,因此该做法错误。
24. 刻度尺 匀速 ABD
【详解】(1)[1]实验的原理是,根据速度公式可知,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停表和刻度尺。
(2)[2]根据图中电子停表在不同位置显示的时间,可知小车在相邻两点之间运动的时间大约相同,由于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相等,所以小车下滑过程中运动速度相等,因此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3)[3]A.熟练使用电子停表,能够降低提前或滞后计时的情况,可以减小时间测量误差,故A符合题意;
B.适当减小斜面的倾角,能够延长小车下滑所用的时间,便于时间计时,可以减小时间误差,故B符合题意;
C.适当减小选定位置的间距,下车下滑的时间缩短,计时更困难,测量时间更不准确,因此不能减小时间误差,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更精密的计时设备代替电子停表,能更准确的测量时间,可以减小时间误差,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25.(1)40km;(2)6s;(3)8.6m/s
【详解】解:(1)由图甲可知,汽车的速度:v=80km/h;由得,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为
(2)已知汽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通过ETC收费岛,其长s2=36m,根据可知,汽车通过ETC收费岛所用的时间为
(3)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的总路程为
s总=s1+s2=50m+36m=86m
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的总时间为
t总=t1+t2=4s+6s=10s
所以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答:(1)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为40km;
(2)汽车通过ETC收费岛所用的时间t2为6s;
(3)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8.6m/s。
26.(1)3.9×105km;(2)1000h
【详解】解:(1)由可知,激光传播的路程
s=vt=3×105km/s×2.6s=7.8×105km
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2)由可知,跑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需要的时间
答:(1)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3.9×105km;
(2)跑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需要的时间为1000h。
27.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
【详解】解:由图可知,此路段限速120km/h,路程24km。轿车的行驶时间
则轿车在该路段的平均速度
答: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
28.(1)120km/h;(2)100km;(3)90s
【详解】解:(1)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路程为,时间为
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平均速度为
(2)苏州到常州的时间为
由得,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
(3)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
火车的速度
由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
答:(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平均速度为120km/h;
(2)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100km;
(3)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90s。
29.(1)12.2km/h;(2)0.1h
【详解】解:(1)由图可知,路程
时间
小轩骑车到学校的平均速度
(2)由图可知,路程
由题意可知,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由可得,开车到学校所用的时间
答:(1)按该路线骑自行车到花园学校的平均速度为12.2km/h。
(2)小轩爸爸开车从家到花园学校所用的时间为0.1h。
30.(1)130.12km/h;(2)400m
【详解】解:(1)由表格中数据得,该动车在南京到武昌间行驶的时间为
该动车在南京到武昌间行驶的路程为
该动车在南京到武昌间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2)由得,列车2min行驶的路程为
这列动车的长度是
答:(1)该动车在南京到武昌间行驶的平均速度为130.12千米/时;
(2)途中动车要穿过一条隧道,动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2min完全穿过长度为2000m的隧道,求这列动车的长度是400米。
31.(1)8.9h;(2)712km/h
【详解】解:(1)由
可得,海监船从浙江温州港出发到达钓鱼岛的时间为
(2)飞机的速度为
答:(1)我国的海监船从浙江温州港出发,到达钓鱼岛至少需要;
(2)飞机的速度是。